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最辛苦,见效慢,投资大,不看好的行业,你认同这一观点吗?

说说丑恶


农业作为传统行业,是国之根本。毕竟“民以食为天”,但是农业投资有没有价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粮食,蔬菜,瓜果等农产品都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市场不可谓不大,但是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依然是全球的现状。现代科技改变了农业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农产品产量,但是农产品的利润始终很少,尤其我国国情,省长管粮袋子,市长管菜篮子,价格始终没真正市场化。

相对工业产品,尤其涉农产品,价格不断推高,而粮食价格一直被捆绑。这也导致了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无法提高。很多地方农民早就走出土地,走进城市不种地了。乡村的现状也是如此,很多边远和内地的农村都人去村空了,有的地方留守农村的都是老年和儿童。

没有看动力的农业该怎么发展呢?

现代农业需要土地规模化,集约化,但是现有土地都在农民个人手里,象现代化经营会有制度姓的一些约束。

所以农业投资短期内不被资本看好,如果不解决土地经营的根本问题,不搞农业现代化,投资效果是很难显现的。

传统的农业,对农民而言真的很辛苦,而且效益真是少的可怜(一年收入还赶不上小餐馆打工俩月工资呢),投资大是因为涉农物资涨价太快,幅度太大,而且人工成本提高。如果没有规模化经营,农业投资赢利很难实现。


AI国叶


我就谈说我家吧!我父母是地道的农民,我是半个农民,我父母做了一辈子农业,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我们村最有钱的人家不会超过50万,存款20万以上的人家不会超过10户。

村里百分之八十的家庭有车,但都是10万以下的车,且都是贷款。农民轻易不会贷款。

以前我们村主要种水稻和玉米,这几年因为水渠失修,水经常断流,水稻种不成,大家只好种植玉米,我们村有60户左右人家,户均耕地10亩左右。如果种水稻,平均亩产1000斤,10亩1万斤,稻子2元1斤,收入20000元,除去化服,农药成本3000元,现在一台微耕机5000元左右。自己算吧!

如果种玉米,亩产500斤,今年玉米收购价每斤1元。收入就更少了。

我们这边耕地适合种小黄姜,但小黄姜只能轮种,一般三年种一年,休两年,小黄姜平均亩产3000斤,按今年的价格,亩产15000元左右,除去姜种2000元,化肥农药劳务3000元,一亩利润1万元,问题是今年姜贵,往年姜也就1元左右的批发价,不计人力成本还是亏。

政府一直鼓励农民种经济作物,2018年,我们县有一个乡是省领导的联系点,一个蔬菜公司经省领导招商引资包了3000亩地种蔬菜,地里的萝卜一毛钱一斤没人要,承包三年的地来种一年就不来了。农民愿意去打工一个月三千元也不愿种地,原因得简单,两口子干一年就六七万元,不用投资,不用一天干十五六个小时。还要预防天灾人祸!

当然,干农业也有赚钱的,比如我们贵州省六马镇,种植蜂糖李,有些农户一年的收入就三四十万。蜂糖李最贵时一斤五十多元,今年也就一二十元一斤。现在大量农民将耕地种植蜂糖李,我想这李子也贵不了多长时间了。

也就前几年,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蜂糖李也价格一年比一年便宜。

做农业想赚钱还是要种植蔬菜,但要有渠道,直达大城市超市或者批发市场,如果卖给二道贩子,二道贩子又卖批发市场,价格就会被压得很低,比如白萝卜,菜地3毛,批发市场1元,零售就2元左右。


夜郞春秋


作为一个农资人,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为什么呢?

★第一、农业的门槛低

  • 1. 适合人群广: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祖祖辈辈都是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来养活他们。这就出现一个普遍现象,我们都会一些基本的种植经验,这就为我们搞农业提供了一个先天优势。我作为一个农村人,当想创业和投资时都会第一个想着种啥?养啥?才能挣钱。并且你有没有发现,小型种植、养殖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但是他们就是靠种植和养殖养活他们一家人。

  • 2. 技术要求低:在种植农业中,我们不需要特别专业的知识,只需要会简单认识病虫害,甚至不认识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拿到农药店让他们去看,去配药都可以。当然养殖行业需要一点养殖技术和经验。而不像搞动车、计算机、宇宙飞船我们需要特别专业的知识储备和技能。

  • 3. 农业累吗?农业的累只是相对身体而言的,我很少听到有农民干活累死。但是我经常听到有程序员加班、熬夜猝死。你说他们不累吗?他们真的很累,只是我们只看到他们的回报是我们几十倍的情况下,忘记了他们的付出。

★第二、投资不大(相对于我们没钱人来说投资大)

  • 1. 投资小:相对于其他行业,农业是投资最小的一个行业。我们可以花30万承包十几亩地种植好几年。但是相对于一些高精行业30万可能连一个工程师都请不起,更别说租一个办公楼,招一批人进行研发。

  • 2. 回报低:农业由于投资小,所以我们的回报也就小。我们幸幸苦苦几年可能挣几十万,但是其他行业一年可能盈利几千万甚至上亿。

★第三、风险低

  • 农业的风险相对来说是最低的,假如今年没有赚钱,可能只能亏几万,但是我还有土地和场地,明年继续种或养,都可以希望回本甚至挣钱。但是对于一些行业,你破产之后,你所谓的创业项目其实就是一堆破铜烂铁,赔的侵家荡产。

★第四、现代农业风向变了

  • 想必大家都对去年和今年猪肉价格特别熟悉,都在感叹养猪的今年赚大钱了。但是你们可能没有发现,在复旦大学招聘会上,招聘养猪人员月薪20000元。

  • 复旦大学,月薪20000,难道不惊讶吗?还有好多大型公司开始进军养殖业和种植业,难道他们认为农业不挣钱吗?他们不聪明吗?正是他们太聪明了,说不定有更加比搞计算机挣钱的商机,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要是我有闲钱,我也承包几十亩地随时关注着那些大公司在干什么,我也跟着干。说不定我也会成为一个大老板。

★第五、还是我们没钱

  • 这个不解释,自行领悟。

★★★总结:农业不是最辛苦、见效慢、投资大、不看好行业,我认为农业才是未来发展的行业。从以上几点说明了,不是见效慢而是我们投资少,不是投资大而是我们没钱,大公司、大企业都在进军农业,他们敏锐嗅觉都感觉农业有大商机,为啥我们还认为农业没有前途。总之,是我们没钱,没想法,没魄力。

以上仅为我个人建议,希望对您有用。如有错误,请批评指正!

我是@小五植保科普小课堂,一个关注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的人。我会定期发育一些农业害虫基础知识,希望对您有用。如有需要,请关注我,谢谢!


小五植保科普小课堂


做农业最辛苦,见效慢,投资大,是不被看好的行业。以上认知是不是正确呢?

1、做农业是不是辛苦,要看你在农业的哪一个环节,参与农业劳动,无疑是最辛苦的一个环节

农业是一个行业,如果把农业看成一个产业链,这个产业链的环节非常众多,种地的农民、养殖业的农户、农资供应商、农业科技、农业教育、植保服务、农产品加工等等,都是农业这个产业链上的环节之一。在每个环节工作的人,又因为身份不同,对于做农业的实际感受也不一样。在这些环节,参与田间劳作的,无疑是非常辛苦的群体,虽然乡村干部貌似也是在农业一线,但他们不参与田间劳作,辛苦程度完全不能与农民相比。

那么,农业劳动是不是最辛苦的呢?我来说一个我自己的经历。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当年从学校回农村,曰:回乡知青;生产队里也有从城里过来的知青,曰:下放知青。

我们这些回乡知青,其实就是纯农民身份,与农民没有任何差别。而下放知青则不同,他们只要能够积极参与农业劳动,不怕苦,很快就可以得到提拔。当时,我们村有一个下放女知青,名字叫L长芳,因为她一到农村,就与农民一样下地干活,从来不叫苦不叫累,不到一年就提拔了大队团支部书记。因为我们都是同龄人,在一起又聊得来,时间长了关系也很好,有一天我问她:“长芳,你开会表态要扎根农村一辈子,难道你就真的不想回城市啦?”她盯着我看了好半天,满面苦涩地说:“农村实在是太苦了!”

这是她委婉表达对于扎根农村的态度,也可见农业劳动有多么辛苦,甚至给一个知青标兵都造成了心理上的阴影!所以,说做农业最辛苦并不夸张。

2、农业是不是见效慢,对比其它行业,事实胜于雄辩。

如果把服务于农业的其它环节撇开,单纯就种植或者养殖业来说,农作物和禽畜都有一个生长过程,这段时间,除了投入,不会有任何回报。

如人们最熟悉的稻麦这两个品种,稻子最快也需要三个月才可以收获,冬小麦则需要足足半年才可以有收获。工业产品则不然,现在的工业产品都是流水线作业,一台空调只要二十分钟左右,就可以从装配线上下来,而且源源不断,检测合格就可以以几千块一台的价格上市销售。农民种植稻子,忙忙碌碌三个月,风里来雨里去,一亩田收获的稻子,最多也就一千多块钱。我们不说收益高低,见效慢则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农业见效慢并不是不能接受,关键是效益。效益才是投资一个行业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3、投资农业,需要费用的大小,是由投资规模决定的,小规模试水其实投入不大

投资农业,规模可大可小。我在给有意向投入农业的人士提供咨询时,从来都是建议投入农业必须由小到大。为什么呢?这是由农业的特性决定的。因为农业有其特殊性。

有的人认为,农业产品需求是刚性的,贪大求洋,投入过大,这并不是明智之举。我们必须认识到农产品价格偏低的现实,还要认识到农作物种植,受到肥料、农药、自然灾害等诸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现实。农业生产与工业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生产完全不同。投入农业必须要有熟悉和适应的过程,如果一开始就几百亩上千亩投资,失败就是大概率的事情。现在网上这样的事例就比比皆是,我的身边也有这样贪大失败的案例。所以,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投入冲动。投入农业时,在没有熟悉适应之前,小规模投入是最明智的,这样如果有什么不测,就不会进退失据。也是投入农业的最佳选择。

4、农业是不是被看好,主要是看效益。效益的高低,是农业能否被看好的前提

民以食为天。粮油产品,禽畜肉类产品,是人们永远都离不开的。所以,无论农业是不是被看好,农业也永远不会消失。

那么,农业产品是不是因为是生活的必需品,就被看好呢?事实却让人很遗憾,农业对于很多投资人来说,最起码目前并不是很理想的投资方向。究其原因,与投入后效益不好甚至亏损,有莫大的关系,也是农业不被看好的最为主要的原因。

对于农业,国家实行的是产业保护政策,国家对于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格,就是有力的证据!但目前这种保护力度似乎还有些不够,何况我们农民的农产品,还要受到进口农产品对于价格的挤压。由于以上因素制约,农产品价格上不来,连锁反应就是做农业效益不好,而效益不好的农业,当然不会被看好。

有一点必须强调,可以投入的农产品众多,并不是每一种农产品都钱景都不好。找准投资的切入点,选对了产品,效益还是很好的。切忌计算片面的收益账,如,有的人就说过,一亩种稻子能有300块钱利润,我种一万亩不就是有三百万的利润了吗。其实这非常想当然,不说一万亩地需要投入巨资,单纯那个体量,就不是农业新人能够驾驭的。

所以,我们首先需要选择赚钱的项目,如珍品蔬菜种植、高品位水果种植等。从小规模实验开始,逐渐扩展,期间,不要忘了争取国家对于农业的补贴,这样投入农业还是有钱途的。


老牛爱遛弯


你好,很高兴受到悟空问答邀请,农民辛苦种植利润低下,农民对土地种植已经没有积极性,目前农业确实不太好。

近几年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小,种植也很单调,种一些简单易收的农作物,有的能满足自己的口粮就可以了,不再依靠土地种植的收入来生活,况且土地微薄的收入也不足以维持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开支。这就是为何有那么多农民放弃土地离开家乡而选择外出打工。

都知道搞农业种植很辛苦,目前种植普通农作物利润太低,还需要投资大量人力物力,现在大部分农民是不看好农业生产。这就是现在国家进行的农村土地流转项目,把普通家庭式种植转变为农场式种植模式,进行集中种植规模。希望这种流转模式能带动农村种植业的发展。



自古就有锄禾日当初,汗滴和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千古名言句。可见农民确实很辛苦。辛苦,见效慢,投资大,风险大这是传统农业确实存在的问题。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型农业已初露端倪。智能温室,无土栽培,立体栽培,农业网络化等,

新型农业在逐步发展。

相信不久的将来,新型农业会完全代替传统农业。到那时,辛苦,见效慢,效益差等情况会完全消失。高效益,高产出,高品质的三高农业将强势

崛起!


江哥在路上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一: 这一点我是不认同的

,每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是根据自身国家的本身优势来制定战略,像美国,全是平原,适合大面积种植,所以农业最开始都能蓬勃发展,配套的金融保险也发展的好。而我们国家最大的优势是人口,所以在国家发展初期会大量利用劳动力,因为集中干农业是属于人口资源浪费。现在这个阶段,干农业的越来越少,但是国家未来会给予政策倾斜的一块领域,不是没人种地就没法吃饭的问题,而是用更好的技术反哺农业,很少的人力成本来大面积种植!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来做更优质的产品和品牌!

二:农民最辛苦吗?

不一定,与其说农民辛苦,不如说农民偏安一隅,在自己的角落享受自己的生活。城市人加班也是常事,受到委屈也好,孤独也好,欲望无法满足也好这些也都是辛苦的。而且精神压力往往更让人不知道生活本来的样子!

三:投资大,见效慢吗?

这个也是相对的,如果把农业做成一个生意,它跟任何生意都是一样的,

需要考虑的只是整体风险问题。只要当下的风险相对不高,就可以干。投资大,见效慢只是这个生意里面的一个因素,依我看,整体风险还是小于很多行业的。只要持续做,自己的根基够深,机会来临就能抓住,当然这要看国家的政策,返乡年轻人的干劲!

所以,从事农业的朋友们,加油!


麦壳儿风


首先说答案:不认同!

农业是万业之源,没有农业就没有其他行业,包括我们今天的工业,大多数原材料来自农业,很多牛逼药物源自动植物提取,所以农业是基础,在中国叫做第一产业。

但是为什么说农业不好做呢?

就我辅导农业企业8年经验,做个分析给大家参考:

  1. 农业是真投入,没有什么取巧的成分,农业是向土地和老天要收成,动植物不听人摆布,不好忽悠,他们没有情感,你不付出或者少付出收成就不好。
  2. 农业是大投入,具有强烈的周期性,比如养猪,从猪仔到出栏需要几个月,虽然很多人用了不少的催生素,必然带来很多惩罚,因此,很多农业人都是在自杀;
  3. 懒惰,不愿意使用自然肥料和自然种植,大量使用激素和抗生素,导致不可持续性;
  4. 过度向土地要收成,导致土地老化,为什么过去不存在这个问题呢,因为过去是农家肥,有机肥,自然循环,现在使用化肥,无法循环,因此,土地需要休养生息。记得日本企业刚到寿光时,将原来的土地种5年草,因为他们知道,中国很多的土地被过度索取了。就像一个干瘪的老妇女,孩子还要不停地去吸奶。
  5. 大部分农业人没有产品概念,我看到大部分做不好的农业人是因为将产品做成礼品,做成保健品,去追求极少的市场份额,结果拥挤而死。为了图为,将食品说成比药品还厉害的疗效,不是天理不容;
  6. 无法打通线下渠道,农业产品大多数依赖线下渠道,线下渠道成本高,很难支撑。

并非说农产品不能做,把产品做好,做成普罗大众的产品,提升产品力和口碑,依托电商渠道,一定有前途。


创业问问


每个行业都有黄金时期,低谷时期,时代变化快,今年发生疫情,谁都没想到口罩居然这么值钱,任何行业都有可能出现井喷式突变,更何况农业,这2年猪价为何这么高,猪发生疫情,供求紧张,同样是预防,生物安全防控,动物的防控就这么难,主要是关注度不够,高素质人才缺乏,管理松懈,这个行业很需要大有作为的年轻人进入,行业肯定也是一定会发生改变,看看趋势。

农业人口将进一步减少 一些小村庄会慢慢消失,在一些发达国家,农业人口占总人口份额大多为10%左右,而美国的这一数字是5%。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开展,今后,我国将会有更多的农业机械被用于农业出产过程中,因而,农业劳动人口将会进一步减少。乡村土地,经过流通等方式,也将渐渐会集到少数人手里。

农民将慢慢转变为一种职业 不再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近几年,乡村呈现出这样一种新的景象,有许多“新农人”来到乡村种田,他们都有着较高的农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经过流通土地进行栽培或饲养的创业,将外面的先进的理念带入了乡村。

科学计划、智能管理、规划出产,他们为乡村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带来了一阵前所未见的清风。新农人,将渐渐成为人人羡慕的一种职业,这绝对是乡村发展的正能量。

农业补贴将会进一步增加,在欧盟,每个农户每年获得政府补助超过了15万元人民币,欧盟农人40%的收入都是来自于政府补助。而在冰岛、韩国、挪威、日本、瑞士等国家,农业补助更高,农人的60%的收入都来自于政府补助。随着经济的发展,将来中国的农业补助必将进步,同时,随着农业人口的削减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补助的落实工作也将愈加顺畅。

动物疫苗:未来,动物疫苗继续应用于农业的许多领域,以努力建立体系帮助农民获得更多疫苗的途径。例如:建立疫苗银行来对抗口蹄疫。

农业吸引年轻族群合作:普遍认为,农业的最前沿问题是如何吸引新手们进入农业领域。农民希望与年轻人紧密合作,以实现双方的共同利益,并考虑自己的退休生活。奖励年轻人进入农业,从政府帮助他们减少债务,并在其中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小农特色农业以增加收入:小农强化特色农业以增加价值,应有助于提供额外资本来购买新设备。

作物监测及其他技术:由于ICT技术成熟及5G时代来临,农民正日益面临挑战,并发现新技术可利用网络或带宽来帮助农业转型提升服务质量,例如:无人机监视农作物及田间土壤状况、区块链农产品认证及物流监控等。

专注贸易战或关税议题:目前,美中贸易战尚未结束,国家补贴和关税将对农民后续会产生什么影响,还须持续观察。

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是农民和所有从事农业活动者最关注的议题,如何严格把关以避免污染。未来,农民将来面临越来越严格的法规,将增加可能成本。对于所有参与农业的人们来说,当务之急是要意识到所有可能影响其当前耕作方法的法规。这样做可以帮助避免任何潜在的问题,并使所有产品免受任何形式的污染。

农民与消费者更多直接互动:农民越来越了解直接与消费者互动的必要性,利用社群媒体过程更是容易工具,建立良善沟通环境。

水资源再利用:水资源仍然是农民将面临的众多问题之一。农民正在寻找减少农作物用水的方法,或在许多情况下,选择在田间收获更多的水,甚至还重复使用所用的水。例如,将人类使用过脏水可提供动物使用,然后在动物喝完水后习惯用于农作物浇水或施肥。





谈猪事I论发展


伴随着农业的热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互联网人都纷纷进入这个行业。但是对于很多新农人来说并不真正了解农业,往往对农业存在着很多的误解。这些误解又会导致他们判断的失误。今天我们就针对一些大家容易产生误解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当然针对这些观点,大家的看法见仁见智,欢迎大家讨论。

观点一:终端水果就该卖这么贵,新农人不要老想去中间化了

很多人都存在一个疑问:为什么产地农产品的价格和终端的销售价格相差这么多?为什么在产地采购价4块多1斤的苹果,到了消费者手里要卖到8、9块钱?是不是中间渠道把利润都吃掉了?

正是这些疑问导致了很多人认为应该在农业领域去中间化。的确,用烟台的苹果举例,1斤苹果的采购价的确就是4块多钱,终端的确要卖到8、9块钱,加价率相当于100%,毛利率算下来相当于50%。那么中间4块多钱的价格是不是被中间商吃掉了呢?

我想来给大家算笔账:1斤苹果在产地的采购价为4块多,那么加上包装箱,基本1斤要加上1到2毛钱;然后如果加上套袋,1斤又加上1毛钱;如果加上软包装(内格、小档、纸包装)1斤加1毛钱,最后物流费每斤又加上1毛钱。

所有这些费用全部加起来,产地采购价4块5的苹果,当它到新发地的时候它的价格已经变成了5块5斤。

新发地的人平均每斤加了多少钱呢?1到2毛钱,他们基本上就把这个货卖出去了,他们整个的毛利也就这么多。

新发地的人平均每斤加价1到2毛钱,那么被水果店采购之后,水果店又加价多少呢?正常的水果店的加价率大概在20%左右(具体情况从15%到50%不等)。那么这个价格又被谁吃掉了呢?被它的员工工资、它的房租、它的损耗、它的电费等等吃掉了。

实际上整个产业链终极算下来的结果是什么?由4块多钱的产地价到8、9块钱的终端零售价,加价率100%这是一个高效以及非常良心的一个加价状况。

我同时给大家对比另外一个行业,以化妆品行业举例,化妆品的毛利率可能会达到90%,也就是10块钱的东西卖到100块钱。那中间的90块被谁赚走了呢?就是制造厂商、瓶器厂商、分销商层层把它分掉了。

任何行业,它从工厂到最终消费者的加价率如果连100%都不到,也就是说毛利率连50%都不到,这个产业根本没人做,因为这个产业根本没有利润可分。这是我想跟大家讲的一个比较基础的认知。

讲清楚这个问题,大家可能就会提第二个问题,那既然我4块多钱采购的,我终端卖8、9块钱,我要加价100%,毛利50%,那消费者岂不吃亏了。为什么不能把中间环节去掉呢?比如说不经过市场,不经过这些环节,能不能一个快递直接发到消费者手中呢?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设想,实际上,从我们算过的账上来讲的话,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从总社会成本来讲,传统的把货从产地运到工厂进行分拣,分拣之后发到新发地,新发地再卖给到门店,然后消费者直接从门店购买。这样的一种流通方式是总社会成本最低、总交易成本最优的一种解决方案。

如果你用包装直接将货品用快递发给消费者,那它的整个的交易成本比大货走传统渠道的交易成本可能要高出25%左右。我们所有人都知道,任何一种商业的形态,它终极会呈现的一种形态一定是全链条交易成本最低的形态。

之所以电商在生鲜销售的解决方案中不是最优方案,就是这个原因,其实这种模式加大了每个环节的总交易成本。

观点二:最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生鲜零售形态是路边小摊

路边小摊、个体水果店、专业果蔬连锁店、综合便利店、综合中大型超市、水果电商,这六种生鲜零售业态中哪种业态最具有竞争力?

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根据我对果蔬生鲜这个行业的观察而言,我认为最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生鲜零售形态是路边小摊。因为它几乎是零成本经营,它的每一点毛利都可以转化为自己的利润。

如果从长期发展来看,那我们可以把路边小摊这个业态做一个升级,升级为有比较好的运营和品牌形象的低成本经营形态。那我就比较看重果蔬小店这种形态,果蔬小店要采用低成本的运营方式,可以通过改制这种方式让夫妻老婆来加盟,同时采用统一的供应链和统一的运营管理,这样一种形态在将来最具有竞争力。

这种形态品牌形象统一,经营成本很低,精打细算,同时供应链统一管理。在电商方面,还可以利用美团这些外卖平台做适度的配送。这将是未来最有竞争力的一个形态。

观点三:政府不应过度鼓励地方的水果种植

此前,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讲了一段话。他在微博上表示,“我也强烈呼吁地方政府不要盲目发展水果产业。根据我们的数据,现在绝大部分的水果基本都是供大于求状态,最近几年大量进口水果也蚕食了部分国产水果的市场!我能够理解地方政府鼓励农民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的初衷,但实际上水果产量已经足够大了!建议逐步大力发展有机食品,慢慢做成品牌才能让消费者和农民都受益!”

针对这一言论,不少新农人和老农人都在问水果这个产业是否还值得投入?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举两个二三十年前中国发展的例子。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彩电这个行业基本上是外资品牌一统天下。通过15年左右的发展,最后中国的长虹、创维这些企业把外资品牌赶出了中国。

在15到20年前,中国电脑行业基本也是索尼、IBM这些外资品牌一统天下。而现在,除了苹果依旧强势,我们整个国产品牌都有越来越强的竞争力。

正是由于我们过去发展的经验,我们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的水果产业无疑是值得资本的投入和进入的。但这种值得,是否是政府所鼓励的大规模、大面积种植呢?这个问题我比较认同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观点。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由于中国的土地产出、中国的地形地貌,它本来就不太适合大规模、大面积种植,除了像在华北平原几个少数地方。其他的地方的中国农产品种植模式应该更多的走向日本的模式,就是精致农庄模式,而不是大规模种植模式。

我在前面的分享中,多次提到了一个问题。如果中国的农庄种植能够实现精致农庄和大规模种植模式,即一个产出定制化产品,一个传出大规模标准化产品。如果从这两个维度上讲,我认为这两个模式将长期共存。尤其是精致农庄这种模式在中国绝大多数地方会形成主流。

而且我们知道,精致农庄这种模式融合了文化、旅游、住宿、采摘、休闲、观光,这些东西其实是非常符合中国的特色和特点的。中国人多,地形地貌复杂,适合以传统农家乐为核心的这样一种模式。而且这种模式能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而大规模种植,我们则需要另外一条臂助——品种、品类、技术的创新,让我们的品种能够改良,让我们种植出来的产品的口感、甜度、酸甜比这些指标要逐步优于进口的农产品。

这两条路走下去,才是我们水果这个产业能够看得见曙光的两条路。

我们再回到刘强东的观点上,他不建议政府过度鼓励种植,这个事情对不对?这个显然是对的。我们现在政府鼓励种植,但在品种的遴选上投入了很大精力吗?并没有。地方政府并没有做深度的市场调研,这个产品规模种植下去有没有竞争力。

最后回到新农人和老农人都关心的问题上来:水果产业值不值得投入?当然值得投入,并且要往两个方向上投入,一个投入的方向其实要以新农人为核心,促进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另一个方向是要以老农人和新农人融合为核心,就是精致农庄这样一种经营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