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武侠小说三大家,古龙,金庸,梁羽生,谁更胜一筹?

千里烟云


大师和才子,这就是金庸和古龙的差别

篇幅有限简单聊聊。 简而言之,金庸是大师,古龙是才子。要找一个人代表武侠的话,金庸,没有之一。

首先从家学上,金庸是书香世家,表兄徐志摩,堂兄诗人穆旦,在民国文学史上都是能写上一笔的人物,这是家传,没几个能比。金庸的小说更加系统,有层次,更加合逻辑,且体现深厚的文化功力,除了《笑傲江湖》,《白马啸西风》,每部小说都是巧妙且不突兀的嵌套在大的历史背景之下的,比如天龙八部是宋辽之战,且有之前五代十国的历史脉络,比如慕容复,北燕没落皇族,而且历史和时代是推动小说人物行为的大命运,慕容家族为复国所做的种种恶性都是理所应当的,甚至这是导致慕容复发疯的根本原因;倚天屠龙记是元末明初,明教都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

金庸更懂人性,每个英雄人物的刻画都是千人千面,有血有肉的,背后推动人物行为的原生家庭的影响,包括后天性格的塑造,都是严丝合缝的,比如同样是大英雄大豪杰,同样练得是刚猛绝伦的降龙十八掌,同样是为国为民背负国仇家恨的大侠,郭靖跟萧峰完全是两种英雄,郭靖憨厚质朴,有慈悲心肠,在面对歹人的时候,有点像佛侠,往往宽大,得饶人处且饶人,这跟她原生家庭中母亲的教诲有关,又成长在塞外草原,养成了他宽厚博大的胸襟。但乔峰的侠则多了一丝彪悍和神勇,在游家庄大战群雄,在小树林替几位反叛长老刀叉自己,更显得英雄气概!换言之,乔峰是草原英雄和中原文化的结合。

金庸无疑更懂人性,坏人人性也有可取的一面,写坏人再恶的人也不是一杆子打死,也给了一部分坏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机会,比如西毒欧阳锋,在桃花岛杀害郭靖的五位师父嫁祸黄药师,为了称霸武林的野心手段可以说是特别残忍,金庸觉得他还是可救之人,让他逆练九阴真经后精神失常,算是对他滥杀好人的惩罚,但在《神雕侠侣》中还是给疯了的欧阳锋离地成佛的机会,在大雪山中精神恢复正常,和洪七公相拥大笑而死,所谓相逢一笑泯恩仇,“原来我是西毒欧阳锋,你是老乞丐洪七公,是饮尽人世悲欢后的放下。

金庸写女子也是更有千秋,环肥燕瘦;都是女中英豪,但这种英气又不截然相同,袁紫衣的豪中带有一丝蛮不讲理霸气,比如强抢各门派掌门人之位,但这种霸气又是符合她身份的,她毕竟血管里留着大恶霸凤天南的血,最后虽然爱着胡斐但也没能突破心中的束缚,黯然出家。赵敏的英豪之气就多了一丝坦荡和敢爱敢恨,爱就是爱,直截了当,她到光明顶抢亲,“赵姑娘,事已至此,你又何必勉强,我这个乡野村夫不配姑娘挂念““我偏要勉强!“就这一句偏要勉强,把蒙古皇族的豪迈和直爽表达得淋漓尽致,觉得赵敏是金庸最喜欢的女子,最终让她如愿以偿,比起求不得放不下的王语嫣,有着失贞不洁原罪小龙女,真是太过偏爱。任盈盈也是女侠,但比起赵敏又有一丝孩子气,爱令狐冲但不会爱到勇往直前,你靠近一点,我就靠近一点,你要端着我就回去做我的人大小姐和万人敬仰的圣姑。

而古龙和金庸的差别,好比大师和才子,古龙的笔法无疑是才气纵横的,同样写女中豪杰,古龙笔下的风四娘,“她还是一样骑最快的马,爬最高的山,吃最辣的菜,喝最烈的酒,玩最快的刀,杀最狠的人。”写得多么文笔华丽且潇洒,但就是这么一个风尘侠女,虽然忘不了萧十一郎,最后还是嫁给了杨开泰,无疑古龙是有生活的,他混迹于风月场所,他笔下的风四娘像极了某个风月场所中的花魁或者女影星,爱过伤过勉强过,但最后还是嫁给了生活,放弃了爱情嫁给个土豪,当起了阔太。有点像生活低头的感觉,太过于真实。

古龙当时开销很大,写书有时纯粹是为了挣稿费,当时是按字数算钱,有的语言描述过于拖沓,一句话能表达一个意思,偏偏要分3句,“风、风吹、冷风吹”,都在怀疑是不是为了稿费而凑字数,说实话古龙的某些描述像极了小学生作文。这跟古龙先生是一个专科生有很大关系。

动机一旦变成挣钱,古龙的小说就体现出一种拖沓,五六十部书中就有很多是烂尾或代笔,比如被影视剧改编过很多遍的《圆月弯刀》,按照丁鹏的人设和心性,结局不太可能圆满,被野心吞噬众叛亲离才是人物的必经之路,但最后原著中的丁鹏反而成为一代刀神,家庭和睦,接过了三少爷的剑成为正义化身,他身后的隐忍和压抑直接就放下了,对曾经的初恋女神秦可情也是说放下就放下了,女神最后没有丝毫交代就消失了,对柳若松的结局也显得太过宽大,反而是尔冬升和古天乐版的《圆月弯刀》,才体现了魔刀丁鹏被欲望反噬、失去自我的该有结局,最后一看原来古龙写了一半不写了,后半段是好友司马紫烟代笔。

再比如《萧十一郎》和《火并萧十一郎》,最后结尾太过魔幻与破朔迷离,很多人物的关系写着写着就断了,比如沈璧君,一个幕后黑手天公子,他和连城璧究竟是怎样的关系,都没有交代,开头最夺人心魄的风四娘,在火并中也没有和主角之间的呼应,本是局中之局的做法,却越来越往破朔迷离无法自圆其说的角度去了,同样是局中局,比起《天龙八部》最后的真相大白一清二楚和逻辑自恰,跟拔高到佛学高度的金庸结局比,很难让受众信服。

古龙小说感觉每部都有武侠版福尔摩斯的影子,每部都在探案,可谓也算是开创悬疑武侠小说的先河,比如《陆小凤系列》、《楚留香系列》都是典型代表,就故事精彩程度而言,都很精彩。

太多太多,一文无法详尽,放在今后细谈。金庸作品融合了历史,哲学,宗教,中医等等,可以说国学的精华都在里面了。





韦爵爷读金庸


新派武侠小说三大家:金庸,古龙,梁羽生。

到底谁更胜一筹呢?虽然说三个人各有特点,我以为,综合来说,还是金庸更胜一筹,理由见下文。

首先,从知名度来看。就知名度而言,非金庸莫属。至今凡是一提武侠小说,肯定首先想到的是金庸。金庸的作品,除了盛行在华人文化圈,也被翻译成英、法、意大利、希腊、日、韩、泰、越、印尼等多国文字,发行到越来越多国家。而且,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最多被拍摄为现代影视作品,有些还反复翻拍,真正成为人们喜闻乐见、脍炙人口的故事。

其次,从作品格局看。金庸精通中华历史文化,且知识渊博,其作品大气恢宏,充满着强烈的家国情怀,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如《射雕英雄传》,在南宋历史大背景下郭靖成长为一代大侠的故事,就饱含着强烈的民族情怀和英雄气概。相比其他二位,金庸作品的格局较为宏大。

再次,从综合艺术水准来看。虽然古龙非常有才气,作品量也非常大,梁羽生也成功营造了自己完整的武侠人物生态,但人物、情节、叙事、思想等方面的顺畅性都较金庸差一些。这得益于金庸丰厚的历史、文化、文学等功底,以及他强烈的民族情怀。毫无疑问,三位武侠大家都各具特点和优点,但就整体而言,仍属金康作品综合水准最高。金康先后撰写武侠小说十五部,几乎都成为精品,广受当代读者欢迎,如今已蔚为世界华人的共同语言,并引发海内外金庸武侠的研究之风。金庸也由此获得众多荣誉——香港特区大紫荊勋章、英国O.B.E勋衔及法国最高荣誉“艺术与文学一高级骑士勋章”、香港艺术发展终身成就奖,以及剑桥大学、香港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众多名校的名誉博土或院士……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大侠成就了金派武侠小说,其成就是独一无二的,是经得起时代验证的,也必将流传得更加久远!


南一郎


梁羽生《龙虎斗京华》为武侠小说开山之作。一代文风始作俑者,作为奠基人,他的贡献绝对不容忽视。前不见古人,何来武侠白云悠悠。武侠开山鼻祖。

金庸为武侠小说集大成者。其作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天书无一不经典。无一不流传。金大侠文学素养极高,遣词造句,字字珠玑,文不加点。同时学究古今,将人物完美镶嵌于真实历史环境中,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武侠小说一代天骄,后无来者。

古龙古大侠为新派武侠小说执牛耳者。可谓江湖一代怪侠。其小说文字洗练,金句频频。其中“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就出自古大侠的小说。古大侠诗酒美人,放浪形骸。用自己真实的一生践行了李寻欢,楚留香。武侠小说一代无冕之王,可真称之为“怪侠”。

三人同为武侠星空中最为璀璨之星辰。代表着武侠小说的三座大山。笔者冒失排一三绝,可为东羽生,西古龙,中金庸。

寒江孤影,江湖不见侠踪。





文峰耳动


新派武侠小说三大家:金庸,古龙,梁羽生。

到底谁更胜一筹呢?虽然说三个人各有特点,我以为,综合来说,还是金庸更胜一筹,理由见下文。

首先,从知名度来看。就知名度而言,非金庸莫属。至今凡是一提武侠小说,肯定首先想到的是金庸。金庸的作品,除了盛行在华人文化圈,也被翻译成英、法、意大利、希腊、日、韩、泰、越、印尼等多国文字,发行到越来越多国家。而且,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最多被拍摄为现代影视作品,有些还反复翻拍,真正成为人们喜闻乐见、脍炙人口的故事。

其次,从作品格局看。金庸精通中华历史文化,且知识渊博,其作品大气恢宏,充满着强烈的家国情怀,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如《射雕英雄传》,在南宋历史大背景下郭靖成长为一代大侠的故事,就饱含着强烈的民族情怀和英雄气概。相比其他二位,金庸作品的格局较为宏大。

再次,从综合艺术水准来看。虽然古龙非常有才气,作品量也非常大,梁羽生也成功营造了自己完整的武侠人物生态,但人物、情节、叙事、思想等方面的顺畅性都较金庸差一些。这得益于金庸丰厚的历史、文化、文学等功底,以及他强烈的民族情怀。毫无疑问,三位武侠大家都各具特点和优点,但就整体而言,仍属金康作品综合水准最高。金康先后撰写武侠小说十五部,几乎都成为精品,广受当代读者欢迎,如今已蔚为世界华人的共同语言,并引发海内外金庸武侠的研究之风。金庸也由此获得众多荣誉——香港特区大紫荊勋章、英国O.B.E勋衔及法国最高荣誉“艺术与文学一高级骑士勋章”、香港艺术发展终身成就奖,以及剑桥大学、香港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众多名校的名誉博土或院士……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大侠成就了金派武侠小说,其成就是独一无二的,是经得起时代验证的,也必将流传得更加久远!


见龙易学


新派武侠小说始于梁羽生《龙争虎斗》,扬于金庸,古龙的出现造就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古龙小说如诗,江湖气息浓郁,多变令人神往;金庸小说翔实入微,更像小说,文人气息厚重。

①古龙小说如诗,简短精炼;武功招式没有累赘往往一招制敌,刹那间杀敌,通常打斗场面的铺垫长篇累牍,只为那刹那间!即当读者被调起兴趣或书中“观众”被聚集却在未曾反应的时间已然结束;一句一行营造意境,像人物起名:楚留香、花满楼、西门吹雪、中原一点红等等。也造就小说耐读,值得深度想象却也增添不少改编成影视剧的难度与多样的体现。

②金庸小说厚重翔实,更像小说,往往描写的细致入微,点滴呈现;武功招式繁杂多样,打斗场面“绵延流长”,体力开挂,像独孤九剑三百六十中变化,总决式、破剑式、入剑式等等一招一式板眼分明,就连令狐冲与岳灵珊嬉笑自创的剑法都被命名“冲灵剑法”。人物起名也颇具文化气息少了几分古龙的江湖气,如岳灵珊、王语嫣等等。同样也使得小说易改编成影视剧,什么都是写好的,现成的可想像空间被压缩!

③梁羽生小说历史气息浓郁,文化氛围萦绕,功底深厚。


藏在雨里的雪


个人认为金庸更略胜一筹!

金庸的作品大家都很熟悉,相信也都看了很多遍,每个人都能说出很多金庸的作品,大体可以由这几句话描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本人比较喜欢的有几部经典武侠作品:《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鹿鼎记》、《笑傲江湖》、《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你!!!



向经典致敬者


无可辩驳的结论:古龙更胜一筹!

1、首先是创新力!天下万事万物,最难的就是创新。包子再好吃还是包子,煎包、灌汤包、小笼包归根到底都只是包子,金庸和梁羽生写来写去就那些套路,还是跳不出旧式武侠的牢笼。古龙敏锐的发现,只有改做水饺才是出路,事实证明,古龙的水饺一鸣惊人,东风压倒了西风,书约不断,风头一时无两,古龙一个字没写就收了不少稿费呐,这岂是金庸和梁羽生能望其项背的?市场高度认可!

2、第二是生产力!金庸和梁羽生都写了不少武侠小说,但是生产力和古龙比起来,简直就不堪一击。金梁写小说就跟妇女怀孕一样,急不来,得按部就班慢慢熬,慢慢憋,特别是金庸,喜欢掉书袋,装学问,少不得查资料引经据典,其成书速度和古龙比,简直就是龟速。古龙可不同,喝着酒,泡着妞,硬是一部接一部的跟下饺子一样。钱给到位,精力允许,很快就能整出来。这种生产力真可谓鹤立鸡群了。


博士祭酒张大帅


显然是金庸。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博大精深、构思诡异、纵横捭阖、亦真亦幻。书中对儒释道、哲学、史地、数学、理化、奇门遁甲、周易八卦;花草树木、琴棋书画、医学、药学、考古学;风土民情……包罗万象。可能性与现实性合理搭配、语言文字的运用有独到之处,对人物的刻画、对大场面的驾驭可以说举重若轻……金庸先生武功之高,委实是匪夷所思……


摩司


金庸群侠传

心宽天地宽

一旦无常在

青史流芳远



谢天谢地你来了好


精英写给精英看的,是雅,

草根写给草根看的,是俗

精英写给草根看的,叫做通俗,武侠小说本是草根的消遣俗物,查先生将其升堂入室,是一代宗师,陈先生和熊先生也是大家,但还算不上一代宗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