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爸爸去哪了——二战意大利海军永远的痛

我是“保持进攻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英国皇家海军就曾经酝酿过一次空袭敌人军港的作战计划。起因就是英国人于1917年6月研制成功了第一型鱼雷轰炸机——“杜鹃”,该机可以携带一枚450公斤重的457毫米鱼雷,从空中对敌舰进行鱼雷攻击。当时贝蒂计划用几百架“杜鹃”对锚地里的德国公海舰队发动大规模空袭,只可惜这一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一战便结束了。


“审判行动”

转眼间到了1940年,整个欧洲又卷入了战火。随着德军节节胜利,意大利为了采摘胜利果实,按耐不住于6月10日正式参战,向周边发起了一系列扩张攻势。

面对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咄咄逼人的进攻,英国地中海舰队在“提斯洛角海战”取得小胜之后,准备再狠狠教训一次意大利人。坎宁安决定使用当年贝蒂的作战计划,只是把对象换成了意大利海军的塔兰托基地。

空军爸爸去哪了——二战意大利海军永远的痛


当时坎宁安手中堪用的航母只有一艘“光辉”号,他不得不从被炸伤的“鹰”号航母上调来5架“剑鱼”式鱼雷机,又从岸上基地调来1架“剑鱼”,这才装满了“光辉”号。11月11日晚上(好日子啊!),22架“剑鱼”、14架“大鸥”和4架“海上斗士”战斗机从“光辉”号上起飞,分为两个波次朝意大利塔兰托海军基地飞去。

虽然塔兰托对英国人的空袭严阵以待,可由于意大利空军战斗机迟迟未能出现,高射炮竭尽全力也没能阻止英国飞机的肆虐。最终意大利海军1艘战列舰被击沉、2艘战列舰被重创、岸上油库被摧毁,而英国人却只损失了2架“剑鱼”。残余的意大利舰队不得不仓惶北撤,主动退出了地中海战场。

空军爸爸去哪了——二战意大利海军永远的痛

英国“剑鱼”机群


在空袭塔兰托的行动中,英国人只出动了22架“剑鱼”式鱼雷机就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战果,让人感觉不可思议。“剑鱼”这种双翼机最大平飞速度只有225公里/小时,其性能在二战初期就已远远落后于那个时代,别说碰到意大利空军最先进的MC战斗机,哪怕是CR42双翼战斗机(最大平飞速度441公里/小时)都能把“剑鱼”打成空中燃烧的火鸡。可是直到英国人的第二攻击波离开,意大利人都没等来自己的空中支援。

空军爸爸去哪了——二战意大利海军永远的痛

意大利CR42战斗机机群


照大家的惯性思维,意大利早在1922年就签署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排名全世界前5强。1940年的意大利海军拥有4艘战列舰、7艘重巡、12艘轻巡、123艘驱逐舰、110潜艇,怎么也算是地中海“一霸”,却被规模比自己小的英国地中海舰队频频吊打。造成这种局面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意大利海军存在严重的短腿——没有海军航空兵,不但没有航空母舰,甚至连一个陆基飞行中队都没有。意大利海军这种与时代脱节的原因还要从1922年说起。


意大利空军的建立

在一战之前,欧洲的权力平衡掌握在英法德俄四国手里,意大利在欧洲只是一个打酱油的边缘角色。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在利诱下也加入了战争,哪想到却损失惨重。虽然战后以战胜国的身份参与分赃,但同战争中的损失相比可以说是得不偿失,导致经济破产、社会动荡。这种情况就为墨索里尼“向罗马进军”创造了机会,在1922年成为意大利总理,开始了独裁统治。

在墨索里尼“向罗马进军”的队伍中,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就是《制空权》的作者杜黑。杜黑当时是意大利陆军航空兵少将,他鼓吹的“空军制胜论”简单来说,就是以后单靠地面部队进攻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一个国家必须得有独立的空军,而且空军应该排在第一位,陆、海军都得沦为空军的支援。

空军爸爸去哪了——二战意大利海军永远的痛


早在1919年墨索里尼组织黑衫军时,他就尝到了一个完全法西斯化军事组织的甜头,会在政治上获得很多好处。在他眼中,陆军和海军早就存在,军队里各种传统势力错综复杂,在政治上远没有自己亲手组建的军队可靠。杜黑的理论马上引起了墨索里尼的共鸣,于是他在夺得政权之后,任命杜黑为意大利航空部部长,并在1923年成立了独立的空军,随后陆海军被要求停止一切航空活动。

作为墨索里尼的“亲儿子”,意大利空军从诞生之日起就被彻底的法西斯化,成为官富子弟和投机分子平步青云的阶梯,他们纷纷参加空军,混个一年半载就会得到提拔重用,就连墨索里尼的儿子都进入空军镀过金。当这些出身于空军的法西斯分子们成为权贵后,意大利空军的话语权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为两个互惠互利的群体。因此陆海空三军在墨索里尼那里争夺资源时,陆军和海军受到了很大的压制,当时空军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用轰炸机就可以决定未来战争的胜负,交战双方的陆军和海军无须动用一枪一弹。”

空军爸爸去哪了——二战意大利海军永远的痛

MC205战斗机


到二战爆发前,意大利的航空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能生产侦察机、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水上飞机等各种飞机,而且性能并不差。其中最有名气的当属MC205战斗机,该机的性能同德国Bf109相当,可以同英国的喷火战斗机相抗衡,在苏德战场更是创造了15:88的战绩。此外BR20轰炸机也算当时一流的中型轰炸机,出口到了很多国家,甚至包括日本。


海军的态度

意大利海军并没放弃对航空力量的追求,但在内部却没形成统一的意见,而是分成了两派。一派是航母派,他们认为应该效仿英、美、日等国海军,打造一支可以和空军分庭抗衡的大型舰队航空兵,1927年改造的水上飞机母舰“朱塞佩米拉利亚”号(可以搭载20架水上飞机),就是这一派大胆的尝试。

另外一派是传统大炮巨舰派,这派认为海军核心力量还是战列舰,没必要浪费资源去建设海军航空兵,真到需要的时候,去向空军求(跪)援(舔),划拨十几二十个飞行中队交给海军调遣就足矣,毕竟散落在地中海的岛屿都可以建设成陆基海军航空兵基地,完全可以为海军提供有效的空中保护伞。

空军爸爸去哪了——二战意大利海军永远的痛


大炮巨舰派的想法也不是没有道理,意大利是个狭长的半岛国家,亚平宁半岛像只脚伸进了地中海澡盆,还有西西里岛、撒丁岛两个这一海域最大的岛屿护卫在半岛周围。在一战前后,意大利又从爱琴海到亚得里亚海得到了一系列岛屿,例如1911年意土战争占领的多德卡尼斯群岛和罗得岛,1923年从希腊手中抢来了科孚岛等等。假如将这些岛屿全部建上机场和设施,空军就可以控制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区,把意大利打造成“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

空军爸爸去哪了——二战意大利海军永远的痛


海军这种不统一的思想是意大利空军喜闻乐见的,大炮巨舰派的理论更是与空军的思想不谋而合,海军根本不需要航母,甚至连陆基飞机都用不着,海军能做的空军只会做的更好。所以空军就向墨索里尼做出了信誓旦旦的保证:“空军会在地中海上为海军提供随时随地的空中掩护和支援,海军只需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行”。

于是在空军的左右下,意大利海军加大了战列舰的建设,除了对“加富尔”级、“多里亚”级战列舰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还新建了4“维内托”级战列舰,耗尽了本来就不算多的资源。


永远的痛

意大利空军和海军之间虽然存在隔阂,但是在战争期间并非老死不相往来,空军也努力想做到随时随地提供空中支援,却总是“死了孩子来了奶——迟来的爱”,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三条原罪:

第一,由于空军和海军之间的隔阂,双方在战前很少进行协同演练,导致战时海军提出的作战方案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到实战配合时却出了问题,远没有计划的那么美好。

第二,两大军种之间并没建立一个统一的指挥协调机构,不同的指挥系统使协同作战往往成为一个笑话,最后就是各打各的、各自为战。

第三,意大利空军建设始终是基于杜黑的轰炸制胜论,执迷于战略轰炸和独立空战,可以说从来没有站在海军的立场考虑过问题。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直到战争进入高潮时,空军才发现自己既没有鱼雷轰战机,也没有航空鱼雷。

空军爸爸去哪了——二战意大利海军永远的痛

马塔潘角海战中的英国皇家海军航母


于是乎,意大利海空军之间的配合在塔兰托被袭击后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1941年3月28日爆发的马塔潘角海战中,意大利海军舰队又遭到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兵的羞辱,1艘战列舰被重创,3艘重巡和2艘驱逐舰被击沉,3000名官兵葬身海底。而前来支援的空军居然29日才到达战场,没有海军航空兵成为意大利海军永远的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就请关注我,我是“保持进攻线”,持续为您带来精品好文,谢谢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