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这两个地方,深藏着扬州人记忆深处的年味

腊月十八,距离扬州市中心约36公里的高邮郭集,50岁的许富军和妻子梅玉珍正忙的热火朝天。

门口摆放着一笼笼冒着热气的蒸笼,告诉人们一年中的大事——年蒸,开始了。

人间烟火!这两个地方,深藏着扬州人记忆深处的年味

人间烟火!这两个地方,深藏着扬州人记忆深处的年味

人间烟火!这两个地方,深藏着扬州人记忆深处的年味

许富军和妻子以前在高邮一家大酒店做了12年的点心,后来回来开起了包子店,一眨眼也有9年的光景。

通过这些年的吃苦奋斗,小平房换成了一座临街的三层小楼,一楼正对着大街的房间,就是他们的店面。

房间的正中央挂着农村常见的中堂画,写着“赐福添财”等,烟火气息浓厚,充满人情味。

人间烟火!这两个地方,深藏着扬州人记忆深处的年味

人间烟火!这两个地方,深藏着扬州人记忆深处的年味

年蒸,是扬州人的习俗,春节前的一个月,家家户户都忙着做馅料,蒸包子,一方面取义“新年蒸蒸日上”的好口彩,一方面方便应付春节时候,每天早晨的茶食。

现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市民都选择到许富军这样的包子铺订做现成的包子。

人间烟火!这两个地方,深藏着扬州人记忆深处的年味

人间烟火!这两个地方,深藏着扬州人记忆深处的年味

最忙时,夫妻俩从凌晨四点忙到夜里两点,睡两个小时觉,起来再接着包。每年忙到腊月二十九晚,大年初三就又开始上班了。

“包子刚出锅,有的人直接抢了一笼走,放在车顶上凉一凉。”老板娘梅玉珍指着蒸包子的大笼屉笑着说:“我这个笼每年都要被抢坏了。”

两个人一边和记者交谈,包包子的手速也没有放慢,老板着急地说,今天还有几百个包子要包呢!

人间烟火!这两个地方,深藏着扬州人记忆深处的年味

人间烟火!这两个地方,深藏着扬州人记忆深处的年味

人间烟火!这两个地方,深藏着扬州人记忆深处的年味

距离他们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春海包子店也忙的不停歇。

老板唐春海,今年55岁,32年前,开了这家包子店。平时忙着做早茶和酒席点心的订单,到了过年前就一门心思地忙起了年蒸。

店里四五个人,一天要包上三千多个包子。

人间烟火!这两个地方,深藏着扬州人记忆深处的年味

人间烟火!这两个地方,深藏着扬州人记忆深处的年味

人间烟火!这两个地方,深藏着扬州人记忆深处的年味

今天,店里主要做的是千层油糕。唐春海把发好的面团,称重分块。一边招呼着客人,一边熟练刷油、洒上白糖,对叠折回……

象征着吉祥喜庆的红绿丝被均匀洒在面块上,上蒸锅蒸熟。30多年里,蒸包子的工具从最初柴火烧的大锅发展成了用电的电蒸锅,非常方便和干净。

“现在的年蒸种类也变多了。”老板一口气报出了很多:馒头、肉包、菜包、萝卜丝包、菜饺、肉饺、烧麦、三丁包、千层油糕……

人间烟火!这两个地方,深藏着扬州人记忆深处的年味

人间烟火!这两个地方,深藏着扬州人记忆深处的年味

人间烟火!这两个地方,深藏着扬州人记忆深处的年味

年蒸的袅袅炊烟一直从凌晨升腾到晚上,蒸出的是热气腾腾的淳朴愿望:圆圆满满,蒸蒸日上……

大家年蒸的热情,一年胜似一年,许富军和唐春海的生意也一年好过一年。事实上,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见证了人们生活的变迁。

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