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的救护直升机——米-8救护型直升机

直升救护机是对各种遇难人员进行快速搜索、营救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平战时最迅速、安全、舒适的伤员后送工具。在80年代初期,世界各国已经广泛使用直升机进行平战时的航空救生和医疗后送,其设备和方法也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我军的直升机部队也曾组织过对平原、山区、海上遇难人员的营救和后送演练,并在历次抢险救灾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当时国内使用的直升机均是通用直升机,还没有专用的直升救护机,以致在过去的飞行事故中,特别是在海上事故中,空、海勤落水人员往往无法快速搜索和营救而丧失生命。为了适应我国海军事业和海洋石油开放的事业的发展,我国相关部门开始对米-8直升机进行了改装。

中国早期的救护直升机——米-8救护型直升机

米-8直升机是我国7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的一种中型直升机

米-8直升机分为客运型和运输型两种,救护机是在其运输型的基础上改装的,主要加装了短波定向仪(搜索设备)、医疗救护设、救生设备。设备的加装不破坏机内原有结构,只是研制相适应的固定装置加以固定,所有加装设备(除搜索设备外)均可在短时间内安装和撤收。加装后经试验证明米-8直升机不仅保持了原有战术技术性能,而且达到了担负平战时航空救生、医疗救护和医疗后送的各项战术技术指标。

米-8救护型直升机可以承担以下任务:

1、 可担负对近海落水的空、海勤人员进行快速搜索,并可悬停在空中利用绞车放下钢索和营救工具(必要时也可以放下救生员),将落水人员营救上机;

2、 可引导救生舰船到达失事海域,也可对大批落水人员投放救生用品;

3、 可空运后送12-16名伤员。

中国早期的救护直升机——米-8救护型直升机

俄罗斯米-8救护直升机舱内布局

米-8直升机的机身由前机身(驾驶舱),中机身(货舱和尾舱)、尾梁和尾斜梁四部分组成。中机身有两个舱门,前舱门主要供人员上下和悬停营救人员用;后舱门供伤病员上下和装卸货物用。米-8直升机作为救护机使用时,救护舱设在货舱和尾舱内,将货舱两侧座椅沿侧壁折起,用支撑固定装置把医疗救护、救生设备安装在救护舱内。其舱内布局比较灵活,可以按照12名卧位、卧6坐10、卧9坐5等不同方案布局,以满足不同的任务需要。

根据米-8救护型直升机的性能和伤员运载量,机上配备了适合空中使用的80余种卫材,包括供氧、呼吸、输液、吸引、复苏、心脏监护以及紧急手术等方面的器械和药材。经试验证明,医护人员可以在空中对伤病员施行溺水救治,包扎固定,止痛,给氧、保持呼吸道畅通、输液、抗休克、心肺复苏以及对伤病员施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结扎止血等救命手术;配置的吊篮、吊架等捞救工具适合米-8直升机空中悬停营救遇难人员。

机上加装的与救生电台配套的超高频定向仪,在改仪器的有效作用距离内,驾驶员可以根据高频定向仪指示器的指示,准确的找到带有求生电台的营救目标。

米-8救护型直升机改装成功后可以遂行海上、岛屿及边远地区部队危重伤病员的医疗救治、快速转送和遇难人员的营救等任务。

米-8救护型直升机性能数据

最大飞行高度 4500米

航速 180~240公里/小时

航程 240-550公里

最大载重量 4000公斤

悬停高度 10-200米

悬停持续时间 <10分钟

电动绞车升降重 150公斤

起重臂最大负荷 150公斤

钢索长 47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