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帅”:借高利贷买来的将帅,对唐宋统治产生了多大反面作用?

《旧唐书-高瑀传》有云:"自大历以来,节制之除拜,多出禁军中尉。凡命一帅,必广输重赂。禁军将校当为帅者,自无家财,必取资于人,得镇之后,则膏血疲民以偿之。及瑀之拜,以内外公议,缙绅作庆曰:"韦公作相,债帅鲜矣!"

以上记载中的"债帅",指的是唐代大历之后,政治腐败,贿赂之风盛行。一些神策军的将领为了求得出任藩镇节度使的职位,不惜以高利贷的形式,向一些贵族和富商借贷金银,用以贿赂宦官。一旦他们达成心愿,到任后则大肆搜刮百姓,偿还之前的高利贷。这样的节度使,在唐朝有一个别称,叫做"债帅"。

“债帅”:借高利贷买来的将帅,对唐宋统治产生了多大反面作用?

唐朝将领

债帅是在中唐那个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多方面因素综合造成的。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出长安,奔往四川。在经历了"马嵬之变"后,玄宗的儿子肃宗与父亲分道扬镳,在灵武建立了新的王朝领导班子。这个新生的政权是在朔方军将领的拥戴下成立的,由于有安禄山这样的前车之鉴,唐肃宗本人对这些将领其实并不信任。因此在登上皇帝宝座后,唐肃宗频频更换朔方军的将领,扶持自己身边的亲信宦官势力,用来对抗朔方势力。也就是从这时起,宦官势力正式登上了唐朝的政治舞台,为后来的"债帅"横行埋下了伏笔。

因为唐朝大部分军队都在安史之乱中被消灭,因此护卫皇帝安全的神策军就成了唐朝的救命稻草和主力部队,掌握神策军就掌控了政权,因此唐肃宗为了将神策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将神策军的指挥权交由身边的宦官领导。这些没有军事指挥能力和经验的宦官们掌握禁军大权之后,并不是想着要富国强军,而是利用职权在军中卖官鬻爵,收受贿赂,结交藩镇以壮大自身实力。

“债帅”:借高利贷买来的将帅,对唐宋统治产生了多大反面作用?

神策军

对于那些神策军将领来说,出镇藩镇可以获得独立的财政和人事权,也有相对独立的军事指挥权和行政权,所以"节度使"这样的职位,对他们的诱惑很大。为了让掌权的宦官们提拔自己,他们对宦官大肆贿赂,甚至不惜向贵族或者商人借高利贷去行贿,去博取出镇外藩的机会。一旦他们成功了,则可以到任后大肆搜刮百姓的钱财,去还之前欠下的高利贷。这样的将领成为藩镇后,就是所谓的"债帅"。

唐代的"债帅"

唐代的"债帅"多集中于西北地区,因为割据的那些藩镇多是安史之乱中立下大功的将领,或者是安史手下降将,他们多是自立的,并非中央任命。而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实际控制的地区多在京西和西北,因此唐肃宗中兴之地的西北地区,是神策军的控制范围,也是神策军将领出任藩镇的集中地区。

随着宦官集团势力的不断膨胀,由宦官出任的神策中尉掌握着神策军大权,成为朝廷任命节度使的关键人物。而他们是那些"债帅"们必须要打通的关节。

“债帅”:借高利贷买来的将帅,对唐宋统治产生了多大反面作用?

《新唐书》记载,宦官窦文场、霍仙鸣担任神策中尉时,"诸方节度大将多出其军,台省要官走门下,丐援影者足相蹑"。那些想出镇藩镇的将领们行贿的金额也越来越大,动辄数万,并且相互拼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惜四处借贷。这种现象逐渐成为唐代中后期官场上的常例,成为人们眼中正常的程序。

那么,是什么样的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会向这些将领们提供巨额借款呢?

“债帅”背后的利益链

安史之乱后,神策军成为中央主力禁军,是所谓的"天子禁军",待遇优厚,许多富商也趁机贿赂宦官,将自己的子侄安插到神策军中。《资治通鉴》就记载过"神策军士皆长安富家子,赂宦官窜名军籍"。有了神策军的背景后,这些商人可以借机染指朝廷的一些专卖领域,比如盐、铁等生意,去赚取暴利。

“债帅”:借高利贷买来的将帅,对唐宋统治产生了多大反面作用?

宦官

有很多商人虽然没有什么官职,但是关系网很庞大,对朝廷的一些动向,特别是官员的任命提拔的消息特别灵通,甚至对神策军中将领的职业前景了解得一清二楚。他们对神策军中哪些将领擅长钻营,哪些将领得到宦官集团的青睐,甚至超过了这些将领本人。比如唐德宗时,韩全义在将要被宦官们提被前的两个月,京中不少商人就得到了这个消息,纷纷上门为韩全义提供借款,让他去重贿宦官,以便早日公布。果然一番操作之后,韩全义被授予夏绥节度使之职,而韩全义一上任,便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其目的也是尽快还上这笔高利贷。

在有前途的将领身上投资,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回报大的优点,因此在神策军中,向有前途的将领提供买官资金,已形成了风气。神策军中,许多中级军官家境豪富,他们也纷纷向将领投资,后来逐渐形成了一股奇怪的歪风:每个出镇藩镇的将领都必须接受这种投资,到镇后三倍奉还。如果哪个将领敢打破这种默契,必然会招来所有人的敌视,甚至影响到他的升迁。


“债帅”:借高利贷买来的将帅,对唐宋统治产生了多大反面作用?

唐代宗时,神策军将领萧洪是太后的亲戚,他自认为自己后台强硬,不需要靠接受这种投资去贿赂宦官就可以得到节度使之职,拒绝与军中的投资人合作,结果这些投资人与宦官合作,硬生生的将萧洪几乎板上钉钉的节度使职务弄飞了。《资治通鉴》对此事也有记载:"初,军中徵之于洪,洪特训之势,不与,训判绝之。仇士良由是恨洪",结果在大宦官仇士良的干预下,不肯合作的萧洪最后鸡飞蛋打,可见这种风气之浓烈,能量之强大。

商人们通过放贷,取得了将商贾的势力通往官场的通行证,获得了与军队将领结合的机会。而这些贿赂最终流向的都是宦官们的口袋,宦官们也愿意充当神策军的保护伞。因此,宦官、神策军将领和商人们形成的是一个整体的利益链条,是一种政治联盟,这使得唐朝统治者一直无法消除宦官专政的局面。

对于那些依靠贿赂当上节度使的"债帅"们来说,有了宦官集团的庇护,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在任上搜刮。特别是唐德宗时发生了"甘露之变",宦官尽掌朝政之后,每位节度使的任命都要由宦官们决定,更是为"债帅"的兴起大开了方便之门。

“债帅”:借高利贷买来的将帅,对唐宋统治产生了多大反面作用?

朱温

公元903年,后梁朱温将唐朝的宦官们一网打尽,神策军也被废除,依附于神策军和宦官而存在的"债帅"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从而逐渐消亡。从此时起直到北宋,由于宦官势力被遏制,虽然买官现象仍然存在,但历史上都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债帅"。

南宋的“债帅”

但是到了南宋,"债帅"又死灰复燃。南宋虽然没有出现专权的宦官,但却产生了权臣。这些权臣和唐朝的宦官并无太大不同,他们长时间掌控朝廷大权,特别是可以决定官员特别是军官的任免,南宋的军队将领们在这些权臣身上看到了升迁的机遇,纷纷用巨额资金贿赂这些权臣,谋求高位,成为新的"债帅"。

"靖康之变"后,宋室南迁,财政压力加大。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南宋政府大肆卖官鬻爵,这种腐败的风气很快在军中蔓延,形成了"朋党文臣滥居清要之职,无军功者滥居将帅之任,贿赂公行,其门若市"的局面。

“债帅”:借高利贷买来的将帅,对唐宋统治产生了多大反面作用?

秦桧与高宗

与唐朝相比,南宋军中官职都有明码标价,"三衙以至江上诸帅皆立定价,多至数十万,少亦不下十万。"军中将校想要晋升,必须先贿赂皇帝身边的近习等人,通过他们与权臣取得联系,权臣们再指示兵部上疏保奏,最后授予官职。以上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笔资金,使得那些谋官的将校们身负重债,到任后需要大肆搜刮才能偿还。

南宋奸相秦桧执政时,"贪墨无厌,监司帅守到阚例要珍宝,必数万贯乃得差遣";宋宁宗时,权臣韩佗胄"自置机速房于私第,假作御笔,升黜将帅,未尝奏禀,人莫敢言";宋理宗时,贾似道当权,"吏争纳赂求美职,贡献不可胜计,一时贪风大盛"

在南宋官场上,"债帅"是武将们买官的一种常用手段,而权臣们是他们的行贿对象和保护伞,这些债帅们到任后,再怎么目无法纪,贪污军饷,也得不到任何处罚。

“债帅”:借高利贷买来的将帅,对唐宋统治产生了多大反面作用?

贾似道

在南宋的"债帅"买官体系中,皇帝身边的"近习"们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近习官职不高,但由于在皇帝身边,已经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利益集团。他们与权臣勾结,为"债帅"买官打通关节,成为债帅们的中间人。

南宋许多正直的士大夫对"债帅"现象有着清醒的认识,也提出了许多解决之道。他们建议将将帅的除授权收归中央和皇帝本人,选拔武将时要提拔那些忠勇沉毅、久经战阵、立过军功的人,在地方上实行屯田制度,杜绝"债帅"的产生。但是这种建议只是提高了将帅的选拔标准,而没有从制度上去进行反思和改革,是治标而不治本的。

“债帅”:借高利贷买来的将帅,对唐宋统治产生了多大反面作用?

南宋军队

南宋那些靠贿赂得官的"债帅"们,最关心的不是北复中原,收回故土,而是如何最大限度的搜刮民财,还清之前欠下的债务,去结交权臣。所以他们无视军队的战斗力,无视军队的素质下降,也无视几次北伐的失败给人民带来的影响。这样的将帅只知谋取个人私利,完全不顾国家大计,是南宋军队屡战屡败的重要原因。

"债帅"不是一个单独的现象,而是一个复杂的利益综合体。它是封建王朝政治、军事和商业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涉及朝堂、军队、社会的多种势力,因此唐代之亡国,南宋之苟安,决不是单纯的军事原因,而是政治制度上出现了大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