清朝的洋務運動領袖李鴻章對引進外資的態度是什麼?

81111566


李鴻章曾說過:“中國的文武制度比西方好,只是軍事武器不如他們,西方的大炮能攻能守,天下無敵。”

這點反映了李鴻章最初對待西方的態度他認為中國的政治制度優於西方,西方的武器強於中國,所以他採取了創辦軍事工業,培養軍事人才。

其次李鴻章認識到西方的經濟制度是其強大原因,中國弱於西方,更是經濟實力,所以創辦了民用企業。

他對中外局勢的變化,對中國向西方資本主義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清醒的認識。他放眼世界,清楚地認識到:“華夷混一,局勢已成,我輩豈可強分界畫。

在其開展的洋務運動中才能可以說是表現的很充分的,業績是明顯的,這些至少具體反映在以下這樣幾個方面:

1、引進西方軍事工業,建設近代化國防。

1862年,淮軍首先接受近代軍事裝備與訓練,這是中國陸軍近代化的肇始。1865年,他在上海開辦了江南製造總局,同年,接管了天津機器局。這兩家機器局,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兵工廠,每年生產出大批的軍火,源源不斷地供給中國軍隊,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加強了國防建設。

此外,李鴻章還派遣數批軍官、工匠出國學習製造、駕駛。1876年4月,他派卞長勝一行七人赴德國學習陸軍。十二月,選派船政局生徒三十名分別去英法學習駕駛、水師兵法及製造。1881年與1885年,他又選派三十二名軍事學員出國留學。自1871年至1894年,李鴻章購船、練兵、籌辦海防,加速了中國的海防近代化。1871年李鴻章首先在大沽口營造新式炮臺,安置了金陵機器局製造的數尊大炮。1880年,在天津創辦水師學堂,培養海軍將官,並不惜重金,從國外購買十五艘兵船。同時,他又修建旅順船塢,大連和威海衛軍港。1891年李鴻章創建的北洋海軍初具規模,為中國國防近代化打下了基礎。

2、創辦民用企業,建設中國近代化工業體系。

隨著軍事工業的開辦和經營,原料、經營等困難日益嚴重,李鴻章越來越深刻認識到,軍事工業需要完整的近代工交體系,需要雄厚的經濟基礎,從而加強了推廣機器生產的要求,產生了大力發展工商業的思想——“欲自強必先裕餉,欲睿餉源莫如振商務”“古今國勢必先富而後強,尤必富在民生,而國本乃可益固。”

在洋務派創辦的20多家民用企業中,其中李鴻章於1872年委派朱其昂在上海成立的輪船招商局,是洋務運動中由官辦轉向官督商辦的第一個企業,也是民用企業中最有成績的一個企業。李鴻章在此過程中無疑是扮演了近代化倡導者的角色。尤其是“官督商辦”這一企業形式,在開始是受到私人資本歡迎的。1875—1894年辦起的24家商營近代採礦企業中,便有23家掛著官督商辦的招牌,因此,“官督商辦”企業在早期還是起到了促進民族資本發展的積極作用。繼開辦輪船招商局之後,李鴻章又於1877年設立開平礦務局;1882年創辦上海機器織布局;1888年主持開辦漠河礦務局;1880年這裡天津鐵路公司。從1882年開始,李鴻章在中國東部沿海共創辦了6家大企業,涉及開礦、航運、電訊、交通、紡織等五大工業部門,建立了中國近代工業體系的雛形。

3、派遣使節,開展近代化外交活動。

自1870年,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後,經常參與外交事務,他逐步認識到外交的重要性以及中國進入國際外交的必要性。他奏請清政府將具有一定外交才能的三四品京堂大員,分別派駐日本、美洲、歐洲各國。1875年12月,清政府正式任命陳蘭彬、容閎為外交使節,出使美國、西班牙、秘魯; 1876年11月派候補侍郎郭嵩燾,刑部員外郎劉錫鴻出使英國。當郭嵩燾奉命出使英國時,守舊派掀起狂風惡浪攻擊李鴻章,但他卻又連續保薦具有近代外交知識和外交才能的李鳳苞、曾紀澤、張萌恆、薛福成等人出使世界各國。這些近代中國第一批外交使節,在爭取國家獨立、民族利益方面,都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貢獻。

4、辦學堂、遣留學、譯西書,培養近代人才。

李鴻章再三強調:培養人才,實為自強根本。為了培養近代軍事、經濟和外交人才,李鴻章在創辦軍事和民用企業的同時,還倡導創辦了近代教育事業。例如創辦外語學校、軍事學校和派遣留學生等,這是向西方學習的深化和必然結果。

李鴻章在1863年仿照同文館創辦上海方言館,選拔江浙地區14歲以下的兒童入館學習外國語言文字;1880年,奏請興建天津北洋水師學堂;1885年,還在天津創辦了天津武備學堂。這些學堂成為新式陸軍、海軍技術人才的培訓基地,為北洋海軍輸送了一批又一批新型技術力量。

李鴻章在開辦新式學堂的同時,還進行留學教育。從1872年李鴻章等人奏請選派留學生赴美學習開始,曾先後四次送幼童計120名入美學習。雖中途受阻,但這些留學生歸國後被送往國內開辦的電報、水師、船政學堂繼續學習,還是有一批人做出了很大的成就,其中最有名者是鐵路工程師詹天佑。在中國近代科技人才寥若晨星的時候,李鴻章力排眾議,認識到中國傳統教育方式、內容的落後,學習“夷人長計”,無論怎麼說,這是前人未有的舉動,拓近代教育之荒,啟近代國民之智,開近代教育之先河。無疑,在這一點上,李鴻章的洋務行為是值得肯定的,在今天亦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李鴻章的這些活動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中國近代化生產由此開始邁步。






執墨三生


李鴻章在洋務運動期間,大力支持“引進外資、借債興利”。他認為這是當時中國創建大機器工業體系、發展商品經濟的必由之路。1880年李鴻章力挺洋務派劉銘傳為興築鐵路而舉借外債,並在奏摺中說:“劉銘傳所擬暫借洋債,亦系不得已之辦法.……顧藉債以興大利,與借債以濟軍餉不同。蓋鐵路既開,則本息有所取償,而國家所獲之利又在久遠也”。為了確保“借債以興大利”,他強調,在引進外資時,要堅持三條基本原則:一是由我自主”,防止洋人干預; 二是“不準洋人附股”,防止洋人滲透;三是由國家指定日後所收之利,陸續分還,以防洋人掠奪。

李鴻章支持中外資本家合開銀行。1887年,他針對美商米建威準備在中國通商各口與華商殷富者共同開辦銀行一事,給總署的函中說:“如國家借用鉅萬,每年取息三四釐,商民借用五六釐,免致各國銀行把持居奇”,“將來若能照議辦成,亦實於我有益無損也!。”

1896年8月28日,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乘坐“聖-路易斯”號郵輪抵達紐約,開始對美國進行訪問。訪美期間,李鴻章會見了美國總統克利夫蘭和美國一些要員,並於9月2日上午在紐約華爾道夫飯店接受了《紐約時報》報記者的訪問。在回答記者關於“美國資本在清國投資有什麼出路”的問題時,集中闡述了他對於引進外資的看法。訪談內容發表在9月3曰的報紙上。

李鴻章說:“只有將貨幣、勞動力和土地都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會產生財富。清國政府非常高興地歡迎任何資本到我國投資。我的好朋友格蘭特將軍曾對我說,你們必須要求歐美資本進入清國以建立現代化的工業企業,幫助清國人民開發利用本國豐富的自然資源。但這些企業的管理權應掌握在清國政府手中。我們歡迎你們來華投資,資金和技工由你們提供。但是,對於鐵路、電訊等事物,要由我們自己控制。我們必須保護國家主權,不允許任何人危及我們的神聖權力。我將牢記格蘭特將軍的遺訓。所有資本,無論是美國的還是歐洲的,都可以自由來華投資”。





田村山語


洋務運動領導者李鴻章創辦的近代企業是什麼

李鴻章創辦的近代企業

李鴻章是清朝晚期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的一生譭譽參半,但是在一件事情上,所有史學家都對他持肯定態度,那就是他的洋務運動。在洋務運動中李鴻章主張向西方學習,進而創辦了很多中國近代工作企業,是為我國最早打下工業基礎的人。

李鴻章劇照

李鴻章創辦了第一家機器製造局,開啟了中國機器製造的先河,這裡能製造出當時比較先進的機器,對於當時是個不小的進步。創辦第一家機器織布局,我國以前的織布都是人工進行的,這家企業的誕生,意味著我國織布業的進步。

他還創辦了我國第一家電報局,這是當時最為先進的通信手段,可以說這一電報局的創立,對於社會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他還創辦了第一個海軍基地,我國清朝時期的海軍一直是弱點,幾乎沒有,而這個軍事基地的建立,表明我國海上軍事開始逐漸強大。

李鴻章還組建了第一支遠洋海軍,也就是著名的北洋艦隊,這個艦隊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對日本造成了極大的打擊,但是最終全軍覆沒,這並不影響它在歷史上的地位。

同時李鴻章還組建了中國第一支洋槍隊洋炮隊,還建設了第一家外文翻譯館,在我國建設了自己的第一條鐵路,為了接受新知識,他還組建了第一批官派留學生遠赴海外求學,這些人中有不少人都成為了後來的佼佼者。

李鴻章的洋務生涯

李鴻章是晚清時期的重臣,他從小就聰明好學,被諸多著名人士看中,最終拜在曾國藩門下成為他的學生。李鴻章的一生充滿了爭議,有人認為他是最大的賣國賊,也有人認為他是清朝中的愛國者,這些評價如何我們暫且不論,就李鴻章和他的洋務運動來看,李鴻章絕對是一個對清朝具有重要影響的人。

李鴻章畫像

實際上在最開始,李鴻章和保守派的思想是一致的,認為不應該學習西方,因為從心底他們是看不起西方人的。但是隨著他和西方人的交流越來越多,他逐漸發現西方人的船堅炮利確實應該學習,於是在自己老師曾國潘的指引下,他開始投身到洋務運動中去。

李鴻章為清朝工業的興起發揮了巨大作用,而他最先學習洋人的就是軍事工業。1862年李鴻章設制炮所,地點設在上海。1864年李鴻章又建立了西洋炮局,地點設在蘇州。1865年 李鴻章又在上海行動,創辦了我國第一個大型兵工廠——江南製造總局,在這裡誕生了許多中國製造的第一批自己的軍事裝備。

除此之外李鴻章對於民事工業也非常關注,比如他建立了第一個航運局,這就是上海的輪船招商局,這是我國近代最大的輪船公司,這裡有當時中國最為先進的輪船,成為當時中國航海事業的基礎。同時他還創辦了第一家電報局、礦務局、機器織布局和鐵路,這些都是李鴻章在洋務運動中的貢獻。

一個真實的李鴻章

曾經接觸過李鴻章的人物筆記,文中李鴻章是一個很重視生活品質和精神興趣的人,喜歡嘗試西方先進科技和外來事物。因為他是清政府對外交流的第一人,且又手握大權,很多外來科技在進入中國之後一般都是他先使用,進行評判一番後推廣給友人親朋。

李鴻章畫像

李鴻章對於中國古典文學造詣深厚,同時也是一名書畫古董的收藏家,對金石器物頗有研究。他在近代中國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修養值得學習,接觸西式文化的同時也加強自身傳統文學的學習,並未如同後來的國人一樣迷失學習方向。

李經述(李鴻章幼子)曾說李鴻章遇人不淑,意指李鴻章對於袁世凱極為看重,認同袁世凱編練新軍。李鴻章看透了袁世凱的為人,卻並未看透袁世凱的野心。袁世凱在民國後對李鴻章後人極為優容,卻也依然叛清自立。

李鴻章晚年對維新派和革命黨極為優容,曾經庇護維新人士外逃,也曾經接見過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然而對富國強兵付出了半生的老人並不能接受革命黨人的空談。李鴻章注重強國在於實際行動,不以理想主義而改變信仰。

在簽訂《馬關條約》後,李鴻章的政治低潮是自己洋務改革理想的破滅所致,隨後李鴻章在晚年期間以自我放逐的方式牴觸朝廷的任命,不斷遠離清政府的政治鬥爭,轉而向兩廣地帶繁榮地方,通過沿海地區試圖繼續洋務運動未盡之事。因他不在朝中,清政府頻頻失誤,最終喪權辱國,《辛丑條約》這項罪名卻又加諸在他身上。

評價李鴻章

李鴻章是近代中國政治、軍事和外交的代表人物,在國內李鴻章為國家的統一安定對農民起義勢力進行軍事鎮壓,為國家的富強而主張改革,主張接受西方文化科技,引進外來科技和先進軍工民事。在國外李鴻章主張和談,對列強綏靖,以換取中國在世界的穩定。

李鴻章照片

近代末期,李鴻章的影響力逐漸增強,然而他桎梏於封建帝國的思想,無法擺脫洋務改革的侷限性,改革未能達到目的。李鴻章逐漸從洋務運動的強國轉為富國,開始構建朝廷的國有民生企業,洋務運動帶來的富裕最終只被少數滿清貴族所有。

洋務運動帶來的新風卻讓近代中國擁有追趕列強的基石,一部分程度上解放了民眾的思想,促進了未來革命的成功。輪船招商局等洋務運動所創辦的企業加快了南方沿海地區的經濟繁榮,漢陽兵工廠等則成為近代中國武裝革命的重要力量。

清政府在世界列強面前任人魚肉,李鴻章作為外事交流的重臣,為保清朝的穩定,與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列強的滲透因此不斷增強。李鴻章臨終前簽訂的《辛丑條約》讓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國家,國家陷入混亂。

李鴻章於清政府而言是中興名臣,於國家民眾而言是賣國罪人,於歷史時局而言是改革偉人。李鴻章才能卓越,而滿清的腐敗讓他的施展空間大為限制。水淺船大,讓人扼腕。

李鴻章墓

李鴻章在北京逝世後,晚清政府下令協同李鴻章後人建造李鴻章墓,名為享堂,建造地點位於現在的合肥大興集。李鴻章享堂原佔據面積一萬多平方米,以“久久”之意修建了99個房間。晚清朝廷又鐫刻了李鴻章生平的神道碑,立在墓前。利用十六個月的時間終於建立起來的享堂,埋葬了這個盡忠四十餘年的李中堂。

李鴻章墓

李鴻章墓並非祖祠,因李鴻章崇仰包拯,因此李鴻章墓與包拯葬地相鄰,同時這片墓群還有明朝蔡國公張德勝墓。當地人稱“一里三公”,三個朝代的高官顯貴埋葬在大興集。

李鴻章墓並未能躲過世人的偏見,被冠於“賣國賊”半個世紀之久的李鴻章沒有得到安寧。大躍進時期,當地人民挖開了李鴻章墓,將所有殉葬物品包括李鴻章的遺體破壞殆盡。整個享堂也成為廢墟,唯有數間房屋被當作倉庫而得以留存,約九百平方米。

改革開放後,政府將李鴻章墓和李鴻章故居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然而墓穴中埋葬的古人遺體已經消亡,徒留下九百平方米的享堂成為了李鴻章墓最後的象徵。

李鴻章作為近代中國晚清時期唯一的救世主,入朝為官出庭拜將,拋下氣節只為國家求存。歷史行進的太過緩慢,半個世紀的時間並不能讓所有人看透他曾經的功勞,看透他曾經犯下過錯的根源。生前顯赫半生,家族富貴堂堂,後人沒落分散,墓穴只留空響。

李鴻章談判

李鴻章作為中國晚清時期外交第一人,多次代表清政府和其他國家進行談判,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甲午中日戰爭後李鴻章與日本的談判,當時甲午中日戰爭剛剛結束,中國作為戰敗國的身份前往日本談判商議《馬關條約》的相關內容。

李鴻章的劇照

在赴日本談判時,李鴻章作為戰敗國代表的身份,這個身份讓他在談判初期處於劣勢,但李鴻章因為是軍人出身,所以他有著一股子不服輸不妥協的氣節。談判還未開始李鴻章就遭到了日本民眾的襲擊導致他面部受傷,李鴻章很好的把握了日本民眾挑起事端的這件事,向日方提出條件要求減少賠銀數目,日本方面由於擔心中國民眾發難,所以同意了李鴻章的這個要求。在接下來的談判中李鴻章保持不卑不亢的態度,在日本政府的威逼利誘下堅持不妥協,最終在他的努力下將中國的損失降到了最低。

後來李鴻章回憶起這次談判感慨道“和日本的談判等於是城下之盟,你已經敗給人家了還有什麼好談的,我去談判的時候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將國家的損失減到最小,我希望能通過我的努力讓國家的銀子能少一兩是一兩,土地能留一方是一方”。李鴻章雖然沒有改變《馬關條約》的實質,但是他的這次談判在晚清歷史上是極其重要的。

李鴻章只是一名臣子,縱然他再有抱負再擅長於談判,也改變不了清政府的命運。

李鴻章故居

李鴻章的祖籍位於安徽合肥,在合肥老宅,李鴻章沉澱數年終於厚積薄發,如大鵬展翅成為晚清舞臺上最知名的人物。李家老宅隨著李鴻章的步步升遷而不斷擴建,最恢宏的時期,合肥人稱為“李府半條街”。

李鴻章故居照

李鴻章故居是隨同李鴻章崛起而建立的,李鴻章建立淮軍後,李鴻章兄弟五人通過淮系集團的崛起而同時發跡,佔據高位後開始構建合肥老宅,這座宅院成為了淮系集團的高門,“李府半條街”這句俗語的出現標誌著李鴻章及其麾下淮系的高峰。

李府的建造是晚清江淮地區民居建築,遵循著晚清貴族的制度,規格完整齊全。李府經歷了日軍侵略、大躍進兩次劫難,隨後被合肥市政府徵用,各處宅院被改建或留作它用。然而正因如此,因為李鴻章故居被徵用,所以文革時期反而並未損害。李鴻章故居留存了大量的歷史研究和觀賞價值,據稱現在留存的李鴻章故居不及當年的十二分之一。

中廳和小姐樓等陳列著李鴻章家人的生活用品,東面則是李鴻章及淮系集團和中國近代化的展覽。李鴻章故居為現在的遊客充分展示著當年叱吒在封建帝國末期的李中堂,也展示著中國近代發展的艱辛。

李鴻章故居經過多次復原、改造,被國家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李鴻章故居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景區在合肥市民中影響極大,被遊人稱為合肥十大景點。

曾國藩和李鴻章的關係

曾國藩和李鴻章都是晚清時期的名臣,他們都是封疆大吏,都是參與到洋務運動之中的大臣,兩個人之間有很強的聯繫,有紛爭也有支持,有師生情誼也有同級關係,兩者之間的關係頗為複雜。

曾國藩在61歲的時候病故,李鴻章是非常心痛的,寫信給曾國藩的兩個兒子以示悼念,並寫了輓聯。相信這個時候李鴻章是出於真心的,因為曾國藩是李鴻章的老師,他們之間有師生之誼,而曾國藩還對李鴻章有知遇之恩。

曾國藩和李鴻章的父親是一代人,他們兩個是同年中榜的,所以有童年之誼。在李鴻章困難的時候他投到了曾國藩門下,當時的曾國藩已經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了,而正是曾國藩的提攜,才有了後來的李鴻章。

但是後來兩個人的關係開始發生了變化,主要是因為他們所代表的不一樣,李鴻章最後的官位越做越高,已經到了和曾國藩平級。他們都有自己的利益,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他們不得不相互之間爭鬥,這就產生了矛盾,兩者之間產生爭鬥在所難免。

但是他們兩個又都是洋務運動的領袖人物,所以兩個人之間也有共同的敵人,那就是保守派,為了和他們之間進行鬥爭,兩個人之間有不乏相互合作,這樣兩個又有共同的利益關係。因此兩者之間的關係複雜,可以說是亦師亦友,也是亦敵亦友。

李鴻章是不是賣國賊

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李鴻章都是賣國賊的代名詞,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新中國成立後,人們挖開了他的墳墓,將他的屍體拖著走,直到什麼都沒有了才停下,這樣似乎才能一解心頭之恨。

李鴻章畫照

那麼李鴻章真的是賣國賊嗎?李鴻章到底應該怎樣評價呢?首先我們應該確定的是,對於一個人的分析必須要客觀,對於一個人不能從一件事情上進行蓋棺定論。

李鴻章的一生確實存在很多錯誤,這點毋庸置疑,但是李鴻章也有很多功績是我們應該銘記的,一分為二的來看待李鴻章才是對他整個人的尊重。

李鴻章最為人詬病的就是甲午戰爭的失敗和簽訂了諸多不平等條約。而實際上這兩件事情李鴻章負有一定的責任,但是不應該是全部責任,最應該負責任的是當時的政府和政府中只會空言的大臣。

李鴻章是不想作戰的,不是因為懼怕,而是因為當時的國家和任何一個列強作戰幾乎都不能成功。所以他主張要和列強周旋並謀求國家的強盛,但是這一主張得不到別人的認同,尤其是頑固派。

而說到不平等條約,他是簽字者,所以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他也在盡力和列強進行周旋,不計個人名節去和敵人周旋在一定程度上市讓人敬佩的,只可惜當時的政府太過無能,沒有人能挽救,最終只有李鴻章來背這個黑鍋,導致出現現在這種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