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春節的社會效應:形成“春節經濟”和“春運”,國外影響更大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它有何社會社會效應?

春節的社會效應:

1、經濟方面:形成“春節經濟”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和最具文化內涵的節日,更是推動產業經濟和內需消費的重要內驅力。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居民個人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春節消費也由傳統的置辦年貨發展為具有時代特色的賀歲作品、產品工藝、休閒娛樂等節日產品和服務。春節期間,人群、金融、物資、信息、藝術的大規模流動,帶動了文化、商業、交通、旅遊、電信、金融、餐飲各行各業全面繁榮,形成了獨特的“春節經濟”。

過年是人們一年消費的集中體現。隨著新興消費觀念的不斷湧現,春節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過大年”,更是一個拉動市場經濟動力的“快門”,人們開始從傳統的節日忙碌轉向新的慶賀潮流。“春節經濟”為老百姓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與生機。儘管大家不可能等到新年才有新衣穿、才有美食享用,但置辦年貨、孝敬長輩、關愛晚輩,依然是中華民族亙古不變的節日傳統。

我國春節的社會效應:形成“春節經濟”和“春運”,國外影響更大

春節經濟

2、交通方面:引發“春運”客流

春節期間的運輸,簡稱為“春運”。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運輸期間。以春節為界,節前15天,節後25天,共40天,由國家經貿委統一發布(每年起止時間略有不同),鐵道部、交通部、民航總局按此進行專門運輸安排的全國性交通運輸高峰叫做春運。在40天左右的時間裡,將有20多億人次的人口流動,佔世界人口的1/3。中國春運入選出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大的週期性運輸高峰。

春節前重點地區通常是京津、長三角、福建、珠三角地區。節後重點地區一般是成都、重慶、武漢、長沙、南昌、合肥、阜陽地區。

我國春節的社會效應:形成“春節經濟”和“春運”,國外影響更大

春運

為實現“確保安全、滿足重點、平穩有序、良好服務”的春運目標,全國鐵路春運總體戰略是“以客為主,客貨雙贏;南客北貨,南車北調;統籌安排,重點必保;適度屯車,應急有備;車輛挖潛,停短保長;有流開車,無流停運”。

設立春運的原因是中國人口眾多,而春節又是傳統的團圓節日,人們紛紛回家過年,要坐車的人太多,運輸部門需要全力保證旅客有車坐,能回家,過完節能回來。

我國春節的社會效應:形成“春節經濟”和“春運”,國外影響更大

春運

3、對國外的影響:彰顯漢文化影響力,給各國帶來假期和節日經濟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顯著提升,中國文化的輻射領域也在不斷擴大。春節的意義已經超過中國範疇,而具有世界影響。春節不是中國獨有的節日,漢字文化圈國家中受漢文化影響過農曆春節並有法定假期的包括越南、印尼、朝鮮、韓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

周邊國家一直受我國文化的影響。在韓國、朝鮮和越南,農曆新年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在朝鮮半島,農曆新年被稱為“年節”或“舊正”,正月初一至初三是全民族的法定假日。越南農曆新年假期從除夕至正月初三,加上週六日換休,共6天。一些華人聚居的東南亞國家也將農曆新年定為法定假日。在新加坡,正月初一至初三是公共假期。馬來西亞華人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政府將正月初一和初二定為法定假日。華人眾多的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2003年和2004年分別將農曆新年定為全國公共節日,但菲律賓不放假。

我國春節的社會效應:形成“春節經濟”和“春運”,國外影響更大

越南春節

如今,春節已經走進全球近200個國家。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包括美國、加拿大、菲律賓、毛里求斯等在內近20個國家和地區,把中國春節定為整體或者所轄部分城市的法定節假日。2018年8月26日,美國加州多位力推認可農曆新年法案的官員和華裔社區人士在舊金山召開發佈會,歡慶法案正式生效。法案並未直接將農曆新年定位為公眾假日,但是鼓勵學校和教育機構舉辦活動宣揚亞裔文化傳統。

我國春節的社會效應對我國和國外都影響巨大。對此,你怎麼看呢?

我國春節的社會效應:形成“春節經濟”和“春運”,國外影響更大

美國春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