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作為“最後法寶“,人工肺ECMO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搶救中,俗稱“人工肺”的ECMO設備往往被視作挽救生命的最後機會。但使用這種設備成本很大,也絕非萬能。支援武漢的上海醫療隊,在實踐中探索最恰當的使用時機,為患者爭取到更多的救治時間。請聽記者盛陳銜發來的報道:

「听」作为“最后法宝“,人工肺ECMO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擺放在病床旁的ECMO設備足足有半人高,監視器下方的氧合器上,連接著一圈圈拇指粗的管路。患者的血液被源源不斷地輸送到設備中,通過膜肺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最後輸回患者體內。瑞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陳德昌有著多年ECMO的實踐經驗。他說,這一技術以往主要應用在複雜心臟外科手術中,用來短暫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 陳德昌:“很多需要心臟停跳以後做的手術,比如說大血管的病、比較複雜的一些心臟的手術,都需要停跳。那麼真正在ICU的重症病人身上使用是最近10年的事情,它能夠改善急性呼吸衰竭,現在也成為ICU裡的核心技術了。”

「听」作为“最后法宝“,人工肺ECMO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而在新冠肺炎病人的救治過程中,醫生們首先會通過高流量吸氧、無創呼吸機支持、氣管插管和有創機械通氣等方法進行治療,只有這些方法都不能取得很好療效時,才會選擇ECMO作為最後的治療手段。陳德昌說:“有了這個機器以後,它給我們一個窗口。因為使用藥物也好,起效也要時間,肺要修復也要有時間。”

「听」作为“最后法宝“,人工肺ECMO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在金銀潭醫院危重症病人的診治過程中,陳德昌觀察到,新冠病毒對細胞免疫的影響較大,導致很多患者的淋巴細胞數量下降、功能低下。這樣一來,抗體的產生就需要更多的時間。而ECMO技術的運用,能為病人爭取到一到兩週的時間,“與病毒複製賽跑”:“使得這個病人有時間產生足夠的抗體,清除體內的病毒。”

「听」作为“最后法宝“,人工肺ECMO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一臺ECMO設備的價格通常達上百萬元,每次開機的耗材價格就要5萬多。這一高端的生命支持技術還需要特別的團隊進行系統監測,避免可能出現的各種併發症。瑞金醫院北院重症醫學科護士葉倩茹說:“一對一的護理,護士24小時就是圍在患者周圍轉的,要實時觀察機器運作、管子的固定,每小時監測凝血功能,有沒有血凝塊。”

「听」作为“最后法宝“,人工肺ECMO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目前,由於重症患者的減少以及全國各地區對武漢的大力支援,ECMO已經不再“一機難求”。但陳德昌表示,這種設備並非萬能。決定上機前,要對一系列指徵進行評估。上晚了,可能肺部的損壞已經不可逆,而如果過早用上ECMO,則會浪費醫療資源,還會增加各類併發症的風險。 陳德昌:“如果說有一些病人比較重,肺還是有可復性的,然後用現有的有創機械通氣不能糾正低氧血癥的情況下,我們還是儘早給他們上ECMO進行支持。金銀潭醫院包括其他的一些醫院,包括上海來的醫療隊裡面也用得蠻多,大家對這個技術掌握得比較熟練的,後面可能使更多的重症病人能夠獲益。” 作者:上海電臺記者盛陳銜 編輯:山巍 責任編輯:金曉英

「听」作为“最后法宝“,人工肺ECMO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