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行业的“互联网+”模式才刚刚开始

​有些人简单把“互联网+”模式理解为就是把知识产权相关的服务放到网上。这样说来,似乎就是换了一种营销模式,卖的产品还是知识产权服务,互联网只是前端引入流量,将商机转化为业务订单,再内部做好业务提交流程优化,就算是互联网+模式的全部优势与竞争力了。

但是,真的如此简单吗?

知识产权行业的“互联网+”模式才刚刚开始

根据网上查询到的2019年商标注册申请量排行数据,前十名的企业全部拥有自己的互联网平台,超过半数企业成立不到五年。这些互联网公司难道都只是靠互联网引流就做到如此成绩吗?阿里巴巴拥有庞大的客户数据,我们不做讨论。但是杭州知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于2016年成立,短短三年,不到30人的业务团队,就把注册量做到了全国排名第七,浙江省第一的好成绩。

知识产权行业的“互联网+”模式才刚刚开始

知协32.cn平台首页

这些互联网公司尊重申请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将每一个步骤都拆解的极为细致。以32.cn为例,他们将商标注册这一个产品分为了三种服务:商标普通注册、商标保姆注册、商标担保注册。这些产品就想是淘宝开店一样,有的用来引流,直接表明商标局成本价格,无利润低价引入流量;有的用来赚钱,售价高,但是提供最高等级的服务。优惠券、限时折扣、会员折扣,这些被电商平台使用的非常频繁的活动手段,也同样可以在这些知识产权互联网公司网站上看到。这才是互联网+模式的生意方式。

“互联网+”的本质在于大数据及在线平台,通过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那为什么标题里又要说知识产权行业的“互联网+”模式才刚刚开始呢?

知识产权行业里的服务多种多样,但是真正充分利用好了互联网这个工具的,目前来看,最的最好的也只有商标注册了。

知识产权行业的“互联网+”模式才刚刚开始

互联网平台的商标在线注册页面

商标申请业务是最为适合互联网方式的。首先,近几年来国内知识产权意识的普及,商标是最广为人知也是需求量最大的,公司产品想创建品牌、产品在电商平台入驻、微信公众号申请名称时都需要商标资质。其次,商标的提交是最容易的标准化的,申请提交的材料也都是看的清摸得着的,商标局也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在线商标申请。所以当认知到需要申请,到通过互联网找到代理渠道,再到付款购买服务,就会一气呵成。

知识产权行业的“互联网+”模式才刚刚开始

ePower推出的商标智能申报软件,最快报件只需30秒!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平台的报单基本已经实现系统自动报单,业务员只需要点击几下按钮,就可以平台上客户提交的资料自动申报到商标局网站。较之传统的购买方式,互联网模式节省的不只是时间成本。

以上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商标注册量前十的代理机构全是拥有互联网平台的公司了。

除了商标申请之外,其他业务“互联网+”的模式也就只停留在引流的价值上了。所以也就是我们说的知识产权行业的“互联网+”模式才刚刚开始。以专利申请来说,专利业务申报流程复杂,每个专利产品都具有其独特性,无法使之标准化。这些业务虽然市场价更高,利润更大,但是对于代理人专业度要求更高,没有时间沉淀的知识产权互联网平台想要一下子掌握这些业务也是较为困难的。

虽然知识产权的“互联网+”还未成熟,但是在现代人已经逐渐适应了互联网模式的事实下,未来90后、00后客户可能会更加适应互联网渠道。“互联网+”的模式最本质的是大数据+在线平台。大数据需要积累,但是搭建在线平台已经迫在眉睫了!过去互联网是从无到有,现在互联网是从有到无,无处不在。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存活并取得发展,值得所有传统的知识产权代理所们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