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O:COVID-19疫情的"愛克魔"


ECMO:COVID-19疫情的

王亞,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原306醫院),胸外科

據統計15%至30%的COVID-19患者會很快發展為ARDS(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危及生命。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於1月22 日首次用ECMO成功救治重症肺炎患者。2月5日在衛健委第五版的診療方案中建議對常規治療不佳的危重型患者在條件允許時應儘快考慮ECMO作為挽救性治療。當面對連呼吸機也無法維持最低限度氧合的瀕死患者,ECMO成為最後的生命之舟。於是ECMO再次走進大眾視線。

ECMO:COVID-19疫情的

ECMO的全稱為"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體外膜肺氧合),曾在2013年進入普通大眾視線成為網紅。時任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的柯文哲在TED上發表了題為《生死的智慧》的演講。通過柯教授,讓大家知道了"葉克膜"這位神奇的"葉醫生"。

距離2002年,中國大陸地區第一例有計劃開展ECMO技術的病例至今已過去18年,雖然2003年SARS期間,曾有醫院試圖使用ECMO,但直到近些年這一技術才被較廣泛地使用。截止2018年數據顯示,我國有260家醫院可以做ECMO,共有ECMO設備400餘臺。加上近期從國外緊急採購的ECMO,全國現僅有500臺左右。工信部數據顯示,共有67臺ECMO趕赴抗疫前線,其中有29臺是從海外緊急採購支援湖北的。

世衛組織助理總幹事、赴中國考察專家組組長艾爾沃德曾說,他如果患病希望在中國救治,因為中國一家醫院就有5臺ECMO,歐洲都沒有這個水平!這真的是各家醫院前往湖北支援的過程中把自己"壓箱底"的寶貝都帶上了。

許多人對ECMO抱有很大的期望,稱之為重症患者"最後的救命稻草"。那麼,什麼是ECMO呢?

ECMO俗稱人工心肺機,是採用體外循環技術替代人體心肺氧合功能的一種重症輔助治療手段。它的工作原理是將患者的靜脈血引流出來,經ECMO上的氧合器在體外氧合後由離心泵重新泵入體內。可以長時間(幾天甚至上百天)地替代心臟及肺臟的功能,直到患者心肺功能恢復,或尋找到可以替代的供體行心臟或肺臟移植。

ECMO:COVID-19疫情的

從字面上看,ECMO似乎讓我們看到了起死回生的希望,但它在實際的開展和應用中卻面臨重重困難。

首先,它很貴。設備貴,耗材貴,運行成本貴。目前在全球ECMO設備研發與生產領域主要由德國的邁柯唯(MAQUET)、索林(Sorin)以及美國的美敦力(Medtronic)三家企業壟斷,離心泵是其中的關鍵。一臺ECMO設備採購價在100~300萬元。ECMO系統的氧合核心部分是膜肺,由中空纖維膜構成,中空纖維內走氣外走血從而實現氣體交換。但這種材料全球僅有一家供應商,有一定的壟斷性。不同品牌的ECMO開機套包從2.5~7萬元不等,轉機一定時間後就需要更換。後期一般在ICU運行,需要定期查看各種指標以確保順利轉流,每天的費用超過1萬元。一般情況下,患者使用ECMO兩週大約需要花費20萬元,大部分需要自費承擔。2007年,英國在使用ECMO治療一個H1N1病例時,花費超過54萬美元。在此次疫情中,中國政府承擔治療新冠肺炎的所有醫療費用,包括ECMO,為救治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其次,啟動 ECMO對醫護團隊要求非常高,需要包括呼吸學科、危重症醫學科、外科、超聲科、輸血科、醫工科等多學科的配合。ECMO的開展,直接反映了一所醫院,一個地區甚至一個國家的危重症領域的救治能力。2019年全世界共有430家ECMO中心醫院在國際體外生命支持組織(ELSO)進行會員登記,共有12850個病例,我國各ECMO中心報告使用病例數達5000多例,使用ECMO技術進行救治還遠未完全普及。

ECMO24小時不間斷運轉,需要護理人員24小時的全程參與,需要ECMO團隊的核心專家隨時待命,根據患者各項生命體徵變化,及時進行調整,運行及維護通常需要 5 人以上的專業醫護團隊。在本次疫情的重重防護下,非常考驗每一位參與者的專業能力和他們的體力。

再者,ECMO的救治存活率還有待提高,如何把握適應症,減少併發症都是需要探討的問題。結合本次疫情,從目前來看,上ECMO的病人大部分都死了,只有那麼幾個活著的。瀕危狀態的,就算上了ECMO,活下來的也很少。對於COVID-19的患者早期的支持治療很重要,專業團隊的預後評估很重要。在目前仍然缺乏特效藥的情況下,ECMO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療過程中具有一定用武之地,但卻不是神器,我們的醫護人員只是在盡最大的努力使用ECMO與死神賽跑。

特別喜歡葛醫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心內科副主任醫師葛恆)在雷神山筆記中寫道的話:在這場對新冠病毒的戰役中,我們的終極武器並不是ECMO,而是成千上萬負重逆行者一起構建的"愛克魔"。

向所有的逆行者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