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掌握中成藥治皮膚瘙癢祕訣

小 編 導 讀

癢癢癢,皮膚瘙癢太遭罪。一旦有瘙癢的感覺,總忍不住想要撓抓,撓抓嚴重了則會出血,整個人就更不好受了。治療皮膚瘙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中成藥加藥茶的方法。吃中成藥,喝藥茶,雙重保險更有效。

皮膚瘙庠症,是指一種無明顯原發皮膚損害而以瘙癢為主要症狀的皮膚感覺異常的皮膚病。本病多與風邪有關。屬中醫學“風瘙庠”“癢風”的範疇。其臨床特點是皮膚陣發性瘙癢,程度劇烈,撓抓後常出現抓痕、血痂、色素沉著、皮膚肥厚、苔蘚樣變等繼發性損害。

辨證分型

根臨床表現,本病可分為三類證候。

血熱風盛證

病屬新起,多見於夏秋,老年患者多見。周身皮膚瘙癢劇烈,遇熱更甚,汗後癢甚,搔抓過重則溢血後癢止,皮膚抓破有血痂,伴心煩,口乾渴,夜眠不安,大便燥結,小便黃赤;舌質紅,苔薄黃,脈浮緊。以周身皮膚瘙癢、熱盛癢劇、汗後癢甚為本證的辨證要點。

治宜疏風清熱,涼血止癢。

溼熱下注證

瘙癢不止,抓破後滋水淋漓,伴口乾口苦,胸脅脹滿,不思飲食,大便燥結,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數。以瘙癢不止、抓破後滋水淋漓為本證的辨證要點。治宜清熱利溼止癢。

氣虛肝旺證

病程日久,久病體弱及老年患者多見。往往冬春季節瘙癢加劇,周身瘙癢,癢如蟲行,夜間尤甚,皮膚乾燥、粗糙、脫屑,由於反覆搔抓,皮膚增厚,抓破後有血痕及血痂,或覆細薄鱗屑,伴頭昏眼花,失眠多夢,神情倦怠,面色蒼白,飲食減少;舌質紅,苔薄,脈細數或弦數。以周身瘙癢,癢如蟲行,夜間尤甚,伴精神倦怠為本證的辨證要點。治宜養血潤燥,祛風止癢。

一文掌握中成藥治皮膚瘙癢秘訣

對證選藥

血熱風盛證

【選用成藥】

①烏蛇止癢丸;②防風通聖丸;③膚癢顆粒。

【成藥配伍舉例】

血熱風盛所致的皮膚瘙癢症,其症重者,可用防風通聖丸合烏蛇止癢丸。二藥同用本證“藥茶送服”方1取汁送服,早、晚各服1次,午服烏蛇止癢丸1次。

【藥茶送服】

方1:刺蒺藜10g,紫草10g。

方2:刺蒺藜10g,金銀花10g。

方3:金銀花10g,連翹10g。

方4:金銀花15g,淡竹葉10g。

方5:蒼耳子10g(捶碎),白鮮皮10g。

溼熱下注證

【選用成藥】

①龍膽瀉肝丸;②二妙丸;③防風通聖丸。

【成藥配伍舉例】

溼熱下注所致的皮膚瘙癢,其症重者,可用龍膽瀉肝丸合防風通聖丸。二藥同用本證“藥茶送服”方1合方2取汁送服,早、晚各服1次。

【藥茶送服】

方1:蒲公英15g,白鮮皮10g。

方2:土茯苓30g(切碎)。

方3:路路通15g(切開)。

方4:蒼耳子10g(捶碎),白鮮皮12g,刺蒺藜10g。

血虛肝旺證

【選用成藥】

溼毒清膠囊。

【成藥配伍舉例】

血虛肝旺所致的皮膚瘙癢症,其症重者,可用溼毒清膠囊合人參養榮丸。二藥同用本證“藥茶送服”方2合方3取汁送服,早、晚各服1次,午服溼毒清膠囊1次。

【藥茶送服】

方1:黨參10g(切片),當歸10g(切片),紫草10g。

方2:夜交藤15g,當歸10g。

方3:白芍10g,刺蒺藜10g。

方4:白芍10g,徐長卿10g。

方5:當歸10g(切片),刺蒺藜10g。

一文掌握中成藥治皮膚瘙癢秘訣

小結

1.皮膚瘙症是指無原發皮疹,但有瘙庫的一種皮膚病。屬中醫學“風瘙癢”範疇。血熱風盛證宜首選烏蛇止癢丸;溼熱下注證宜首選龍膽瀉肝丸;血虛肝旺證宜首選溼毒清膠囊。各類證候的皮膚瘙癢症,均宜採用成藥配伍與藥茶送服,同時宜內服藥與外用藥並舉,以提高療效。如用白鮮皮、刺蒺藜、蒼耳子、苦參、浮萍各30g,水煎,外洗,每日2次。

2.注意事項:①忌飲酒及食用辛辣等刺激之品,不宜食用魚蝦等發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②避免過度搔抓,以防抓破而繼發感染。

皮膚病臨床多見,不少人都被其折磨得苦不堪言。中醫怎麼治療皮膚病?一起來學習這本著名皮膚病專家趙炳南老師參與主編的書吧。

一文掌握中成藥治皮膚瘙癢秘訣

本書是我國著名中醫皮膚科專家趙炳南、中西醫結合主任醫師張志禮主編,北京中醫醫院皮膚科醫生們參加編寫的一部著作。此書總結了中醫學的寶貴經驗,不僅可供從事醫療工作的專業人員使用,而且對廣大醫學愛好者也是一本實用常備的好書。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簡明中醫皮膚病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趙炳南 張志禮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