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要全身心玩攝影做木工了?SOHO中國確認在與海外投資者接觸

3月11日晚間,針對日前被曝正在與黑石集團就私有化進行談判一事,SOHO中國發布公告回應,

承認在與海外金融投資者洽談,以探討進行戰略合作的可能性,其可能導致也可能不會導致就公司的全部已發行股份作出全面要約


SOHO中國強調,目前尚未就是否進行潛在交易作出決定,而且並未與任何一方訂立實施潛在交易的正式協議。


01

傳言致股價大漲


3月10日,SOHO中國股價大漲,盤中飆漲近40%後臨時停牌。截至停牌前,SOHO中國上漲37.58%報4.1港元,最高價為4.17港元,創52周新高,最新總市值213億港元。


上述股價表現源於有消息稱,黑石集團正與SOHO中國就後者私有化進行談判,對後者的報價為每股6港元,交易價值約40億美元。此外,黑石還將接管SOHO中國的債務。截至2019年6月底,SOHO中國負債為326.8億元(約合47億美元),投資資產價值為87.8億美元。


這一報價較SOHO中國1月份平均收盤價溢價近100%,而在消息傳出的前一日,SOHO中國的收盤價則為2.98港元。

100%的溢價在高力國際中國區資本市場董事總經理汪蓓看來,意味著黑石看到了SOHO中國的價值。對於中國市場的佈局,黑石更多的傾向於項目收益導向以及項目未來趨勢導向,相較於在港上市的“內房企”主營業務多為住宅開發,專注於商業地產開發和運營的SOHO中國更像其中的“非主流”。汪蓓還表示,長期以來,SOHO中國的股價偏低。

潘石屹要全身心玩攝影做木工了?SOHO中國確認在與海外投資者接觸

SOHO中國的股價表現的確讓董事長潘石屹不滿,他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股價遠沒有反映公司的價值


有SOHO中國內部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對於這一進展並不意外,除了股價長期被低估,老潘也不打算繼續做商業物業開發與運營了。“攝影、木工,做包子,他愛好很多,沒多少心思在公司這塊”。

年報顯示,截至2019上半年,SOHO中國賬面淨資產為362億元,而公司目前市值只有120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00億元),這意味著,公司股價僅相當於每股淨資產的三折。

估值偏低是不少內房企面臨的難題。有行業人士直言,SOHO中國股價表現不佳,在於錯失行業發展機遇後規模掉隊嚴重2019上半年,SOHO營業額僅8.89億元,跌落行業百強,和SOHO中國同一年上市的碧桂園半年營收就達到2020億元。除了規模上的鴻溝無法逾越外,SOHO中國還面臨著淨利潤的不斷“縮水”。

與此同時,潘石屹還不止一次表示過,當資金成本大於租金回報率時,生意很難做,他舉例稱:“在北京這樣的城市,SOHO中國的租金回報率不到3%,但銀行貸款的資金成本超過了4%,這幾乎是地產業最低的資金成本,這意味著全年的物業經營仍然會虧損2%,這個生意怎麼做呢?”

據報道,此次SOHO中國大甩賣的潛在買家之一黑石集團,是全世界最大的獨立另類資產管理機構。除此之外,其還有一個低調的身份——房地產公司。房地產板塊作為黑石旗下四大業務之一,2019年基金資管規模達1536億美元,持有房地產物業面積超1億平方米,不動產投資組合包括辦公、商業、酒店、住宅和物流地產。與傳統房地產開發公司不同,黑石的房地產業務不做地產開發,只做存量經營。此前,其曾以15億美元收購上海長泰廣場。

值得一提的是,在外界看來,黑石與SOHO中國的結緣或離不開其亞洲房地產部董事總經理閻巖。加盟黑石前,閻巖曾任SOHO中國總裁


02

交易方式變化


老潘的每一次離場,似乎都能帶動一波SOHO中國股價的上漲。

SOHO上一次股價暴漲是2019年10月底。彼時有消息稱,SOHO中國正考慮出售其所持有的大部分商業地產,交易價值可能高達80億美元。北京和上海至少有8座辦公大樓在銷售計劃中,目前第一批價值高達30億美元的項目正在出售中。受此消息影響,當日SOHO中國盤中漲幅27%。

如今,4個月過去,潘石屹的離場方式由出售核心資產變為上市公司私有化。在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看來,二者差異在於“一個是出售部分資產、一個是打包出售全部資產,後者對潘石屹張欣而言更有利於價值最大化。”


對於此次黑石與SOHO中國選擇進行私有化交易的原因,安信融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海軍直言:“相較而言,買公司更合適。”楊海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解釋道:“未私有化的前提下出售核心資產,所出售的屬於上市公司資產,回收的現金也屬於上市公司,需要考慮後續投資及分紅等問題,且若項目涉及債權債務部分,處理起來相對麻煩。此外,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稅費方面也需要考慮,對於黑石而言,買股權相比買項目來說,不僅費用更低,也更易操作。”


沈萌則認為,潘石屹張欣夫婦多年前就開始對SOHO的業務進行轉型,包括從開發轉向物業。與此同時,外資認為中國物業資產的價格接近谷底,雙方具有談判的基礎。

如今,這場耗時數月的交易似乎正在進入關鍵階段,在楊海軍看來,或有多重因素促成了這一時間節點。

楊海軍表示,去年以來,受經濟下行影響,寫字樓空置率上升,租金水平下降,今年由於疫情影響,市場或更不樂觀。而SOHO中國近年來業績並不理想,盈利能力下滑,其相當一部分利潤來自於投資物業的公允價值變動,因此受外部環境影響,今年SOHO中國業績預期或將進一步下降。此外,在錯失地產發展機遇後,潘石屹曾對SOHO 3Q(共享辦公)寄予厚望,3Q一度承載著SOHO的未來,但隨著創業熱潮退去,共享辦公發展受挫潘石屹去年底揮淚甩賣了11個SOHO 3Q項目,新業務折戟某種程度上或促使私有化

汪蓓則認為,黑石是一家優秀的投資管理公司,對獲取標的有較高挑選要求,這是一個交易該有的時間和該有的歷程,大環境對其過程起催化作用的可能性不高。

對於今年商辦寫字樓市場的發展,汪蓓坦言,去年以來受經濟下行和全球貿易關係改變,國內擴產非常謹慎,今年初隨著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簽署,如果沒有疫情,市場將比去年樂觀,原先被壓抑的需求或將釋放,但如今疫情蔓延至全球,多方拉扯的情況下很難評估。

還有業內人士猜測:“雙方此前可能在交易作價上有分歧,大環境的不樂觀很可能縮小了這一差距,促成合作進一步進行。”


03

退與進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私有化退市後,不排除SOHO中國會擇機出售或簽訂回購條款選擇合適的上市地重新上市。”

楊海軍則認為,即便重新上市,短期大環境恐難變化,加之債權債務的處理需要時間,期間過程不會短。

“SOHO中國的核心資產是物業,屬於長期穩定收入類別,不具成長性,再上市的可能性不大,加之潘張心意已決。”在沈萌看來,“

私有化退出日常經營,或是最好的結果。

汪蓓也認為,私有化退市沒什麼不好,可以更專注於自身業務,而不用被資本市場所羈絆。

其實種種徵兆下,潘石屹退場的傳言早已甚囂塵上。


2012年以來,據不完全統計,SOHO中國賣掉了約300億元的資產,雖然潘石屹稱自己“跑不了”,但甩賣的步伐絲毫未停。


與此同時,潘石屹開始密集註冊海外公司。天眼查顯示,2019年12月18日至2020年1月中旬,潘石屹一個月內註冊了7家公司,且公司股東均為註冊在境外的公司,註冊資本從150萬元至2億元不等

與不斷出售內地項目形成對比的,還有潘石屹張欣夫婦在海外的大舉投資。

早在2011年,潘張夫婦二人便斥資7億美元買下紐約曼哈頓廣場旁的港務局長途巴士站辦公大樓,還花費6億美元收購曼哈頓公園大道廣場的49%股權,2013年,其又以7億美元聯合巴西財團收購美國通用汽車大廈40%的股權。

SOHO中國似乎正在迎來它故事的最終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