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物王熙凤,有什么新颖的切入点?

野立


王熙凤给大家的印象就是泼辣狠毒,精明能干。我想从原生家庭方面来分析一下。

四大家族的王家是怎样的,书本没有详细的描述。可是通过王熙凤姑姑王夫人,薛姨妈可以看出他们的家风。

1.

王夫人和贾政的关系就不和谐,板执缺少情趣。贾政就经常往去赵姨娘那。

王熙凤从小被当男孩子养大。性格泼辣豪爽,爱逞强。和贾莲结婚后也是处处逞强,缺少温柔。虽然王熙凤精明强干但是在对待丈夫时用错了方法。中国的夫妇讲究的是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正是因为王熙凤的要强争胜,使她和贾莲的关系疏远。贾莲在外面乱七八糟的事情以及娶尤二姐,王熙凤不能说没有关系。

英国女王回家时,敲门说女王回来了。她的丈夫没有给她开门。她又改口说您的夫人回来了,她的丈夫才开了门。

可见夫妻相处,不论地位高级,都要和谐相处平等对待。

2、

王熙凤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拆散一门婚姻。在管理家贾府期间利用职权中饱私囊。将贾府好多财产据为己有。自私利己,贾家能不败落?秦可卿死后给王熙凤托梦说的几个挽救方法,她一样也没落实。

为了自己安逸安逸生活,四处敛财。自私至极,精致利己主义者。和薛姨妈的自私相像。薛姨妈表面上看起来笑呵呵实质也很自私。为了金玉姻缘赖在贾家不走,看到黛玉宝玉的真情后阻挠,一心只为自己女儿。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

孔子说:“不仁的人是不能长久安处于穷困的境况的,也是不能长久安享于快乐的生活的。仁人是以仁为安,智者是以仁兴利

3、

王夫人是冷血固执,对危害自己切身利益的人和事不留情面。王夫人因为看见宝玉和金钏狭昵,逼得金钏跳井不但不反思还要自圆其说。

贾瑞对王熙凤爱慕有佳,当做女神。王熙凤欺骗,戏耍他好几次后,非要把他置于死地才安心。一条人命跟蚂蚁都不如。

王熙凤对待尤二姐,借刀杀人。让一个好端端的性命吞金自杀。

可见王夫人,王熙凤冷血无情。一个人无论你多么风光显贵,也不能视他人生命如草芥。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4、

王熙凤身在金玉满堂,却大字不识,不求上进。中国人讲究诗书传家。王熙凤不识字可见她的娘家见识短浅。在红楼梦众美女中只有王熙凤学识最差。又由于家风不正,想自我提高逆袭也不成。格局决定了境界,德不配位必遭殃。即使她精明能干,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生于富贵却不重诗书,必不长久。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苏轼《三槐堂铭》

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很大,如果自己再不奋力抗争,基本决定了一个人以后的发展方向。王熙凤也是如此。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不知回答的满意否。?欢迎大家阅读,点赞,评论。


倚云


王熙凤和林黛玉一样,是个非常有特色的人物,她的光芒甚至都超过了宝黛钗三大主角。很多人热衷于研究王熙凤,不仅仅因为她是个脂粉英雄,和那时候的大家闺秀不一样,更是因为她掌管了贾府的命运。今天我也提出了一个新的切入点,就是她判词最后一句的理解。


王熙凤的判词里有一句是一从二令三人木,现在公认的是拆字法,也就是这句判词给出来的信息是三个字:丛、冷、休。这三个只有“休”字意见比较统一,也就是大家都认为,王熙凤最后的结局是被休弃了。对于前两个字,目前众说纷纭,但大部分的人认为是贾琏对王熙凤的态度,也就是开始对她顺从,后来对她冷淡,最后休了她。但我认为这句话另有解释。

首先王熙凤是贾府的当家人,这一点毋庸置疑。她从出场就一直在玩弄权势,贾府虽然有贾母和王夫人这两个辈分高的人,但这两个人基本都不管家了,贾府基本都操控在王熙凤手里。所以王熙凤的命运和贾府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



冰山上的凡鸟就是王熙凤和贾府的共同命运。

王熙凤的判词插图里画着一个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凡鸟就是凤的繁体字,所以冰山上的这只鸟就是王熙凤。而她底下的这座山是渐渐的在融化,一天比一天小,这是对贾府非常形象的比喻。

王熙凤操控的这座山,其实内囊早就已经空了,越往后,败得越快。冰山上的这只鸟非常有才,是个脂粉堆里的英雄。但即便这只鸟再折腾,再忙碌,依然抵挡不了冰山的融化。王熙凤既然被画在山的顶峰,所以我认为贾府的命运和王熙凤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王熙凤的悲惨结局和贾府的败落是互相牵扯的关系。

王熙凤操控着一个即将空虚的大厦,她总是在拆了东墙补西墙,忙忙碌碌却一点也没为贾府挣来更多的出路。反倒是王熙凤各种的弄权将即将腐朽的贾府更快地推向了灭亡。王熙凤自称不怕阴司地狱报复,所以她背着贾琏和王夫人做了很多有违礼法的事,她手上大大小小也握着几条命案。但是王熙凤胆子太大,一点也不知道收敛。书里说,馒头庵那次之后,王熙凤诸如此类的事就更加大胆了。



所以王熙凤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行事风格,必然会为后来岌岌可危的贾府带来更大的隐患。王熙凤什么都敢做,连被抄的史家的东西也敢收。所以王熙凤在后来的管家中必然会出一次大事,而这种大事很可能会为贾府带来灭顶之灾。贾府出事之后,很多罪过都会归到王熙凤身上,所以她也会被家族所休弃。因此王熙凤和贾府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

王熙凤判词里的冷字另有所指。

很多人认为这个冷字就是贾琏对王熙凤的态度,对她冷淡了。但是我认为这个冷是指代一个人,也就是冷子兴。冷子兴是开篇时拉开宁荣两府帷幕的人,他和贾雨村一前一后,都与贾府都产生了瓜葛。

贾雨村我们都知道,是个东郭之蛇,他对所有帮助过他的恩人都有过落井下石之举。贾雨村和冷子兴是好朋友,想必也是志同道合的一类人。冷子兴这个人从名字上看就可以知道,“冷眼观子兴”,人情味很淡。



冷子兴是第一个讲出贾府内囊空虚的人,所以他对贾府的情况非常熟悉。红楼梦这部书前后照应,互相对称,条理性非常强。我想既然书中用冷子兴开篇,想必也会用此人来结尾,因为从头至尾,他都在冷眼旁观着一切。

冷子兴是个古董商,倒腾古董的,并且是贾府的大管家周瑞的女婿。我想冷子兴会对贾府如此了解,肯定是因为和贾府有很深的交集。我们知道,王熙凤在管家时经常当东西来周旋,有周瑞这层关系,想必东西都会当到冷子兴这里。



元春省亲时点了四处戏,其中有一出戏是《一捧雪》,脂砚斋在后面批道:伏贾家之败。我们知道,一捧雪就是一个玉杯,是一件古董,如果贾家出事出在古董上,一定和王熙凤逃脱不了关系,也一定和冷子兴脱不了关系。所以冷子兴最后极有可能会和他朋友贾雨村一样,在最后关头对贾家落井下石,出卖了贾府。所以王熙凤最后这句“一从二令三人木”极有可能一语双关,是她和贾府共同的命运。那就是:自从遇见冷子兴之后,就万事皆休。


大白话红楼


王熙凤一定是《红楼梦》中最为出彩的人物之一,因为是主角所以大家对她的重视超乎想象,她的泼辣、狠毒、美丽、活泼等种种性格都为人所熟知,可是这并不是王熙凤的全部,她还有很多面可以让人去发现去了解,多发现她一点或许就会更加喜欢她。

第一,王熙凤屋里的美食,鲜活热辣

大观园有很多美食,可是王熙凤屋里的好吃的东西却比比皆是,不管是为尤氏准备的精致小菜、她自吃的早点“奶子糖粳米粥”,还是为贾琏做的接风洗尘的饭菜,其中特意给王嬷嬷准备的火腿炖肘子、孝敬贾母的野鸡、给邢夫人准备的炸鹌鹑、让李嬷嬷吃的烧的滚热的野鸡,这些食物正如王熙凤为人鲜活热辣,如果想要吃好吃的去找王熙凤一定没有错。

王熙凤也是一个爱玩好玩的人,比如她就知道“茄鲞”如何制作、宝玉要吃的“莲叶羹”也只有她晓得怎么弄,王熙凤还喜欢吃大闸蟹和烤肉,也爱喝酒,所以寻找一个可以一起吃饭的人,王熙凤也是绝佳的人选。研究王熙凤的为人,研究她屋里的美食自然必不可少的。

第二,王熙凤化解尴尬的技能绝佳,她的俏皮话确实无人可及

王熙凤的为人处世受人褒贬,但是她化解尴尬的技能实在出色,好些时候大家处理不好的场景她都可以解决好。

李嬷嬷是宝玉的奶妈,可是因为袭人越来越得到王夫人和宝玉的看重,所以她心有不忿老是找袭人的麻烦,袭人和宝玉都那她没办法,只有王熙凤才能把她弄走,一句好话一顿热酒就能把她劝走。

宝玉和黛玉吵架,贾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又不知道让何人劝二人和好,最后也只有王熙凤可以去,她一出马两人也就和好如初了。后来宝玉说话不当心,瞬间就惹恼了宝钗,黛玉火上浇油反被宝钗嘲笑,于是王熙凤又来打圆场“大热天谁吃生姜啊,怎么热辣辣的”,大家都笑了,气氛也瞬间缓和了。

贾赦强娶鸳鸯的事儿惹得贾母雷霆大怒,甚至是王夫人都难逃责难,探春替王夫人解围化解了王夫人都尴尬,可是整体的场景还是处在零点,于是王熙凤便说话逗贾母乐,也给大家缓和气氛。

王熙凤说:“谁叫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亏是孙子媳妇,若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到这会儿。”

王熙凤这样一说大家都乐了,这件事也就暂时被放置了,如果没有王熙凤,真的不知道贾母这场气要如何才能消下去。

第三,王熙凤坚强背后的脆弱

王熙凤是一个永远活在舞台中央、人们的羡慕的目光中的人,正是因此所以大家从来都不会注意到即便如此强大的王熙凤,也会有特别脆弱的时候,正是因为她的优秀所以她的落寞她不会放在人前,她坚强背后的脆弱也会显得更加悲伤。

王熙凤作为贾府的大管家,虽然可以耀武扬威,可是她无形中也落下了无数人的埋怨,下人们埋怨她严苛、邢夫人对她嫉妒、王夫人对她不信任,她也在管家的过程里慢慢迷失了自己,为了管好家她甚至因为劳累失去了六个多月的男孩,为此还得了一身的病,所以管家一场就是“得不偿失”的事情,后来王夫人有了新的接替人选就放弃了王熙凤。

王熙凤光鲜亮丽的背后多是让人无法言说的悲伤,这些事情她不能跟别人说,只能一个人默默地流眼泪。有时候理解一下王熙凤的悲惨或许也就能够理解她对待尤二姐的狠毒和她对自己一直努力向上的不安感。

第四,王熙凤身为母亲的温柔

王熙凤是一个颇受褒贬的人,她对别人或许不够好,但是她对自己的女儿巧姐却有足够的温柔,王熙凤可以为女儿打破所有的原则,只希望她一生能够平平安安。

王熙凤不信鬼神,却会为巧姐请“痘疹娘娘”,会为她送“花神”,巧姐在大观园会受到最好的照顾,王熙凤的关怀无微不至。王熙凤给巧姐找到刘姥姥做干娘,不仅为她取了名字,还给她结下了一段善缘,以后巧姐在贾府抄家之后流落青楼,也是幸得刘姥姥搭救,这一切都是王熙凤做为母亲送给巧姐最好的礼物。分析王熙凤做为母亲的温柔或许才会认识另一个如沐春风的她。

第五,王熙凤对爱情的不合时宜的偏执

大家能够看到王熙凤对贾琏的严加约束不准他三妻四妾,她“醋缸”的背后是她对待爱情的偏执,在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里还想追寻“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别人或许认为她只是嫉妒容不下贾琏身边有其他女子的存在,其实她只是想要守护自己的爱情。

可是她满满的痴心,贾琏不懂,世俗不容,她原本圆满幸福的家庭最后走向支离破碎,她与贾琏之间也从恩爱有加变成形同陌路,这一个过程的转变都是王熙凤内心做悲伤的地方。

如果换一个时代,王熙凤的要求何其正常,而且王熙凤完全可以做好贤妻良母的角色,只是贾琏没有给她这个机会。当初他把王熙凤惯成了麻辣女友,可是最后却讨厌她的强势。王熙凤对爱情不合时宜的偏执,让自己受伤也害了自己走向末路。

总得来说,关于王熙凤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对于以上五点,比如王熙凤屋里的美食、王熙凤一生难以诉说的悲伤、她对爱情的执拗等等都是她生命里不和忽视的部分,大家能够看到活在舞台中央光彩耀目的她,可是也希望能够体谅这个也会弱小、也会悲伤哭泣一个人舔舐伤口的她。



小说红楼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非常耀眼的一个角色,也是曹雪芹浓墨重彩描写的一个人物,无论是相貌、家境、管理能力还是为人处世的技巧,都有着非比寻常的过人之处,是《红楼梦》中个性鲜明、塑造最成功的角色之一。由于王熙凤在贾府中亮眼的表现,古往今来,研究王熙凤的学者数不胜数,角度也是五花八门。如果说还有什么新颖的切入点,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王熙凤姓名之迷

《红楼梦》通篇采用暗喻、象征的写作手法,书中不少人物的性格命运就隐藏在他们的姓名中,例如甄士隐,我们可以解读为“真事隐”,即《红楼梦》把“真实的事物”或者“事情的本来面貌”隐藏起来不让人所知,也可以解读为“真士隐”,即在《红楼梦》呈现的社会图景里,真正有学问的名士都隐居起来不愿意发挥自己的真才实学。那么王熙凤的名字中是否有暗喻和象征意义呢?是否可以把她解读成“亡西风”或者“亡袭凤”呢?

第二,王熙凤文盲之谜

在金陵十二钗中,绝大多数人不但识字,而且都非常有才华,宝钗黛玉以及“元迎探惜”四姐妹自不必说,湘云妙玉亦可吟诗作对,李纨课子,培养出了贾兰这个举人,除了早亡的秦可卿尚不清楚、巧姐年纪太小之外,金陵十二钗中只剩下王熙凤不识字了。按理说她出身于名门世家,应该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家庭成长环境,但非常让人意外的是,如此精明能干的王熙凤竟然不认识字,是曹雪芹的刻意安排还是有其他原因?值得探讨一下。

第三,王熙凤早产之谜

关于王熙凤女儿的数量,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说是有两个女儿,分别是“巧姐儿”和“大姐儿”,另一种观点认为只有一个女儿,即“巧姐儿”和“大姐儿”就是一同个人,但不管怎么说,王熙凤都没能生出儿子来。好不容易怀了一个男婴,到小说第五十五回却早产了,一个六七个月大的孩子说没就没了。民间俗语说“七活八不活”,而且既然已经诊断是个男婴,王熙凤必定会非常留意,为什么还是早产了?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当然,对于王熙凤值得研究的点还有很多,例如她的服饰、语言技巧、管家方式以及她最终的结局,以上只是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互相交流指点。


三夢遊水


《红楼梦》中,提起王熙凤,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这几件经典事件:出场时“人不见笑先闻”,协理宁国府,变生不测泼醋,大闹宁国府,借刀杀人,逼死尤二姐。这桩桩件件都呈现出一个伶俐、强悍、能干、毒辣的形象。但我今天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聊聊这个凤辣子。

说出来别喷我,我一直喜欢王熙凤,看书的时候总是注意关于她的小细节,试图找出她的闪光点为她辩白。

凤辣子也有不辣的时候,也有温情的一面。她和姊妹们相处得很融洽,有几次年龄比她小的薛宝钗、探春、林黛玉都称呼她“凤丫头”,貌似长幼无序,却是亲热的表现。

大俗的王熙凤和大雅的黛玉却有相通之处。她们两个都是伶牙俐齿、俏皮可爱。宝玉曾说:

若是单是会说话的可疼,这些姊妹里头也只是凤姐姐和林妹妹可疼了。

林黛玉初进荣国府,王熙凤对她嘘寒问暖,这是面子情,是为了讨好老太太。但林黛玉在荣国府居住时间长了,姊妹相处久了,黛玉率性、直白、心不藏奸的个性也吸引了凤姐,因为她也是个性情中人,女中豪杰。她不喜欢忸怩作态。她嫌弃扭扭捏捏的蚊子似的说话的人:

我就怕和人说话。他们必定把一句话拉长了作两三截儿,咬文咬字,拿着腔儿,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

王熙凤给众人送了暹罗进贡的茶叶,宝玉、宝钗说不喜欢,林黛玉却觉着好,凤姐说要她那里还有,再给黛玉一些。林黛玉不客气地说要打发丫头取去。凤姐说她会打发人送来,她还有事求黛玉。这时凤姐、黛玉开了个玩笑:

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

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李纨说凤姐诙谐,林黛玉道:

“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讨人厌恶罢了。”说着便啐了一口。

这一段场面的气氛非常温馨。王熙凤洞察老太太的心意,也是宝黛爱情的支持者之一。

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一行人扑入潇湘馆。

黛玉病弱之人,已经睡下。看看王熙凤怎么做的:

黛玉已睡了,忽报这些人来,也不知为甚事。才要起来,只见凤姐已走进来,忙按住他不许起来,只说:“睡罢,我们就走。”这边且说些闲话。

她非常地体贴黛玉,“忙按住”,阻拦了黛玉起床。事发突然且又兴师动众、气势汹汹,黛玉肯定会受到惊吓。王熙凤非常细心,“且说些闲话”,安抚黛玉。

王熙凤《红楼梦》中的灵魂人物,如果没有她,整部书会失色大半。她是个多元化的人物,红学前辈王昆仑曾说“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道出了诸多读者的心声。


淡看云起


一是从王熙凤处的角色切入:她在贾府的角色,是一个没有董事会的CEO,缺乏有力的监督,也缺少决策的建议,能力虽强,也只能害了自己,败了贾府。

二是从王熙凤所处的环境切入:她掌管贾府时,贾府已从烈火烹油的日子过来,无可救药地进入衰败期。大环境是在朝廷失宠,小环境是贾家子弟无人上进,吃喝嫖赌,无所不为。

三是从王熙凤的个人素质切入:王熙凤虽然能力很好,有心计,有铁腕,心狠手辣,是治家的一把好手。可读书太少,眼光不远,不能听取秦可卿的劝告,对自己要求不严,贪财害命,结果害人害己。








柏夫文艺


什么是真正的财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纵观王熙凤的一生,拼命追求权力与金银。权力,她追到了,金钱,她也没少捞取。但是她富有吗?否,她贫穷得只有权力和金银。
她的权力是凭借娘家的势力和恭维贾母取得的。而她攫取金银凭借的多是弄权,不过靠的是在贾府掌家和贾府、贾琏的权势。她靠挪用月利银子放高利贷,不到一年就翻出近一千两;她弄权铁槛寺,以贾琏的名义,一次就获得三千两……一旦失去这些条件,她便一无所有。当王子腾不在了,贾府失势了,遭受抄家以后,她的银子被抄走,特别是当贾母不在了,她的权力也就形同虚设了。

但是人情就不一样了。平儿懂得人情,经常劝戒王熙凤得饶人处且饶人,大事化小才是兴家的要略。结果使王熙凤少做了不少冤孽;王熙凤本来无心插柳的一次善举,赏了刘姥姥一餐,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并且给一串零钱让她打车,把刘姥姥打点得心满意足,结交了这个农村老太太。关键时刻成了救命稻草,救了巧姐。

但是她并不懂得珍惜人情这种财富。秦可卿生前于王熙凤关系甚好,临终托梦给她,要她早作退步抽身的打算,为贾府子孙后代留一些基业,不至于最后家亡人散各奔腾。提醒王熙凤,纵有喜事,也不要忘了盛筵必散的俗语。然而王熙凤正当春风得意,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秦可卿的建议和警告,她并没有放在心上。

第七十二回,贾府日常开销已捉襟见肘,常常典当银子使,宫里的几个太监变着法儿来要银子,从他们傲慢的态度,透露出此时的元妃已经失宠,贾府已经失势。王熙凤明白了要维护与太监的人情时,却因为经济上捉襟见肘,难以为继了。周太监昨日刚从这里敲走一千两银子,又来个六宫总管夏太监名夏守忠(下手重),本来还欠着几千两未还,却又来要。如果元妃在宫中得势,料定不至于如此。

王熙凤的教训告诉我们,不要看不起任何人。否则能够笼络的人情不屑于,维护不起的人情又把握不住,生活的路就会越走越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世事洞和人情练达谈何容易。


伴读红楼梦


贾府史家祖宗都是凭军功建立基业的公侯世勋,建朝后一直是国家重臣,后代主要在科技部建设部供职,家族定位始终位于高点上的高端,属于文化氛围较浓厚的家风。

而王家先人是那种干吏能人式的官员,凭精明会办事儿上位,子弟一直服务于公家经营型机构,属于场面上的人,特点是见多识广、长于逻辑,别看人家呤风弄月不行,也没那么规矩大,但是王家人个个都是算术行家,尤其凤姐,简直就一神算子;宁府媳妇们来报销,辛辛苦苦在下面平的账,她耳朵一听就心算出有问题,真乃是不用报班的速算天才。

一个体系内,精神文化的建设很重要,但是踏实严谨的职业作风才是不忘初心。


颤动的丹田


王熙凤是该小说中作者刻画得最传神、最丰满的人物形象。王熙凤是贾琏的妻子,在贾府具有一定的权威,并且机敏善变,她以自身的才智和能力成为了贾府的统治者。王熙凤八面玲珑,极度贪婪,但又不失乖巧,她在贾府滥施刑罚...

心狠手辣,胆大包天,八面玲珑,爱憎分明,却偏偏信错了人。从贾琏到王夫人,无不让自己摔了个大跟头。她最后的死,这两人着实功劳不小。


九零後潇灵儿


现在一些人通过看电视剧或戏曲,普遍对王熙凤评价是刻薄,刁钻,心狠手辣。但我想荣国府无她统得了吗?虽然在品格上及理事中有些过及与不当,但拿现在的话来说,应属女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