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通緝令”人物畫的這麼抽象,為何還能抓到罪犯?

電視上的古裝劇裡肯定有這樣的情節,主人公被官府通緝之後,大街小巷都會貼滿他的通緝令。這張通緝令上面有他的很多信息,比如他的姓名,出生地,身高還有犯下的罪行。最關鍵是上面會有一張他的肖像畫,雖然古代的畫都非常抽象,但起碼是個參照物,難道古人用通緝令真能抓到人嗎?

古代“通緝令”人物畫的這麼抽象,為何還能抓到罪犯?

其實小編說實話,要我拿著這樣的通緝令去抓人,可能一輩子都抓不到。因為古代的江洋大盜都會喬裝改扮,就算他站在你的面前你都不一定能認出他。這種簡陋的通緝令上只是個抽象畫,用這種東西來抓人是不可能的。

古代“通緝令”人物畫的這麼抽象,為何還能抓到罪犯?

其實通緝令上最重要的是上面的文字,而不是畫像。文字裡面標記著最仔細的信息,有犯人的身材,喜歡去的地方,說話口音,身材特徵等等。古代人其實大部分是不識字的,通緝令上的文字要靠旁邊的秀才來給他們讀出來。

古代“通緝令”人物畫的這麼抽象,為何還能抓到罪犯?

捕快到每個村和每個鎮上去散發通緝令,然後告訴老百姓看到陌生人就要注意。在通緝令上最重要的是懸賞的金額,普通的犯人就有十幾兩銀子到幾十兩銀子,比較重要的江洋大盜可能會有幾百兩白銀的報酬,在古代這可是一筆鉅款,等於一個官員一年的俸祿。

古代“通緝令”人物畫的這麼抽象,為何還能抓到罪犯?

而且古時候交通非常不便,有幾代人都不會離開自己生活地方的情況。大家互相之間非常熟悉,要是有犯人跑到一個村子或一個鎮子上,絕對會被認出來。

古代“通緝令”人物畫的這麼抽象,為何還能抓到罪犯?

而且古代有連坐制度,一個人一旦犯了罪逃跑了,親戚朋友都得遭殃,所以這些親戚朋友也會參與到抓捕的隊伍之中。通緝令末尾就寫了一句話:知情不報者一併受罰,這就是為什麼古代的通緝令畫得那麼抽象還是能抓到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