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最终放弃了苏-47战机?

第一军情


(美国X29验证机)

苏47其实只是苏霍伊设计局自己自作主张起的名字,该机其实根本没有量产。俄罗斯军方不会给予正式服役编号,苏47内部的研发的代号是S32、S37(别跟苏37搞混了)。苏47其实只是一款前掠翼技术验证机,美国也有类似的X29前掠翼验证机,但是却从未赋予F开头的正式编号。

(苏47三视图)

苏47最大的亮点是采用了前掠翼三翼面布局(注意苏47是有水平尾翼的,只不过水平尾翼非常小),前掠翼的优点主要集中在亚音速阶段:可控迎角大,亚音速升阻比高带来的航程滞空时间增加,低速操控性、稳定性非常优异。但是前掠翼的缺点也非常明显:高速飞行时机翼受到很大的扭力带来的结构散发,这意味着苏47在超音速阶段受到很大的影响。

(苏47与苏27、苏30编队飞行)

苏47亮相后,虽然机动性被吹捧的神乎其神,但是在各大航展上苏47的飞行表演却只能用中规中矩来形容,诸如眼镜蛇机动、落叶飘等苏27/35/37的招牌动作都没有做出来,只进行了简单的编队飞行表演,常规简单机动展示。这可能跟苏47的飞控系统一直没完善有关系,第一架苏47使用的是米格31的D30F6发动机,虽然推力巨大但是发动机推比极低,不适合安装在追求机动的歼击机上面。而后第二家架苏47安装了两台AL37FU发动机,这也是大名鼎鼎的苏37使用的发动机,但是该发动机并没有完善。俄罗斯后来的飞机也没有装备该发动机,总之苏47从航展表现来看,还远远不能发挥出该机的潜力,所有的优异性能都停留在纸面上。

(苏47注定被军方放弃)

而俄罗斯的矢量发动机技术成熟后,前掠翼的优势被矢量控制技术大幅抵消。新型的苏35采用常规布局其超机动性依然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而苏47在机翼结构散发上的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注定无法成为一款合格的作战飞机。军方不会接受一款有致命性能缺陷的飞机,不管它别的方面有多么优秀。这注定了苏47将被放弃。


区域拒止


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2个方面:

  1. 研发风险太大
  2. 前掠翼并不是太适合五代机

前掠翼飞机在亚音速,跨音速飞行性能上是很好的,因为机翼上的展向气流流动会流向机翼内侧而不是像后掠翼,梯形翼,平直翼那样流向机翼外侧造成空气等效流速的降低。

所以前掠翼在亚音速的升力特性非常好。而且失速是从机翼内侧开始,从根本上解决了翼尖失速的问题,对提高滚转率很有利,气动效率很高。

但是前掠翼也有结构发散的问题。现代战斗机采用的翼型相对厚度都很小,抗扭转能力差。前掠翼在气流的作用下机翼会产生扭矩,增加机翼的迎角,又反过来增加机翼的扭矩,这个问题解决起来非常蛋疼。

所以虽然早就有X-29和Su-47这两款前掠翼试验机,但是前掠翼要真正成为一种实用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最有可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是Active Aeroelastic Wing(AAW,主动气动弹性机翼),这种技术可以主动利用机翼的气动扭转,能从根本上解决前掠翼的种种问题。但是目前来看AAW要实用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项技术提出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目前都还停留在实验室。

但是这并不意味这前掠翼有多么光明的发展前景。虽然前掠翼在亚音速,跨音速段性能非常出色,但是如今的五代机强调超音速巡航,在1.6M以上的速度上,前掠翼相比F-22的梯形翼,或者J-20,Su-57的三角翼,并没有优势。然而超音速巡航要求至少就是1.5M的速度。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前掠翼不适合五代机。如今的战斗机性能优化都是重点放在超音速飞行性能上,只有舰载机出于起降性能的要求需要飞机有很好的亚音速,大迎角性能。


贞观防务


人们自从发明了飞机并应用到战争之中后,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飞机这一特殊的工具,先是在上面安装机枪机炮,进而又不断的更换各种引领时代潮流的技术。尤其是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种三代、四代机型是层出不穷的出现。有些飞机似乎很炫,可最终并没有装备部队实现量产,就比如俄罗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试飞的苏-47战机,外界称呼为“金雕”。

“金雕”战机是俄罗斯苏霍伊公司开发研制的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是在苏-57未出现之前俄罗斯为了探索第五代战机而开发的技术验证型号。它最大的特点是前掠翼的设计,让人很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似乎科幻电影中出现的一般。

“金雕”在1997年实现了首飞,2002年正式编号为苏-47。

在二战即将结束之际,前苏联获得了德国前掠翼飞机的技术资料,对前掠翼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到了80年代,前苏联根据前掠翼技术的低波阻、能减少弯矩和延迟失速时间。再应用当时了最新的航空技术后,开始着手研制苏-47飞机。但是由于前掠翼在飞行时会产生很大的扭力,常规材料根本无法应用,这就在先天上限制了该飞机的发展。而且前掠翼技术还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结构发散问题,就更让人不敢贸然去应用它。虽然俄罗斯人一直被称为“战斗民族”,但他也不敢冒如此大的风险。

到了2002年,由于苏-47飞机在综合性能上已经无法满足俄罗斯空军的性能要求,尤其是在面对美国F-22的强大压力之下,俄罗斯最终放弃了对苏-47 的研制。转而在融合了苏-47和米格1.44飞机后研制出了全新T-50战机(后来更名为苏-57),并将其定位为下一代的主力机型,苏-47最终只能作为验证机结束其短暂的一生。(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


第一军情


苏-47超级“金雕”前掠翼战斗机的原型机于1997年9月 25日首飞,截止2008年12月31日,共进行了150多次试飞和测试,但由于经费的限制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苏-47的设计日益不能满足未来空战的需要,在不少方面已经显得不合时宜了。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选择放弃是明智之举。 S-47

S-47 为串置式三翼机,机翼为前掠式,采用了融合体技术。由于采用了吸雷达波涂层和大量复合材料,以及使用弯曲的进气道、保形外挂架、前掠机翼等设计措施,飞机对雷达的反射面很小,约 0.5~3 平方米左右。不含空速管,飞机长 22.6 米。机身头部为机载雷达舱,在带空速杆的卵圆形雷达罩内是雷达天线。后面是光学雷达、驾驶舱,驾驶舱下部为前起落架舱。驾驶舱采用 Su-27 型座舱盖,由无格框的固定前部(气泡型)和可打开的舱盖构成。机身中段与延伸的机翼边条相融合,其内为燃油舱、设备舱和发动机进气道,其下是主起落架舱。机翼边条下为不可调节的侧向进气道,其形状为扇形。机身后段为两个极其相似的发动机短舱、机翼承力梁、立尾和平尾的承力件,机身最末端为两个设备整流罩。

  机长: 22.8 米

  翼展: 16.9 米

  机翼面积: 57.2 平方米

  空重:28000 kg

  最大速度: 3M

  最高升限: 20000米

  航程: 7600km

  限制过载: +9

武器:一门30毫米GSh-30机炮,备弹150发,采用保形武器挂架,可携带的武器包括:R-77、R-77PD、R-73、K-74空空导弹以及X- 29T、X-29L、X-59M、X-31P、X-31A空对面导弹和KAB500、KAB1500激光制导炸弹等。


北海有轻风


亲朋聚会茅五剑,品质混乱烂泸酒; 婚寿宴席水汾郎,价格混乱烂老窖; 节庆假日茅五剑,谁也不要假泸州; 走亲访友水汾郎,谁也不送假老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