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作:文學之星徵文《背影》講座,用“背影”記下這場“戰疫”

這就是一次普通的分享。

但如果你聽懂了,它就特別了。如果你沒聽懂,是我沒講好,這很正常。



【8】

從經典作品中受啟發,得借鑑。

閱讀指向寫作。我們上課時做了很多“課文撬動作文”的事。

很多家長問,為什麼我孩子讀書很多,作文還是寫不好?

你看了電影電視,會寫劇本嗎?

小孩子在讀書的時候,很容易只專注於情節,陷在情節當中。他分不清楚作者想表達的東西與作者為了表達而添加的東西。就像他吃藥的時候,甜甜的,都忘記那是藥了。

作者想表達的,是一根骨頭的事情。但是這根骨頭,太直接太實在太骨幹太硬了。作者就會在骨頭上面貼一些皮肉上去,把骨頭包起來,就好看一點。就像我們人,如果沒有外面這層皮囊就是一個骷髏,就不好看了。因為長了肉才好看嘛。

所以我們平常在閱讀的時候,不要只求數量,一味讀讀讀,可能是堵堵堵。比如說,你挑一兩篇經典的東西,做一個細緻的分析,閱讀指向於寫作,看看作家是怎麼寫的,想想作家為什麼這麼寫。讀者有作者意識,作者有讀者意識。這樣是磨刀不誤砍柴工,比你讀更多更有效果一點,會對你的作文更有幫助。

當然,寫作光憑努力是不夠的。努力有時是蠻力。得得到高手的點撥。每一篇經典作品,就是一位高手。要讀出作家是怎麼寫的,然後像作家一樣去寫作。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要當作家,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當作家,但是如果你懂了寫作的怎麼怎麼為什麼,你讀起來的味道也會更好一點吧。


●●《寫徵文《背影》,推薦讀這4篇文章...》

分析魯迅《一件小事》

【1、一大一小一對比,反義詞思維,將所要講述的事件引出來。這一開頭形式,同學們也常用,比如:難忘的事情有很多,最難忘的是什麼;畫畫、書法、跳舞我都喜歡,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吃飯。這樣的開頭不是好,大作家契訶夫也這樣開頭:“有生以來我見過很多房子,大的、小的、磚砌的、木頭造的、舊的、新的,可是有一所房子特別生動地保留在我的記憶裡。”——關鍵在於,你這樣開頭,這個開頭的內容跟你後面所要講述的內容、表達的中心得有關聯。這個開頭不能是一頂帽子,帽子戴誰頭上都合適,這肯定是不行的。魯迅這開頭就高級多了。它既有對比,也有因果關係。】


【2、按時間順序講述,按事件發展順序講述,穿插我的心理活動。有個詞叫平鋪直敘。把這個詞分兩半,“平鋪”是不好的,因為文似看山不喜平;“直敘”是可以的,按事件發展順序講述,就是直敘,也叫順敘。怎麼不平鋪呢?有詳有略,詳細的像高山,略寫的像矮坡,這樣連起來就起起伏伏了。

寫作當中,時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

我們這麼想:在我們生活當中,有什麼東西是不受控制的。只有時間是不受控制的,它一直往前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我們所講述的任何一件事情,它都要花費一段時間,在時間當中佔一段位置。我們去寫一件事情,就把這件事情從頭到尾——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出來。這點非常重要。

時間就像一把尺子一樣,它衡量著我們生活當中所有的東西,成住壞空、生老病死的過程都在時間當中。

我們還知道有一種結構叫倒敘。倒敘在“順敘”的基礎上,你要寫倒敘,也得先把事情的順序搞清楚,然後選擇挑哪一部分放到開頭去。如果一件事是12345,你把2345這每一部分放開頭,都是倒敘。用好阿拉伯數字能幫我們理解寫作中的很多知識點。】


【3、《一件小事》這篇文章,可以分三各部分,從時間上說是:現在——過去——現在。這近似“睹物思人”的寫法。如後面的課文《小木船》:每當我看見藏在抽屜裡的那隻精緻的小木船,我就想起陳明來。——這就是標準的睹物思人,“我”看到小木船,就想到陳明,然後引出往事……

從寫法上說是:引出——敘述——總結。

這些其實就結構,有一句話叫結構是意義的基礎。】


【4、小中見大。這是《一件小事》中最值得學習的一點。題目寫著小事,但實在不小,有高大:“我這時突然感到一種異樣的感覺,覺得他滿身灰塵的後影,剎時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須仰視才見。”——這文章中,處處顯著對比。

大事和小事,比。

我和車伕,比。

車伕和老女人,比。

比一比,才出效果。

比,就是反義詞。


很多同學,覺得寫作文要選驚天動地的大事寫。生活中哪來這麼多驚天動地的大事?我們都是平凡人,日常生活不過雞毛蒜皮,但是雞毛蒜皮也沒小事,你把它放發大了看,往深處看,一花一世界,一沙一世界。

即使事件有大小,但道理是沒大小的。

事情小了,寫起來還容易一手掌握呢。

我們要知道,一件事情看起來可能是很小的。但是,這是對旁觀者來說的。比如說,我走在路上跌了一跤。別人看見了,笑了。對別人講,這就是一件小事情啊;但對我來講,這是一件大事情,天大的事情。我都長這麼大了,走路上還跌了一跤,還跌得這麼難堪,多丟臉啊,都有失自尊了。這事就大了去了。

就像我去坐公交,手裡只有一塊錢,結果掉了。掉一塊錢,小事;可沒法坐公交了,這事就大了。

所以,大小是有分別的,大就是小,小就是大。

對當事人來講,什麼事情都是大事情。】


【5、視角。文章是以“我”的視角來寫的。在整個事件當中,“我”的態度是發生了變化的,隨著事件的發展而變化。這對寫作來講,也是一種波折。“我”開始怪車伕多事,然後異樣,然後看見希望。

如果從車伕的角度寫,從老女人的角度寫,他們都經歷了這件事,能有“我”這個深度嗎?沒有的。

所以選擇好視角,很重要。

是選擇當事人的視角,還是選擇旁觀者的視角。即使是當事人,也有不同的人物可以選擇。《一件小事》中,我們甚至可以用那輛“人力車”的視角去講述這件小事。

就像五年級有一篇課文叫《珍珠鳥》,珍珠鳥就是從我的角度來寫的。“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如果我們換作從珍珠鳥這個角度來寫呢。當然,也可以把整個過程都完整地寫下來,但是,它就變成一篇童話故事了。你看,角度發生變化,敘述的視角不一樣,一篇記敘文,一篇散文,可以變成一篇童話。

所以,我們也明白了,“我”在作文當中只是第一人稱,不一定是作者本人。】


分析龍應臺《目送》

1、反覆。

這句話——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在文章中出現了三次,這叫反覆。

它既是作者在強調,在感嘆,在領悟,從寫作上來說,它也是結構。

我們上課時學習作家吳然的《走月亮》,特別提到了用反覆來做文章結構。

反覆是一種修辭手法。但是,我們不僅要把它看作一種修辭手法,還要把它看作文章的結構。

比如說,我們都寫過詩歌——

假如我有一雙翅膀,怎麼樣;

假如我有一雙翅膀,怎麼樣;

假如我有一雙翅膀,怎麼樣。

“假如我有一雙翅膀”出現了三次,反覆了,我就可以寫出三節小詩,一首詩就寫出來了。

以次類推開去,設問句、排比句都可以做一篇作文的結構。這些都在課堂上講過,這裡不做展開。


2、人物。時間梯度。

華安——“我”——父親

《目送》主要三個人物,以“我”的視角連貫起來。

我目送華安的背影,目送父親的背影。華安是我孩子,父親是我長輩,祖孫三代人。

這些背影在時間上是有梯度的。

華安:小學,16歲中學,21歲大學。

父親:十幾年前送我去學校,十幾年後在醫院,最後在火葬場,最後一次目送。

這樣一抽取,整篇文章的結構、材料組織就很清楚了。其實寫法並不高明,但它就是經典。因為裡邊有情感、哲思,能與人共鳴。

作者當然可以選擇更多的背影,但他掌握了一個三原則,事不過三,三打白骨精,三顧茅廬,三氣周瑜,三借芭蕉扇,都是“三”。

兩個人物,華安和父親,每個人物三件事,全都貫穿在目送上,背影上,而且這三件事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我們寫作文就是要寫有代表性的東西,有特點的東西,典型的東西,這樣才是選材。

“我”所目送的背影,在華安身上是成長的過程,在父親身上是老去的過程,合起來就是人的一生。這是作者精心設計了的。

作者的感悟也在一次次加深,所以作者領悟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如果我們來寫背影,可以像魯迅那樣只寫一件事,而且還是一件小事,也可以像龍應臺這樣寫幾件事,幾件關聯的事情。


3、時間。

在《目送》當中有一句非常漂亮的話——每個禮拜到醫院去看他,是十幾年後的時光了。推著他的輪椅散步,他的頭低垂到胸口。——它在文中的作用是過渡,而且,20個字就快進了十幾年時光,將鏡頭切到十幾年之後。

這叫略寫,這叫無關的東西一筆帶過。

而且,作者不是說“十幾年後,每個禮拜到醫院去看他”,而是反過來,這樣就妙很多了。既讓過渡很自然,又有閱讀上的起伏。

我們剛讀到的時候會覺得——“每個禮拜到醫院去看他”,這個事情是緊接著的,但是,後面跟了半句“是十幾年後的時光了”,這樣就產生了一個起伏。

所以,即使在這樣小小的地方,我們都可以感受到寫作的美妙。當然,寫的人要有水平,讀的人也要有水平。如果不接翎子,不同頻,它也只是一句平常話,如對牛彈琴,雞同鴨講。


寫作其實就是寫時間。因為只有時間是不受控制的,它一直往前走,它就像一把尺子一樣,在衡量著我們的所有。所以,我們寫作文就是將時間切開來寫。這裡舉個例子:

《百年孤獨》的開頭:“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它摺疊了時間,有吸引力,驅動力足。

《夜雨寄北》唐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4、哲理。金句。

《目送》這篇文章是有金句的。——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這段話共鳴度很高,流傳很廣,上升到了哲理的境地。

如果一篇作文裡有這樣的金句,是很佔便宜的。當然,金句不是白白而來的,也不是從別人那裡引用來的,而是自己感悟出來的。好像大作家都不屑講別人的話,而我們都願意抄別人的話。

我有一次聽作家張抗抗講散文,她說一篇散文當中有一句讓人過目不忘的話,就很了不起了。——可見,有金句是不容易的。

就像講相聲的,講段子的,把包袱好好地抖出來是很不容易的。

雖然很不容易,但我們還是要這樣去做一個追求麼。



分析朱自清《背影》

這是經典散文。

網上,有段時間特別火,因為它成了一個段子:

甲同學送乙同學到車站,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乙同學很生氣,因為甲同學佔了他的便宜。

要看懂這樣的段子,得看過《背影》,沒看過,就聽不懂。這就是門檻。

閱讀可以幫助我們跨過很多門檻。人生是一山放過一山攔的,閱讀與我們結伴同行,讓我們心裡有底,不慌張。


1、開頭。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是一個看門見山的開頭。

我們拿它與魯迅的《一件小事》和龍應臺的《目送》比一比。

魯迅開頭,有一段“引出”的內容。

龍應臺開頭,直接敘述——華安上小學第一天,我和他手牽著手,穿過好幾條街——直接就切進去,直接是畫面,沒什麼其他的話。

朱自清的開頭,跟他們都不一樣,一句話,把人物與背影都點出來了。


有些同學學作文,把作文拆開來學的,開頭怎麼寫,結尾怎麼寫,中間怎麼轉折過渡,學的都是零部件,是生產流水線的活。

可作文是一個整體啊,你零部件學好了,會組裝嗎?即使每個零件都做得完美,各零件組合起來,匹配嗎?完美嗎?


其實也別老去糾結作文怎麼開頭,雖然說“萬事開頭難”,又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其實一件事情的任何一個部分,都是可以拿來當作作文的開頭的。

有一種作文,是正在發生的。

有一種作文,是回憶的。我們大多數同學只會寫回憶的作文,不會寫正在發生的作文,所以,寫起來往往是乾癟的縮水的被風乾了的作文。

●●《陸生作:一篇作文,兩種寫法,第二種你要多練練》

平時多訓練正在發生的作文,容易身臨其境。自己寫的時候投入一點,讀者讀的時候呢,就容易代入。

而回憶的作文,容易置身事外,又做不到居高臨下——因為你年紀小,經歷少,能力小。能居高臨下倒還好,還能見出一點真意。——魯迅的一件小事,是既身臨其境又居高臨下,真好。


2、細小的事。

◎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裡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行李太多,得向腳伕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

◎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

◎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文中所寫,都是一些日常小事,他為什麼只寫小事情啊?因為生活就是這樣啊,沒有那麼多驚天動地的大事。

但是,就是在這些小事情的地方,我們卻見到了一位父親對孩子深深的愛。我們也見到了一個孩子從之前不理解父親,到後面深刻理解了父親

——在這些小事上面或說藉助這些小事理解了父親。小處,不被人注意的地方,更真實。

所以,我們不要去嫌棄事情很小。小中可以見大,積少可以成多。人多力量大,作文也這樣。我們平時可能太忽略了父母、長輩給我們的那些關愛,或視之為理所當然。我們細心地去發現一下,換位思考看看,做個假設如果沒有這些關愛會怎樣……

我們敏感一點點,寫作文可能會更容易一點點。


分析課文《小木船》

《小木船》就不講了。我原來在一次研討會上做過報告,把鏈接發給大家看就是了。

●●《陸生作:一篇《小木船》,可以做十次寫作訓練,次次有重點》

●●《演繹式擴寫:將課文《小木船》的一段話寫成一篇作文》

我把課文《小木船》放在這裡,是想告訴大家:我們去選材的時候,去選一些自己熟悉的材料,在你自己生活當中就有的東西。只有你熟悉了,閉著眼睛都能找到了,才有把握,才不會盲人摸象。

我們還寫不到魯迅、龍應臺、朱自清那樣,但他們文章裡的方法,我們可以拿來用。


“我一失手,‘啪’的一聲,小木船掉在地上,摔壞了。他一看,急了,哭著要我賠。我分辯說:‘我不是故意的。’他生氣地說:‘誰叫你不小心,非賠不可!’還用力推了我一下。我往後一退,正好一腳踩在小木船上,把它踩碎了。這一下,陳明更生氣了。他拿起我的小木船,使勁摔在地上,用腳踩得粉碎,一把抓起書包,轉過身,頭也不回就走了。看著被他踩壞的小木船,我也氣得說不出話來。我們的友誼從此破裂了。”

【這段話的知識點:1、因果關係。2、人物反應。3、概念到畫面。生氣了,怎麼證明。4、你來我往。5、反義詞思維。6、梯度一二三。】


四篇文章簡單小結一下

我為什麼選這四篇文章來講:

1、因為都跟背影有關。

車伕:陌生人的背影。

華安、父親:親人的背影。

陳明:小夥伴的背影——這一下,陳明更生氣了。他拿起我的小木船,使勁摔在地上,用腳踩得粉碎,一把抓起書包,轉過身,頭也不回就走了。


2、都寫人寫事。

從中見到情感、哲理。

我們有幾個詞語要記牢:事情,事理,人情。

你看這幾個詞語,它們本身就告訴我們——寫的時候,從事情當中要寫出情感,寫出哲理。它們本身就是一種作文的結構。


3、都是生活中的小事。

事情雖小,但一樣可以寫得深刻。

關鍵在於你的理解、你的感悟有多深,有多真。


4、都有方法在。

這些方法,我們可以用到其他作文當中去,這就是閱讀指向寫作,看到作家是怎麼寫的,我們可以向作家學習。

第一步是讀出作家是怎麼寫的,第二步是嘗試著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9】證明。

大地上站著一個巨人,白雲飄在他的腰間。——這就用白雲證明了巨人的高度。

換一種說法:證明就是間接。

這些都是我常舉的例子,因為我講課負責“舉一”,你聽課負責“反三”。這才是教學,教與學才相長。


比如:

◎父親告誡兒子:做人要誠實。——這是直接。

◎父親給兒子講了一個故事——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有借不還,再借就難——由此得出結論:做人要誠實。——這便是間接。故事證明了結論。


比如:

◎“早上,我走在路上”換成“太陽昇起來了,掛在樹梢上,我走在路上”——這也是間接,“太陽昇起來了”證明了“早上”。

運用證明,會讓作文變得更好一點。

我們會把看不見的東西變成看見。“早上”是看不見的。“太陽昇起來了”,才是看得見的。作文就是要寫到看見看不見的東西。


朱自清寫那些小事,不就是證明父親愛“我”嗎?

龍應臺寫華安與父親,不就是證明了“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嗎?


陸生作:文學之星徵文《背影》講座,用“背影”記下這場“戰疫”


【10】聰明

●1●拖地終於完成了。廚房拖得乾淨,客廳拖得乾淨。

拖地終於完成了。廚房裡的瓷磚,黑的黑,白的白,發著亮,就像鋼琴的琴鍵一樣,踩上去似乎都能夠彈出乾淨美妙的音樂來。客廳裡乾淨得可以在那裡打滾,在木色地板上翻滾,就像在一片清涼的沙灘上享受。

你能這樣寫,作文就不會幹巴巴,就把抽象變具象,把看不見的看見了。


●2●傍晚的時候,她坐在門檻上哭得很傷心。

傍晚怎麼證明?夕陽下山,倦鳥歸巢等。這些用來作證據的內容,是靠聰明得來的。


夕陽掛在西山頂上快要落下去了,一群烏鴉嗚呀嗚呀地飛回老巢去,卷地風帶著寒意颳了起來,老舊的煙囪裡咳出嗆人的煙,她坐在門檻上,捂著臉,嗚嗚地哭著,豆大的眼淚滾下來,跌碎在褲腿上,是什麼事情讓她這麼難過啊?【這裡既有證明,也有聰明。】


其實寫作文沒有什麼難的,因為我們是一個人,只有人才在寫作文。人是有侷限的。人只有耳朵可以聽,眼睛可以看,鼻子可以聞,皮膚可以感到,心裡會去想。而且,這些都是極其有限的一個部分,我們眼睛能看,但只能看到一點點,眼見並不一定為實。所以說,我們的輸入都是有限的,寫作是一種輸出,怎麼會是無限的嘞?它也是有限制的。我們就從自己的聰明去入手做作文訓練,就容易把作文寫好一點。


●3●還舉過一個例子的。

◎她說他是一個壞蛋。——這句話已經講完了,對吧?

◎變成語言。她說:“你真是一個壞蛋。”

◎加一個動作進去。她指著他的鼻子,說:“你真是一個壞蛋。”

◎神態加進去。皺著眉,眼睛裡邊冒著火,用手指著他的鼻子,說:“你真是一個壞蛋。”

◎心理。她不斷告訴自己,別發火,別發火,注意自己的形象,可她終究還是沒有忍住,火山般噴發了,皺起了眉頭,眼睛裡冒著火,鼻子裡噴著氣,手指他的鼻子,恨恨地說:“你真是一個壞蛋。”

這段話是不是變長了?這其實也是“一生多”。把語言、動作、神態、心理都加進去了,從一句話變成了一段話。這也可作“生長思維”理解。


【11】角度與深度

寫“背影”,如果偏於寫人,要見人品、人情、人性;如果偏於記事,要借事抒情、講理。(事情事理這詞就是作文的結構,先講事,從事情當中領悟到推導出情感與道理。)

作文選材立意如挖井取水,你挖兩米的,還是挖二十米的,看你本事,關鍵要取到水。就怕你選了二十米的,卻只挖了兩米,還以為完工了。

還有更怕的嗎?有。

你選了挖二十米的,也挖了二十米,卻是斜的,垂直深度只有兩米。

角度和深度對作文都很重要。

陸生作:文學之星徵文《背影》講座,用“背影”記下這場“戰疫”


【12】語言上的事,只能靠你自己了。

同樣的寫法,同樣的故事。因為不同的語言,作文也有好有差。語言上的事情,老師是幫不上忙的,只能靠你自己,因為我們生活的環境不一樣,說話的風格也不一樣,讀的書也不一樣,因為輸入不一樣,所以輸出就不一樣。

用聰明,就是寫生動具體。

當然不是越細緻就越生動具體,簡潔也能寫得很有形象,如魯迅在《故鄉》裡寫道:“我吃了一嚇,趕忙抬起頭,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裡細腳伶仃的圓規。”——這圓規,多好。

有一個斷圓理論,一個圓,去掉四分之一,我們看山去依然會想到一個圓。——這也是一個冰山理論,看見露在海面上的冰山,就能猜到水面下的冰山部分。

寫作文就這樣,作者給讀者的是必要的已知條件,這個條件要給夠,不然讀者沒法的推斷。

當我講:一個女人走過去。

當我講:一個穿紅衣服、披頭散髮的老女人一瘸一拐地走過去。

這是不一樣的。你要保證你傳遞給每一個讀者的信息是一樣的。


【13】寫作步驟

1.找觀點。確定中心、立意。你想表達什麼。

2.選事情。能證明觀點的事情。圍繞中心選材。你拿什麼證明。(1與2可互換先後,因為立意是從事情中推導出來的。)

3.搭框架。用因果關係把事情連貫起來,再選擇順敘還是倒敘。你怎麼證明。

4.寫“聰明作文”,即用自己的五官感受把事情寫生動具體。


讀者怎麼有更好的代入感呢?首先作者要有投入。你投入了,讀者才容易代入。那讀者跟作者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啊?因為大家都是人呀,大家都有五官感受啊,所以你只要做到身臨其境,讀者也容易做到身臨其境,你就容易感動讀者,讀者就容易產生共鳴。


就講這麼多吧,希望能給各位啟發。

這次徵文,一定有很多同學會寫疫情中的背影,用“背影”記下這場“戰疫”,這是很有意義的。

●●《陸生作:作文相對論,用“反義詞”寫“疫情作文”》

請用“背影”記下這場“戰疫”!

謝謝各位!8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