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9大明帝国生死劫之遗祸千秋大业

明帝国崛起北元势力分裂成东、西部,瓦剌大漠西侧的蒙古部落,东侧蒙古则是鞑靼,彼此一直争雄不断,即使如此终明一朝未能根除蒙古的威胁。

1449大明帝国生死劫之遗祸千秋大业

瓦剌太师也先


永乐初年瓦剌向明帝国称臣,明成祖封其首领为王,朱棣不断发兵攻打东蒙古鞑靼,鞑靼势力不断削弱瓦剌逐渐做大,瓦剌王脱欢攻下鞑靼兼并一统,其势如虹雄视漠北。

1449大明帝国生死劫之遗祸千秋大业

明英宗


脱欢死后儿子也先继位,不仅漠南诸部落归服,东抵朝鲜西略哈密尽为所制。也先为了多得明朝赏赐,将几十人的使者增至二千多人,狮子大开口被明朝拒赏!于是统帅各部分四路大军攻略内地,东路由可汗脱脱不花攻辽东,西路出击张掖,中路兵分两队也先亲帅主力攻击大同,兵锋锐利大同参将战死猫儿庄,驸马都尉率军一万御敌,然而大同败报频频传入北京城。

1449大明帝国生死劫之遗祸千秋大业


明正统十四年,瓦剌太师也先领兵猛攻大明北部边境, 帝国的皇帝英宗受到宦官王振蛊惑,认为泱泱大明应该主动出击,遣主力精锐一举打掉北方威胁,使大明帝国长治久安!此行动应由皇上亲自领队,一旦战胜敌人英宗必定与成祖媲美,留伟绩于后世万年。此时兵部尚书邝埜和兵部右侍郎于谦力言六师不宜轻动,吏部尚书王直率群臣上书劝谏,可惜明英宗只听王振一意孤行!

宦官王振恶行累累举例

1449大明帝国生死劫之遗祸千秋大业

秉笔太监王振


亲征军队皆由王振胡乱指挥,兵力达二十五万,号称五十万大军。路途中户部尚书王佐请皇帝回军,被王振罚跪草丛里一天一夜,国公朱勇也得跪行下拜王振!以往他盗走了明太祖朱元璋所立禁内臣干预朝政之铁碑,大权独揽结党营私,其侄子是锦衣卫指挥使,王林为锦衣卫俭事,党羽个个升官进禄飞黄腾达,排除异己陷害忠良。

1449大明帝国生死劫之遗祸千秋大业

宦官干政


8月1日大军到达大同与瓦剌军对峙,镇守太监郭敬发现也先主动后退是深入诱敌之计,报告皇帝慎重用兵,然而王振这个该死的见瓦剌军后撤仍坚持向北进兵,果然前军惨败后军仓皇溃退!王振为了威风显赫一回路过老家蔚州,又怕大军损坏他的田园庄稼,行军路线屡变导致士兵疲惫不堪,到宣州瓦剌骑兵追上明军三万精锐骑兵被尽数杀尽!

1449大明帝国生死劫之遗祸千秋大业

土木堡之战


瓦剌军继续穷追不舍,公元1449年8月13日明军狼狈逃到土木堡!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退入居庸关,又是这个该死的王振不准,他认为土木堡地势高更容易战斗,可是土木堡缺水源。这时也先诈和并主动撤军,麻痹明军英宗深信不疑,王振遣大军向水源移动却未有效的组织纪律,因军士口渴难耐一哄而起,明军瞬间乱成一团,早已埋伏的瓦剌伏兵顺势四起,总攻之下明军仓促应战大败!二十五大明精锐男儿几乎全军覆没!造孽啊。

1449大明帝国生死劫之遗祸千秋大业

斩杀宦官


高级将领大臣战死者名单

太师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赢,驸马都督井源,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埜,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曹鼎,刑部右侍郎丁铉,工部右侍郎住永和,都察院御史邓粟,翰林院学士张益,通政司龚全安,太常寺少卿黄养正,太仆寺少卿刘荣,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郧,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副都督王贵,尚宝少卿凌铸,监察御史张洪,大理寺副马豫,员外郎王建,主事官俞鉴,亲卫官李恭,行人司正尹昌,中书舍人俞拱,郎中令齐汪,钦天监官刘信等等五十二位国之栋梁战死沙场!护卫将军樊忠愤怒至极抡起铁锤砸碎王振脑壳,送这个可恶的家伙上了西天,可恨他把数十万大明健儿带入了坟墓!不久后将军樊忠亦战死。

土木堡之战的恶果极其严重

此战明英宗被俘,只有极少数人大理寺右丞萧维桢,礼部右侍郎杨善,文选郎李贤侥幸杀出重围!瓦剌缴获马匹二十万,衣甲器械辎重无数。成祖建立的最为精锐三大营毁之一旦,重视火器制造的大臣战死,许多科技核心技术损失,

军火武器研发被大大阻碍影响子孙后代后患无穷,京城门户已经洞开!

开国武人勋贵集团和靖难功臣集团在土木堡之变毁灭殆尽,皇帝只能通过宦官制衡文官集团,文武大臣与君主渐行渐远离心离德国势日衰。(明英宗复辟皇权争斗,朝臣相互残害嫁祸诬陷,杀了廉吏于谦等有能力的大臣,土木堡之战间接导致大明帝国军政第二次断层,遗祸后世千年。

1449大明帝国生死劫之遗祸千秋大业

英宗皇帝朱祁镇


亲历战役大臣李贤回忆:自古胡人得中国之利未有盛于此举!

敬请收看下集:《北京保卫战》廉吏于谦朝堂上一句:敢言迁都者斩!劝说太后改立英宗弟弟为新皇帝,史称景泰帝。且得到朝堂一致同意,于谦由兵部右侍郎升至兵部尚书并总揽京师所有军队,否定各将领建议坚壁清野龟缩城内,命令天朝大军直接开出城外与瓦剌也先军对峙互攻,待帝国各路勤王援军即将抵达之际,瓦剌军全面溃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