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妙招教你种树莓,宅家享受优质的3G水果,还是童年的味道


说起树莓,这是一个满是童年回忆的词。小时候在山里没有零食,就会和朋友跑山上去摘树莓吃。每年五六月份,向阳坡上的树莓果就会一个个躲在卵状的树叶下面,活像娇羞的小女孩既惹人怜又讨喜,恨不得马上咬上一口。山上的树莓有高有矮,矮的到膝盖像小灌木,实际应该是叫覆盆子,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已经介绍过它的口味又酸又甜,色味比桑椹要好很多,相比覆盆子,我们更喜欢长得有1-2米高,更像树的树莓了,果子口感会比覆盆子更甜,汁水也更多,朋友咬下一口树莓果,果肉粘在了牙齿和牙龈上,尝到味道的时候会笑得像个铁憨憨一样,心里别说有多甜了。

现在长大了,远离了大山搬到了城镇上,就体会不到农村这种闲趣的生活了。不过前几年将树莓移栽到盆里种植还是挺成功的,让妻子和孩子也尝到了儿时的滋味。


宅家妙招教你种树莓,宅家享受优质的3G水果,还是童年的味道

山上的树莓


在家种植树莓的好处

1)树莓保鲜能力差

树莓果采摘下来以后,因其皮薄且呼吸强度高极易腐败变质,一般保质期在5天左右,所以在24小时之内就要放入冷柜冷冻起来,然后再进行运输。当然有时候运输条件的限制,不能保证全程低温,第一时间送到消费者手中,树莓的维生素C含量和酶的活性都会大打折扣,其营养价值和口感也随之下降,所以在自己家能够种上一盆树莓,现摘现食才能感受到树莓最纯正的味道。


宅家妙招教你种树莓,宅家享受优质的3G水果,还是童年的味道

冷冻保鲜的树莓


2)3G水果营养高

3G水果是相较于1G水果苹果、梨和2G水果草莓、猕猴桃等大众水果来说的,3G水果是一些开发利用少的野生山果,因为在山中偏远地方生长,历朝历代很少有人知晓,况且在个体大小和口感上都比大众水果次些,所以没有市场需求去大规模栽培它。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意识到这些山中集合天地精华的山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就拿3G水果中的佼佼者树莓来说,它除了含有人体所需多糖、有机酸、维生素C、E及矿物质之外,还富含鞣花酸、儿茶素、花青素、SOD等特殊的保健成分,具有防治癌症、提高免疫力、抗氧化防衰老和保护心血管等功效。在欧美国家被称为“黄金水果”。

当然也要注意野外的果子有的虽然营养丰富,但是也不要贪食野果,毕竟不是人们长期筛选的结果,可能会带来病原体和副作用,还是要在科学栽培以后再食用口感和营养才更佳。


3)树莓价格挺贵

一小盒新鲜树莓的价格在20块,本身果子就不大,一小盒下去不怎么过瘾,如果能在家里亲历亲为自己种植口感会更佳,毕竟汗水也是一种调味剂。

既然树莓在家种植好处那么多,是否心动了呢?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种植树莓的妙招。

树莓该如何在家种植

一、 树莓栽培前的准备

1)品种的选择

树莓按照果子颜色可以分为红树莓、黄树莓、黑树莓、紫树莓,这四种树莓当中耐寒能力最强的是黑树莓,香味浓郁程度最高的是黄树莓,枝芽生长最繁密的是紫树莓。

我个人还是比较偏爱红树莓,首先红树莓萌芽成枝力,抗病能力和抗寒能力都较强,管理比较方便,其次红树莓基生枝多,产果率高,且一年夏秋两季都可以结果,可以收获两茬甚至三茬果子,只要有合适的温度就可以一直结果,真正做到现摘现吃。其三红树莓优质品种较多,比如在浙江就可以种植波尔卡和北甜,都是大果型,果壁厚,硬度大,口感佳,只是后者比前者口味上更加糯甜。

宅家妙招教你种树莓,宅家享受优质的3G水果,还是童年的味道

黄树莓、红树莓、黑树莓


2)选择优质的植株

树莓的繁殖可以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我们要选择优质植株,一般是要找有品牌的商家买优质母株无性繁殖获得的苗木,这样相对于有性繁殖获得的实生苗,变异产生劣苗的几率就大大降低,而且因为母株的品质佳,结果也会早。

树莓无性繁殖途径也多,有分株法,扦插法,分根法,压条法。像分株法因为树莓每年夏季就会像竹子一样串根生出很多小苗,通过春秋两季对小苗进行母株分离,一般一年可以分得几十甚至上百棵树莓苗。既然树莓无性繁殖能力那么强,苗木的价格自然也会低很多。

盆栽的树莓最好选择4-5年苗龄的,这样当年春季种下,到五六月份就可以丰产。

3)花盆的选择

因为树莓属浅根系,主根不明显,侧根及根须发达,有横走根茎,所以花盆要选择深度适宜,大口径的,一般选择口径在30cm以上的大花盆。栽植3年以上的树莓要换口径40-50cm的大缸,木桶等,但底部要有漏水孔。


宅家妙招教你种树莓,宅家享受优质的3G水果,还是童年的味道

木桶种植的树莓


二、树莓栽种

1)栽盆

  • 修根

买回来的4年树莓苗要进行修根,疏剪密集的根系,去掉老根、枯根,根的长度控制在10cm,这样既防止栽入土中老根、枯根或发霉、变质,引发病虫害影响树苗的健康,也促使根系重新萌发,让新的根系更快更健康的长出来。

  • 配土

因为树莓喜肥喜潮湿且其根系需氧性高,最忌土壤质地坚硬,容易板结成块,通气透水性差的碱性土壤。当然盆栽树莓受到容器的限制,所以更加需要土质肥沃疏松,能够保湿保肥,带有通气性好的沙质土壤就更好了。树莓的盆土的配方:腐叶土40%;河沙10%、田园土50%使土壤呈微酸性。

  • 上盆栽植

树莓栽植的时间不分南北,气温在0℃以上就可以栽植,当然春秋两季为佳,这两季树莓营养成分集中在茎叶上更具萌发力。如果你考虑今年可以食用树莓果,那就在春季3月中旬至4月下旬苗木发芽前栽种,那5,6月份就可以吃到树莓果。如果你考虑树莓成活率高点,那就选择在秋季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苗木落叶以后,因为俗话说根深叶茂,先长根再长叶,而秋种恰恰是先生根,所以秋种树莓成活率会高而且长势也会更好。

树莓上盆前,可以将修完根的树莓,浸入生芽剂中浸泡,加快新根生长,减少烂根几率。生根剂最好选用稍贵的,不然效果甚微。也可以自己用白糖水、柳树汁液、醋等进行自制生根剂,我使用后的效果也蛮好的。

在盆中适当位置挖合适大小的坑,使树莓放入坑内,其根系能够平坦舒展开来为佳,填满配土,用手压实,使根系和土壤紧密粘合,可促使根系生长,提高成活率。盖完土后要用水将盆土浇透,保证树莓根系潮湿。

2)修剪

因为地上种植的树莓有2-3米高,都需要搭架子来保证其不倒伏,而盆栽不方便搭架子,就需要控制植株的高度,在树莓长到20-30cm时即可摘心减枝,促进侧枝生长,总高度应控制在70cm以内。

根据树莓枝条在产果以后就会自然死亡且树莓果多生于二三级分化后的枝条,所以要提高盆栽树莓的产量,就要定时对其进行修剪。萌芽后,对结果母枝疏剪,留结果枝部位高位的剪去部位低的,留强去弱,留稀去密,粗壮的多留结果枝,细而弱的少留,结果母枝的数量应控制在6-8枝,把枝条下部离地面 30~ 40 cm 的分枝全部清除。这样才能使树莓丰收。

种植树莓时的注意点

1)水肥管理

  • 水分管理

树莓属浅根系,抗旱力较弱,叶面积大,蒸发旺盛,所以其盆土要经常保持湿润。否则,浇水不勤,很容易导致茎叶枯萎死亡。可以每天早晚各浇水一次。树莓在开花时要适当控制浇水,过湿则会使花朵脱落,影响坐果率。

浇水时,应该浇灌事先已经晒暖的水,让水温和盆土温度保持一致,切忌直接用井水或自来水浇灌。7月以后气温高,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并适当向叶丛喷雾。冬季树莓处于休眠阶段,此时宜控水,保持土壤较湿润。

  • 施肥管理

肥力不足将影响树莓的产量和果实品质,采取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所以不光盆土需要精心营养配制,而且定时要追肥。在春季新芽萌发的时候要施一两次以氮为主的速效肥,促进根茎叶的生长。树莓在进入花期(红树莓大概在4月的时候)每隔10天要施磷、钾为主的复合肥,或者用鱼骨、家禽内脏、豆饼、烂菜叶等加水腐熟发酵沤制而成的液肥进行施用。坐果后可用营养均衡的草木灰,以提高结果率,并促使果实迅速膨大。俗话说“灰要陈,粪要新”,在使用草木灰的时候切记要多贮藏一段时间,已减弱其碱性,防止烧苗。

2)病虫害管理

  • 根腐病

树莓发病时大部分先从根须开始,先是须根变褐色腐烂,然后主根随即衰败,根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最后整株树莓死亡。一般在5月份为发病盛期。可使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


宅家妙招教你种树莓,宅家享受优质的3G水果,还是童年的味道

树莓的根腐病


  • 灰霉病

灰霉病主要危害树莓的茎、叶、花及果实。叶片染病后,如期症状出现水渍状斑点,并逐渐扩大,随即变成褐色或黑褐色斑点。影响了树莓的生长,严重时直接引起树莓死亡。可使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防治。

  • 金龟子

幼虫是地下害虫,主要危害植株基部的嫩芽,可直接将嫩芽咬断,致其枯黄死亡。成虫取食树莓的嫩芽,严重时可将叶片蚕食成网状,影响树莓的生长。可于采果前20天用 2.5% 甲虫净可湿性粉剂稀释成 0.06%-0.1%浓度的溶液喷雾,可有效的驱散和杀灭金龟子虫。

是药三分毒,况且在家盆栽种植,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要用药剂来去除病害,对于病虫害主要还是以防治为主,考虑要食用树莓果子平时还是要多修剪病枝、枯枝和水肥管理增强植株的自身抗病能力,才能吃到健康、绿色的树莓果。

3)过冬管理

11月树莓落叶后,树莓开始进入休眠,放在走廊、地下室等阴凉地方。温度控制在0℃左右,温度过高,会使树莓提前萌发,过低会使树莓受冻。要经常检查湿度,即要控制浇水,又要保持盆土的一定湿度,以免休眠期间,忽视浇水,根系干渴而死。春天转暖以后可把树莓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培养。


宅家妙招教你种树莓,宅家享受优质的3G水果,还是童年的味道

树莓,童年的味道


在家种植树莓主要还是要对其进行适量的修剪和加强水肥管理,病虫害的防治,才能使其在一年中较长一段时间内为您提供较多的健康,优质的果子,此时你既可以赏心悦目眼前这个硕果累累满是喜气的树莓,又可以品味童年时的酸甜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