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本應歡鬧祥和的庚子新春。2月23日,我國國家領導人在統籌推進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中強調,疫情對產業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一些傳統行業受衝擊較大,而智能製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要以此為契機,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醫療健康作為新興產業中的一員,在疫情的推動下,也逐步進入電商企業的視野。以蘇寧為例,在互聯網技術基礎上,蘇寧正依靠現有線上醫藥業務,嘗試實現互聯網醫療需求的快速響應。
蘇寧迅速上線了“名醫線上問診”和“謠言粉碎機”等科普應用,解決用戶問詢專業醫師,獲得科學解讀的需求,保障信息的準確傳遞。同時,線上零售平臺也有秩序地針對口罩等醫療用品、消毒液、非處方藥等稀缺產品,展開了預約銷售、拼購、直播等多入口的銷售安排。
疫情期間,互聯網醫療平臺的數據暴漲,加之零售電商企業的快速響應,是否代表著趨勢之下,互聯網醫療將迎來新的入局者?蘇寧零售技術研究院基於我國醫療現狀、互聯網醫療發展表現及相關政策,經過調研和專家訪談,對“零售+醫療”這一模式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
醫療資源告急,互聯網醫療上場
疫情影響下,人們的生活場景,全面搬到線上。線下消費受限,使用線上配送;復工有風險,可以遠程辦公、線上教育;訪友聚會不行,可以視頻問候,通過雲組隊,在網絡遊戲中娛樂廝殺。同樣,疫情期間,醫院也成了限行場所,問診看病不方便,口罩也難買,有關防疫的各類謠言層出不窮。當醫療資源告急,人們的醫療需求該如何滿足?回答這一問題前,我們先看看當下的醫療現狀。
2018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過去十年(2009-2018),全國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數,從54.9億增長至83.1億,人均診療次數從4.1次增長至6.0次。
今年初,網絡首播的紀錄片《中國醫生》也提到,中國醫院每天會有2000萬人就醫,但醫生人數卻只有400萬。24.6%的中國醫生一週工作時間超過了80個小時。
可見,我國診療人數不斷攀升,但醫務人員的數量仍有不足。而通過這次疫情,更進一步突出了醫務人員的缺口問題。在重要的疫情前線,不少醫療防疫人員一度表達,以當下的物資和人員供應,難以滿足目前需求。
眾所周知,新冠肺炎病毒依靠飛沫、接觸傳播,離開身體依然可以存活一段時間。這使直接或間接接觸病毒的醫務人員,存在很高的感染機率。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曾公開表示,從疫情爆發開始,截至2月11日24時,全國醫務人員確診新冠肺炎病例為1716例,佔總確診人數的3.8%,遠超普通人感染率。
而追溯17年前的“非典”疫情,醫護人員感染率更是高達20%。儘管多年以來,我國醫療水平已有突飛猛進發展,但新冠病毒更強的傳播性,依然讓醫院成為交叉感染的高風險區域。也因此,人們意識到,無接觸醫療的發展,或能極大提高防疫的安全和效率。
這讓實現無接觸的“互聯網醫療”重獲關注。有業內人士認為,成熟的互聯網醫療發展,是可以一定程度上突破空間限制,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記錄和追溯患者病史,還可以通過自動化醫療機器人,讓醫生與患者進行遠程的互動和診斷。
疫情期間,以互聯網平臺為載體,依託技術手段實現的在線諮詢、網上藥店、遠程會診、遠程康復等醫療服務,已經顯現其發展潛力。
為緩解醫療資源的不足,電商企業首先發力。疫情發生後,國家商務部立即動員11家國內零售電商企業,保障民眾基本生活需求外,同時利用其全球供應鏈資源,對口罩等緊缺醫療物資進行跨境採購。
對此,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公開表達認可,“疫情發生後,網購既滿足了居民生活需要,也減輕了因聚集帶來的感染風險。”2月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室下發工作通知,指出要充分發揮互聯網醫療服務優勢,大力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特別是對發熱患者的互聯網診療諮詢服務,進一步完善“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功能。這是繼2月4日國家衛健委要求加強信息化支撐疫情防控工作後,再次強調做好互聯網診療諮詢服務工作。
而北京回龍觀醫院黨委書記楊甫德,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有些慢性病病人會出現病情波動和病情反覆,這時候更需要定期尋求醫生的幫助,在非常時期,大家可以優先選擇網絡醫療。”
作為傳統醫療手段的一種補充,互聯網醫療的未來發展,已經獲得業界及官方的普遍共識。
將零售與醫療融合,而非顛覆
疫情期間,互聯網醫療平臺多呈現數據大幅上漲,貝恩調研報告數據顯示,列入統計的平臺在線問診人數上漲30-135%不等,活躍用戶上漲幅度為100-215%不等。而在互聯網醫療上小試牛刀的零售電商企業,也有不俗成績。這是否意味著,互聯網醫療的東風之下,零售企業可以憑藉自身場景和流量優勢,佈局互聯網醫療了呢?對此,我們分別訪談了互聯網醫療行業和零售電商行業的資深人士。
互聯網醫療行業專家表示,頭部零售電商企業,如蘇寧的核心優勢,在於擁有強大的線上+線下流量,也具備成熟的物流配送體系,可以考慮從醫藥零售端進行切入,將物流能力賦能藥品配送。
如果零售企業能夠完全掌握下游醫藥消費者的數據,甚至可以去影響上游的醫藥開發。一方面,市場上對哪類藥物需求較多,可以從消費者消費數據中直觀展示,在藥物研發方面就會有所著重;另一方面,可以根據電商平臺的採購需求,預估某個區域市場對該藥物的需求量,做到合理有效的產能配給。
蘇寧消費者平臺研發中心副總經理曹永也認為,蘇寧可以在藥品零售環節先行發力,利用大數據、智能供應鏈技術等,整合線下藥店資源和物流。消費者通過線上問診,形成處方後,蘇寧物流直接提供藥品到家服務。
除了線上佈局,線下門店也可發力。蘇寧零售技術研究院調研發現,將“零售醫療+健康服務”結合的模式,全球已有國家進行了初步嘗試。具體做法,是在零售門店的空閒區域,開設“微型診所”或“快捷門診”,提供基礎醫療服務和健康諮詢。服務主要圍繞家庭成員的預防接種、注射疫苗或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感冒發燒之類的小毛病展開,也負責專科轉診服務。
同時,這種健康醫療項目,還根據社區居民的需求,提供營養管理師、慢性病管理專家、專業藥劑師及瑜伽養生等衍生服務。值得一提的是,基於互聯網和無線通信的遠程醫療,人們還可以通過線上諮詢,獲取專科醫生的診療和保健指導,實現患者的立等可診。
當然,作為一種新型的問診模式,它還需要更多文化、習慣上的認同,以及信任度、滿意度上的考驗。
而回看我國的消費市場,已經逐步實現O2O的高度融合,“線上下單,線下即享”的商品、服務消費也成為人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時,國內少數大型零售電商企業,已經實現全國範圍的網格化門店佈局,通過周邊3-5公里的社區覆蓋,讓“零售+醫療”服務隨手可得不無可能。
我們認為,“零售醫療+健康服務”模式,或將在疫情之後成為新的關注點。
讓我們設想一下“零售+醫療”融合的未來就醫場景:
某一天,如果你清晨起床後,一直打噴嚏伴隨頭痛,這時候可以打開一款“互聯網醫療”APP,通過在線諮詢功能,向線上的專業醫生進行諮詢。根據你的症狀陳述,醫生會做一個簡單的判斷,同時,平臺會將症狀和判斷信息存入你的“健康檔案”,並生成這次諮詢的病例報告。
在線醫生可能會給你兩種意見:第一種是認為你也許得了小感冒,他會建議你,到周邊綜合零售門店裡的“微型門診”去處理,那裡的醫生會進一步面診判斷,決定是否需要吃藥,吃什麼藥。在那裡,還可以提供體溫、血氧、心率、血壓等重要指標的自助測量服務。因此產生的數據,都將被記錄和保存。當你離店支付時,你在醫療APP上的會員身份還可以享受一定折扣。
另一種是認為病症較為複雜,需要到線下醫院進行檢查,平臺則會為你推薦合適的醫院和醫生,並幫你預約掛號。假設你居住在長三角區域,該推薦將優選這一區域離你較近的醫院。同時,平臺還會一併呈現推薦醫院的等級、醫生資質、類似病例的成功率、排隊時間等實時信息,你可以結合自身情況進行選擇。
到達推薦醫院後,不需要就診卡,打開APP,授予該預約醫生線上權限,他就可以瞭解你的過往病史、當下症狀,甚至在平臺上的醫療藥品消費。你在醫院的所有診斷過程和結果,也將一併被保存至“健康檔案”中。
就診結束後,根據醫生開具的服藥建議,可在線購買藥品,1小時內就可以送藥到家。服藥後,你可以將藥效和症狀上傳APP,線上醫生會給出相應的服藥建議。
更進一步地看,未來一個孩子從出生開始,他的血型、基因、疾病診療、疫苗接種等重要健康數據,都能體現在個人健康賬戶中。無論在醫院看病,還是在社區做健康保健,醫護人員都可依據不同權限,進行歷史數據查看,以此快速掌握患者的健康情況,減少因重複檢查產生金錢和資源的浪費。該健康賬戶也將打破不同醫院、機構之間的信息壁壘,將可信可用的信息進行融合,為全週期全方位的健康服務提供保障。
未來的互聯網醫療發展,對患者來說,基礎病症可以更快更方便的獲得解決方案,減少因重複檢查和對醫療體系不熟悉帶來的浪費;對線上醫療平臺來說,與社區微型診所、醫院等線下場景的融合,可以有效為全場景平臺進行引流,促進線上活躍和消費;對於傳統醫療體系來說,線上醫療平臺的產生,會有效的緩解醫院接診壓力,促進醫療體系的數字化建設。
醫藥電商、醫療O2O更值得關注
蘇寧零售技術研究院認為,此次疫情作為消費者對互聯網醫療的習慣培養期,疫情後,傳統的線下就醫模式或將被線上模式部分替代。但互聯網醫療能否實現長期蓬勃發展,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對此,我們保持謹慎的樂觀態度。
同時,醫藥電商和醫藥O2O作為互聯網醫療的組成部分,值得被零售企業關注。零售企業可以通過完善藥品品類、線上配藥、線下配送等環節的規範性,加速與互聯網醫療融合。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利用線下門店的優勢,嘗試“零售醫療+健康服務”的全新模式,推動全場景全產業的佈局。
在蘇寧消費者平臺研發中心副總經理曹永看來,線上醫療還可以進一步整合醫療保險業務及公益組織,緩解消費者治療過程中的經濟支出壓力,使醫療價格信息更加公開透明化。
恰逢其時,就在3月2日,為方便參保人員在疫情防控期間就醫購藥、減少人群聚集和交叉感染風險,國家醫療保障局、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關於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明確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範圍。互聯網醫療發展再添利好。
閱讀更多 蘇寧科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