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完全有機會將它變為中國領土:1879年3月11日琉球被日本吞併


滿清完全有機會將它變為中國領土:1879年3月11日琉球被日本吞併

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1879年3月11日:琉球藩被廢除,編入鹿兒島縣。琉球國正式被日本吞併。


滿清完全有機會將它變為中國領土:1879年3月11日琉球被日本吞併


琉球國,位於臺灣和九州中間的琉球群島上,面積大約為3600平方公里,由無數島嶼組成。

最大的島嶼是沖繩島(也叫作琉球主島),其次是奄美。

在今天看來,琉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美軍為了爭奪琉球發動了沖繩戰役,打了3個月,損失了7萬多軍隊。日本為了保住沖繩,不惜大規模搞神風特攻,架著飛機猛撞美軍軍艦。


不過,在古代的東亞,琉球似乎無足輕重,是海中小國。

琉球歷史上最早關於中國的記錄,是大概公元7世紀的隋代。

大約公元607年,隋煬帝派特使朱寬,乘船到達了澎湖、臺灣和琉球!

琉球還是原始社會,島上人煙稀少,沒有物產。

朱寬並沒有重視這個蠻荒之地,回國後簡單彙報了一通。

隋煬帝感興趣的是臺灣,開始招撫後來又出兵征討,對琉球則沒當回事。

隨後很多年,中國同琉球也存在商貿關係,只是不太密切。

當年想要到達琉球,並不容易。

琉球的奄美大島距離日本九州,只有200多公里,到中國大陸的杭州或者福州都有700多公里。

這一路沒有其他島嶼可以停靠,很容易遭到季風的影響,導致嚴重的海難。

從中國大陸到琉球,比較合適的季節是夏季,可以藉助西南季風;從琉球到中國,則是秋季比較合適,有東北季風。

其他季節則不太合適,風向難以把握,經常出現船毀人亡的情況。

即便如此,到了明代,琉球同中國的關係已經非常密切了。

滿清完全有機會將它變為中國領土:1879年3月11日琉球被日本吞併


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者向琉球國發布詔諭。

當時琉球分裂為3個小國,它們派遣使者向大明朝貢,成為明王朝的藩屬國。

從一開始,朱元璋把琉球定為永遠不會征討的國家,給與一系列的優惠政策。

琉球的特使進貢以後,往往會得到數倍物資的賞賜。

同時,琉球特使得到一定數量商品的特惠貿易權力。

琉球特使以成本價購買一批中國瓷器、茶葉等商品,還能以遠遠搞出市面的價格,將自己的商品出售給大明政府。

如印尼的胡椒在大明市面上的售價一般是3兩銀子,而大明從琉球特使手中的收購價格則是30兩。

其實,這就是一種變相的賞賜。

琉球國土狹小,農業極爛,必須依靠對外貿易維持國民生存,對大明的貿易有很強的依賴性。

更誇張的是,琉球缺少先進的造船技術,也缺乏鐵礦資源,不能生產大型商船。

而洪武和永樂初期,琉球卻有至少30艘大船,長期用於對大明的貿易。

不用說,這些船隻全部是明朝賞賜的。

爸爸對親兒子,無非也就是這樣了。

16世紀中期,琉球國王統一了3國,成立琉球王國。

此時琉球已經高度的中國化,以中國的藩屬國為榮耀。

大明御賜琉球國王“尚”的姓氏,後者沿用了很多代。

可惜,好景不長。

琉球最倒黴的地方,是它有一個惡鄰。


滿清完全有機會將它變為中國領土:1879年3月11日琉球被日本吞併

這個惡鄰就是薩摩藩。

薩摩藩島津家,在日本歷史上赫赫有名,少說囂張了500年時間。

有意思的是,島津家自稱是秦始皇的後代惟宗氏後代,早年從朝鮮半島流落到九州。

島津家的人驍勇善戰,很快就成為武士,以此為生。

到了鎌倉幕府時代,首任徵夷大將軍源賴朝有個奶媽,他的長女嫁給了島津家的兒子。

源賴朝一直將奶媽當做親生母親,那麼島津家的兒子就成為他半個妹夫。

由此,源賴朝將九州的薩摩、日向、大隅三個地方交給島津家管理。

由此島津家從武士升級成為大名,開始了軍閥的生涯。

薩摩藩在日本的名氣很大,以強大的水軍以及作戰不怕死聞名全國。

眾所周知,薩摩藩是後來倒幕運動的領袖,也是日本海軍的創建者。

而薩摩藩的領地,距離琉球國非常的近。

滿清完全有機會將它變為中國領土:1879年3月11日琉球被日本吞併


從薩摩藩控制的海島到琉球的奄美大島,只有區區80多公里。

古代木船的速度較慢,海上也有3到4節,80多公里也就大半天的航程吧。

琉球有這麼強大的鄰居,也算是倒大黴了。

不過,薩摩藩在很長時間並沒有吞併琉球,這當然是有原因的。 日本戰國時期,倭寇肆虐中國沿海,大明惱怒的中斷了對日貿易。

薩摩藩聰明的選擇琉球國,作為商貿中轉 地。

他們將大量日本商品運到琉球,以琉球商品的名義銷售到中國,主要是:白銀、漆器、刀劍、屏風和扇子。

商船從中國返回琉球的時候,會帶來日本需要的中國商品,主要是:藥材、瓷器、絲綢、銅錢。

這樣一來,薩摩藩等於壟斷了對中國貿易,利潤當然非常巨大。

那麼,吞掉琉球根本不費事,薩摩藩卻不能這麼做。


滿清完全有機會將它變為中國領土:1879年3月11日琉球被日本吞併


人口稀少,兵微將寡,琉球國自認為是明朝藩屬,卻也不願意得罪武力強大的薩摩藩。

豐臣秀吉入侵朝鮮之前,要求薩摩琉球合計提供一萬五千軍兵力。

琉球認為自己為是大明的臣下,拒絕出兵,還將情報提供給明朝。

不過,在薩摩藩的威逼下,琉球王被迫提供了部分後勤物資和軍費。

為此,德川幕府成立以後,認為薩摩和琉球都不可靠,開始考慮收拾他們。

薩摩藩被一再要求上供,比如建造300艘船隻提供給幕府。

薩摩藩認為這樣下去,經濟不能長期維持,必須要吞掉琉球以壟斷對中國貿易作為補償。

另外,薩摩藩還有自己的小算盤。幕府一直垂涎於中日貿易。如果現在不下手,萬一幕府直接出兵吞掉琉球,薩摩藩就雞飛蛋打,什麼都沒有了。

所以,1609年(明萬曆三十七年),薩摩藩藩主島津家久派遣大將樺山久高,率兵三千人、船一百餘隻、鐵炮六百支,入侵琉球。


滿清完全有機會將它變為中國領土:1879年3月11日琉球被日本吞併

這根本不能算是一場戰爭,只是單方面的征服而已。

上面說了,琉球是小國,國內土地太少,全部開發種地也不足以餵飽人民。

琉球國經常鬧饑荒,必須依靠商貿收入從別國購買糧食。

如果商貿收入不足,琉球國就會出現大量餓死情況。

即便平時富裕時期,全國也只有國王和貴族階層才可以吃米,人民只能吃番薯。

這樣一個只有幾萬人的小國、窮國,根本不是薩摩藩的對手(18世紀初期就有150多萬人口)。

滿清完全有機會將它變為中國領土:1879年3月11日琉球被日本吞併


更倒黴的是,琉球因常年沒有敵人,幾乎沒有軍隊,武器也奇缺。

這個國家沒有鐵礦,所有金屬武器都是從明朝或者朝鮮購買而來,數量很少。

除了琉球主島有幾門老舊的火炮保衛港口以外,庫存的長刀和衣甲只能裝備幾百人。

而那些庫存的長矛、弓箭之類,性能低劣尚且其次,因常年不用都已經腐朽不堪,形同廢物了。

至於琉球的海軍也壓根不存在,根本不能對薩摩藩進行海上較量。

更慘的是,琉球主島的地形也非常不適合防守,東西實在太窄。主島東西最短的地方,只有3.5公里,隨時可能被入侵者切斷。

所以,琉球守軍無法機動轉移,只能固守幾個據點,坐以待斃。

實際上,薩摩藩征服琉球非常輕鬆。

滿清完全有機會將它變為中國領土:1879年3月11日琉球被日本吞併


1609年3月6日,薩摩艦隊離開口永良部島,第二天3月7日就到了奄美大島。島民幾乎沒有抵抗,3月8日全島就被佔領。

隨後,薩摩大軍在附近登陸了不少小島,到3月22日殺到德之島才遇到抵抗。

幾十名島民揮舞著木棍、菜刀、鐮刀甚至竹竿,抵抗薩摩入侵者。

薩摩士兵對他們開了一陣火繩槍。

這些島民驚恐的發現,敵人的木棍竟然能夠放火和發出巨大聲音。

他們嚇得四散逃走,抵抗也結束了。

而琉球主島也沒有堅持多久,4月1日薩摩艦隊開始攻打那霸港,4月5日琉球王尚寧就宣佈投降。

這期間,琉球的士兵只有一次主動攻擊。

在武將帶領下,上百人發動了一次衝鋒。這些士兵已經很多年沒有打過仗,被薩摩士兵一頓火繩槍射擊,傷亡了七八人,餘者丟棄武器四散逃走。

前後只有1個月,琉球國就亡國了。

琉球王尚寧同王子、官員等一百餘人被薩摩軍隊俘虜,押送回鹿兒島。

這就是歷史上的“慶長琉球之役”。

1611年,琉球王被迫與薩摩藩簽訂《掟十五條》,承認薩摩藩對琉球的控制之後,才被釋放歸國。

從此琉球的奄美五島,歸屬薩摩藩控制。

滿清完全有機會將它變為中國領土:1879年3月11日琉球被日本吞併


薩摩藩不是放琉球一馬,是不得已為之。

一來,德川幕府不願意看到薩摩藩吃掉琉球,公開宣佈琉球是獨立國家。

薩摩藩不敢公然和幕府作對,只能服從命令;

二來,薩摩藩一旦吞掉琉球,這裡就會被明朝視為日本。由此對中國的貿易也就中斷了,薩摩藩丟掉了絕大部分財政收入,這又何苦來哉。

從此之後,琉球實際成為薩摩藩的附屬國,該國行政、軍事都受到薩摩藩的嚴格控制,只有形式上的獨立。

就貿易上,未經薩摩藩批准,琉球國不得和包括大明在內的任何國家交易。

有人要問?

壬辰倭亂中,日本出動數十萬侵略軍進入朝鮮,大明卻給予出兵援助。

而面對區區數千薩摩藩入侵軍,為什麼大明不出兵呢?


滿清完全有機會將它變為中國領土:1879年3月11日琉球被日本吞併


原因也不復雜:

第一,薩摩藩這次是閃電戰,前後才1個月就將琉球打垮。

而琉球距離中國大陸有700多公里,短短1個月內,大明根本就不知道出了這種事,當然也來不及救援。

第二,大明未必有這種遠征軍的能力。元代遠征日本的例子在前,最終被颱風打的全軍覆沒。而明軍想要對付薩摩藩這種並不弱的軍隊,恐怕要曠日持久的作戰,後勤根本無法維持。而在700公里外的大洋打持久戰,就算今天的普通軍事國家未必有這個實力,更別說當年的明朝。

第三,當時是萬曆晚期的1609年,明朝已經很衰弱了,自顧不暇。7年後的1616年,後金就宣佈建國。10年後1619年,明軍在薩爾滸決戰慘敗,一蹶不振。自己家裡的事情尚且顧不上,哪裡還有精力,兼顧海外的藩屬小國。

第四,明朝對琉球並不重視,中日貿易對薩摩藩很重要,對中國來說無足輕重,可有可無。薩摩藩隨後釋放了琉球國王,還是讓他執政,大明面子上也能過得去,商貿也能維持,也就沒有出兵的理由。


滿清完全有機會將它變為中國領土:1879年3月11日琉球被日本吞併


1654年,琉球王遣使臣到清朝請求冊封。

滿清順治帝封尚質王為琉球王,允許和琉球進行貿易。實際上,琉球每年需要向薩摩藩交納沉重的賦稅,也就等於將絕大部分貿易利潤交給薩摩。

由此,薩摩藩成為江戶時代,最富有的幾個藩國之一。

後來,它才有能力成為倒幕運動的主力。

滿清完全有機會將它變為中國領土:1879年3月11日琉球被日本吞併


到了1847年,最後一位琉球國王尚泰王繼位。

1853年5月,美國海軍准將佩裡的艦隊第一次到達琉球。

1854年3月,佩裡在《神奈川條約》的簽訂過程中,要求日本開放琉球的那霸港口。日方則表示琉球是個主權國家,無權決定港口開放權,以此搪塞。

隨著日本明治維新的開始,對洋人的貿易逐步蓬勃發展起來,同滿清也可以直接貿易。

顯然,日本已經無需藉助琉球作為貿易中轉,乾脆徹底吞掉它。

琉球國名義上是滿清的藩屬國,必須先搞定滿清才行。

1871年,琉球國有2艘船隻漂流到臺灣,66名登陸船員闖當地排灣族的地盤,同原住民發生衝突。

排灣族本來接待了琉球船員,還給了他們住所和食物。

琉球船員卻發現排灣族人生性兇悍,倖存畏懼,偷偷逃走。

排灣族人認為這些船員行為鬼祟,很可能是是海盜集團的間諜,對他們進行攻擊。

除了被漢人居民保護得以倖存的12人以外,其餘54名琉球人都被殺。

倖存的12人受到清政府保護,將他們送回琉球。

這邊,日本終於找到了出兵的藉口,出動3600軍隊攻入臺灣南部,迫使清政府放棄琉球。

滿清完全有機會將它變為中國領土:1879年3月11日琉球被日本吞併


1879年3月11日,琉球藩被廢除,編入鹿兒島縣,後來又編入沖繩縣。

琉球王族被日本士兵押送到東京,封了個侯爵的空頭銜。

由此,琉球徹底亡國。

琉球亡國的歷史可以看到,滿清全盛時期,完全有實力控制琉球。

以區區薩摩藩的海軍實力,同整個滿清海軍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滿清既然能夠遠征收復臺灣,收復琉球也沒有難度。

關鍵在於,滿清並沒有這個意識,一直放任琉球成為薩摩藩的藩屬國。

一旦滿清衰弱了,琉球被日本吞併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滿清能夠像臺灣一樣實際控制琉球,那麼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我們還是可以收復琉球的,也就不會有今天的釣魚島問題。

滿清完全有機會將它變為中國領土:1879年3月11日琉球被日本吞併


為什麼會這樣?

說到底了還是沒有海權意識,滿清認為琉球只是幾個海外小島,無足輕重。

而現在美軍在沖繩縣就駐紮了大約2萬名士兵,佔駐日美軍的三分之二還多。由此可見琉球的重要性!

另外多說一句,蔣介石拒絕收復琉球,是胡說八道的偽歷史,地攤文學。


本文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