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粹有大美——一個外行人眼中京劇的華美姿態


上世紀三十年代,梅蘭芳將京劇帶到了大洋彼岸,西方社會第一次全面接觸了這樣與眾不同的東方戲劇藝術。傳統的西方戲劇中以歌曲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歌劇,和以舞蹈為主要表現形式的芭蕾舞劇長時間地佔據著西方人的審美,京劇的出現,使那些外國人窺見了全新的藝術殿堂。

國粹有大美——一個外行人眼中京劇的華美姿態

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


雖然京劇有"國粹"之稱,但是她的普及程度遠遠不夠,當代年輕人對京劇的瞭解簡直少之又少。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我不是內行,看"熱鬧"的興致高漲,今天就說一說我眼中的京劇之美。

京劇集音樂、舞蹈、美術、武術、文學於一體,向人們呈現出一種華美的姿態,只要我們靜下心來欣賞,無論從哪個角度都能感受到京劇的美。

音韻美

清朝中期,社會文化大發展,摧生了各個戲班子,在北京城你方唱罷我登場。京劇的唱腔融合了秦腔、四平調、崑腔、梆子腔等多種地方戲的唱腔,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唱腔以西皮、二簧為主,所以京劇最初也稱"皮簧"。拿西皮唱腔來說,其板式又包括原板、慢板、流水、快三眼等等。成語"有板有眼"最初也是指的戲曲中的節奏分明,有條不紊。

通過我自己看劇的體驗,京劇節奏明快的板式好象不如慢的多。 我最喜歡的是流水和快板,表達了人物強烈的情感。

有名的唱段:

《女起解》蘇三離了洪桐縣(流水)

《鎖麟囊》春秋亭外風雨暴(流水)

《鍘美案》駙馬爺你近前看端詳(快板)

《三家店》將身兒來至在大街口(流水)

《甘露寺》勸千歲殺字休出口(流水)

行雲流水的節奏、合轍押韻的戲文再配以特點鮮明的"上口"(某些字不同於平常的發音)韻味十足!


舞蹈美

唱、念、做、打是京劇四功,其中的"做"指的是舞蹈化的肢體表演。舞蹈是一種更強烈的表現情緒的方式,當語言不能盡述時,那只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京劇中的舞蹈表演既有流動美也有造型美。

《天女散花》,當年梅蘭芳舞動的綢帶長達一丈七,每一個動作都見功夫。長綢舞動,衣袂飄飄的天女騰雲駕霧,行遍崇山,歷遍大千的情景完美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國粹有大美——一個外行人眼中京劇的華美姿態

《天女散花》劇照


《霸王別姬》中虞姬的劍舞,深情沉鬱,既表現了虞姬的一往情深,依依不捨,又表現出她義無反顧、絕決赴死的複雜心情。一招一式裡全是語言難以描述的情愫。

國粹有大美——一個外行人眼中京劇的華美姿態

《霸王別姬》劇照


《貴妃醉酒》中的楊玉環,手執摺扇且唱且舞,最精彩的臥魚聞花,將貴妃的雍容華貴、風華絕代表現得淋漓盡致。

國粹有大美——一個外行人眼中京劇的華美姿態

《貴妃醉酒》劇照


服裝道具美

就拿旦角的服飾(行頭)來說,驚歎於它的明豔——湖藍色,暖玉色,粉紅色,象牙色,淺青色······,或濃或淡,或深或淺,都能襯出角色的風流韻致。

國粹有大美——一個外行人眼中京劇的華美姿態

旦角服飾


"頭面"(旦角的頭飾)也是種類繁多,點翠,水鑽,絨花,各種各樣。鳳冠、如意冠等是貴族女子的頭飾,如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看到銀泡頭面,基本就可斷定這是位出身貧寒的女子了,如鍘美案中的秦香蓮。

國粹有大美——一個外行人眼中京劇的華美姿態

點翠頭面


國粹有大美——一個外行人眼中京劇的華美姿態

銀泡頭面


舞美道具無一不美。京劇裡有一個專業名詞叫"砌末",即舞臺上的道具,代替生活中的器物,例如,兩面旗就可代替馬車;手拿一隻槳就代替了乘船;一隻流蘇馬鞭就是騎馬奔馳……運用這些道具,再配以演員惟妙惟肖的程式化表演,觀眾就瞭然於胸了。這和西方戲劇追求真實的表現手法有所區別,極具東方特色。

國粹有大美——一個外行人眼中京劇的華美姿態

打馬揚鞭


文學美

京劇的文學美不言而喻。許許多多的戲都取材自文學名著。僅僅一個《三國演義》的內容就有一百餘出戏。其他諸如《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等舉不勝舉,傳唱不衰。除了四大名著,還有許多劇目在《山海經》、《搜神記》、《淮南子》等古籍中都能找到原本,更不用說那些婦孺皆知的民間故事與傳說了。從某些角度來說,京劇還承擔了"勞動人民教科書"的角色,京劇裡傳遞出忠勇仁義樸素的價值觀,深深根植在底層勞動者的心中。

國粹有大美——一個外行人眼中京劇的華美姿態

《空城計》劇照


兼具武術與雜技的一些特點

京劇名劇目《三岔口》,一出武戲,幽默精彩。此外還有《八大錘》、《挑滑車》、《大鬧天宮》等,通過這些劇目,不難看出京劇的"打戲",更是融合了武術與雜技的特點。

國粹有大美——一個外行人眼中京劇的華美姿態

《三岔口》劇照


鑼鼓喧天之下,翎子功、水袖功、髯口功、帽翅功、鐵門檻、僵身等等京劇名伶的絕活兒看得觀眾目瞪口呆,所有的歎為觀止都變成短促宏亮的聲聲叫"好",臺上意氣風發,臺下如醉如痴。

國粹有大美——一個外行人眼中京劇的華美姿態

京劇中的武打場面


京劇,集各種藝術於一身,"國粹"的封號實至名歸。但是令人憂心的是,這樣的藝術瑰寶現在早已不是年輕人的主流了,甚至連基本的瞭解都談不上。近年來,國家為弘揚傳統文化做了許多事,不乏精彩的設計,比如"中國詩詞大會"、"成語大會"、"經典詠流傳"、"國家寶藏"等等,都能掀起一個個文化浪潮,都能吸引大批"擁躉"。但是沒有見京劇打過漂亮的翻身仗。這一兩年被提及的"戲曲進校園"似乎也是雷聲大雨點小。京劇要走入青少年的生活裡真還需要找好切入點,好好思考一下。現在某視頻網站上出了一款綜藝——青春京劇社,也算是一種嘗試和探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