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AI拍照是大趨勢......

從2018年上半年手機廠商發佈的新品,可以窺見智能手機廠商們已經從2017年“全面屏”大戰悄悄過度、承接到“AI攝影”之爭。從單純的硬件比拼升級到對軟件的把控。昨天中午,榮耀手機微博低調的更新了一則消息,“AI在進化!榮耀新物種即將上市”,據悉新品可能通過自拍就能瞭解自己的健康狀況,拍一張照片可以瞭解自己的皮膚狀態,比如“毛孔粗大”,“黑眼圈嚴重”,“臉部有痘痘”等等,針對不同的“症狀”給出相對應的改善建議。此外,根據視頻洩露的信息,AI拍照可以根據實際場景語音提示、指導怎樣調整手機拍照的角度,讓人物遠景攝影更加“生動”。

事實上,早在2017年9月,華為就推出了全球首款AI芯片麒麟970,在隨後10月的Mate 10系列發佈會中,以AI拍照加持。11月榮耀V10手機延續主品牌調性,在搭載麒麟970的同時,將AI拍照作為主打。去年9月,iPhone X也推出了模擬神經網絡仿生計算單元的A11處理器,直接對標麒麟970,Face ID面部識別功能還一度招來大量網友的吐槽。

為什麼一夜之間手機行業轉變了風向?根據工信部旗下的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的《2017年12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4.91億部,上市新機型1054款,同比下降11.6%和27.1%,市場整體呈現萎縮的態勢,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已經從增量市場轉向為存量市場。

可以說在過去的兩年間智能手機市場在經歷了“曲面屏”、“全面屏”、“閃充快充”的短暫狂歡後,手機行業開始迴歸“本質”,即如何解決用戶的剛性需求。

自2000年世界上第一款搭載攝像頭的手機問世以來,拍照一直是手機不能忽視的痛點,2003年夏普手機將攝像頭像素從10倍提高到100萬像素以後,手機發展駛向了“高速公路”。根據迪信通發佈的2017年消費者手機使用與手機零售年度報告顯示,消費者在購買手機時的關注點除了操作系統、產品外觀、電池續航以外就是拍照功能,達到33.9%。其中,高達37.9%的用戶期待手機具有人工智能即智能AI功能。

據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的預測,到2022年,約80%的智能手機將會集成AI功能。AI功能將會成為智能手機廠商提升產品差異度,且留住存量用戶贏得新用戶的一種市場手段。

“第三次世界大戰”

上週四,法國總統Macron最新的講話中表示,未來五年的時間,法國將花費15億歐元(18.5億美元)支持AI的創新研究,鼓勵初創公司使用共享數據,追趕美國和中國。為此,Macron在與《連線》主編 Nicholas Thompson 對話中表示,“相當肯定下一個浪潮就是AI”,“AI的新視角是建立在跨學科的基礎上的,跨越數學、社會科學、技術、哲學等”,“阻止變革或者專注於保護舊的事物並不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不要試圖阻止變化,當變化來臨時,人們需要接受它。儘量站在變革的前沿,更好的理解並處理它。變革雖然在短期內能夠摧毀就業機會,但同時也會在其它地方創造新的就業機會,通過培訓和再培訓人們仍然可以獲得新的工作機會”。

同天,巨頭微軟宣佈了重大的部門重組計劃。將Windows部門分拆後併入兩個新部門,“體驗與設備”和“雲計算和人工智能平臺”。此外,還建立了一個“工程和研究中的AI和道德”委員會,加速微軟在雲計算時代的人工智能轉型。

4月1日,愚人節當天,多家國內互聯網公司公佈了AI新進展。騰訊公司宣佈籌備兩年的“AI生態鵝廠”已經在貴州的貴安新區完成了項目主體建設,預計年內投產運行。據悉,騰訊通過自主研發的騰訊積木T-block技術實時動態地可視化管理和遠程操作,集合鵝臉識別、鵝語翻譯、騰訊AI醫學影像產品對鵝疾病進行早篩選、早診斷、早治療的高科技養鵝體系。

百度基於大數據、雲計算、機器學習為一體的百度AI視覺技術用於寵物面部的識別。目前,已經支持寵物狗的餵食、門禁、支付等功能。

美團近期推出了生活娛樂全場景AI硬件產品Better-Box,集AI大數據以及全息3D投影功能於一體,通過海量數據投射虛擬人物滿足一對一的個性化服務需求。

這一系列的變化,就像幾個月以前,Elon Musk所說“在我看來,國家層次的AI優勢競爭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傳統在改變

不知不覺AI思維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改變著傳統行業。攝影以及自拍這個重要領域自然不能有AI缺席。

在2013年左右,整形外科醫生Boris Paskhover注意到越來越多20左右的年輕人尋求鼻部整形手術。自拍,特別是以一種特定的角度自拍時,往往會使得鼻部扭曲。就像汽車的後視鏡一樣,相機上的物體可能看起來要比實際情況大。根據美國面部整形外科的一項民調顯示,42%的外科醫生髮現病人特別喜歡自拍。

Boris Paskhover研究發現,在12英寸的距離自拍時,面部會扭曲,鼻子將會被放大30%。而以5英尺的距離自拍時,面部將和實際接近。所以,“自拍改變了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同時“改變了我們對自己吹毛求疵的方式”。薩斯喀徹溫大學的心理學家Jennifer Rokaya Sedgewick在出版的吸引力傾斜的研究中表示,在一些社交的APP上,自拍照是人們經常看到的第一張照片,這些自拍照是人們感知他人的方式。

與此同時,自拍除了是個人自我表現的一種形式,也逐步開始產生巨大的商業效益,比如美國著名的圖片APPInstagram、國內短視頻APP抖音、美拍、秒拍等等。

自拍或者攝影一方面是人類“愛美”的天性使然,另一方面,攝影作為藝術的一種表達媒介,地位舉足輕重。攝影介於藝術和紀實之間,和科技的界限逐漸變得模糊。

即將在國內發佈的華為P20系列採用三攝像頭設計,智慧拍照系統Master AI可以根據場景識別、人臉檢測、不斷的學習用戶的使用習慣,通過自動對焦、自動白平衡和曝光逐步拍攝出用戶滿意的拍照模式。從而,在降低攝影門檻的同時集合眾多美顏APP的功能。

如果認為AI攝影是手機廠商的革新那就錯了,在傳統的攝影行業,AI同樣影響巨大。在MWC 2018大會上,傳統相機廠商佳能推出了世界上首款AI閃光燈照相機Speedlight 470 EX – AI。能夠通過AI算法自動調整燈頭的角度,通過內存處理器與測距系統自動測算與天花板的距離,調整最佳反射角自動測算髮光量,從而獲得更好的跳閃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