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的坐騎為什麼是仙鶴和鹿?

對於道教的坐騎,大多數都是仙鶴和鹿,仙鶴和鹿已經成為道教的符號。我們去道教的道觀,駐足殿堂內的壁畫,會發現大多都繪有仙鶴,鹿這些動物。仙鶴、祥雲、朝陽、青山、翠柏、宮殿、道士營造了“仙氣彌足”道教意境。於是,有網友腦洞大開,拋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道家神仙的坐騎一般都是仙鶴和鹿,而不是豬呢?


一、神仙與仙鶴


仙鶴與仙人相伴,且是仙人的坐騎。《相鶴經》有云:“蓋羽族之宗長,仙人之騏驥也。”故有“仙羽”、“仙客”、“仙驥”之謂,傳說中的“三喬乘鶴”、“丁令威化鶴”盡與此說相關,而《拾遺記》中“群仙常駕龍乘鶴”的刻畫則更為生動。


神仙的坐騎為什麼是仙鶴和鹿?


道教把鶴認作仙的化身,因而道士也稱為羽士,道士的服裝稱為“鶴氅”,連道士作法時行走的姿態也與鶴步十分相似,陳淏子(鶴)說“鶴雌雄相隨,如道步鬥”,“仙家召鶴,每焚真香即至。”稱道士行走為“雲行鶴遊”,人們稱讚道士為“仙風鶴骨”。在道觀中供奉神仙的帳子上都繡著飛翔的鶴,名為“雲龍鶴幡”。而道教的高功法師禮經拜時穿的法衣(懺衣)、道教的高功法師做法時穿的法衣(絳衣)都繡有丹頂鶴。道士得道成仙稱為“羽化” “駕鶴西歸”。


丁令威也是道教中的仙人,傳說他在靈虛山學道,成仙后化為白鶴飛回故鄉,站立在華表上說:“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歲今來歸。城郭如舊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


神仙的坐騎為什麼是仙鶴和鹿?


二、神仙為什麼以仙鶴為坐騎


1、歷代文學的渲染


以仙鶴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常見文人墨客筆端,唐朝詩人薛能在《答賈支使寄鶴》中寫道:“瑞羽奇姿踉蹌形,稱為仙馭過青冥”;白居易在《池鶴》對白鶴形象的刻畫入木三分:“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張賁“渥頂鮮毛品格馴,莎庭閒暇重難群”描述了仙鶴閒庭信步的悠然自得。詩仙李白熱衷求仙訪道,自然也喜歡拿“仙鶴”抒懷,寫下了“緬彼鶴上仙”、“嬌女愛飛鶴”、“鶴舞來伊川”等名句。


詩聖杜甫在也留下“王喬鶴不群”的名句,這個王喬,不是別人,傳說王喬是周靈王的太子晉,是道教中的一位仙人。通過這些文學作品的渲染,仙鶴和和道教神仙們自然的結合起來。


神仙的坐騎為什麼是仙鶴和鹿?


2、仙鶴的自然形態


鶴者,仙也,寓意著世外,寓意著清高,寓意著以宏觀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憑藉鶴的長壽和高飛這兩個特性,並加以引申,認為鶴既是仙人的坐騎,又是仙人的化身,因而,稱之為仙禽、仙驥、仙客、仙子、仙羽、蓬萊羽士。在道教傳說中的一些神仙,也都與鶴密切相關,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道教的仙界是美麗而潔淨的世界,道教的神仙是自由而長生的生靈。這些描述的世界又何嘗不是俗世中人一生嚮往的美好世界?


三、神仙為什麼喜歡以鹿為坐騎


鹿者,祿也,寓意著紅塵,寓意著凡俗,寓意著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這個世界。詩仙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有“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的句子;“詩佛”王維賦有《鹿柴》詩;蘇軾《前亦壁賦》有“漁樵於江海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等等。這說明鹿一定與中國文化有深遠關係。我們覺得,鹿的體形優雅,性情溫順,一雄多雌,鹿角能脫而復生,因此被人們視為生命力的象徵。《小雅·小牟》中鹿與雉、鴉出現,這說明鹿意象在上古尤其是在狩獵經濟為主的時代就已存在,進而產生了鹿的崇拜,並視鹿為本部落的圖騰。早在仰韶文化時期,鹿紋便與鳥紋、魚紋和蛙紋合稱為四大圖騰形象。


神仙的坐騎為什麼是仙鶴和鹿?


道教的神仙傳說一直為我們所津津樂道,給我們增加了很多的樂趣,仙鶴和鹿與中華文化的聯繫也是千絲萬縷,道教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其文化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構成,是中華文明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