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战疫一线大家庭的“硬核”声音: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是战士


汪雅菲,女,中共党员,现任聊城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临清大队政工科长,丈夫冯强是临清市人民医院的急诊科主任,公公冯殿启是临清市人民医院的内科专家,虽已退休,但依然奋战在防疫岗位上,这个普通家庭的每一位家庭成员在抗疫一线用爱和忠诚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临清战疫一线大家庭的“硬核”声音: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是战士

每天早晨,汪雅菲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同时打开工作电脑和个人手机微信,迅速浏览新闻网页、工作群,查看疫情最新通报和上级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安排。这已经成了她一个多月以来的工作常态。公安民警的日常工作本就比较繁忙,这个春节,本打算能稍微休息一下的她在大年初一晚上接到了停止休假的命令,这对于汪雅菲来说,早已习以为常,每当接到紧急任务,她总会毫不犹豫地奔赴工作岗位。她的认真负责在单位是出了名的,但是这次,她隐隐意识到此次疫情防控任务非比寻常。

1月27日,临清市启动重大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交巡警大队迅速安排警力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政工科长,汪雅菲迅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座谈。她注重战时一线民警辅警的思想教育,经常通过视频微信宣传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所采取工作措施,组织民警学习疫情防控的科学知识,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提高意识,着力发现和解决一线民警辅警思想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2月22日,她接到紧急任务,要在两天之内把全体民警辅警及其同住家属开展拉网式排查并统计数据汇总上报,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汪雅菲却冷静应对,她采取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法共排查了800多人,不仅按时汇总上报不漏一人,而且做到了零差错、零失误,出色完成了任务。

临清战疫一线大家庭的“硬核”声音: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是战士

作为大队党建工作的负责人,她注重发挥战时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率先起草了《临清交巡警大队党总支抗疫动员令》、《临清交巡警大队党员民警请战书》,在干警群里发起了请战接力,得到了同志们的纷纷呼应;在她的提议下,大队成立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她第一个报名申请参加;她通过微信群及时上传下达关于疫情防控各类通知文件,同时注意收集宣传民警辅警一线的先进感人事迹,策划拍摄专题,起草文案;由她宣传策划的基层一线民警的事迹新闻《爸爸,你把我忘了吗?》、《48名退役士兵的“硬核”请战书》、《留守的心愿》、《我是党员我接力》、《党团的召唤,组织的力量》、《复工复产,交警党员先锋为企业保驾护航》等被多家媒体转载。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她还到疫情防控点一起参与执勤排查人员和车辆。高强度的伏案工作,让她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经常夜里疼得睡不着觉,但她第二天依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展现了一名优秀党员民警的优秀品质。 汪雅菲的丈夫冯强,是临清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主任,每天工作在疫情防控的前沿。对于这次疫情,作为医护人员的他也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1月23日,冯强给急诊科医护人员开了动员会:“现在是非常时刻,科里所有人必须讲政治讲大局,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随时待命……我是主任,有紧急任务我先上,大家一定听从指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月28日晚上十点多,汪雅菲接到了他的电话:“医院有个疑似病例,我正在准备,今天晚上不回家了……”后来汪雅菲才知道,丈夫正是为临清首例确诊患者隔离治疗做准备工作。随着疫情蔓延,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也在重点观察范围内,2月9日,冯强下班刚回到家,又接到排查任务,他来不及吃晚饭,一边打着电话安排工作,一边拿着外套就又去了医院……又是一夜未归。作为妻子的汪雅菲除了支持理解之外,也有一丝担心,她明白急诊科是最前沿阵地,与传染源接触也最为密切,被感染的危险也最大,但是她明白这是他的职责。当她知道冯强向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要求参加支援湖北医疗队后表示:“如果你去了湖北,家里你放心,我会为你守好大后方!”可是冯强听到这话却哭笑不得:“老婆,就你那工作,也忙得不得了,是双方父母替我们照看两个孩子,为我们共同守好大后方啊!”

临清战疫一线大家庭的“硬核”声音: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是战士

提起父母儿女,夫妻俩满怀亏欠与愧疚,因为工作,上初中儿子和三岁的女儿只能分别待在奶奶和姥姥家由年迈多病的父母照顾。儿子甚至抱怨他们:“你们忙得连我的学习也顾不上辅导了。” 冯强的父亲冯殿启是临清市人民医院的退休医生,已年逾古稀,老人话不多,但是业务精湛,技术过硬,是临清首屈一指的内科疾病专家。疫情来袭,本来可以在家里安享晚年的他也义不容辞地返回工作岗位,和年轻人一样,每天为患者坐诊查体,遇到可疑病人,他总是耐心询问既往病史接触史、是否是湖北返临人员,及时发现和排查疑似病患。他参与医院疫情防控各项诊疗工作方案制定修改,利用自身的业务知识和多年积累的经验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作为一名老党员,老人家从来不怕困难,不怕危险,院领导多次劝说他不用每天亲自问诊病患,只需要查看病历资料就可以,他依然坚持亲自问诊把关,秉承高尚的医德情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作为晚辈的冯强和汪雅菲正是继承了这样的家风传承,沿着老一辈的足迹,才能在抗疫一线义无反顾,勇往无前。

临清战疫一线大家庭的“硬核”声音: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是战士

家风是一脉相承的,和谐进步的小家庭也源于这个大家庭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汪雅菲的舅舅是医院后勤负责人,快退休的他也报名志愿者每天到病房参与疫情防控,协调保障各类物资;表妹是耳鼻喉科的护士,妹夫则是电视台记者,每天奔波采访报道疫情新闻;表弟是一家外卖平台的负责人,疫情期间他协调调度各大商场超市,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冯强的弟弟是一名社区干部,每天负责排查社区外来人员,自大年初二就没在家吃过一顿饭,他的妻子也是一名一线护士;另一位表弟是聊城市公安局监管支队的民警,孩子才两个月,因为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已经连续多日没有回家了……

临清战疫一线大家庭的“硬核”声音: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是战士

往年春节,这个大家庭都要在一起其乐融融地聚一聚,而今年,代替他们的是在家庭微信群里的殷殷叮嘱和互报平安。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个人,就像一个个战士,在自己的“战位”上坚守着阵地,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正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的缩影,千万家庭汇聚成一股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定能战胜疫情,迎来曙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李怀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