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篇債券市場

債券的品種大的方面分為三類主權類債券,金融類債券,企業信用債券。主權類債券分為中國的國債,地方政府債和央票。金融類債券分為政策性金融債,商業銀行債。企業信用債券分為企業債,公司債,中票,短融,信貸資產和其他資產支持債券等等。全球經濟發達國家都有完善的債券交易市場。

債券市場是發行和買賣債券的場所,是金融市場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債券市場是國家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為全社會的投資者和籌資者提供低風險的投融資工具;債券的收益率曲線是社會經濟中一切金融商品收益水平的基準,是傳導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重要載體,統一、成熟的債券市場構成一個國家金融市場的基礎。

債券市場是發行和買賣債券,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分為不同類別,分類有以下幾種:

(1)根據債券的運行過程和市場的基本功能,可將債券市場分為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

債券發行市場,又稱一級市場,是發行單位出售新債券的市場。債券發行市場的作用是將政府、金融機構以及工商企業等為籌集資金向社會發行的債券,分散發行到投資者手中。

債券流通市場,又稱二級市場,指已發行債券買賣轉讓的市場。債券一經認購,即確立了一定期限的債權債務關係,但通過債券流通市場,投資者可以轉讓債權,把債券變現。

債券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相輔相成,是互相依存的整體。發行市場是整個債券市場的源頭,是債券流通市場的前提和基礎。

(2)根據市場組織形式,債券流通市場進一步分為場內交易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

證券交易所是專門進行證券買賣的場所,如我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在證券交易所內買賣債券所形成的市場,就是場內交易市場,這種市場組織形式是債券流通市場的較為規範的形式。交易所作為債券交易的組織者,本身不參加債券的買賣和價格的決定,只為債券買賣雙方創造條件,提供服務,並 進行監管。

場外交易市場是在證券交易所以外進行證券交易的市場。櫃檯市場為場外交易市場的主體。許多證券經營機構都設有專門的證券櫃檯,通過櫃檯進行債券買賣。在櫃檯交易市場中,證券經營機構既是交易的組織者,又是交易的參與者。

此外場外交易市場還包括銀行間交易市場,以及一些機構投資者通過電話。電腦等通訊手段形成的市場等。

目前我國債券流通市場由三部分組成,即滬深證券交易所市場、銀行間交易市場和證券經營機構櫃檯交易市場。

(3)根據債券發行地點的不伺。債券市場劃分為國內債券市場和國際債券市場。國內債券市場的發行者和發行地點同屬一個國家,而國際債券市場的發行者和發行地點不屬於同一個國家。

(4)融資功能。債券市場作為金融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使資金從資金剩餘者流向資金需求者,為資金不足者籌集資金的功能。與股票市場一樣,債券市場為資金需求者提供了一個直接融資的渠道。我國政府和企業先後發行多批債券,為彌補國家財政赤字和支持國家的許多重點建設項目籌集了大量的資金。

(5)資金流動導向的功能。效益好的企業發行的債券通常較受投資者的歡迎,因而發行時利率低、籌資成本小;相反,效益差的企業發行的債券風險相對較大,受投資者歡迎的程度較低,籌資成本較大。因此,通過債券市場,資金得以向優勢企業集中,從而有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

(6)宏觀調控功能。一國中央銀行作為國家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部門,主要依靠存款準備金、公開市場業務、再貼現和利率等政策工具進行宏觀經濟調控。其中,公開市場業務就是中央銀行通過在證券市場上買賣國債等有價證券或發行央行票據,從而調節貨幣的供應量,實現間接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在經濟過熱、需要減少貨幣供應量時,中央銀行賣出債券或發行央行票據收回金融機構或公眾持有的一部分貨幣,從而控制經濟的過熱運行;當經濟蕭條需要增加貨幣供應量時,中央銀行便買入債券,增加貨幣的投放。

(7)提供市場基準利率。從國際金融市場的一般運行規律來看,在比較健全的金融市場上,有資格成為基準利率的只能是那些信譽高、流通性強的金融產品的利率,而國債利率一般被視為無風險資產的利率,被用來為其他資產和衍生工具進行淨價的基準。

(8)防範金融風險。一個較為完備的債券市場可以有效地降低一國金融系統的風險。一個高流動性的、開放的國債市場不僅提供了市場基準利率,也是本幣國際化的重要支撐。金融債的發行可以極大地補充銀行的附屬資本,尤其是次級債券的發行使得銀行不僅獲得了中長期資金來源,並且在股東之外還增加了債權人的約束,有利於銀行的穩健經營。債券市場上投資者的行為高度市場化,企業債務的不履行將迅速導致債權人差評,使得企業無度融資的衝動受到有效遏制。在債券融資的背景下,公司債一旦出現債務不履行,會迅速導致公司在投資人群體中的名譽損失,通過債市信息披露會使廣大社會公眾掌握公司的信譽,使這種懲罰自動擴散到整個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