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怎麼起病的?看完你就知道了

不少關節痛的病人對類風溼缺乏瞭解,以為疼痛僅僅只是受了風寒。其實,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關節病變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會導致關節疼痛、僵硬、腫脹、活動受限,這些症狀往往與天氣變化有關。此外,病變還可累及心、肺、血管等多個器官和組織。


類風溼如何起病?


類風溼大多起病隱匿,像上述李女士那樣,時輕時重,反覆發作,逐漸加重,往往不會被引起重視,以此種方式病者約佔60~70%,病人往往也難以說明發病的具體日期,病程也長短不一。

類風溼怎麼起病的?看完你就知道了


最初期除有局部關節症狀外,亦可伴有全身不適,部分病人先有疲乏無力,低熱,食慾減退,體重下降、骨骼肌疼痛及手足麻木刺痛等症狀。關節疼痛、腫脹等多呈對稱性,關節周圍皮膚溫熱、潮紅,當自動或被動運動時都會引起疼痛。


類風溼起病方式有哪些?


類風溼性關節炎有不同的起病方式:


按起病的急緩分為隱匿型(約佔50%)、亞急型(約佔35%-40%)、突發型(約佔10%-25%)三類。

類風溼怎麼起病的?看完你就知道了


按發病部位分為:多關節型、少關節型、單關節型及關節外型,後者可以腱鞘炎、滑囊炎、多發性肌痛起病,亦可表現為系統性血管炎、肺纖維化或乏力、消瘦等周身症狀。


臨床類風溼起病方式分類


如果將發病時間與發病部位兩者結合起來,通常將RA的起病分為如下幾類:


逐漸起病

病人只能說出發病大致的月份。大多為對稱性的多個外周小關節受累,如腕關節、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踝關節和趾關節,晨僵比較顯著。


隱匿性單關節起病

常先累及大關節,在一段時間內病變侷限於該關節,但最終可擴散到腕、指、踝、趾等多個關節。


類風溼怎麼起病的?看完你就知道了


突發性多關節受累

少數患者可突然出現肩、肘、腕、指、膝、踝等多關節明顯疼痛,瀰漫性腫脹,關節活動受限,病人能準確說出發病日期。這種發作方式可見於任何年齡的病人,但以老年為主。這種起病方式需要與緩解性血清陰性的對稱性滑膜炎伴可凹性水腫進行鑑別。


急性單關節受累

以膝、肘、肩關節受累為主,感染、假性痛風、痛風等有類似表現,但疼痛較重,滑液化驗有助於鑑別。


類風溼怎麼起病的?看完你就知道了


其他首發症狀


滑囊炎和腱鞘炎可以是 RA的首發表現,也有患者以腕管綜合徵的症狀就診。


肌痛、多關節痛

老年患者中有以多發肌痛、多關節痛的症狀起病,累及頸部、肩、肘、膝關節,乏力明顯,發熱可持續數月,加之血沉增快,類似風溼性多肌痛。最終進展為典型RA。


類風溼怎麼起病的?看完你就知道了


一般說來,只要早發現,並早期積極進行綜合性治療,預後較好,易於恢復。如治療不及時,延誤時機,晚期可致殘廢,預後較差。提醒,如果出現以上任何一條症狀時,請及時去專業醫院進行詳細檢查,作出正確診斷,以便及早診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