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华西的发热门诊就已24小时开放,实行“三通道”管控,援鄂更是举全院之力,与病毒赛跑

2月7日,偌大的武汉机场见证了两支逆行队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疗援助队在武汉天河机场相遇时的情景,他们自报家门互相为武汉加油的视频让无数网友莫名感动,直呼“王炸组合来了!”,有网友表示:“山川相逢,国应无恙”。

华西医院一直被广大网友亲切地称为“镇川之宝”。华西急诊科便是在“镇川之宝”中,承担各类紧急医学救援的急先锋,经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一系列重大紧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历炼,他们早已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先锋力量。

2018年,由华西医院牵头筹建的国际应急医疗队正式通过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认证,成为全球第一支最高级别的非军方国际应急医疗队,也是中国第一支、全球第二支国际最高级别Type 3的国际应急医疗队(EMT)。武汉疫情发生后,在华西医院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下,在科主任曹钰的指挥下,他们与时间赛跑,同疫情较量,不让疫情防控有任何死角,把每一个工作,每一个细节做到位,牢牢守住了急诊这个抗疫的前沿阵地,构建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华西医院管理模式,守护着成都乃至四川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1月17日华西的发热门诊就已24小时开放,实行“三通道”管控,援鄂更是举全院之力,与病毒赛跑

早做准备

就诊流程再造,防治交叉感染


晚上10点,华西医院急诊科主任曹钰穿好隔离服,来到华西医院发热门诊,替下上一班的同事,开始她一个通宵的值班。从1月17日发热门诊24小时开放至今,曹钰和她的同事们放弃轮休,一直坚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作为华西急诊科这个300多人大家庭的总指挥,她上的这个通宵夜班有着不寻常的意义。


“那时候新冠疫情刚刚开始,急诊科专门针对这部分患者开设了第二间发热门诊,24小时3班倒,流程和细节都需要最快地完善调整到位,我需要确认,这是最快捷的途径。同时,也是想告诉年轻的同事们,这个班没有那么可怕,上!”


事实上,早在1月17日上午他们就进入战时状态。四川发现确诊病例之前,华西医院就以高度的专业敏感,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参加“全国不明原因肺炎培训及讨论会”。会后,急诊科第一时间启动发热门诊24小时开放的各项准备工作,并组织管理小组人员和首批发热门诊医师进行新冠病毒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包括防治知识、个人防护用品穿脱等。午后,发热门诊24小时开放。

1月17日华西的发热门诊就已24小时开放,实行“三通道”管控,援鄂更是举全院之力,与病毒赛跑

发热患者三级分诊制度示意图

为尽量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快速准确识别和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急诊科不断优化发热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设置,建立“双诊室”,让有流行病学史与无流行病学史的发热病人分开就诊。在此基础上,急诊科对防控应急预案和防控流程不断进行梳理、更新和优化,配合医院梳理和制定9项应急预案和防控流程,并不断进行更新,最终形成高效、规范的发热患者三级分诊制度,保证对病人的科学分流与救治。

1月17日华西的发热门诊就已24小时开放,实行“三通道”管控,援鄂更是举全院之力,与病毒赛跑

1月22日、2月5日、2月13日,急诊科对发热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进行调整、拓展,并设置独立的急诊单流向医务人员、普通病人、发热疑似病人“三通道”管理防控,在每个通道对每个进入人员进行初次筛检。还设置发热抢救室,保证危重发热患者抢救。设置应急帐篷,为寒冷冬日候诊或观察的发热患者遮风挡雨,提供人文关怀。


协同作战

举全院之力 与病毒赛跑


“历次地震,四川人民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帮助,现在到了回报的时候了!”历次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华西医院的态度都非常明确:举全院之力,全方位支持。


在华西院领导班子看来,急诊的质量就是医院的质量,急诊质量反映一个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危重病人救治能力。所以,此次曹钰领导下的急诊科得到从人员到物资、技术、设备、后勤全院的支持。


1月17日华西的发热门诊就已24小时开放,实行“三通道”管控,援鄂更是举全院之力,与病毒赛跑

发热门诊24小时运转,全院28个科室共有219名各级医师参与发热门诊日间值班,34名来自感染性疾病中心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专家参与新冠肺炎诊治的院内会诊,为发热门诊患者筛检和诊断提供指导帮助。其中有来自14个科室的20位科主任、支部书记、副主任身先士卒,主动参与到发热门诊的一线工作。检测设备以及影像学专家第一时间介入做技术支持,设立专通道,有专人做消毒防护,全力配合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治疗方面,组织强有力的专家团队,按照疑似病例、普通病例、重症病例、危重症病例4个层级,实行“一人一案”精准治疗,根据病情变化即使调整治疗方案。


“每次院领导到我这来,总是问:你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你觉得应该怎么解决?任何困难提出来。”曹钰回忆说。


早期值班过程中,防护服、口罩等防护物资非常紧缺。“没有防护,我绝对不会让我的医护人员上岗,但是我会严格管控。”为了节约防护服,医护人员经常连续8—10个小时不吃不喝,穿着成人纸尿裤坚守在发热门诊一线。医院迅速动员全院、海外校友、社会资源等力量,通过购买和捐赠等多途径,多渠道全面加强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面屏,防护服,隔离衣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检测试剂的供应保障。


截至2月17日晨8时,华西医院共接诊筛检发热患者3843例,其中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842例。每天门诊最高达200多人次,与此同时,医院定下的3个目标:医护人员零感染、新冠肺炎患者零漏检、零漏报还稳稳地保持着。

1月17日华西的发热门诊就已24小时开放,实行“三通道”管控,援鄂更是举全院之力,与病毒赛跑


1月17日华西的发热门诊就已24小时开放,实行“三通道”管控,援鄂更是举全院之力,与病毒赛跑

逆行武汉

我因华西而骄傲 华西因我而自豪


在涉及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大事件中,华西人从来都是勇往直前,全力以赴。武汉疫情发生后,大年三十那天,由党员带头,238名急诊科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申请到武汉及科室的疫情防控最前线。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3岁的年轻队伍,多少次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挑起重担,并圆满完成党和国家的重托。这一次,这一封封请战书再次展现出华西急诊科的担当。

1月17日华西的发热门诊就已24小时开放,实行“三通道”管控,援鄂更是举全院之力,与病毒赛跑

2月7日,包括2名党员同志在内的4名护士跟随华西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疫情最前线。他们是急诊科护理组长童嘉乐、经历多次重大灾害救援的“最美护士”佟乐,来自凉山的彝族小伙吉克夫格以及4人中唯一一个姑娘90后王维。


有人说:“所谓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和死神抢人。”他们四人何尝不是如此?他们不过学着大人模样,主动请战,剪短头发,平静地登上去武汉的航班,成为和他们仰望敬佩的前辈楷模一样的逆行者。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区重症监护室(ICU)工作的童嘉乐等人除了病人护理工作外,还需承担大量护工的工作,风险非常高。有位老大爷呼吸困难,童嘉乐迅速为他准备床铺、检查生命体征、吸上氧,持续观察他的情况,并一直鼓励他加油战胜病毒。“他一直感谢我。当听说我们是华西医院的,他不顾虚弱的身躯,双手合十感谢我说:我知道华西,太感谢你们了!”


佟乐一组负责的病区,病人多的时候有40多人,少的时候也有20多人。在高强度的工作之余,他和团队另外三位小伙伴还一起利用宝贵的休息时间完成了两篇总结材料,向后方分享前线工作的经验与心得:一篇是关于本次疫情个人与家庭如何防护,另一篇是结合这次出征总结医护团队的组成与驻地配置等经验。他“想快速地把经验传递出去,供更多的医务人员参考”。


吉克夫格尽己所能、事无巨细地为病人缓解身体不适的同时,还不时地和他们交流,疏导他们的情绪。2月12日,在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之前,他正式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1月17日华西的发热门诊就已24小时开放,实行“三通道”管控,援鄂更是举全院之力,与病毒赛跑

90后王维赴武汉前剪短了头发,开朗的她把“华西坝陈妍希”写在了自己的防护服背后。“职责”是她在聊天中常提起的词,她谈到一位同事在出征武汉前给自己孩子写信提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她说:“这也是我想对自己说的。我们最早的一批90后今年而立了,应该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挑起担子,这也是我们的职责。”


社会责任

科技攻关 建立新型疫情防控体系


“敌人更狡猾,病情更复杂!”曹钰参加过2003年SARS以及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玉树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等历次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具有25年急诊科的工作经验,谈到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她还是说出了这样的评判。


在1月24日发布的《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一版》中,将“发热、乏力、干咳”作为新冠肺炎感染的主要表现。


更早前,一位并不发烧的患者曾到急诊科就诊,患者自诉胸部不适。经过询问,患者否认去过武汉,也没有跟与武汉有关的人密切接触过,接触的人中也没有3个以上发病,但是他的CT显示肺部已有改变。接诊的医生高度警惕,不断跟患者进行确认,帮助患者进行回忆,直到最后核酸测试阳性确诊。这时候患者也回忆起来,哦,我曾经参加过一次聚会。


曹钰说,随着疫情的进展,病毒不断地发生着变异,病情变得越来越隐匿,临床的评判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如何从人群里面,尤其是没有典型症状的患者群中找到疑似患者,进而找到新冠肺炎的患者,也就是更早更快地地甄别出隐患,这个是急诊科要做的事情。


在总结华西历次应急救援的经验,结合新冠病毒特点,基于电话和网络协同,他们建立在线防控模式,对人民群众进行病情咨询、心理咨询、自我评测与居家管理的“四位一体”疫情防控的新型疫情防控体系。


华西医院展现出区域医疗中心的领导和示范作用。1月23日,在华西医院党委书记张伟带领下,四川大学医学大数据中心联合多家单位组建新型冠状病毒大数据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判断疫情发展趋势,为四川省委省政府及时了解新冠肺炎患者诊疗情况,进行防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李卫民院长牵头组织院内专家制作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院内防控的华西紧急推荐”,为四川省及全国医疗机构提供院内防控科学建议。与此同时,院内紧急启动了新冠肺炎科技攻关院内专项研究课题。


春回大地的日子离我们不远了。

1月17日华西的发热门诊就已24小时开放,实行“三通道”管控,援鄂更是举全院之力,与病毒赛跑


1月17日华西的发热门诊就已24小时开放,实行“三通道”管控,援鄂更是举全院之力,与病毒赛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