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鬧天宮,觀音為什麼推薦二郎神出場與悟空相鬥?

倚劍聽松一杯酒


孫悟空會的,二郎神基本上都會,在他面前孫悟空沒有優勢可言,而且二人輩分、資歷相當,所以觀音菩薩推薦他。

法術神通優勢。

孫悟空成名絕技就是七十二變和筋斗雲,再加上火眼金睛、金剛不壞之軀,武器是如意金箍棒。

二郎神會的就多了,孫悟空的七十二變,他也一樣會,而且他闕庭有第三隻眼睛(天眼),和孫悟空一樣能看穿妖魔鬼怪,所以後面比鬥變化之術,孫悟空屢屢被他認出來。

二郎神的法術縱地金光和筋斗雲有得一比,他能化身為一道耀眼金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去任何地方。

二郎神的九轉元功和八九玄功又有刀槍不入,萬法不侵之能,足以和孫悟空的金剛不壞之軀相抗衡。

至於二郎神的神兵法寶更是比孫悟空多很多,他有三尖兩刃刀,金弓銀彈,開山斧,趕山鞭,每一個都和如意金箍棒相當。

二郎神還會指地成鋼絕技、煉得三昧真火、通曉五雷訣,這些都比孫悟空還厲害,孫悟空在他面前,沒有一點優勢可言。

隊伍人才優勢。

孫悟空道場是花果山,收服了七十二洞妖王,還有以牛魔王為首的六個結義兄弟,手下猴屬有四萬七千之多。但是他這個組織是鬆散的,沒有任何約束力,有好處大家都來,有危險一鬨而散,所以見到十萬天兵天將跑了一大半。

二郎神則不同,他的道場在灌江口,手下大將有梅山六兄弟、還有一千二百草頭神,他們都是跟隨二郎神學藝的,二郎神是他們的名義師傅和絕對領導核心,凝聚力、戰鬥力都很強,所以打群架,孫悟空也沒有一點優勢,

親戚關係優勢。

二郎神雖然以前和玉帝有矛盾,但畢竟是玉帝的親外甥,俗話說孃舅親、孃舅親,打斷骨頭連著筋,所以在對外上,二人還是比較和諧的。

觀音菩薩推薦二郎神,實際上是賣玉帝一個面子。二郎神應邀出來降服孫悟空,一是可以白白撿到一個大大的功勞,二是可以上天面見玉帝,給二人創造一次增加感情、緩解誤會的機會。

所以觀音菩薩只要推薦二郎神,玉帝肯定會同意。玉帝只要下旨,二郎神必定會毫不猶豫地去執行,這是兩全其美之好事,何樂而不為。

獨立自主優勢。

二郎神雖然法力高強,但他並不在天庭任職,所以比較自由,和各大派系都有聯繫,但又不受他們制約。

玉帝就不行,雖然名為天帝,但是能調動的高手還真沒有幾個人。因為天庭的高級幹部基本上都是三清四御五老的人,他們嚴重分化了玉帝的權利。

要調動他們,必須要經過他們背後的大佬的同意,到時候萬一調不動,當場來個抗命不尊,那玉帝得有多尷尬。

再說眾人都知道孫悟空是菩提老祖的得意弟子,菩提老祖乃是天下僅有的幾個敢稱祖的大神之一,道教高層,年老的不好意思出手,年輕的不敢出手。

而二郎神正合適,他沒有這麼多牽掛和顧慮,又和孫悟空身份對等,打贏打輸都無所謂。

惺惺相惜之優勢。

二郎神把孫悟空擒迴天庭,又縱容梅山六兄弟領人火燒花果山,把這處洞天福地變成了一片焦土,表面上十分悽慘。

但是他手下留情了,那些跳進水裡、躲在水簾洞的猴子們還有大半,二郎神並沒有趕盡殺絕,而是給孫悟空留下了希望。

因為二人都是民間敢於抗爭的真英雄,都不受天庭待見,有惺惺相惜之誼。所以孫悟空對他十分感激,後面見到他尊稱為大哥,以謝當年香火之情。

觀音菩薩早就看透了這一切,所以力薦二郎神,也是為了日後能更好地駕馭孫悟空埋下一伏筆。


我就是竹韻


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觀音菩薩為什麼推薦二郎神來抓捕孫悟空呢?這個說實話,也沒啥具體的資料去判斷這一點,就聽我的腦洞給大家強行推測一波吧。

就拿在被壓在五行山下之前的孫悟空的實力而言,孫悟空的真實實力很弱了嗎?那倒不會,畢竟能夠和妖族幾個大王結拜,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實力的,至少也是一般的妖王的實力。那麼孫悟空的真實實力很強嗎?那到時也沒有,畢竟孫悟空修行的時間還是比較短的,而且論出生的話,還是一個只能活三百多歲的天產石猴,並非混世四猴之一。雖然跟著菩提祖師學了道法,但是啥攻擊的法術都沒學到,而後拿到了金箍棒,偷吃了蟠桃和金丹,修煉成了金剛不敗之身。種種際遇讓孫悟空有了一些實力,但是這個實力也是比較有限的,比如在原著當中,連真武大帝的佐使王靈官都能夠把孫悟空死死得攔在凌霄殿外。更不用說王靈官之上的四聖等等存在了。

那這個跟觀音菩薩推薦二郎神有什麼關係呢?個人感覺還是有些關係的,我們看二郎神的實力與孫悟空對比起來如何?可以說是稍強,但是也強不到哪兒去,肯定不能完全的碾壓,但是又有些針對性。孫悟空與二郎神打的時候,心理會怎麼想呢?天庭的實力也是如此一般啊,並不是難以企及的高度。這樣孫悟空對天庭就沒有太大的膽怯了,最後還是被太上老君一個金剛琢砸腦袋才逮到了,孫悟空心中更是不服了,又不是光明正大打贏我的,天庭也沒什麼高手嘛。

於是,孫悟空在逃出老君的煉丹爐後,第一反應不是說逃跑,而是大鬧天宮,打上凌霄寶殿,想著要做玉帝。而後大家都知道了,玉帝宣來了如來佛祖,一場簡單的比試,從孫悟空最擅長的方面粉碎了孫悟空的信心(雖然我感覺孫悟空最擅長的是偷),再將孫悟空給鎮壓了。

這個有什麼用處呢?首先我們回想一下,如果孫悟空當時不是和二郎神鬥,而是王靈官之上的真武大帝或者其他人來,一招就把孫悟空鎮壓了,孫悟空的反應是啥?天庭好可怕,好危險,我還是認慫了吧,如果還有機會逃出去,就趕緊躲起來了吧,再也不和天庭打交道了。

這個明顯是不符合天庭和西方佛教的計劃的。孫悟空是西天取經之局當中原定好了的一個取經人,是既定的棋子。所以一個是需要他保持一定的桀驁不馴的態度,一路上才能夠搞事情,有足夠的劫難。另一個是要讓他逃離出來以後大鬧天宮,這樣天庭才有足夠的藉口收拾孫悟空,再寬容他讓孫悟空有機會戴罪立功,顯示天庭的慈悲(師出有名嘛)。另外就是給如來一個機會,親手收拾孫悟空,畢竟孫悟空以後是如來的手下,需要先給他一個下馬威,如來才好管教嘛。

所以,推薦二郎神,主要是因為二郎神和孫悟空勢均力敵,不會讓孫悟空被嚇跑了。作為如來的秘書+得力干將,觀音菩薩考慮問題還是得面面俱到啊。


悠然布衣


孫悟空大鬧天宮時,觀音菩薩為什麼要推薦二郎神來擒拿呢?先來看看這位二郎神是何方神聖。

《西遊記》仙界各路神仙眾多,但感覺最熱心最能為玉帝分憂的就是觀音菩薩了。她在孫悟空大鬧天宮,十萬天兵沒辦法的危急時刻,及時趕到,不僅讓其徒弟惠岸去打探軍情,更向玉帝建議找其外甥二郎真君來擒拿孫悟空。

菩薩道:“乃陛下令甥顯聖二郎真君,見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誅六怪,又有梅山兄弟與帳前一千二百草頭神,神通廣大。奈他只是聽調不聽宣,陛下可降一道調兵旨意,著他助力,便可擒也。”

《西遊記》第六回最高潮的部分,就是二郎真君捕捉美猴王的系列打鬥,上天入地,變化多端。

心高不識天家眷,性傲歸神住灌江。原來,二郎真君很特立獨行,雖為玉帝的親外甥,但不是住在仙界,而是擁兵在凡間灌洲的灌江口,有自己的廟宇,天庭都無法管他,遊離於天庭秩序之外,逍遙快活地呆在灌江口享受著人間的香火。

大聖變成二郎神來到他的灌江口,“徑入廟裡,鬼判不能相認,一個個磕頭迎接。他坐中間,點查香火,見李虎拜還的三牲,張龍許下的保福,趙甲求子的文書,錢丙告病的良願。”

二郎神的“家鄉”灌江口,是在灌河入海口附近,今灌河口。從道家“修真圖”來看,此處是下部,正是下焦的位置。

何為“下焦”?據中華典籍《黃帝內經·靈樞·營衛生會》:“下焦者,別迴腸,注於膀胱,而滲入焉。故水榖者,常並居於胃中,成糟粕而俱下於大腸,而成下焦。

即:下焦在胃的下口,將糟粕輸送至大腸,又將水液注入膀胱,逐漸滲洩。所以水谷等物質,經常貯存在胃中,經過消化,形成的糟粕向下輸送至大腸,成為下焦主要活動之一。

由此可知,這“下焦“並不是什麼好位置。所以,孫悟空與二郎神這一路打打鬧鬧,變化多端,最後孫悟空變成一座廟,被識破之後,轉眼就隱身不見了,在照妖鏡下才發現這傢伙竟跑到二郎神的老家“灌江口”冒充二郎真君了。

這個情節有兩個方面的寓意:

第一,此和傳統中醫的治療原則有相通之處

此傳統中醫的治療原則就是:清熱瀉火,急下存津(精)。想想孫悟空在天宮偷食了那麼多的蟠桃、金丹等仙家至寶,可畢竟還是一個妖猴,不是什麼金剛不壞之身,此時最應該做的就是提取精華、摒棄雜質,從這個角度來看,就該把那些陰邪雜質釋放出去。

所以,孫悟空與二郎神打鬥的歷程,就是提取精華、摒棄雜質的過程,尤其最後到了二郎神的老家灌江口,意味著他把體內的陰邪雜質真正釋放出。

第二,是道家丹道修煉的一個關竅方法

另外,這還是道家丹道修煉的一個關竅方法,比喻元氣運行到下部尾閭關這個階段不可停留,要立刻的把它抓回去。停留久了,就成下界神仙享受這下部的煙火了,那可是重口味啊。

怎麼辦?這回又是觀音菩薩出的主意“要助攻“,最後引出太上老君的金剛琢,直接打在這猴王孫悟空的天靈骨上,直接撂倒抓拿回天宮了。

孫悟空與二郎神打鬥中,從入靜到動、再到陽氣生的過程中,其身體從原來飽食諸多蟠桃金丹的淤堵、不協調、無序化,漸變為順暢、和諧、有序,再到被抓回天宮,元氣真正回身。

很佩服這部《西遊記》的作者,能把“煉精化氣、煉氣化神”這樣清淨無為的修煉寫得如此的熱鬧。

我是傅茂恆,一名跨界研究《西遊記》的醫科男,正在一本正經的解碼《西遊記》中的文化符號,歡迎搜索、關注@傅茂恆廣話西遊,一起領悟《西遊記》中不一樣的生命智慧和我們的生命超越!


廣話西遊文化


孫悟空攪亂蟠桃大會,再一次反下天庭,玉帝的面子擱不住了,要說先前嫌棄弼馬溫官小,尚可理解,現下公然打臉,再不給猴子一點顏色看看,天庭還怎麼在道上混?

十萬天兵天將,出了南天門,在花果山外安營紮寨,佈下了十八座天羅地網,把花果山圍得水洩不通。

著實是聲勢浩大!

但效果貌似不怎麼樣,交戰好幾次,打的是昏天暗地,結果一隻小猴子都沒有捉到,盡是些濫竽充數的豺狼虎豹。

觀音菩薩看不下去了,舉薦二郎神楊戩,前去擒拿孫悟空。

但是大家都知道,玉帝明明和楊戩不和,為什麼觀音還做出這種事情來呢?

其實,觀音舉薦楊戩之前,還有過一番試探。她帶著徒弟木叉(惠岸行者)趕赴瑤池參加蟠桃大會,聽聞妖猴作亂,即刻命令木叉下界。

你可快下天宮,到花果山,打探軍情如何。如遇相敵,可就相助一功,務必的實回話。——《西遊言己》第六回

一來,查明情況;二來,相助天庭。

看起來沒什麼大毛病,關鍵是最後一句,“務必的實回話”,這叫什麼?知己知彼!

木叉是李靖的二兒子,有著這一層關係,他出入花果山的包圍圈,實在是小意思。他下界之後,開始還稱孫悟空為妖猴,但馬上發現不對勁,圍困花果山的天兵天將,竟然還喊孫悟空為大聖。

只見轅門外有人來報道:“那大聖引一群猴精,在外面叫喊。”——《西遊言己》第六回

大家都兵戎相見了,還這麼恭敬稱呼,不覺得蹊蹺嗎?

所以木叉回去如實稟報觀音菩薩後,觀音的表現如下:

菩薩低頭思忖。——《西遊言己》第六回

不對勁啊!

觀音也畢竟她是西天靈山系的大佬,一旦不小心說錯話了,以後就沒有機會上蟠桃會了。

天兵天將的做法,大概可以猜測出來,兩邊不得罪嘛。前不久孫悟空反下天庭,一眨眼卻成了齊天大王,保不準這一次還能鹹魚翻身。

因此,觀音菩薩要想脫穎而出,刷一波存在感,就得察言觀色了。這時候,托塔天王求助,玉帝的表現,很微妙。

卻說玉帝拆開表章,見有求助之言,笑道……——《西遊言己》第六回

笑,表明他的心情很好。

觀音計上心來。

言未畢,觀音合掌啟奏:“陛下寬心,貧僧舉一神,可擒這猴。”——《西遊言己》第六回

果然是玲瓏心腸,觀音開始還稱孫悟空為妖猴嘞,這就玩起了文字遊戲,隱去‘妖’字,既不失菩薩身份,萬一孫悟空在天庭東山再起,又不會開罪他。

推薦二郎神楊戩,觀音菩薩應該認真考量過,楊戩只是聽調不聽宣,並非完全脫離天庭的掌控,也就是說,他心裡還有玉帝這個舅舅。

而楊戩,終究是玉帝他妹妹的血脈,割不斷的一個事實,玉帝聽任楊戩在灌江口擁兵自重,未必不是一種補償。

不過,兩人都拉不下臉面先開口。

觀音菩薩看破了這一層,所以舉薦二郎神楊戩。

玉帝聞言,即傳調兵的旨意,就差大力鬼王齎調。——《西遊言己》第六回

觀音知道,她猜對了。

不得不說,觀音挺能洞察人心,這一點,比法力大,更為重要。


昨夜夢迴


原因有三:

其一,賣玉帝一個面子。

二郎神乃是玉帝的外甥,雖然二郎神敵視玉帝,但是兩人畢竟是親人。親情是這世上最無解的東西,打斷骨頭還連著筋。所以觀音推薦二郎神出來降服孫悟空,那二郎神就必然上天,這樣一來,可以給二郎神白送一個功勞,二來也可以給玉帝創造見二郎神的機會。雖然未必就能立馬使兩人和解,但也能讓兩人關係緩解。

其二,玉帝能調動的大神幾乎沒有!

天庭有三清四御五老,他們分化了玉帝的權利。而其他周天星君或者其他大神基本上都是截闡兩教的人,兩教的人都有傲氣。雖然上天,但大都是聽封不聽調的。(關於這個看過封神的都知道,這就不詳細說明了!)還有就是,孫悟空大鬧天宮乃是佛門為西行做的準備,截闡兩教與佛門本就有怨,不出手搗亂就不錯了,怎麼可能出生幫忙。

其三,怕孫悟空報復。

孫悟空乃女媧補天石所化,又拜疑似準提聖人為師,這背景簡直不要太強悍啊!雖然因為西遊的緣故,他暫時被天庭佛門耍的團團轉,但西遊總是會結束的。屆時,他必然知道一切,而佛門是他的師門,實在不能出氣,那參與這事的其他神仙就慘咯。


萌化神靈


觀音菩薩為什麼推薦二郎神出場與孫悟空相鬥,這又是一個十分有趣的話題。有一種說法,觀音推薦二郎神是為了在玉帝面前爭功,目的是為了擴大佛教的勢力和影響。我覺得這種說法有點牽強,就是以已之量度人之心。我認為,觀音之所以推薦二郎神與孫悟空相鬥,完全是因為只有二郎神才有可能有能力收服孫悟空。

話說托塔天王,帶領十萬天兵天將抓拿孫悟空。卻被孫悟空殺得丟盔棄甲。只見大聖一條如意棒,翻來覆去戰天神。殺得空中無鳥過,山內虎狼奔。有詩為證:

揚沙走石乾坤墨,播土飛塵宇宙昏。

天兵天將皆敗北,傾刻殺上靈宵殿。

玉帝聽聞,驚悚不止。觀音遂向玉帝推薦二郎神,收服孫悟空。

一、二郎神何其人

二郎神全名是灌江口顯聖二郎真君,也叫清源妙道顯聖二郎真君等等。

他受凡間煙火,佑一方百姓平安。二郎神武藝高強,神勇無比,嫉惡如仇,降妖伏魔,一身正氣。在中國神話傳說中有三個神仙英雄人物深受廣大人民喜愛,一個是孫悟空,一個是二郎神,一個是哪吒三太子。

二郎神凡名楊戩。他母親俗名叫張雲娘。是玉皇大帝的親妹妹。成仙后叫雲華仙子。

張雲娘下凡與確州城內書生楊天佑相戀,私配成婚,生下二郎神。雲娘春心蕩漾,耐不住天宮寂寞,下凡非婚嫁郞生子,違犯了天條。玉帝將雲娘壓在了桃山之下。二郎神長大後為了救母,擔山趕日、劈山救母。因而他對親舅玉皇大帝一直心生不滿。有詩為證:

斧劈桃山曾救母,彈打鋋羅雙鳳凰。

心高不認天家眷,性傲歸神住灌江。

二郎神後來降伏八怪,又與梅山六聖結拜兄弟,羽翅已豐,威儀四方。因對玉帝心懷怨氣,只聽調不聽宣。聽調不聽宣的意思,就是隻有玉帝動用調令,才能調動二郎。玉帝的命令,二郎神可以不聽。

天庭也就二個人敢不聽玉帝的。也就是自由身神仙,一個就是孫悟空,“齊天大聖”。既然齊天,玉帝對他沒有約朿力,而且還要處處禮讓三分。另一個就楊戩了,聽調不聽宣。

二,觀音為什麼推薦二郎神來降服孫悟空而不是他人?原因有三。

(一)觀音菩薩與楊戩有師門淵源。觀音菩薩是元始天尊門下的12金仙弟子之一——慈航道人。慈航道人與楊戩的師父玉鼎真人,正是同宗同道,師出一門。

元始天尊的師父是鴻均老祖。楊戩名義是鴻均老祖第四代弟子。但楊戩天資聰穎,深得鴻均喜愛,鴻均老祖對這個徒孫青睞有加,經常偷偷化身給這個四代徒孫傳授武藝。楊戩深得老祖真傳,所以出類拔萃,雖然輩份不高,但實際功力修為與鴻均老祖幾個嫡傳徒弟不相上下。

其實楊戩的功力,已經不在觀音菩薩之下了。

(二) 觀音菩薩見多識廣,懂得萬物相生相剋。孫猴子有七十二般變化,來去無蹤斤斗雲,萬變不壞之軀,如意金箍棒。戰力爆表,打遍天宮無敵手。

觀音菩薩觀戰後,就知道二郎神是老孫的剋星。二郎神有八九玄功,八九其實就是七十二,也會七十二變。又力大無比,同樣神通廣大,高深莫測。正是大聖對手

二郎神當時比孫悟空多一個本事,就是有三隻眼,天眼通。而孫猴子當時出道不久,功力修為還未瑧化境,還沒有修煉出火眼金睛。要說楊戩這三隻眼可大有來頭,楊戩失手打破瞭如來的寶貝,他的師父玉鼎真人急怒攻心,也失手打破了楊戩天庭,在眉心上形成一個傷口。鴻均老祖愛徒心徹,便為楊戩眉心上點了一個豎眼,叫通天眼。這眼可上透天庭,下穿地底。能明查萬物辨善惡忠奸。也只是這通天眼,剋制住了孫猴子的七十二變,不論孫悟空變化成什麼,楊戩都能看的一清二楚。所以孫悟空想逃都無法逃掉。

(三)二郎神是真正的高富帥。玉皇大帝姓張,名自然,字有仁,號“百忍”。二郎神是玉帝的外甥,出身高貴。在所有神仙英雄中,二郎神楊戩是凡胎成仙,一個標準的白皙少年,丰神俊朗,龍眉鳳目,皓齒鮮唇,飄飄有出塵之姿,冉冉有驚人之貌。他的形象標配:通天眼,三尖兩刃刀,哮天犬。在所有神仙中他的形象也是十分獨特,十分令人喜愛的。

在三位神仙英雄中,孫悟空是天生仙猴。哪吒是李靖三太子,是靈珠子轉世,哪吒剖腹還胎給李靖。他師父太乙真人,用藕骨藕葉為他做了一個肉身。所以永遠只是一個七歲小孩,老長不大。楊戩卻是凡胎,但非常英俊儒雅。帥氣英俊得一塌糊塗。有詩為證:

儀容清俊貌堂堂,兩耳垂肩目有光。

頭戴三山飛鳳帽,手執三尖兩刃槍。

斧劈桃山曾救母,顯聖無邊是二郎

觀音菩薩推薦二郎神,其實也是討好一下玉帝老兒。觀音菩薩雖然成佛了,但同樣有凡心。她知道二郎神與玉帝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玉帝老兒雖然把親妹雲娘壓在桃山下,但畢竟骨肉連心,其實內心一直覺得有負他母子倆。內心對二郎神是十分驕縱的。觀音菩薩很會做人,

在這關頭推薦一下玉帝的外甥,當然是給玉帝老兒長臉的事。

後言。看過西遊記的都知道最後的結局了。孫悟空與二郎神那一番打鬥,真正的驚天地泣鬼神!孫悟空其實是鴻均老祖的關門弟子,二郎神楊戩又是鴻均老祖偷偷傳授武藝的徒孫。他們倆其實是一家子在相鬥。最終在太上老君,托塔天王,天兵天將的幫助下。二郎神降服了孫猴子。“猴王急翻身爬不起來,被七聖一擁按住,即將繩索捆綁,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變化。”然後將猴王送往天宮砍頭去了。


二月春城


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相信很多人都特別喜歡看。在看的過程中,不知道是否有人有這樣的疑惑,孫悟空在擾亂的蟠桃盛宴,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之後,被玉皇大帝下令捉拿,結果十萬天兵天將都沒有拿孫悟空怎麼樣,偏偏孫悟空被二郎神追的到處跑。觀世音向玉帝推薦人選的時候,偏偏推薦二郎神。

難道二郎神的實力真的那麼強?其實不是。當然也不能說孫悟空的本領就比二郎神差,他們兩個本領半斤八兩,旗鼓相當。

其實作者在這裡是映射了官場的黑暗、官官相護。孫悟空再怎麼說曾經也是天庭政府的官員,品級先放一邊,關係可處的不錯。

話表齊天大聖到底是個妖猴,更不知官銜品從,也不較俸祿高低,但只註名便了。那齊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扶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無事牽縈,自由自在。閒時節會友遊宮,交朋結義。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與那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漢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稱呼。今日東遊,明日西蕩,雲去雲來,行蹤不定。

處在官官相互的官場裡面,再加上孫悟空極善於社交,所以這些人跟孫悟空交手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拿出真本事來,另外,你也不看玉皇大帝派的都是些什麼人。

即差四大天王,協同李天王並哪吒太子,點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諦、四值功曹、東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嶽四瀆、普天星相,共十萬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羅地網下界,去花果山圍困,定捉獲那廝處治。

有意思不,都是孫悟空在天上的兄弟們,一方面不好下手,另一方面擺出姿態來給別人看,如果哪天我糊塗犯了錯誤,你們也別對我動真格的。

所以就造成了一個什麼結果?

那四大天王收兵罷戰,眾各報功:有拿住虎豹的,有拿住獅象的,有拿住狼蟲狐駱的,更不曾捉著一個猴精。

打不過孫悟空也就罷了,連個猴精都沒捉住,這就是很明顯的放水了。後文咱們知道,孫悟空被壓五行山下之後,花果山去了很多獵人,殺死了不少猴子,神仙難道還不如這些獵人麼?

觀世音多精啊,他把這一切看的透透的,所以他舉薦人的時候只能舉薦編外人員,由於二郎神只是人間灌江口的一個小神,他對官場的這一套根本不瞭解,所以他一出手,很多孫悟空的猴子猴孫們,有的被殺,有的被擒,孫悟空亂了心,逃跑時才被太上老君的金剛琢打倒,被二郎神抓住。

另外因為二郎神不懂規矩,連玉皇大帝都不待見他,立了這麼大的功勞只是獎勵了“金花百朵,御酒百瓶,還丹百粒,異寶明珠,錦繡等件,教與義兄弟分享。真君謝恩,回灌江口不題。”

孫悟空犯了那麼大的罪:假傳聖旨,破壞宮廷秩序,監守自盜,擅自挪用鉅額物資,破壞皇家禮儀,甚至最後意圖謀反,才被判了500年有期徒刑。雖然是如來佛做的,但是玉皇大帝也沒說什麼,這說明他也是默認了佛祖這麼做,除了看孫悟空身後大人物的面子,再有就是玉帝溫和對待黑暗官場現狀的一個態度。

文化這點事求同存異,各抒己見,我是阿森,喜歡就點下關注。謝謝!


阿森聊點事兒


孫悟空大鬧天宮之際,很多神仙都拿這隻猴子沒辦法,哪吒、巨靈神、四大天王都不是孫悟空的對手,無奈之下,觀音菩薩來到凌霄寶殿,推薦了二郎神來對付孫悟空,在我看來,原因有以下幾個。

二郎神本身功夫就很厲害,在觀音眼裡,二郎神是和孫悟空旗鼓相當的一個對手,一個有72變、一個有73變。在武力水平上雙方也是在伯仲之間。

觀音希望緩解二郎神和玉帝之間的關係。眾所周知,二郎神對於玉帝的聖旨一直都是聽調不聽宣的。這方面也可以從二郎神在凡間有自己的廟這一點可以看出來。再者說,二郎神對於天上的神仙生活,其實是很不喜歡的,所以更習慣一個人享受日子。

為什麼推薦一個實力相當的人去對付孫悟空呢?說白了,觀音也有私心,《西遊記》其實寫的是佛教和道教的對坑,在天庭上,道教的勢力太大了,為首的自然是太上老君。佛教勢力如何壯大,自然要拿出點手段來。二郎神在和孫悟空打鬥的時候,觀音準備用玉淨瓶去砸悟空,藉此收服孫悟空,其實也是想替佛教長點面子。一方面顯示孫悟空實力強大,另外一方面也顯示了自己水平的高明。。



斯內克說


△觀音推薦二郎神去對付孫悟空,其實也是為了給玉帝和西王母面子,同時也奠定二郎神在天庭不可動搖的地位,自已和眾人一樣可以當觀眾,心裡明白揣著,面上裝糊塗。

△因為二郎神代表著天庭,而孫悟空將來是代表佛教,兩人都屬戰神級別,只有二人相戰,才勢均力敵,那二郎神是玉鼎真人門下弟子,自出道來,就稱之為南天門第一守將,可真正實力卻從未顯現過,也正好藉此戰立威,觀音菩薩也才好和道教搞好關係。而孫悟空呢,也正是從降世以來,從未吃過虧,天不怕地不怕的時候,也好讓他在跟二郎神的交戰中,吃點小虧,同時也讓三界都知道佛祖選的取經護法可不是一般人。

△這個時候,其實才是雙方鞏固戰神稱號之時,那二郎神心裡以正神自居,打心裡看不上孫悟空,而孫悟空更是氣憤玉帝的欺騙,整個弼馬溫的芝麻小官,所以是你來我往,打得天昏地暗。最後,孫悟空略遜一招,輸於哮天犬的偷襲。正所謂強中自有強中手,哪防二郎有惡狗。

△西天如來布的局,而讓觀音菩薩出面操作,看似兩人的鬥爭,其實是為了孫悟空和二郎神兩人經過此戰後,能惺惺相惜,因為將來在取經的路上,悟空的護法之職,還要二郎神幫助其完成,可算是用心良苦。

△所以,經觀音菩薩這一安排,就成了順理成章,三界之內,兩人名聲大振,無神不知無妖不曉,也為將來的取經大業埋下了伏筆。

△再說,你們有沒有發現,那孫悟空是個服軟不服硬的倔猴子,玉帝罵老兒,如來被戲嬉,但在觀音菩薩面前,卻是恭恭敬敬,也就是這緣故……



一任群芳小彌彈


孫悟空大鬧天宮時,觀音菩薩為何要推薦二郎神去捉拿孫悟空呢?

觀音菩薩,在絕大多數人的心裡想必一定是大慈大悲,美麗端莊,時時刻刻的關注眾生疾苦的一位好修士。可實際上呢?小編以為,觀音菩薩在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暗含著一些自己獨有的小心機,那麼到底哪些小心機呢?就讓小編好好來和你們說說吧。

觀音菩薩在《西遊記》裡第一回出場,是在《西遊記》的5到7回。這一次的出場剛好解決了玉皇大帝的心頭大事:石猴!這石猴,大家都知道,就是咱們口中常說的大聖。不過,在這個時候,石猴通靈這對道家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情,是相當有衝擊力的一件事情,此乃後話,小編日後會和大家細細說來。我們還是繞回來說一說這觀音的出場。在原著中的第五回,大聖偷吃蟠桃,打翻太上老君的丹藥不知悔過,反而大鬧一場南天門。不願意在天庭為官,寧可在花果山當一個逍遙自在的美猴王。

玉皇大帝作為天庭的管控者,自然也是一個要面子的主,自然不能輕易放過。可打不過又能怎麼辦呢?這個時候觀音出現了,出現的時機剛剛好,剛好是玉帝準備請人去叫觀音菩薩來幫忙的時候。觀音在出現後也沒有盲目去做判斷,先問清楚原因,瞭解明白前因後果就開始了暗自盤算。隨後,向玉帝推薦了二郎神去花果山捉拿這潑猴。那麼為什麼是二郎神呢?小編以為原因有二。一為二郎神是個武將,武藝在能夠和玉帝沾親帶故里面算是相當不錯的了。如果選他,那麼可以查探一下道家的法術和佛家的緣術到底是有何區別。二呢,則是二郎神其實是三聖母的哥哥,是相當疼愛這個妹妹的,可三聖母偏偏觸犯天規被壓在華山之下,這時候二郎神是不是願意請戰,以此來判斷道家這塊磚是不是鐵板一塊。在這種彎彎道道下,最後選擇了向玉皇大帝推薦了二郎神。

不過,你以為觀音能想到的事情,作為一派之主的玉帝能想不到?自然是可以的,不過此時的玉帝是猶豫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武力值不夠,十萬天兵都捉拿不住一直石猴,光一個二郎神恐怕很難打過孫悟空,如果真的敗了,豈不是道家很是無用,會丟了臉面。不過不答應肯定是不行的,玉帝在左右衡量之後,終究還是同意了派二郎神出戰。

那麼二郎神真的能打贏大聖嘛?這就要說道第六回的觀音二次出場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還有印象,觀音其實是在二郎神和孫悟空在打鬥的難分時刻出手的。為什麼選擇這個時候,並且是想要偷偷摸摸的出手呢?小編以為,當時觀音對太上老君說“我將那淨瓶楊柳拋下去,打那猴頭;即不能打死,也打個一跌,教二郎小聖好去拿他。”但是實際上呢,觀音並沒有真正出手,只是提出了意見,反而去問太上老君有什麼武器。這是道家門內之事,太上老君自然是積極響應,捋起衣袖,取下手腕上掛著的金鋼圈。自南天門,看準了方位往下一摜,正正好好打中了大聖的天靈蓋,腳下不穩,瞬間被二郎神抓到了機會,將大聖抓了起來。

按照道理來說,這種做法其實挺可恥的,一點都不光明磊落,讓二郎神有種勝之不武的感覺。不過這對天庭要抓住孫悟空這件事情有影響嗎,無非就是過程,對目的的達成其實是沒有影響的,或許這對於天庭來說,其實是一種策略,分散敵人的注意力從而捕捉到敵人的弱點,進行攻擊,並戰勝敵人。如果從這次的大聖被抓的行動結果上來說,有結果論的小夥伴會認為這是相當成功的一次抓捕活動,但是過程論的小夥伴可能會冷哼一聲,不過一種陰謀。

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觀音在這次的抓捕行動中只是提出了建議,並沒有實際動手操作。為啥呢,為啥觀音就是不動手呢,一個緊箍咒豈不是全部搞定?小編以為,原因仍然有二點。第一點,觀音心裡清楚,他不能動手。一旦動手就要犯錯誤了,別忘了玉帝其實還看著觀音呢。動手成功等於承認了道家和佛家之間佛家其實比道家更加有本事,而動手失敗則會有相反的效果。無論哪種效果,這會破壞目前佛道之間的平衡,並且對於西方佛教和東方道教兩端的文化交融是相當不利的,更有甚者會產生隔閡,文化的傳播就會存在阻礙,然後失去一部分的信仰,這樣的操作並不值得付出這樣的代價。

第二點,我們都很清楚,佛教主要還是以慈悲為懷的,凡事都秉持著“君子動口不動手”的完美形象。這時候動手,這並不是很符合佛家的道義,還有可能會破壞形象。觀音作為佛家的上層管理者,就是為了維護形象也是不能輕易就動手的。不過,小編同樣也要說一句,既然佛教講究普度眾生,慈悲為懷,那麼為什麼不能光明正大的好好教育,通過感化使得大聖皈依,而是採用了偷襲的這種方式呢?即使這件事情並不是你做的,可是方法是你給出的,這難道就符合佛家的道義了嗎?

哈哈,看到這裡,小夥伴是不是覺得觀音菩薩的所做所謂和我們平時認識到的不太一樣呢?這樣的觀音菩薩在吳承恩的筆下更具有現實代表性,就好像我們平時生活中,總有那麼一些人情商似乎特別高,總能剛剛好的時候點出重點,讓人產生依賴的感覺。這樣深藏不露的觀音菩薩,大夥兒是不是還喜歡呢?喜歡小編這篇文章的可以點點關注和收藏,明天小編繼續給大家講解一下《西遊記》裡觀音大士的一些小心機。大家下期再見!

孫悟空大鬧天宮時,觀音菩薩為何要推薦二郎神去捉拿孫悟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