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命運轉折的一戰:損失十萬精銳禁軍,對外徹底變慫

  • 北宋雍熙二年(985年),宋太宗趙光義收到雄州知州賀令圖送來的一份情報,說遼國國內目前政局不穩,可以趁此機會北伐一舉收復燕雲十六州。“虜主(指遼聖宗)年幼,國事決於其母(指蕭太后),其大將軍韓德讓寵幸幸用事,國人疾之,請乘其釁,以取幽薊”。
北宋命運轉折的一戰:損失十萬精銳禁軍,對外徹底變慫

二十萬精銳北伐,兵分三路初戰告捷

宋太宗看到這份情報非常高興,覺得北伐機會難得,於是下定決心北伐,準備雪恥高粱河一戰的慘敗。宋軍於雍煕三年(986年)正月開始北伐,宋太宗派遣二十萬大軍分兵三路伐遼。為了收復幽雲十六州,這次宋朝可以說是下了血本,動用了二十萬精銳部隊。

北宋命運轉折的一戰:損失十萬精銳禁軍,對外徹底變慫

宋太宗吸收之前高粱河一戰失敗的教訓,並未直取幽州,而是兵分三路。幽雲十六州分山前七州與山後九州,宋軍原定以曹彬的東路軍為主力攻取涿州,以牽制耶律休哥所率遼軍主力,而西路的潘美與中路的田重進則負責攻略山後九州,待山後九州攻略完畢,則由山後轉掠山前,最後匯合的宋朝三路大軍與遼軍在幽州城下進行主力決戰。

北伐一開始,戰事就頗為順利,宋軍諸路大軍皆告捷:曹彬的東路兵團一路攻克固安,不久又克涿州。田重進的中路兵團于飛狐北大敗遼兵。潘美的西路軍在西陘痛擊遼軍,連克寰州,朔州,應州,雲州。米信方面,宋軍則在新城大敗遼軍。

北宋命運轉折的一戰:損失十萬精銳禁軍,對外徹底變慫

蕭太后集中兵力,各個擊敗宋軍

面對宋軍三路大軍齊頭並進的進攻態勢,遼朝蕭太后決定利用騎兵和平坦廣闊的有利地形的優勢,集中遼軍主力先破宋東路軍,然後移師各個擊破。於是,派遣耶律休哥率領大軍前往涿州阻擊曹彬的東路軍,自己與遼聖宗親自率領精騎數萬隨後應援。同時,又派遣大將耶律斜軫率軍阻擊宋中、西兩路大軍東進,防止他們與東路軍匯合。

曹彬十萬東路軍的糧道竟然被遼軍截斷,無糧食可以為繼,於是東路軍放棄涿州退軍至雄州等待糧食。因為曹彬的東路軍撤退,則無人可牽制耶律休哥,那麼田重進與潘美兩軍將會陷入危局。宋太宗聞報,大駭:“豈有敵軍在前不顧而退軍待軍糧的道理!”他忙遣使制止曹彬,並告誡曹彬不要再向前進軍,率軍沿白溝河與米信宋軍會兵,按兵不動,養精蓄銳。“按兵蓄銳以張西師之勢”,待潘美盡略山後之地,與田重進會師東進,最後三路大軍再合力直取幽州,則大事可成。

北宋命運轉折的一戰:損失十萬精銳禁軍,對外徹底變慫

但是東路軍的將軍們建功心切,沒有按兵不動反而再次強攻涿州。“乃裹五日糧,再往攻涿州”。遼軍堅守不戰,僵持幾天後東路軍因糧草不繼,於是開始撤退。遼國大將耶律休哥率領遼朝騎兵主力一路尾隨,邊殺邊追,邊追邊殺。一直追到歧溝關,遼軍突然對宋軍發動總進攻,宋軍不敵大敗。面對遼軍圍困追殺,宋將曹彬、米信竟然拋棄大軍率領數精騎突圍逃命,宋軍於是崩潰,四散逃命。幸虧宋將李繼宣死戰,才使得小股宋軍逃得活命。但是,數萬宋軍,或被殺,或掉入河中溺死,或被俘,損失巨大,“為遼師衝擊死者數萬人,沙河為之不流,棄戈甲若丘陵”。

北宋命運轉折的一戰:損失十萬精銳禁軍,對外徹底變慫

此後其他各路軍隊也先後戰敗,特別是西路軍副將楊業戰敗受傷被俘,絕食不屈而死。只有中路軍田重進不辱使命,全軍而返,並帶回部分收復地區百姓。至此,宋三路大軍皆敗,所取州縣復失。

經過這次慘敗,基本上宣告了宋朝對收復幽雲十六州的努力的徹底失敗。宋太宗趙光義在此戰後也徹底認輸,宋朝的國策發生根本性變化,對外由攻勢改為極其被動的守勢。宋太宗對自己的大臣們說:“國家若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憂不過邊事,惟奸邪無狀,若為內患,深為懼也!”自此,北宋開始走上了“守內虛外”的道路,導致國家日益孱弱,最終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