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許多世界500強企業搬離了蘇州,在此情況下,蘇州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愛情小精靈


首席投資官陶子認為,說許多500強搬離蘇州,絕對是媒體想搞個大新聞。有沒有名企搬離蘇州?肯定有!但有沒有名企搬進蘇州?當然也有了!片面放大一些企業離開蘇州的影響,影射城市藥丸,除了製造噱頭吸引眼球之外,再無意義。

蘇州位於長三角,地理位置極好,交通便利,經濟基礎佳,政府效率高,是非常好的投資地,以前如此,現在亦然。那為什麼近年來有一些企業搬離蘇州呢?

一個重要原因是產業調整,蘇州地價、人工成本逐年增加,對於傳統制造業企業已經不具備成本優勢,自然一部分製造業企業離開,尋找成本更加低廉的地區,這對於城市未必是壞事。產業升級是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從製造業升級為高新技術,一方面可以讓製造企業前往其他城市,帶動其他地區經濟發展,另一方面產業升級會給蘇州創造更多GDP,這是個雙贏的結局。

另一個原因來源於企業本身,近年來很多外企經營不善,需要裁撤一些分公司,蘇州分公司撤銷屬於企業戰略調整,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不會影響城市發展。

一些企業離開的同時,我們也可以觀察到類似華為這種高科技企業,很多都在蘇州新建研發中心,對於城市產業升級、經濟水平提升大有裨益,也說明蘇州並沒有衰落跡象,反而發展得更為健康。


首席投資官


  蘇州之所以有良好的起點和高速的發展,主要是得益與地緣關係。早年外資工廠建在蘇州是因為土地成本低、用工成本低,不僅自己有強大的內河航運港,隔壁還有上海港,這樣物流成本也大大降低,自己位置還是長三角核心城,建廠蘇州百利而無一害。

  但是這幾年長三角地區薪酬待遇普漲,蘇州工廠薪資水平直逼廣州深圳,而且地價房價飆升,導致當初很多低成本的優勢變成了高成本,所以很多廠子搬去中西部地區或者東南亞,就是這個原因。比如越南吧,同樣的工廠生產同樣的東西,越南的用工成本只有長三角的1/5,土地也更為廉價,如果是一個萬人級大廠,每年能節省各項開支上億美元,這對於企業來說,已經值得大費周折去異地建廠。

  類似情況這幾年一直都在發生,但是似乎並沒有蘇州的經濟造成很大影響,畢竟這種事情只要有了開頭,上邊就會有對策,也會預料到未來的趨勢,所以蘇州的經濟已經在這幾年開始逐步轉型,短期不好說轉型是否成功,但至少沒有被外資撤退現象所影響,就足以證明這座城市的經濟基礎十分牢固,未來發展可能會更加偏重於本土企業和創業型小微公司的發展與扶持,前景無需擔憂。


城市發展報告


與其說許多世界500強搬離蘇州,不如說,是蘇州把世界500強擠走了。縱觀這些搬走的500強們:Nike、adidas、飛利浦、諾基亞、聯建、宏暉、希捷、華爾潤、紫興、及成、普光等等,這些企業當初落戶蘇州,正是由於蘇州的一系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的吸引,如稅費減免、地皮廉價、政策優惠等等,他們在蘇州也基本都是低產業附加值的一些代加工,而不是將核心部門、研發部門、財務部門放在蘇州,看中的實則也是蘇州廉價的勞動力成本。但隨著蘇州政策的變化以及勞力成本的提升、勞動法的進一步規範、勞動者需求層次的提高,這些企業不再享受福利,自然搬離了。

至於搬離之後,蘇州的經濟增速放緩,那是必然的,但換言之,產業升級也是蘇州未來發展的重頭戲。傳統制造業的退場離席也必然被高新技術產業所代替,隨著華為等一些大牌的研發中心的進駐,蘇州也在脫胎換骨。

此外,城市也需要個性化發展,藉助優越的地理環境以及地域特色,在長三角經濟圈的輻射下,又與上海近在咫尺,同時配備海港優勢,在底子如此深厚的蘇州推動個性化發展也是政府未來趨勢。因此,蘇州要在特色旅遊業的基礎上,繼續探索其他核心特色。

有退出就有進來,雖然許多世界500強選擇離開蘇州,同樣也會有其他的企業選擇落戶蘇州。作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的蘇州高新區,也正在以更高的姿態吸引著大批高新產業,如雲計算、航天航空、大數據、新能源、物聯網等等。

所以,放眼未來,蘇州發展前景依然是一片光明,千萬不要以世界500強搬離來做蘇州經濟衰退的論調。

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同。

我是職場達人“萍行職場”,感謝你的關注,升職加薪有套路!


萍行職場


我是李合偉,蘇州的確有不少外企搬走了。這個現象不單蘇州有,全國有外企的城市都有,甚至內企也有搬離的現象。特別是沿海發達地區。對不對?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我國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人口紅利時代已經過去,高文化,精神需求的時代來臨。是不是?那些搬離企業基本定位就是依靠廉價的勞動力獲得市場競爭的,這些企業不適合目前我國發展情況。

咱們繼續探討蘇州的現狀和未來發展前景。好不好?

一,哪些企業搬離了蘇州

據不完全的統計搬離蘇州的大公司有:耐克、阿迪達斯、聯建、宏暉、飛利浦、普光、華爾潤、諾基亞、紫興、希捷、及成等等。這些企業大多是把低產業附加值的代加工放在我們蘇州。能理解嗎?進一步講,他們不把研發和核心技術,全球核心領導部門,財務彙集,稅務繳納放在蘇州。乾的就是吃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低廉的飯。現在我們文化水平高,人民富有了,精神要求高了,勞動法也嚴格了,他們吃不上飯自然要走。所以我說,走了也不可惜,咱不靠他們,利用他們拉動了初步的經濟,還要堅持走我們自己的路。有沒有道理?

二,蘇州現在的經濟情況

雖然蘇州很多企業搬離,經濟增長確實有放緩的跡象,但是2017年的指標還是很好的,最新2017年全國城市GDP排名預測中,蘇州依然名列全國第七位,去年經濟增長幅度9.58%,總量達到17000億。還是很強勁的,對不對?經濟增長放緩也是大趨勢也是發展轉型的需要。同不同意?

三,蘇州未來的發展前景

蘇州未來的發展方向還是兩個方向,那就是跟上時代的需要為大局,發展個性化的區域經濟,形成經濟互補互通,才是硬道理。理解的,評論區確認。那咱們來聊聊兩個方向,好不好?

1,跟上時代發展的需要

我國已經進入了小康時代,人民生活也精神需求都需要雙重保障,才是正確的真理。是不是?人民對於生活的需要,簡單講就是這幾個方面:(1)對於環境的需要:綠色的環境,潔淨的山水,迴歸自然的嚮往是人人都希望的生活環境,是不是?其實改造環境也是一種發展經濟的手段,但凡改造就會產生交易關係。(2)公平的需要,服務的需要:改變社會的公平體制,人民更滿意。(3)精神的需求:興建文化體系,重塑價值觀。(4)保障的需要,生老病死,房子是保障之一,所以房價不能降也不能大漲。(5)參與社會建設,實現個人價值的需要。這五個方面大多數都能在改造的過程中產生交易行為,利於經濟增長。有沒有道理?關鍵是看如何改造了。是不是?咱們這裡不深談如何改革,我就是一個財經專家,不是執行者。

2,個性化發展區域經濟

(1)地域特色:蘇州與上海咫尺之遙,珠三角經濟圈,具有海港優勢。這些地域優勢我就談了,因為早就根據這些優勢在發展了。咱們老百姓就是要明白這些優勢,做一些這個地域特色的事業,才是正確的方向。

(2)個性化發展:蘇州還是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特色,旅遊是一個顯著的經濟特色。但是在經濟產業鏈中,還要深挖,吸引人才的同時還要放眼未來:新能源,無人駕駛,物聯網,機器人,大數據,早日在未來數字時代進行核心,特色化產業佈局。甚至可提前佈局虛擬交互時代,大地球,航空經濟方向。

總結一下:隨著5G的發展,未來十年是數字時代,未來十五年是虛擬交互時代,再以後是大地球時代,再以後是航空時代。速度的加快是人類不可控制的。能不能理解?請評論區留言。一起討論一下

我是伯樂集團董事長李合偉,20多年創業經驗,天使投資人、《覺悟行果修渡》創投課導師、《財富人生密碼》財富增值課導師、《李合偉演講學院》創始人,感謝關注,期待與您深刻交流……


合偉說


就業形勢不看好。不僅是對蘇州,這是普遍現象。

所以我的策略是堅決拋售多餘房產。

5月份掛牌了姑蘇區一套二手房,10月份掛牌了園區一套二手房,都是三房。

經過6個月時間,賣出了姑蘇區二手房,昨天辦理了過戶。這套房120萬買入,275萬掛牌,258萬賣出。

園區這套房子看房人明顯不如前幾個月多了,若12月中旬不能簽約,堅決下調50萬,力爭春節前出售。這套房260萬買入,780萬掛牌中。

我的觀點:尤其是園區,已是前所未有的最高值。未來五年內不可能再有這麼高。

減少負債率,拋售不必要的房產,迎接經濟危機。如果你是像我這樣的普通人,可以參考。





手機用戶52227172364


與其說是搬走,還不如說是蘇州把他們趕走了,這些企業搬離蘇州根本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政策沒有以前那麼好了,另外一方面就是工人工資成本太高了。

大多數搬走的那些大企業當年都是衝著招商引資過來的,免費給地皮啊,稅費減免,政策扶持引導,正是衝著這些政策,所以才有那麼多的企業入駐,現在蘇州經濟非常活躍,體量也已經非常龐大了,這個時候就需要升級產業,低端製造業在蘇州已經不是很受歡迎了,現在比較受歡迎的是一些高新技術產業,汙染低,並且有更強的創造能力。


另外一方面就是人力資源成本在不斷攀升,低端產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這些勞動力是很容易被替代的,如果說某個地區出現了更為廉價的勞動力,那麼這些企業自然會考慮搬走。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有搬走的自然就有搬來的

蘇州高新區是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佈局的產業相當廣泛。比如,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等,這些產業才是蘇州的未來!


儒商老王


世界500強企業不僅僅撤離了蘇州,還有很多企業均在撤離一二線城市,甚至將廠區搬離我國進而在落後的國家進行生產再回銷我國。“住房不炒”“堅決遏制房價上漲”是基礎,如果辦企業、辦生產以及所有的成本在提高,那麼企業將會陸陸續續的搬離。就蘇州的發展前景而言,穩房價、促發展才是基礎,已經走在國際化的道路上就應該響應政策走國家化路線,引進更多的外資企業至蘇州發展,這樣才能夠不僅僅是製造業還是其他走在國際前沿。就我認為:

蘇州的發展前景還是好的,許多世界500強搬離蘇州肯定是不好的現象,必須得到有效的遏制。任何的發展都離不開企業,如果更多的企業搬離,那麼未來的蘇州肯定是不能更好的發展經濟。因為,沒有優質的企業在那裡!所以,留住更多的企業才是蘇州的當下任務,能夠為蘇州留住更多的就業崗位,福利萬民。

當然,如果是一些落後產能、汙染環境的企業,以綠色發展為主的蘇州就不要留了。為什麼?因為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可持續發展才是目標。破壞環境為代價必將在未來反噬其身。在眾多的企業撤離蘇州的同時也需要抉擇,該留的就給留得住,該施以優惠政策的就給施以,不能吝嗇。為什麼?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給蘇州帶來更好的發展。


厚金說


最新2017年全國城市GDP排名預測中,蘇州依然名列全國第七位,去年經濟增長幅度9.58%,總量達到17000億。沒有跡象表明,蘇州因為“外資撤離”而影響經濟全局。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蘇州經濟發達早在隋唐年間已經初見端倪,城市繁榮已經有千年歷史。即使在文革期間,無錫、蘇州的鄉鎮企業已經初具雛形,還是魚米之鄉。後來得益於改革開放,接受上海浦東大開發輻射,並緊扣本市新加坡園區等抓手;一步一個臺階,最終躋身於全國發達城市之列。

然而,這不等於蘇州沒有面臨挑戰。在“外資撤離”大陸的背景下,蘇州似乎首當其衝。目前蘇州勞動力成本及房價飆升,都是導致外資“搬遷”的原因之一。但是,這些因素不僅僅蘇州存在,北上廣深都不同程度有這方面的情況,只是蘇州因為外資企業密集,所以“外資撤離”現象顯得更加突出,蘇州有必要居安思危。

至於“外資撤離”無可否認,但是,有出去也有進來,比如蘋果和微軟到蘇州發展。因為外資的進出,還和當地的軟環境有關,而蘇州地方政府恰恰能夠提供一個市場化的環境。在時間就是金錢的背景下,大型科技類公司就是需要一個服務型的社會,此類環境不是東南亞普通國家能夠提供的。

蘇州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優勢,就是蘇州下屬的四個縣級市都很發達,各自獨立作戰的能力很強。而且還有上海這顆大樹可以乘涼,長江三角洲世界級城市群,上海自貿區升格為上海自貿港,這些概念對於蘇州均為重要利好。

由此可見,沒有必要對“外資撤離”蘇州過度擔心,經濟結構調整之後,蘇州將登上一個新的高度!


陸燕青


首先我覺得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目前蘇州的經濟體量仍然排在全國第七,工業總產值排全國第一,但是最近幾年隨著外企的離開,蘇州的經濟增速比以前慢了很多,是到時候必須做出一些深刻的變革了。


最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的外企搬離蘇州,截止目前搬離蘇州的世界500強超過15個,比如耐克、阿迪達斯、聯建、宏暉、飛利浦、普光、華爾潤、諾基亞、紫興、希捷、及成等等,這一長串的名字,個個都曾經是聲名赫赫,員工動輒上萬的企業。


大量外企離開蘇州,對於蘇州來說,短期之內肯定會面臨經濟增速放緩的陣痛期,至於長期會有什麼影響,就要看未來蘇州經濟發展重心,是繼續做大做強制造業,還是偏重房地產、金融等虛擬經濟。


短期內外企的離開對蘇州經濟的影響還是蠻大


曾幾何時,蘇州可是國內第五大經濟體,甚至在前幾年還喊出要超越深圳的口號,而前幾年蘇州之所以有這個底氣,因為經濟增速非常猛,依靠外貿這種經濟模式,在吸引大量外資入駐之後,蘇州經濟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高速增長,GDP規模一直排在江蘇省內第一名,把省會南京壓得都抬不起頭。


但是蘇州的這種經濟發展模式有利也有弊,好處是短期之內通過大量吸引外資可以促進經濟的快速增長,不好的地方時過分依賴外貿導致蘇州缺乏自己本土有競爭力的企業,一旦外資離開就會對經濟產生重大的影響。


2003年到2010年,蘇州GDP連續8年高居大陸城市第5,這個經濟成果的取得主要依靠的是外貿的迅猛發展,2006年蘇州外貿依存度最高達到驚人的283%,雖然最近幾年外貿依存度有所下降,但仍然高達117%,這個數據依然比全國平均34%左右的外貿依存度高出很多,所以外貿環境一有風吹草動,將對蘇州經濟產生直接影響。


比如2013年之前,蘇州經濟一直處於全國第五,但是最近幾年想繼被重慶和天津給超越,因為大量外企的搬離,蘇州的經濟增速放緩了很多。



最近幾年雖然蘇州經濟還是持續增長,但是增長的速度明顯放慢了,以前蘇州不僅GDP體量全省第一,增速也是位居全省前列,但是最接幾年因為眾多外資企業搬離之後增速明顯放緩了。比如2018年第一季度江蘇省13個城市GDP名義增速當中,蘇州增速排名倒數第一。



長期來看蘇州經濟的發展得避免脫實向虛的傾向才能重振經濟雄風


近些年來大量外企離開蘇州的原因是比較複雜的,總體來說主要有幾個原因:


一是人工成本的上升,蘇州很多外企都是比較初級的加工企業,這些外企對人工的反應是比較敏感的,一旦蘇州的人工成本不再具有優勢,那外企自然會找到其他人工成本更有優勢的地方,比如東南亞;


二個是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前我國的經濟大多都是粗放型的,但是最近幾年隨著企業積累的增加以及國家對經濟結構調整的推進,很多蘇州的外企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比如日本企業歐姆龍搬離蘇州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近年來智能手機市場的革新突變,歐姆龍生產的背光板,這個業務低端市場被中國廠商佔據,高端市場被OLED替代,因此歐姆龍背光板業務很難支撐下去。



第三個是房價的飆升,房價的飆升不僅會導致企業的用地成本上升,間接還會導致人工成本的上升,畢竟工資不能跟房價差得太離譜,而房價的上升直接帶動了房地產、金融等虛擬經濟的發展,這個發展趨勢本身是產生升級的一個重要體現,然而如果經濟過於偏重房地產和金融,那就會導致經濟脫實向虛,要知道金融並不是蘇州的強項,房地產也不應該是蘇州經濟發展的重點,蘇州的核心競爭力是製造業,畢竟蘇州目前是我國工業總產值最高的城市。


所以未來蘇州想要回到GDP前5強,必須迴歸到製造業本身,而且必須進行製造業升級,逐漸擺脫對外貿的嚴重依賴程度,重點扶持本地的製造業,特別是高端製造業。


這個過程可能會面臨一個陣痛期,就像前幾年的深圳一樣,但是隻有經歷一個陣痛期了經濟才能迎來更加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貸款教授


你們看到的只是媒體大肆宣揚的,外企撤離蘇州。但是蘋果、微軟、華為等等接連在蘇州建立研發中心,而且其研發中心的規模和地位比肩北京、上海和深圳。

只能說,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的外資工廠搬離蘇州也是一件好事。畢竟像三星和博世這樣的世界型跨國集團,現在都不止在蘇州建設工廠,而是轉型研發中心,這是蘇州要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所以大批外資工廠搬離並不都是壞事,目前蘇州集中發展的是高新制造業和生物製藥等前沿領域,那些工廠以往只是組裝車間而已。

這些工廠的搬離,不是沒有原因的,也不止在蘇州。大批靠壓榨中國低端勞動力的跨國公司,隨著我國生產成本的上升和工人工資的提高,都轉移到東南亞國家,只是為了更高的利潤。所以,那些低端製造業的落戶真的是很光榮的事情?

蘇州下轄崑山的筆記本產業,曾是世界第一,臺資企業大量落戶,世界上每兩個鼠標,就有一個是崑山製造。但是,現在都轉移到重慶了,那是蘇州崑山不要的低端組裝產業,而重慶又開始宣稱自己是世界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產地。

當然也是蘇州崑山的地租和工人工資水平,都上漲了太多,而重慶還有很多剝削榨取的價值。所以,資本都是逐利的,低端製造業密集的地方,真的不是光榮的事情。

而且,蘇州的地理位置優越,工業基礎雄厚,已經有相當的高新制造業實力,目前也在積極佈局生物製藥和納米芯片等前沿領域。

外資的搬離早已經開始,蘇州前幾年經濟增長是遇到了瓶頸,但這兩年增速依舊強勁,所以就驗證了蘇州不是隻能依靠外資企業。而且以現在的增速,明年超越天津,成為中國GDP第六的城市,並不是不可能,所以蘇州會一直保持著中國最發達地級市的地位。

而且,蘇州一直被攻擊的是,依靠下轄的四個縣級市才有如此的經濟總量。但是,去年蘇州除去四個縣級市,純市區GDP已近萬億,只算市區都是全國前十的水平。這也說明了蘇州經濟發展比較均衡。

只能說,考量一個城市,並不能僅從幾個領域出發,城市的經濟發展是一種宏觀的社會運作。僅有一點就足以說明,就是蘇州的地理位置太好,而且位於長三角的正中心,除非是全國經濟都在下滑,可以說蘇州未來幾乎不可能衰落。

歡迎關注堅果旅行,獲取更多有趣實用乾貨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