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為何會兵敗大渡河呢?

胡椒大神二號


石達開被困大渡河時,軍師連出三條妙計為何仍然改變不了結局?

1862年石達開率大軍進入四川,為早日攻克成都;石達開制定了取道川、康邊境,抄近路搶渡大渡河的戰略方針。

為策應主力搶渡大渡河,石達開派手下大將賴裕新為先鋒直取大渡河,不料先鋒軍在中壩州一帶被清軍擊潰。賴裕新犧牲,先鋒軍全軍覆沒。先鋒軍覆滅,石達開仍然堅持原先路線,率領主力大軍搶渡大渡河。

但此時駱秉章已經有了防範,急調總兵蕭慶高、何勝必等清軍重兵部下重重埋伏,阻擊石達開。就在石達開一籌莫展之際,軍師曹臥虎向石達開連獻了三條妙計。慶遠攻堅戰失敗之後,曹臥虎成為了石達開的軍師。對於曹臥虎的資料,歷史上鮮有記載。後世學者在研究石達開兵敗紫打地的原因時,都認為是曹臥虎出了餿主意。

石達開

那麼,曹臥虎真的是平庸之輩,是他的餿主意最終害死了石達開嗎?

答案是否定的。從石達開兵入紫打地,到石達開全軍覆沒,曹臥虎連續提出了三個妙計,第一計是:兵入紫打地,搶渡大渡河,第二計是:罷兵求和,南撤突圍,第三計是:背水一戰。

這三個計策在當時的情況看來是最正確的方案,如果按照曹臥虎的這三個計策來實施,石達開部絕對不會在大渡河全軍覆沒,他本人也被凌遲處死。

既然曹臥虎出的都是妙計,那為何不能拯救石達開,不能避免全軍覆沒的悲劇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西征軍先鋒

一 痛失要地,貽誤戰機;搶渡疲軟,遭遇天災

由於先鋒軍賴裕新的敗亡,四川總督駱秉章察覺到了石達開的戰略意圖,於是在去大渡河的大路兩邊排下了重兵,準備伏擊石達開。在前有強敵,後有追兵的情況下。軍師曹臥虎獻出第一計,兵發紫打地,搶渡大渡河。

兵發小路紫打地搶渡大渡河有三大要點:一是小路清軍兵力少,二來小路在受到伏擊時隊伍容易分散隱蔽不至於全軍覆沒,三來可以佔據松林署等地籌集糧餉用作軍需。而攻克小河這個據點才是戰略的核心,攻佔小河就可以避免大軍在渡河時遭到對岸的清軍襲擊。

然而,石達開在進入紫打地後,並沒有迅速佔領小河,而是讓隊伍休整,籌集軍糧,直到下午才下令渡河。此時大批清軍已經抵達,小河已經囤積了重兵。石達開大軍三次渡河都遭到對岸清軍的炮擊,放棄了繼續搶渡,準備第二天再行渡河。沒想到第二天大渡河水暴漲,石達開無法搶渡,被困大渡河畔,最終陷入死局。

如果石達開進入紫打地後迅速佔領小河(那個時候的小河才有土司兵500人,團練兵500人,石達開大軍2、3萬人),兵在當天搶渡,就不至於貽誤戰機。即使在清軍大部隊抵達支援後,也該趁其立足未穩,全軍搶渡,即使損失慘重也不至於全軍覆沒,總有一部分隊伍能夠突圍成功。但石達開在三次搶渡失敗後就下令休整,第二天再渡河,第二天河水暴漲,徹底杜絕了生路。


二 求和不成,南撤突圍不及時,兵行險道喪失了有生力量

大渡河水暴漲,一時難以消停。石達開部被困大渡河,於是軍師以石達開的名義寫了幾封信給清軍王應元,罷戰求和,網開一面。王應元自然拒絕,曹臥虎見王應元不讓路,又寫信希望能夠開通商貿。此時石達開部已經缺糧,士兵處於飢餓狀態,急需補充糧食。兩封信都被王應元拒絕後,曹臥虎勸石達開“由海棠大道突圍南行。”(見簡又文:《太平天國全史》第1555頁。此時突圍,雖然可能會損失慘重,但依然能夠保存一部分隊伍,不至於全軍覆沒。

然而,正在石達開猶豫之際,清軍王應元等已經率兵四面包圍而來,南撤之大路已經斷絕。血戰三天後,石達開才率領殘部7000餘人走險道突圍,石達開率殘部沿大渡河而走,兩岸是懸崖峭壁,無處攀爬,前後又有清軍圍追堵截,手下將士死傷慘重,大量有生力量被消滅。殘部到達老鴉漩時,石達開部已經無任何糧餉充飢,戰馬已經吃光,隊伍中出現了殺人吃肉的境地。

石達開退守最後的據點利濟堡時,手下僅有三、四千人了。到此時,石達開部已經無力迴天了。

石達開入川題壁

三 背水一戰,假詐降成了真投敵,玷汙了一世英名

困守利濟堡,已經是無力迴天。曹臥虎建議石達開率部死戰,即使全軍覆沒也能全忠義的清名。但此時石達開念及部下生命,寧願一死已拯救全軍。

石達開認為“(求榮而事二主)忠臣不為”,但卻希望清軍能“宏施大度,胞與為懷,格外原情,宥我將士,赦免殺戮。則達願一人而自刎,全三軍以投安。然達捨身果得安全吾軍,捐軀猶稍可仰對我主,雖斧鉞之交加,死亦無傷。”(見《太平天國文書彙編》,第161頁。)曹臥虎覺得詐降也許還有一線生機,於是再獻一計,寫下一個詐降表,投到清軍曾仕和部。曾仕和曾多次勸降石達開,因此詐降計策選以曾仕和為突破。

石達開被困地

當時的計策設想是,以詐降為誘餌,等部隊過了河就立刻反擊,佔據當地籌集糧草後再迅速突圍。曹臥虎寫完詐降表後,便跳河自盡。為迷惑敵人,表明投降的意志,石達開與五歲的兒子石定忠到清軍大營投降。不料,清軍早已經有準備,石達開當夜就被投入大牢,與部下分別關押起來。石達開這時才意識到清軍誘降是假,詐降之計已經無法實施。

據文史資料記載:“二十七日,唐友耕兵自北邊來。應剛即協釋達開父子及官佐護送渡河,部屬二千餘仍留堡地安置,並允以數日休息,給資遣還。五月一日,友耕復石達開,亦誑撫之。惟達開見所部阻渡,詐降計絀,陰自悔恨。越日,友耕竟派隊送達開詣成都,旋被害。部卒二千餘,則於五月五日,悉殺於大樹堡。”(許亮儒:《擒石野史》。)

石達開詐降非但沒能拯救部下性命(部下兩千精壯被殺於大樹堡),自己的一世英名也因投降受汙。如若當初拼死一搏,還能全個清白名聲。

石達開被俘

有此可見,軍師曹臥虎的三條計策是當時情況下最好的選擇,然而由於種種原因貽誤了戰機,使得三條計策都沒能順利實施。石達開雖有妙計,也依然改變不了兵敗身死的結局。


稗史候說


翼王石達開是太平天國最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能征善戰,幾乎百戰百勝。就連曾國藩,都被他打得要投江自殺。這樣一個神勇之將,為何最終會兵敗大渡河,結局如此悲慘呢?

(石達開劇照)

石達開年少時便俠名在外,他雖年少失父,不得不早早撐起家業。但由於他聰明好學,並沒有誤了習武讀書。再加上他為人正直,因此在當地很被人敬重。

石達開16歲時,受洪秀全相邀,參加了金田起義。

當時的石達開,雖說年少,卻是太平軍中一員不可小覷的虎將。

1852年,西王蕭朝貴在長沙突圍時陣亡。長沙城下的太平軍,頓時陷入清軍的包圍中。當時形勢緊急,石達開率軍西渡湘江,佔據河西陣地,屢挫清軍。不光讓被圍的太平軍轉危為安,還趁勢拿下了岳陽和武漢。隨後一路南下,勢如破竹,所到之處清軍無不潰逃。最終,太平軍成功佔領金陵。

隨後,洪秀全將金陵改名天京,並在此定都。

諸王也在定都後紛紛強佔民田,擴府納妾,過起了驕奢淫逸的生活。

唯有石達開潔身自好,既不納妾,也不與民爭利,因此在諸王中,他的威望最高。

起先,石達開被留在天京輔佐天王楊秀清,並幫助楊秀清建立了許多規定。

其中包含男女分營,士兵不可搶掠百姓財物等。特別是在他的建議下,太平天國對曾參與起義的百姓很寬待。他們想回家種地,亦可;想繼續參與作戰,亦可。

由於這些規定深得民心,因此吸引了全國的百姓紛紛投靠太平天國。一時,太平天國賢名遠揚,就連列強都派人來觀摩學習。

(太平軍西征)

同年秋天,石達開率軍西征,先後攻下瀘州、安慶等地。

石達開深知根據地的重要性,因此在他鎮守安徽時,做戶籍登記,開科舉考試選拔人才,並建立省郡縣的行政機構……為根據地的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制度和機構。

另外,他在軍隊的管理上,紀律極為嚴明。他還重視地方治安,鼓勵工商農大力發展,並制定公平的稅法……這些良好的政策,很快就讓民不聊生的安徽再現生機,經濟也因此繁榮起來。收上來的稅收,亦為太平天國後期西征提供了經濟支持。

就在太平天國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時候,太平天國卻爆發了天京事變,北王韋昌輝不光誅殺了東王楊秀清,還屠戮了上萬將士。

石達開得知後,心急如焚,只得暫停前線作戰,趕回亂成一團的天京,制止韋昌輝繼續殺戮。

然而韋昌輝卻對石達開起疑,準備也將他誅殺。幸虧石達開跑得快,才逃過一難。但他全家老小,卻死在了韋昌輝的手中。

石達開回到安徽後發起靖難,要求洪秀全誅殺韋昌輝,以平民憤。

一時響應者四起,許多心有不滿的太平軍,也轉投到石達開麾下。

洪秀全眼看石達開勢大,只得詔令鎮壓韋昌輝,將他處以極刑。

事變平息後,石達開愈發得到上下擁戴,這不由得引起洪秀全猜忌。

(洪秀全劇照)

為避嫌疑,石達開只得再次離開天京。

然而,此時的石達開非常悲涼,一方面他忠於太平天國,另一方面他對洪秀全的所作所為又非常失望。最後他只得拉起一支隊伍孤身作戰,企圖以一己之力,拱衛早已元氣大傷的太平天國。

石達開往來南北15省,多次與清軍作戰,企圖建立新的根據地。可是軍隊內部由於看不到希望,不少將士出逃,或者投靠清軍。早先擁兵10萬的石達開,在且戰且退中,兵力也隨之銳減。與清軍作戰更是敗多勝少,根本無法建立根據地。

石達開計劃從湖北入川,攻佔成都,建立四川根據地。不過那時候,追隨他的將士,只剩下3萬餘人了。

1862年5月,石達開率軍渡過金沙江,抵達大渡河。

此時,對岸並沒有清軍。石達開眼看人困馬乏,於是下令休整一天,次日渡河。

誰知當夜天降暴雨至次日不歇。

大渡河跟著洪流暴漲,根本無法行船。

對岸地方政府得知消息後,馬上奏報上級,同時又派出團練,偽裝成清軍,在對岸來回走動。

不明就裡的石達開,誤認為清軍大部隊,已在對岸安營紮寨,因此遲疑不前。

又過了兩日,四川總督駱秉章率領數萬清軍追了過來,迅速將石達開的隊伍團團圍住。

石達開只得冒死突圍。清軍見太平軍人數少,又疲乏不已,覺得這是個機會,因此在交戰中,個個兇猛如豺狗。

眼見突圍不成,糧草盡絕。石達開為了能給追隨他的部下留條活路,只得冒死與駱秉章談判,表示只要能放部下離開,他願意投降。

經過協商後,石達開解散了部隊,除了2000餘人願意投降清軍外,其他人則平安撤離。

誰知清軍出爾反爾,在把石達開押往成都受審後,便將這2000人悉數屠戮。

石達開亦以“謀反”之罪,被凌遲處死。

石達開由此成為悲情英雄。

(參考史料:《太平天國革命戰爭》《石達開傳》)


張生全精彩歷史


好漢難敵四手,猛虎難敵群狼;石達開率領一部分部隊離開南京後,實際上是脫離了太平天國大本營的控制,即使他自己再厲害也是獨木難支啊,在大渡河被圍殲。

石達開為何率兵離開大本營?

這個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改名天京)後,北伐與西征不斷取得勝利,進入了全盛時期。於是乎高層開始了享樂主義,權力鬥爭也在這個時候開始了。東王楊秀清認為自己功勞最大,想當萬歲,那天王洪秀全自然是不答應了,所以楊秀清就假借天父和天兄下凡附體來向天王洪秀全要權,而且在北王和和翼王面前盛氣凌人。洪秀全忍無可忍,私下密令北王和翼王帶兵殺掉楊秀清。

於是,北王韋昌輝率先發難,殺盡東王全家老小,還趁機把翼王石達開一家老小都給做了,翼王石達開一看不妙,走為上策,就帶領本部兵馬出走天京;為了平息民憤,洪秀全就處置了北王,讓翼王回來,但是經過這麼一檔子事兒,洪秀全也不信任翼王了,還派自己的兩個哥哥掣肘石達開,於是石達開再次出走天京,和清軍轉戰各地。

石達開獨木難支 兵敗大渡河

沒有了天京大本營的支持,糧草供應兵源補充各方面都不充足,翼王石達開獨木難支,終於在貴州大渡河被清軍圍困,最後遭遇兵敗被殺。多好的一個局面硬生生的被自己人給弄亂了。也正是天京之亂,太平天國開始走下坡路。


你懂得zyt9573


石達開又稱“石敢當”,是太平天國著名的將領,在起義初期攻城掠地,屢建奇功,為太平天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在“天京事變”後,他率眾脫離洪秀全,轉戰廣西、湖南等地,最終在大渡河全軍覆沒。

一個叱吒風雲的任務,在出走天京後,可以說是屢戰屢敗,大渡河一役後身陷絕境,最後慘死在清軍的屠刀之下。不知道是不是在天京的幾年,打仗的手感待沒了,出走前後的石達開簡直判若兩人。石達開的失敗有多種因素,但從軍事上講,他在大渡河的失敗歸結起來只有三點:

天時

石達開搶渡大渡河之時,正好趕上了大渡河的洪水期。真是人趕上倒黴,喝涼水都能噎到。洪水期的大渡河河水暴漲“十餘丈”,加上大渡河的河道又十分複雜,石達開可以說根本不能無法渡河。

地利

石達開率領的本就是孤軍,一沒支援,二沒後勤,可他卻貿然進入紫打地絕境。前無出路,後有追兵,石達開徹底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人和

石達開進入紫打地境內後,一路燒殺劫掠,這引起了當地彝民的強烈不滿,當地土司王應元率領部族拼命抵抗。本來在當地百姓的幫助下,石達開還有一線生機,可他將這最後的機會也給拋棄了。當年毛主席就曾說過“本來彝民和石達開的關係,開始是友好的,但因石達開疑心太重,把關係搞糟了。”

僅從軍事上講,石達開從其失去“天時”“地利”和“人和”之時起,就已經註定了他的悲劇。


歡迎大家留言交流!喜歡歷史和軍事史的朋友可以點一波關注!


歷史文齋


太平天國天京事變後,翼王石達開出走。

石達開離開南京後,在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流動作戰,穿州過府,飄忽不定,清廷時而聽聞浙江報警,忽而又傳來福建告急。

石達開在江西戰南昌,戰衢州,將清廷東南大局攪翻,以此衝擊閩浙贛,三省震撼。

就這樣石達開一路率軍在閩浙贛打游擊,拖住了曾國藩湘軍的主力,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華也在這一系列對敵石達開的戰爭中戰死。

出走的石達開孤軍作戰,本想在閩浙贛邊界建立根據地,如此,則進可以獵取江西,退可以牽制江。

可奈何兵力不足,只好遊擊,沒有後方穩定支援的石達開,一直在閩浙贛之間流動作戰,雖然極大牽制了曾國藩的湘軍,可是這樣的運動戰始終不是長久之法,於是他打算去四川,哪裡是最適合的割據之地。

石達開一入川,清廷急掉曾國藩入川,而天京方面卻乘機發動了第二次西征。

石達開的戰略從全局上來看,其實還是屬於太平天國全局戰略的一部分,當然他從天京出走,並不是戰略所驅使,而是性格如此,但出走以後,攪亂三省打運動戰,後來又入川,其有一個目的,就是要引開湘軍,解掉當時已經被圍困的太平天國安慶和天京之圍。

於是石達開順利將駱秉章釣到了四川,曾國藩也差點釣了過來。

石達開是個軍事天才,他堅信只要自己不倒,天平天國就不會亡。可人算不如天算,他到了大渡河邊,卻倒了。

大渡河乃岷江支流,兩岸高山聳立,陡峭險峻,河道急流洶湧,險灘密佈,人稱天險。他來之前,河水還淺,洪水未至,他還有機會過河。

可是,太平軍到達大渡河邊的當天夜裡,他的妻子生了兒子,高興之餘,他傳令部隊慶祝三天,沒有立即過河。沒想到,山洪突發,河水暴漲。 強渡幾次,未能成功,數十萬清軍擋不住他,河水擋住了他。

如果他強渡成功,即可進入雅安境內,控制住彼時西南著名的貿易通道—茶馬古道,那麼就算有了後勤保障,此為其謀蜀第一步,隨後可取成都,握全蜀,順流而下,於下游太平軍攻武昌。

可是就是差這麼一步,他算準了清軍的動向,卻沒有算到河水暴漲!

為了拯救將士,他最終選擇了一個人去接受凌遲.......

石達開的敗,是太平天國窮途末路的表現之一,但同時也是天時地利使然,在自然天氣面前,人的算計也是相當無力哎.


以上個人淺見、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也是極好的!


江畔初見月


【石達開血濺大渡河】石達開是太平天國主要將領之一,中國近代著名的軍事家、愛國將領、民族英雄。石達開是太平天國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歲受訪出山,十九歲統帥千軍萬馬,二十歲獲封翼王,三十二歲英勇就義於成都。一生轟轟烈烈,體恤百姓民生,生平事蹟為後世所傳頌,被認為是“中國曆代農民起義中最完美的形象”。

1856年太平軍攻破清軍的“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後,東王楊秀清見當時太平天國形勢大好,便另有圖謀。楊假裝“天父下凡”迫天王將自己由“九千歲”封為“萬歲”。北王韋昌輝在這時請求天王洪秀全誅殺東王,天王不肯。後來,陳承瑢向天王告密,謂東王有弒君篡位之企圖,天王密詔北王、翼王及燕王秦日綱剷除東王。隨後韋昌輝偷襲東王府,楊秀清和家人被殺,以及其他軍民共2萬多被殺,史稱“天京事變”。

石達開在前線聽到天京可能發生內訌的消息,急忙趕回阻止,並痛斥韋昌輝亂殺無辜,但為時已晚。北王韋昌輝把石達開反對濫殺無辜的主張看成對東王的偏袒,意圖予以加害,石達開逃出天京,京中家人與部屬全部遇難。

石達開在安徽舉兵靖難,上書天王,請殺北王以平民憤,天王見全體軍民都支持石達開,遂下詔誅韋。11月,石達開奉詔回京,被軍民尊為“義王”,合朝同舉“提理政務”。但天王見石達開深得人心,心生疑忌,將自己的兩個哥哥封王,對石達開百般牽制,甚至意圖加害。為了避免再次爆發內訌,石達開不得已於1857年5月避禍離京,前往安慶。從此,石達開再也沒有返回天京。

1857年9月,天王迫於形勢的惡化遣使持“義王”金牌請石達開回京,石達開上奏天王,表示無意回京,但會調陳玉成、李秀成等將領回援,並以“通軍主將”身份繼續為天國作戰。此後,石達開輾轉各地,孤軍作戰。

石達開欲奪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據地。於1863年5月,太平軍到達大渡河,準備渡河。但此時天降大雨,百年不遇,河水暴漲,無法行船,太平軍多次搶渡不成,被清軍包圍,糧草用盡,陷入絕境。

清軍派人到太平軍營談判,石達開決心捨命以全三軍,向清軍“求死”。經協議,石達開投降,押往成都,太平軍自行遣散四千人,剩餘兩千武士保留武器。但後來清軍背信棄義,剩餘兩千太平軍被全部屠戮。

1863年6月27日,石達開在四川成都被凌遲處死。石達開受刑時,被割一百多刀,但從始至終默然無聲。石達開的堅強意志使清軍官兵感到震驚,嘆為“奇男子”,連四川布政使劉蓉,都讚歎說:“臨刑之際,神色怡然”。

就這樣,石達開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


甲歷史




基本上我認為有內外兩個方面的原因,現實的客觀原因和主觀處理問題的原因。

天京事變之後洪秀全處於一種驚弓之鳥的狀態。



惶惶然不可終日,頓時感覺外人還是靠不住,只有靠親戚才能包住自己。於是乎唯才是舉或者說看重才能,就變成了任人為親,熟人關係人情關係變成重點,這正是,管理團隊中,特別忌諱的。

他封了他的兩個哥哥為王,分散和牽扯翼王石達開的權利,這樣的話。石達開心理壓力增加,感覺,了被不信任,甚至恐懼。於是選擇了極端的方式離開了天京,兜兜轉轉於全國各地。這就是天津兵變,最後引來的後果,這嚴重的削弱了太平天國的實力。

另一方面,全國團練成長起來了

從開始清政府懵懵然一頭霧水被打得亂跑,到組織起來對付太平天國,這是重要的變化。湘軍曾國藩,淮軍李鴻章,還有全國各種團練。等等都是對付太平天國的組織。所以說,金田起義以來,這時候整個大環境已經變了。清朝政府從開始的沒有準備,倉促應戰,到現在組織起來,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特別是漢人站了出來,已經可以和太平天國,形成抗衡了。這時候選擇離開無疑是不明智的。



第二點。石達開讀書人出身,心志高潔,品行端正。容不得別人誣陷或是不信任,甚至於恐懼,唯恐稍有不慎,重蹈東王北王覆轍。加之太年少,對複雜的高層人事變動缺乏耐心和自信心更缺乏“糾纏”的本領,於是,他選擇了極端的方式,分開,永遠的分開!這其實有點像太年輕談朋友,說不對了一言不合就分開。

重要的是他一個人分開不要緊,帶走了一大批看廣西精銳的主力,這些力量對太平天國是一個極大的分解和削弱。然後他兜兜轉轉,兜遍了大半個南中國。到了很多地方,湘西,湖南,廣西。中間雖然打過勝仗幫助了天京。但最後因為沒有根據地,還是跑到了大渡河畔,也就是,雲貴山川之間。你想想看,從富庶的長江中下游平原跑到跑到這個貧瘠的 雲貴高原,又來到了滔滔的大渡河旁邊,而且沒有目標,頗有點慌不擇路的感覺。最終失敗被殺,真是可惜。



這裡面的再細分原因呢?

我分析,

一個就是,他比較愛護自己聲譽,用現在的話說有點臉皮薄,太剛不夠韌性,不願再和洪秀全共事,而且也缺乏權利糾纏的自信心

再一個,他們沒有很好的經營,一個根據地和天京,互為犄角。這是他在戰略上認識不夠,沒有考慮到根據地的重要性,也許當時情況不允許吧!這就要歷史學家考證了。

第三,輕信敵人,輕信土司,要知道紅軍過彝族地區的時候,完全不同,劉伯承元帥和小葉丹是結成了把兄弟歃血為盟啊,而他和當地土司,僅僅是金錢的交易,和他的白銀哪能跟當地政府比呢?還有就是他行動遲緩,據說,當時為了給他小孩過滿月,又浪費了幾天時間,這是盲目自信了,戰機上懈怠了。最後一個小條,就是他準備以自己赴死的方式想換回將士們的生,要知道,有將有帥才有棋局,沒將帥就一盤散沙,隨意丟棄,那還有談判的權利。



雖然這種捨身取義的行為是非常高尚的,但是,作為戰略家來說,未免少了一些機智,太容易上當了。他的弟兄,被駱秉章盡數殺害的時候,非常痛苦氣氛又無可奈何。

石達開的悲劇逃不開,大環境的改變,更逃不開他自己的判斷,和太過剛直的失誤,終究是年少,應該從大局出發,勇於鬥爭善於糾纏,不輕言放棄。

無論如何,石達開少年英雄,16歲到32歲光輝而高大,民國以來倍加推崇,甚至有人傳言他出家當了和尚。死的是替身。可見老百姓對他的熱愛。


天高不算高3269


石達開欲入蜀地開基業,但在大渡河全軍盡沒,原因有三:1,石達開自離天京後,一直轉戰於各地,目標不明確,也無法建立根據地,無法得到有效補給。

2,長期轉戰,使將士疲弊,沒有目標的轉戰等於“流串”,故人心不穩,部隊戰力日益衰落。

3,在大渡河邊的石軍本就己是強弩之未,卻又錯過最佳渡河時機,導致無法過河而陷入清軍包圍;石達開本人意志消沉,對革命勝利失去信心。最後輕信駱秉章的假招安,想以一死保全殘部性命。結果卻只有少數人突圍,大部被殲滅;

石達開本人貝有高風亮節的,與部將從容就義,但自他離開天京孤軍轉戰起就己註定必敗的命運。退一步講即使能夠攻佔四川局部,也不會被地方勢力接納,會受到川內、川外清軍圍剿,最後仍難成功。


北疆同心侃歷史


極度荒淫頭暈脹,無邊享樂眼花昏。這句形容後期的太平天國再合適不過。

定都天京後天平天國領袖不思進取,固守半壁江山,並沿襲了封建專治政權,制定嚴格的尊悲等級制度,導致領袖與部將矛盾重重,隨後“天京事變”中洪秀全,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展開衝突,石達開全家被韋昌輝殺害。天京事變後,天王洪秀全對萬達開的威望產生忌恨,便廣封同姓王,石達開權力逐漸被架空。萬達開面對此況要麼消沉至再遭殺生之禍,要麼發動政變自立為王,要麼遠征不歸。便率十萬之眾遠征(無後援,脫離大本營)



石達開先後輾轉於江西,漸江,湖南,廣西,雲貴,艱苦征戰四年,大小征戰數百次,且大都是且敗且行,沒有建立根據,軍中時常缺糧軍心不振,石達開執意入川,而四川是清庭戰略要地有重兵把守,又有湘軍踞守,清軍兵力佔絕對優勢。此次又選擇大渡河為進軍路線,消息走漏被清軍察覺,在部隊一半過河後萬達開已察覺不對,緊急撤回部隊,此時又暴發山洪,此後被清兵合圍。石達開數次突圍未果,為保全餘部,石達開寫信給敵將駱秉章願以自己一人之死換下投降殘部之性命,此後石達開被殘殺,放下武器投降的太平軍也被殘殺。



石達開兵敗大渡河其根本原因是其太平天國政權封建化,和內部不和,直接原因是孤軍深入,戰略失誤。


歷史軍武研討員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裡最完美的男人,沒有之一。十六歲受訪出山,十九歲毀家紓難,領四千客家戰士“羽翼天朝”,被封“左軍主將”。


石達開是客家人,客家人是在中國南方民系中堅守下來的“南渡漢人”。也是最勇武的漢人的活化石。

石達開參加太平天國,受馮雲山影響最大。馮雲山畢竟是有文化的,參加過科舉,懂得制度建設。怎奈馮雲山死得早,最後權力平衡後的架構就成了楊秀清是實際上的決策者,而洪秀全成為“精神領袖”。

而太平天國前期權斗的身影中從未出現過石達開。1852年蕭朝貴在長沙陣亡,太平軍被清軍反包圍,石達開挽狂瀾於既倒,取得“水陸洲大捷”,跳出包圍圈,並且奪岳陽,佔武漢,自武昌東下金陵,二十八天挺進一千八百里,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令清軍聞風喪膽,號之曰“石敢當”。在這裡面就形成了楊秀清戰略上的指導,石達開戰術上的挺進。


從1853年石達開奉命出鎮安慶,節制西征開始,到1855年初在湖口、九江兩次大敗湘軍,湘軍水師潰不成軍,逼得曾國藩要跳河自盡。

石達開贏得了炒米對太平天國的所有好感。但是石達開這樣受到雙方都尊重的人,最終兵敗大渡河,還是非常令人遺憾的。



炒米翻開現象看本質,炒米竊以為以下幾點:

第一,與“拜上帝教”空想主義的徹底決裂。從石達開嶄露頭角以來,所佔之地,並沒有按照“精神病人”洪秀全的空想主義,去搞空想主義建設;而是整肅軍紀,恢復治安,賑濟貧困,慰問疾苦,使士農工商各安其業,並制定稅法,徵收稅賦。並且施政務實,愛護百姓,求賢若渴。這是一個“少說些主義,多做點實事”的榜樣。因此他不但贏得了炒米的好感,還贏得了江西人民的好感。當時很多人認為如果按照石達開的模式繼續下去,興復漢室天下,也未曾不可實現。然而“太平天國”根子裡的病,不可能將這個現實達成。在電視劇《太平天國》裡這麼一段,說左宗棠化名“高季左”(左宗棠字”季高”)去拜訪石達開,讓他放棄“拜上帝教”,尊孔重儒;提出“興復漢室,驅除韃虜”。石達開佯裝不知其是左宗棠。看到這,炒米就表示遺憾了!如果左宗棠得到採納,結局抑或另一個走向了,可惜左宗棠的這條計策是無法被洪秀全和楊秀清採納的,因為採納了也就意味著自己的“上帝之子”和“天父代言”都是假的,自己政權的合法性也就不存在了。

第二,石達開沒有足夠的軍隊,更沒有足夠的後援。因為他的主力部隊並沒有帶走,而是留守拱衛“天京”,這說明石達開雖然對“洪秀全”很失望,但不願與洪秀全刀兵相見,都是自己打下的江山,發生這種情況,著實心痛啊;他寧願向西開闢新的根據地。我們的政治觀念不同,藉著你的名義打下的江山我不要了,軍隊也留給你。我自己帶著幾個願意跟著我的重新去打江山。他的做法表面看是負氣出走,實則像極當年朱元璋的做法,得了郭子興的恩惠,所有的部隊都給你郭子興,自己帶了幾十個人重新打江山;


第三,對西征的形勢判斷失誤。四川的情況完全不同於江西。四川在清朝,相當重要,西北、西南用兵,四川一直都是清朝鉗掣各路軍馬的重中之重的地方。另外,四川各族的土司們也是絕對不容他人染指自己的地盤。也就是說石達開進軍四川,缺乏群眾基礎;


第四,太年輕,缺乏權力鬥爭經驗。無意中涉入太平天國的權利鬥爭,他把自己的主力部隊全數留給洪秀全,隻身離開“天京”,一路向西,逐步隨員不過幾千人馬。最終彈盡糧絕,竟然輕信崇實與駱文忠,以自己一命,換取幾千將士活命。

石之死處,在成都城內上蓮花街督標箭道。三人自就綁至刑場,均神氣湛然,無一毫畏縮態。且系以凌遲極刑處死,至死均默默無聲,真奇男子也。

元芳,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