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部署!这一轮“新基建”,和2008年四万亿有何不同?历史进程

最近短短20天内,中央密集开会,除了疫情,还部署了同一件事情——“新基建”。其高频率可谓十分罕见。

疫情当下,此次“新基建”,到底什么来头?又和2008年的“四万亿”有何不同?

重大部署!这一轮“新基建”,和2008年四万亿有何不同?历史进程

“新基建”什么来头?


谈到基建就想起“铁公基”?这个刻板印象或许是时候刷新了。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这次会议关于基建的措辞,连用了两个“加快”。“新基建”的受重视程度,让各路人马嗅出了不寻常的味道。

近期,中央还曾召开3次有关“新基建”的会议:


2月23日,中央召开工作部署会议: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


2月2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推动生物医药、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


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时间,“新基建”成为经济大热词。5G、云计算等板块纷纷掀起涨停热潮。

如何概括此次“新基建”?两个字:硬核。四个字:硬核科技。

简单来说,“新基建”就是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的领域全都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短板,有些还是被国外“卡脖子”的环节。哪怕现在不干,将来总有一天还是得干。

此次“新基建”包含7大领域:


1.特高压;

2.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3.5G基站建设;

4.大数据中心;

5.人工智能;

6.工业互联网;

7.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


地方有关“新基建”的规划,也正准备纷纷“上马”。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近期北京、河北等13个省市,公布了总投资额近34万亿的“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其中就包括了“新基建”项目。

泽平宏观认为,“新基建”背后涉及的投资项目,比如5G建设,将带动数万亿投资。

重大部署!这一轮“新基建”,和2008年四万亿有何不同?历史进程


但担忧也随之而来:这轮“新基建”会不会是“新瓶装旧酒”?与2008年的“四万亿计划”如出一辙?只怕“老路重来”,又一次造成供给过剩的局面?

重大部署!这一轮“新基建”,和2008年四万亿有何不同?历史进程

和2008年的“四万亿”有何不同?


现在一提到基建,有人就会“上纲上线”,说是刺激“铁公基”(铁路、公路、航空等)、是信贷放水、是2008年“四万亿刺激计划”重来。

这或许是一种误读、误解。

把“新基建”与2008年“四万亿”“老路重来”等说法混淆,可以说这种思想认识还停留在上一个时代。恒大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家任泽平明确表达了他的观点:旗帜鲜明地倡导“新基建”,而不是四万亿重来。

为什么说这轮“新基建”,不会是2008年“四万亿”的重演呢?

1.“新基建”的关键是新

启动“新”一轮基建,关键着眼点在于一个“新”字。

2008年“四万亿”涉及的“老基建”,主要是铁路、公路、桥梁等“铁公基”领域。

而“新基建”却是有时代烙印的,涉及的是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科技创新领域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民生消费升级领域基础设施

“新基建”既是基建,同时又是新兴产业,一头连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另一头牵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是未来20年数字经济时代,支撑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石。

2.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

据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观点,过去我国基建投资主要是地方政府主导,投资主体单一。

“新基建”中相当一部分项目是由市场驱动,或者说是市场与政府合力的结果。民间投资在其中声量越来越大

米筐投资的一篇文章认为,近期地方政府“34万亿投资计划”中的资金,一部分来自于政府或其投融资平台,另一部分来自国企央企和民营企业。政府资金是“引导资金”,起到的只是杠杆撬动的作用。

3.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就经济结构而言,2020年也不可简单地拿来与2008年相比。

与2008年不同的是,现在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而回望2008年,消费对经济的贡献不过30%。

4.并非是所谓的“信贷放水”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当初2008年的“四万亿计划”是以信贷放水为主的。

但要知道2008年中国经济总量不过30万亿,如今已是逼近百万亿的体量。如果想靠强投资拉动经济,需要的资金“弹药量”得有多大?多大规模的信贷投放才能匹配得上?

2020年不会是简单的2008年的重现。出于稳经济的考量,即便不得不适当加杠杆,态度也必然是审慎和克制的。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推算,基建增速每提升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速0.11个百分点左右。2019年基建增速是3.8%,若想实现今年5%-6%的经济发展目标,基建增速至少要达到10%,即新增基建超过2万亿。

这新增的两万亿通过赤字率上调和专项债等手段的发力,便能够覆盖。目前,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仍然有许多操作空间。

“新基建”正在凝成一种朝野共识,它并非2008年“四万亿重来”。


重大部署!这一轮“新基建”,和2008年四万亿有何不同?历史进程


重大部署!这一轮“新基建”,和2008年四万亿有何不同?历史进程

“新基建”正逢其时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疫情使经济陷入短期“停摆”;经济处于转型阵痛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向着深水区推进。

那么,该怎么对冲这些风险?

据任泽平的观点,“新基建”短期来说,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定就业;长期来看,有助于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提升长期竞争力,改善民生福利。

1.“新基建”是稳增长政策的发力点

中国经济今年一个很重要的稳增长举措在于稳投资,而稳投资里面一个很重要的节点在于稳基建

而传统基建投资的边际效益正在下降,需要推动“新基建”来优化投资结构,使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长期增加有效供给相匹配。

2.“新基建”与中国经济长期转型方向一致

据中信证券宏观经济团队分析:


第一,“新基建”与高质量发展相关,聚焦点在于科技创新,包括5G建设、大数据中心等。


第二,“新基建”与新型城镇化相关,聚焦点在于扩大城市圈的经济辐射能力以及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包括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等。


第三,“新基建”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聚焦点在于“补短板”,包括公共卫生服务、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



3.“新基建”背后有着巨大市场需求

“新基建”背后藏着大生意,无论是5G基站建设,还是大数据中心,每一个领域身后都是千亿、万亿、乃至数十万亿的大市场,投资潜力巨大

不少人正“虎视眈眈”。以5G建设为例,中国信通院预计,到2025年,5G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带动的产业链上下游及各行业应用投资,将超过3.5万亿元。

更关键的是,5G建设还有助于培育繁荣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带动10几万亿产值的新经济,为中国抢占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高点奠定基础。

从这次疫情不难看到,整个中国经济“在线”进程迫在眉睫,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新经济一夜崛起,这背后也意味着对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巨大需求

重大部署!这一轮“新基建”,和2008年四万亿有何不同?历史进程

结语

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基建狂魔”,为拯救生命做出的争分夺秒的赛跑:火神山、雷神山两座救命医院分别都在12天内建成。

这背后是过往几十年在“铁公基”领域的汗水积淀。

回望中国经济过往历程,正如任泽平所言:“过去40年,若没有适度超前的基建,怎么会有中国制造的强力竞争力?”

正因为此,中国才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逐步成长为GDP总量近百万亿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而在当下中国经济处于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更是亟需“新基建”的接棒与突围。

“新基建”不仅将会是应对疫情和经济下行的有效政策手段,更会是中美贸易摩擦下大国竞争和改革创新的关键杀手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运之战,胜负手!

新基建背后的历史进程


最近,随着“新基建”被政治局会议提出,几乎所有的券商和财经媒体都在加班加点的写“新基建”研报和新闻,穷尽所能想要去挖掘“新基建”中酝酿的机会。


重大部署!这一轮“新基建”,和2008年四万亿有何不同?历史进程


还有好事者,去统计各地发布的所谓“新基建投资计划”,整出来个放卫星式的40万亿投资版图。


重大部署!这一轮“新基建”,和2008年四万亿有何不同?历史进程


甚至还有一些喜欢吹牛逼的,把之前文章中例如“新一轮基建”愣是解读成了“新基建”的,包装成政治局的决议是他们引导出来的。


看着这些事后诸葛亮们,政事堂总是忍不住想笑。


相信作为政事堂的读者,对于“新基建”三个字不会陌生,从2018年开始,政事堂就用十余篇的系列文章论述了什么是新基建,什么是旧基建,并详细的说明了我们投资新基建的,是为了发展新动能。


甚至政事堂2019年的国内文章,一半以上都是围绕着这一轮政治局提出的七大投资领域,其中除了实在是不懂的人工智能之外,其他六个领域的哪个都不少于五篇去分析。


以至于不少喜欢开玩笑的读者,刚给我起了“顾进程”的外号,又改成了“顾基建”........


不过,虽然“顾基建”看起来很紧跟风口,其实我还是更喜欢“顾进程”。


因为政事堂研究的,从来都是历史的进程。


譬如,继预判了2019年初的小阳春之后,去年年底,政事堂也预判了2020年一季度资本市场会出现新基建主导的小阳春。


甚至年初还专门撰文表示,即使强悍如新冠肺炎,也改变不了这一波新基建小阳春的历史进程。


重大部署!这一轮“新基建”,和2008年四万亿有何不同?历史进程


因为,历史进程既然被称为历史进程,自然就不是那么容易被轻易修改的。


而借助历史进程来奋斗的人,往往也会像历史进程一样不可阻挡。


就像孙子兵法中说的:“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08年之前买房子的人,根本想不到后来房子的增值远超于他们个人的奋斗,因为他们是坐在了历史进程的势能之上。


同样,在历史进程的范围之内,做事情并不需要太多的纠结,只要控制杠杆率,不用担心价格的波动,傻子躺在家里,都能开开心心的把钱挣了。


重大部署!这一轮“新基建”,和2008年四万亿有何不同?历史进程


就像07年之前买房子的,不用担心08年的那一轮暴跌;今年一季度买新基建的,也不用担心肺炎带来的股指重创。


因为,在历史的进程的滚滚车轮之下,事物都是按照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即使被意外打断,历史也会凭借强大的惯性推动他继续前进。


甚至,大家还记得政事堂在2018年经过分析给出的操盘建议,“国际原油期货2019年不买跌,2020年不买涨”吗?


虽然油价在这一年多来波动起伏很大,但按照上面思路操盘期货的朋友,基本都可以别墅朝大海了。


说起来,政事堂从写公众号以来,写作的领域不断的变化,但有一个初心没变,那就是去探寻历史进程以及其背后的逻辑。


而研究中顺带着,在探寻到进程的“底牌”,知道了未来一定会发生的一些事情之后,接下来“打牌”的时候,也最起码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不过,就算知道了历史的进程,每个人的资本和能力,决定了他们的操作却不尽相同。


譬如马云捐日本100万口罩,霸占了日媒头条还搭上了自民党二号人物;“鹿鹿侠”在日本街头发了1000个口罩,获得了央媒狂轰滥炸式的报道;而绝大部分普通人,却只能在家里远程感受着东京热。


甚至很多时候,同一个历史的进程,政事堂也会根据不同人群,不同的资金体量,给出完全相悖的操作方案。


譬如,政事堂2017-2018年的时候建议有钱人卖出多余的房子,但是同时却说2019-2020是刚需买房子的时机。


譬如,政事堂一边在2月20号左右反复呼吁护盘的朋友们清仓撤退,另一边却反复坚称小阳春不会那么快终结,怎么也能坚持到三月。


世上往往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行动方案,这是因为,同样的历史进程,对于不同的人,往往境遇却是截然不同。


这就像烧油的收割机和需要化肥的韭菜,他们所需的养料就截然不同。


重大部署!这一轮“新基建”,和2008年四万亿有何不同?历史进程


因此,最近那些券商和财经媒体鼓吹的新基建标的,也不要将他们神化,当地球人都知道了,基本距离尾声也就不远了。


毕竟,基建就是基建,就像韭菜们滋润了新基建那样,未来新基建也是为新动能提供发展的土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