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专业听着很热门,只学到本科却“鸡肋”,博士毕业才能顶尖

有这么一个专业,还属于很热门的专业,历年来的录取分数还很高。然而如果只学到本科阶段,就会发现这个专业很“鸡肋”,只有学到博士阶段,才有可能成为顶尖者。这个专业就是——

经济学

这个专业听着很热门,只学到本科却“鸡肋”,博士毕业才能顶尖

相信很多人想报考经济学专业,觉得搞经济的,出来肯定能赚大钱,殊不知经济学并不是金融、财会类的应用型“黄金专业”。经济学是个偏向理论型的专业,说白了就是搞经济分析、经济预测、经济规划和管理,你说你一个本科生,人家能上来就聘请你干高大上的分析工作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导致了很多本科毕业就业时候要和金融财会的人抢饭碗,但你又不是科班出身,竞争起来肯定又吃亏。本科生想做研究层次不够,想做管理应用又缺乏实践经验。

这个专业听着很热门,只学到本科却“鸡肋”,博士毕业才能顶尖

本科阶段的学生,主修课程是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概率论、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等。这些课程在本科甚至硕士毕业之后进入工作岗位都基本不会用到。会计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只要不转行,他在会计岗上用的知识与大学核心课紧密相关。中国当然有岗位需要的技能紧密那些主修课程,但是这类岗位不是普通大学本科生拿得到的。当然,其实大部分本科生在校所学课程在就业后基本都用不到,但没有最用不着只有更用不着,相信经济学所学课程在“更用不着”这点上倒很有竞争力。

这个专业听着很热门,只学到本科却“鸡肋”,博士毕业才能顶尖

本科毕业后,或许你唯一能知道的仅仅是与经济学相关的一些已经被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生活验证了无数遍的基本原理,要想靠这些广大人民都熟知了的基本原理安身立命,还差了不知几个十万八千里。而很多人也许并没有这么多理论学习,但是实践水平比你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菜市场卖辣椒的阿姨肯定比你更清楚怎么给自己的辣椒定价,搞销售的肯定能充分利用经济学原理摸准目标客户的心理活动…经济学本来就是研究人的经济行为规律的学科,那么那些拥有着丰富的社会生存经验,实践着经济行为,作为经济规律载体的经济人本身,自然比你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懂得更多的“经济学道理”。

一句话:简单的经济学知识稍微读点书的人都明白,深奥点的知识在绝大多数日常岗位上又用不到。

经济学本科的所有理论知识,最终起作用的时刻,是在你念了经济学博士,在本科已有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学到了足够充分的高阶理论知识,同时具有了足够发达的实践手段,正式开始进行研究的时候。在此之前,对于绝大部分本科生、部分硕士生而言,基本还是处于摸索前行,无法转化成实用成果的。

博士毕业后,你还得在岗位上学习(一般是5到6年)熟练掌握计量模型,会收集大量有效数据,有着先进的处理数据手段。你就真的可以用你的经济学知识帮助生产,帮助社会了。向世人证明这些经济学理论、模型有效果的地方,不是在学术圈,而是在市场。

传统上就依赖经济学博士的行业,如美国的大银行、金融公司,他们喜欢招研究宏观经济的博士为他们分析市场形势;大能源公司则喜欢找搞能源经济学的帮他们制定产业政策;医疗相关产业的公司喜欢找搞健康经济学的帮他们预测市场走势;亚马逊这类科技公司开始疯狂地招聘搞产业组织和实证微观的经济学家,帮公司预测消费者对公司政策的反应。

这些经济学家能拿到这么多钱,不是因为他们像国内的所谓“财经专家”一样能忽悠,而是他们凭借着他们的知识,他们做出的分析和预测的准确性,的的确确比不具备这些知识的人高得多。这些年来各个领域经济学家在学术界以外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也算是个市场的选择吧。--by羊宇天

从本科生直接就业角度来看,可以有经济分析、对外贸易、市场营销、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政府管理人员等。不过,经济分析人员、金融机构人员的从业门槛近年来越来越高,也需要一定的经验才能胜任。国内一些顶尖财经类院校,他们院校毕业生就业端十分吃香,离拿高薪更近;而一般本科高校的经济学专业毕业生,更多的就是走考研或考公这两条路,否则是很难从事专业直接对口相关工作的。

最后,如果你的家庭经济情况殷实,不需要立即的经济回报;能够有广阔的视野和积淀,善于思考,那么可以选择包括经济学专业。如果没有上述条件,那么学习经济学就会比较“鸡肋”,建议尽快转专业至金融或者会计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