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工天地協力助推“長五”飛天


中國航天科工天地協力助推“長五”飛天

資料圖

2019年12月27日,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搭載我國自主研發的實踐二十號衛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發射升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科工)所屬11家單位承擔了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以及地面系統中關鍵產品的研製生產任務。

長征五號作為我國最大推力的運載火箭,發動機在運行過程中,燃氣管路的工作溫度高、空間狹小、結構複雜,產生的大量餘熱可能導致周邊電子電器發生故障。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306所研製的高性能納米氣凝膠隔熱氈產品成功解決了這一問題。相關產品繼2016年11月隨“長五”成功首飛後,再次應用於該火箭發動機燃氣系統、隔離氣瓶和氧渦輪,以其輕薄的身形、優異的隔熱性能有效隔絕了發動機產生的熱能,保護了燃氣管路周邊的電子電器。

火箭的成功發射,離不開穩定可靠的動力源。航天科工三院111廠研製生產的運載火箭液氫液氧發動機伺服機構用高緊湊大功率氫氣渦輪泵,是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主要動力部件之一。該產品採用全三維數字化設計製造技術,符合先進的“新三垂”測發模式,在本次發射任務中為長征五號發動機的穩定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伴隨長征五號成功飛天的,還有航天江南貴州航天電器公司研製生產的多型、總計5770餘隻的宇航連接器家族,它們作為“胖五”的“血脈通道”,能夠順暢、準確地傳遞各種信號指令,使火箭動作規範、準確。而航天江南梅嶺電源研製的鋅銀蓄電池組,為箭上測量系統天基測控設備提供了充足穩定的動力源。

如果把火箭比作精密的人體結構,各個系統就像器官一樣,控制整個火箭完成各種規定動作。河南航天695廠研製生產的各類管路件產品遍佈在箭體內各個角落,就好像人體的“關節”,肩負著保障火箭“血脈暢通”的關鍵任務。695廠研製的新型複合密封管路件作為火箭運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密封可靠、環境適應性強、可耐受極低溫度等特點,主要用於運送箭內的液氫、液氧等超低溫介質燃料,發揮了“血液中樞”的作用。

此外,航天晨光研製的金屬軟管,還出色地完成了為長征五號液氧煤油發動機和液氫液氧發動機輸送推進劑的任務。航天精工數以萬計的高性能緊固件在任務中連結機構、緊扣系統,以其可靠的質量和技術保障能力,將各零(部)件連接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築就了長征五號一身“鋼筋鐵骨”。

為了保證長征五號以健康良好的狀態飛天,在發射之前,需要對其進行詳細的健康體檢。航天系統公司所屬測控公司為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配套了多種地面測控設備。其中,動力測控系統PXI測試組合是獲得動力測控系統數據的關鍵環節,可通過採集傳感器傳來的數據,將動力系統的健康狀態實時反饋給指揮人員,提供火箭發射過程的支撐數據。而測量系統PXI自動測控組合實現了測發控信號實時監測和供電控制。整流罩環境測試組合是在星箭合體後,直到發射前都在時時刻刻地監測整流罩內的溫度、溼度環境狀態,保障衛星處於良好的環境中。

在長征五號發射升空期間,二院23所研製的兩部固定式脈衝測量雷達一直凝望注視著火箭的軌跡,它們承擔著運載火箭發射上升段的測量任務,為發射場指控中心實時提供火箭距離、方位、俯仰等精確座標信息和徑向速度數據,密切跟蹤著火箭飛行軌道的狀況,可謂火箭飛到哪裡,雷達就像“眼睛”一樣“看”到哪裡,飛得怎麼樣,“眼睛”一看就知道。

長征五號這一我國最大推力運載火箭的飛天動力,來源於大量的液氫液氧推進劑。航天晨光化工機械分公司參與研製的地面液氫加註系統,主要設備包括300立方液氫運輸加註車及內直徑150毫米,長度近1400米的大口徑真空絕熱液氫加註管線等設備,這是目前國內相關產品中技術參數指標最高的液氫貯運和輸送設備,其中300立方液氫運輸加註車是為火箭貯箱貯存和加註液氫燃料的超級“油庫”,就像一座可任意平移的二層樓房。由航天三江萬山公司配套的防爆重型工程運輸車底盤,是讓“油庫”可以360°旋轉及前後左右自由移動的關鍵,據悉,萬山公司已研發交付海南航天發射場10臺特種防爆重型工程運輸車,航天發射運輸由“軌道式”向“輪胎式”轉變,既節省了場地空間,又節約了鋪設軌道所需的大量成本。

此外,在發射基地建設方面,695廠自2012年起開始參與海南火箭發射基地建設任務,承擔了移動發射平臺、空氣氣源庫供氣系統,發射塔噴水系統供氣部分、基地2個發射工位、3大庫區和1個火箭總裝測試廠房的管路搭建施工,共完成了15種規格共計數萬米的供氣管路,上千根金屬軟管和特氟隆軟管的安裝和調試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