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结婚随了600元的礼,自己结婚时对方却没随礼,该不该讨要?

地球喷子达人


古人云“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同事结婚你随礼600,而你结婚同事却一毛不拔,当然是同事的不对,但是没有听说过随礼还有要回来的道理。



情理上随礼这件事情肯定是礼尚往来的,但是话也可以这样说,同事结婚又没有管你要,是你自己主动赠予的,而你结婚同事没有随礼,你再要好像你已经小鸡肚肠了,所以也只能哑巴吃黄连了。


有一个同事结婚的时候比较低调,也没有大摆筵席,很多曾经随礼的朋友也没有邀请,婚礼定了十桌,但是到结婚那天却又临时加了十桌,他们不请自来,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是来还礼的,这就是讲究人。

显然你的同事不是讲究人,而且你在她们的眼里并没有那么重要,虽然如此,我觉得你也不应该把钱要回来,钱要回来了,你们的关系也就彻底的破裂了,而且从此彼此之间都会记恨对方的不是,还是记在心里算了。


我是焱垚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这送出去的礼还是不应该再讨要回来的。

我们都不是独立存在的,生活在社会中,人情礼俗在所难免,个人认为,随礼这种事情不能太计较得失,既然送出去了那就是关系还行,如果关系不好,那也没必要非得随礼吧。

随礼这种事情,在一般情况下的确是一来一往,而且往往还会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后来者居上”,红白喜事都有先后,一般后面送礼的人都会参照之前送礼者的礼金数目回礼,核心就是只多不少,当然,如果时间相隔不长或者关系一般也能还一样的礼。

回到问题中,也就是说题主当初同事结婚随礼600元而且人也到场了,按照他的心理预期,同事应该至少回礼600元,可是,这位同事不但没有到场而且也没有随礼,这就有点令人不快了。

那么,这就意味着两层意思,一层是题主把对方当成了朋友,对方却没有把题主当成朋友。另一层意思则是对方有可能喜欢占便宜,这个不能单方面判断,要看看他是不是只对题主一个人如此做的。当然,无论是哪层意思,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对方不是题主值得交往的朋友。

接下来,题主就可以做出选择了,一种是上门把钱要回来,那样恐怕会有人笑话你,毕竟,600元钱真不是什么大事,这样显得你气量太小,不建议尝试。另一种则是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但心里和对方划清界线,今后不要深交,毕竟,600块认清一个人还是很划算的。

当然,最后如何选择还要看题主自己怎样想了。



最后,再说一点题外话,随礼这种事情也得把握好度,不要因为随礼苦了钱包毁了心情。关系不咋样或者感觉不太对路的人,该拒绝的要学会明确拒绝。关系不错或者你认为值得交往的,既然随礼就不要计较得失,那样太累。


夜雨如书


我有过同样的经历,一个多年的同学,老资格的红颜知己。她结婚的时候,我随礼600块,因为在外地工作,年底实在走不开,就没有到场。我结婚的时候,她说好肯定来的,结果正好怀孕了,也不能回来!那天给我打了电话。当天不能到,通过银行转账并且礼金600块以上的同学应该有6个人,结果只收到了5份,事后看了银行流水才知道,这么多年我都没有和别人提起过,即使是很好的同学,金钱丝毫不会影响我们的友谊!她有事我还会随礼。因为我了解她,她不会故意不还礼的,我们的友谊也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她人挺聪明但是偶尔会迷糊,有一次,我们一起去参加同学的婚礼,她问我她应该怎么给呢?意思是和我一样给600块还是和其他同学一样给200块。我只说了一句,你结婚的时候,他给了600块。她一拍脑门,你看我晕的!😄假如我有事,她也会不求回报,毫不犹豫的帮助我的。

随礼就像借钱,借钱给朋友的那一刻,你就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他不还钱你也可以接受,否则,还是不借的好,以免影响本来就脆弱的感情。



大圣的生活


我可经历过这样的事情,那是90年代的时候,我要结婚了,我自然是按照我跟谁有理,然后通知谁的原则了。我同事李哥就是在上班的时候我们处的非常好,后来他结婚的消息,我知道了以后,当时在那个年代随给他200元钱。这种礼份子在当时已经算是很高的了,这就能说明我们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了。于是在我结婚的时候,我就通知了这个李哥。可这个李哥也没有来到我的婚礼现场,也没有托谁把钱捎来。这件事弄得我心里非常的堵的慌,因为当时我觉得最起码两个人的感情也得到场祝贺一下,可这个人不但没来还没有还礼给我。我真是心里十分的不舒服。可后来我们遇见的时候,他不但不提这件事情,还总是大事小情的告诉我,但是从那以后,我就没有跟他再深的接触了。

所以看到了你这个问题是给自己的同事随礼600元,可是人家到你结婚的时候也没有来这钱,我觉得是人情往份儿的钱,是我们心甘情愿给人家的,这要是要回来,可就是跟他一样,人品有问题了,所以我说这笔钱就当买了教训以后,别跟这种人来往。



伊春美食美客


①不要了……知道就可以!这样你才知道那些人直得你深交。

②可能他遇到困难,真的没钱,这是我个人分析,没钱不出起,很正常。

我当年结婚的时候,我同学也没钱來了,之后他告诉我没有礼钱给我,我了解情况后(他确实有困难)我给了他500元做礼钱,另外我给了他5000元回去用。到现在15年了他知我知没人知道。(我不想让他在同学面前丢人,应付过去。)


南雄乡村道友


我跟你经历一样。

大学毕业,大学女同学就结婚了,当时我收入低,带了600参加婚礼。去年一月我办酒,想着不叫她不好,就微信上给她发消息,一般发消息都是,在不,想着等她回复了,再聊要不要来喝喜酒,结果至今没回复。我也没打电话了,省的别人觉得我是想要红包。

用我老公的话来说,也没所谓。反正关系也没那么好,日常不来往,那就没必要惦记那600。

600认识一个人,也挺好。


不靠谱的女青年


600元钱认清一个人,相对来讲还不是一件很亏本的事儿,要是借你6万元然后没影儿了,那岂不更惨。所以说,就不必讨要了,这样的人,即使你去讨要,他也赖皮不给你的,逼急了他甚至还会说谁让你愿意给呢,还搞的自己一肚子的气,这个问题报警又没有用。

不要企图和这样行事的人来往,直接绝交最好,花钱买个教训吧。

当然,为了避免误会,我认为你还是应该充分了解一下再下结论,会不会是你同事把这事给忘了呢,人也没来彩礼也没到位,这种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因为没有及时沟通影响了彼此间的感情。所以你最好先了解一下,别冤枉了同事。

另外,现在很多在外工作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天南海北,人员的流动性特别大,很多同事之间的友情其实是很脆弱的,最多就是个工作上的交情,很多在当同事时建立起的人情往来,有时就会随着同事关系的消失而取消了。

不要纠结这600块钱的事儿了,如果对方有意的,你讨要也要不回,反倒惹自己生气。既然对方作出了不与你往来的举动,也足以说明他已经放弃了与你的同事友谊。


元芳有看法


有种人别人有啥事都喜欢热闹,自己有事怕报复就甭请了。也有一些朋友,看穷朋友帮忙。不一定随份子。应该是前礼后帐,补上!厅,局,处长不在唬,千元。百元。甭往心里放,有机会一次补上。你可能是个穷工人,而且下岗工人。我能理解。你是处长,78千元工资,上万年薪,天天有事请你,而且份子1千元。我是下岗穷工人,帮忙多,我还帐,今天还500元,1月半月份子就来1千元,我也不好意思,你看怎么办,我虽钱少,但志不短,朋友。别他妈的钱钱钱。我可以这样说,只要你来我家转转,啥都不拿,三千二千我可以请,现在人闲在大街上转,不串门,一切顺其自然,朋友,弟兄们,心放宽。再会。


沙子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结婚礼金真是一门大学问

他是你学生时代的好友,但是工作以后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现在他突然给你发微信,你觉得会是什么事?不是借钱就是要结婚了!除了邀请你参加婚宴,更多的还是要礼金。是的,结婚礼金,这是我国的传统,礼尚往来嘛。可这也是最让人头疼的,结婚礼金要包多少,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按照游戏规则,结婚礼金只能多不能少。我结婚的时候你包600元红包,那么到你结婚的时候,我给你包的红包一定不能少于600元。可有人偏偏不愿意遵守这个游戏规则,这就很让人难受了。

现年29岁的刘先生就很难受。最近,他用微信给自己的大学同学,也是他关系最铁的兄弟陈先生发了结婚请帖。兄弟表示自己因为工作原因无法亲临现场,不过还是给他包了1314元的大红包。可就是因为这个红包,他感到既心塞又生气,虽然还不到兄弟俩反目成仇的地步,但他也知道自己和这个“铁杆兄弟”的情分算是尽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什么交际了。此前,此前,两人相约结婚要给对方包一个8888元的超级红包。

刘先生和陈先生是在大学时代认识的,他们是校友,两人关系不错。毕业的第一年都在同一座城市发展,两人就合租了一套房子成了舍友。合租一年多,两人关系越来越来,以兄弟相称。有一次,在与另一个老同学一起聚餐的时候,三人聊起了人生和理想,三个单身汉聊着聊着就聊到了结婚。当时,刘先生和陈先生相互承诺:我们关系这么铁,结婚的时候要给对方包一个8888元的超级大红包,还请老同学做见证。

过了2年,陈先生先找到女朋友了,刘先生提前一天到陈先生的老家,亲手把8888元红包交代陈先生手中。当时刘先生刚刚进一家新公司,工资不高,8888元对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钱,相当于两个多月的工资。可刘先生还是按照约定给陈先生包了8888元的红包,他觉得自己和陈先生的友谊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必须信守承诺,才能对得起这段感情。

又过了3年,也就是今年春节期间,刘先生也要结婚了,他给陈先生发了请帖。一开始陈先生满口答应自己一定会赶到现场参加婚礼,可婚礼前一天,陈先生才给刘先生打电话道歉:我家里有事,来不了了,祝你新婚快乐。婚礼结束的第二天,刘先生收到陈先生的微信留言,还有1314元转账红包。

虽说这两年两人成家立业,联系渐渐减少,但在刘先生心里他们的深厚友谊是不会变的。可现在陈先生的这个1314红包就摆在眼前,他的心真是凉透了。作为朋友,陈先生的做法实在是太不地道了,刘先生几次忍不住想打电话去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幸好最后老婆把他拦住了。老婆说:“不要撕破脸,大不了以后不联系就是了,就当没有这个朋友,没必要反目成仇。”


结婚礼金确实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有不少平时关系很好的朋友都是因为没有处理好礼金问题心生隔阂。有位从事室内设计的网友在朋友结婚的时候送了600元的礼金,可后来她结婚以后,这个朋友只给她回了500元的礼金。虽说只差了100元,100元也不多,根本不算什么,可她就是咽不下这口气。这位网友说她后来再也没有理对方了,友谊的小船翻了。

在阿达君看来,朋友结婚,我们送点礼金给他,这既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更是一种为人处事的礼节。一般我们都会根据关系亲疏来决定礼金金额,关系好的就多给一点,关系一般的就少给一点。但是如果是回礼的话,就不能完全根据关系亲疏来确定了,而应该根据当时自己结婚时,对方送出的礼金金额来决定。我们在回礼的时候应该遵循你来我往的规则,当年我结婚的时候你给了多少礼金,我就给你多少回礼。这种处理方式是最稳妥的,即符合规矩,也不会得罪人。

类似刘先生这种事先口头约定好了金额,而刘先生又信守承诺的,按照我们通常的想法,陈先生应该遵守约定才对,否则很容易导致双方关系破裂。不过,类似这种口头约定是没有法律保护的,只能通过道德约束。刘先生如果不愿意放弃这段友谊,可以直接询问陈先生。或许是他最近经济比较拮据,手头比较紧,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也不一定。陈先生如果真的有什么难处也应该主动向刘先生说明,相信刘先生也能够理解,这种事情不能逃避只有开诚布公才能得到解决。

阿达君觉得,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生活越来越来好。过去,3块钱可以买6包辣条,现在,3块钱只能买2包。所以,结婚礼金不仅应该只是你来我往,更应该是只多不少才对。对于这个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呢?你是否也曾因为结婚礼金的事犯愁,是否也为了该怎么回礼而烦恼呢?欢迎一起交流


科技民生


告诉我怎么要,难道你直接找他说,我结婚你没有来,把以前我随的礼金600元给我吧,能这样吗?吃个哑巴亏算了,何必斤斤计较呢?以后这种人不来往不就完了吗?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称之为朋友,有些人只是酒肉朋友,有些人是患难与共的朋友。

世界上就是因为有形形色色的人才丰富多彩,如果都是厚道之人,根本就没有优劣之分了,很多人错误的认为在一起喝过酒就是朋友了,我经常和我们乡镇上邮政局局长和联通公司的经理在一起喝酒,但是我家办事从来没有邀请过他们,他们也经常说家里有事招呼一声,何必呢?我们只是萍水相逢,没有什么深厚友谊,属于半路出家,在一起吃吃喝喝还行,至于家里的事情还是省点事吧!

我们村2000多人,大部分办事收礼记账都是我干,跟我不熟的也会找我爸爸让我去,每次我都随礼,不要在乎别人给你家随没随,关键是人家邀请你了,空手好看吗?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斤斤计较,何必呢?

从记账我能看的出来是什么关系,有些人虽然关系一般,但是随的很多,人家都是200他上来就是1000,看的出来他是有目的的,有的是出于巴结,有的是老想沾人家点光,通过这种方式拉近关系,其实怎么都是看不起你,我能感觉到。

你实实在在的对待别人,别人不一定能回报你,就像随礼,你给别人随了,你家有事他不一定来,这种情况很多,但是我们不能生气,已经这样了,还能如何呢?他已经不来了,难道你去找他吗?你只需要蔑视他的存在就行了,以后不来往不就完了吗?

我们经常说礼尚往来,但是就是有一部分人做不到,他只能沾光,一分钱都舍不得花,人家随200元,他100元都不会随,大家也不会在意你随多少,但是你得懂礼貌,这是一种尊重,关系就是靠相互走动拉近的,光进不出谁还和你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