珏山遠公說法臺的考證


珏山遠公說法臺的考證


在珏山靈官頂下方有一處摩崖畫像,摩崖畫像分為上下兩幅,上幅為遠公像,在畫像的右上角有題款“遠公像”,右下角有:“儀賓鄰泉、郝光才”的字樣。下幅畫像沒有題款,未註明是哪一位高僧。在畫像的左側的石壁上,有一段題記:“珏山舊有遠公說法臺。創立鐘樓,新造大鐘一課,重七千斤。又重修東城牆一面。又補修東、西茶廳一處。於鄰之古青蓮以東,伐林而築造。工竣以銘石,永為記耳。

明萬曆三十六年立石”。由此可見,此處應為遠公說法臺,但為何遠公說法臺在此處沒有相關的碑刻資料來印證。同時,明萬曆三十六年的題記與珏山西頂留下的珏山最早的碑刻明嘉靖八年重修珏山西頂並南天門、黑虎神祠碑記之間沒有一絲痕跡,明萬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與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之間相差79年,如此重大的事件和現象卻在碑中隻字未提。

經過我們對珏山留下的碑刻來研究,卻發現了這樣的記載。在大宋崇寧四年,福嚴淨影山場之記中:“時大宋崇寧四年,歲次乙酉,三月一日,因下院淨影寺齋會,有住持福潤預日赴上寺,請巒禪師說法。師曰:“餘自住院來,未暇至彼,今必赴焉。”師欣然而往,到彼升座,演法開示。會畢,遊看祖師遺蹟,四顧峰巒秀麗,嵯峨陡峻,師乃嘆曰:“真聖賢依棲之地也。”又見古碑曝落,上有山場四至,隱隱而已,乃大隋開皇七年,曇馥禪師之所立也,遂錄之回還”。文中下院住持福裕預日來青蓮請鑑巒禪師說法,遊看祖師遺蹟,這裡的祖師應為慧遠,遺蹟應為說法遺蹟。從四顧峰巒秀麗,可以看出住持福裕應在山上,而絕非在青蓮寺。福裕看到古碑曝落,也就是古碑倒在地上,為大隋開皇七年(公元587年),曇馥禪師所立。此時,慧遠祖師已經聲名遠播,曇馥在此碑上應該記載有慧遠說法一事。所以,在此處應該有明確的記載。到了明萬曆年間,有儀賓鄰泉、郝光才,這裡的儀賓是明代對君王女婿的稱謂,二人應該是當地的大戶,且具有一定的學識。二人深知事後戰亂頻發,此碑難以為後人所見,故在此石壁上刻下遠公說法畫像一事。而且,在此創立鐘樓,以使遠公之法可以遠播。從當地留下的柱孔來看,靈官頂先前應該有過建築。同時,我們在對靈官頂地帶修復過程中,此處土質為熟土,並夾雜有一些建築的構件,對有過建築物有了充分的證明。另外,當地人傳言,此處曾經有過碑樓,但從西頂留下的“題陽阿東鎮進香記”來看,並非它的碑樓,而是另有大碑,但在當地只看到了一個老鱉的底座與靈官殿下的盤龍碑頭,碑身豪無去向。好在兩位儀賓為了讓後世人瞭解這段歷史,將遠公的畫像雕刻在石壁上,才使我們今天能夠了解這段非常重要的歷史。那麼,在遠公畫像下的另外一幅畫像又會是誰呢?我們從珏山留下的兩塊碑刻,對這個人物有了基本的鎖定。在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珏山留下的摩崖石刻中有這樣的記載:“每歲中秋,月從硤山所轉,近鄰青蓮,遠志上人講法之堂、玩月之亭。”這裡所指的遠志上人就是遠公和志公,講法之堂即說法臺,玩月之亭也就是今天的過月亭。在雙峰捧月的碑刻中,有這樣的題款:“茲勝景也,前人詠於玩月樓者頗多”,故過月亭又名玩月亭。在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創建珏山一天門記中:遠翁談法,雉翁侍聽,誠修真之靈山也。同時在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青蓮寺福巖禪院檢藏記中:野雉來聽,山神奉供。所以,從眾多的碑刻中可以看出,雉翁絕非人物,雉也就是野雞,說明慧遠說法感應天地萬物。

從以上資料,我們對遠公說法臺的來龍去脈有了一個完整的瞭解,但為何將遠公說法臺改為靈官頂這仍是我們需要研究的一個課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