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一中国妈妈辅导孩子作业至崩溃跳河,大家对此有何感想?

老秀才109566801


我的孩子也三周岁了,过不了几年也要开始辅导作业,我也在担心辅导作业双方崩溃的场景。现在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常有的事情,不集中的时候,你讲什么他们都听不进去。你骂他们,一次比一次大声,他们内心也惶恐,越怕越记不住。你说了十遍还记不住,崩溃的就是你自己。虽然说现在社会没有知识行不通,但也不是裙所有孩子都是高材生的料,面对书本的死记硬背,他们学不来。但别的行业他们可能就是大师,了解孩子的兴趣,不要逼急了孩子,更逼急了自己。做了后悔的事情,一辈子都挽回不来的。


古小姐的Vlog


我是一个三年级宝妈,那是深有体会啊!往年孩子学习我基本没有操心过,孩子在班里基本保持中上左右,(我已经很满意了)不料今年疫情的特殊情况,突然我在家里担任了辅导孩子学习的重任了,第一天上岗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做个祥和的妈妈。哈哈。事实证明祥和的妈妈只能表现在平时、在辅导学习这块那是不会有祥和的妈妈。接下来的几天真是鸡飞狗跳来形容,孩子哭、我也哭、互相生气对方。现在我儿子写作业的时候就把门反锁起来根本不让我进去,不知不觉之间我和儿子的关系已经在悄然的发生了变化。孩子已经不太愿意和我交流了。作为妈妈来说真的好难过,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老公安慰我说:放手!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做主。我想想也是,我们小时候父母哪有时间关心我们的学习怎么样、只要每晚能在家里看到没有丢就不错了。我们小时候很开心的。不是也能自觉的完成吗,为什么现在轮到我的孩子我却不能给他们自由。终归是我们深知现在的社会残酷、就想让我们的孩子在小时候就能多学习一点。以后能少受一些苦难。孩子,我们是爱你的,比爱自己还爱。我们一起加油成长![微笑][微笑]



刘小姐的日常生活Live


过分的爱是对自己的极大伤害……我有深切体会,我让我儿子锻炼身体,他不,给他教授我最受益的太极拳,气功,六字诀他不!我让他多喝水,甚至把水放倒他面前,他不,我让他别老玩手机打游戏,买了好多书给他,他不看,我让他早点起床,他不……让他要想过好必须有所追求……他无动于衷……我充满了生气和无奈!我觉得我已经受到了伤害……所以人各有志,人各有路……亲人何必互相伤害呢


远方更美


我的观点可能与众不同,孩子的学习不行,不代表这孩子就是智力不好。比如我一个同学,读书时是天天被老师点名站在前面读书的差生,后来初中毕业就辍学了,后来跟师父学家电维修,马上展现了他的才华,手艺特别好,后来进厂干了几年,成绩突出,再后来被厂里派驻国外做项目工程,现在工资是我们大学毕业生的N多倍了。所以条条大路通北京,根据孩子的爱好因利势导就行,也不必一棵树上吊死,就算你跳河,他就能学好的吗,所以我们不仿换一条思路。


随城印象


看家庭,如父母意见交流不到一块,爷爷奶奶阻挠,那肯定会出逆子。我家小儿子,我和老公意见统一,老公教数学 ,我教语文,英语,我们且标一致,互补互商,小儿从不烦人,事事自律,自尊,我也就开心互粉,象在游戏中玩乐,没有不快!


天尊仙


我之前在肯德基,一个妈妈在我隔壁桌辅导女儿数学作业,给气得大哭……真的太不容易了……我都想掐死那个小姑娘,一直走神,加和减都搞不清楚……还一直走神不听她妈讲话……哎!日常恐育。

有时候就要承认自己的孩子智商不高啊,对他们发什么脾气😳,还把自己搭上

注意力缺陷是疾病呢,不能只怪孩子

而且有些人天生就不擅长学习,席慕容和琼瑶数学都是零分选手,你能说她们是智障吗?每个人特点不同,而且有些天生厌学也没救的,怎么教育都是没有起色,所以家长只要尽力就好,不能走极端,这是愚蠢的行为


50岁大妈记录生活


网上出现这种耸人听闻标题我一般很少点开去看,芸芸众不可避免会有一些极端的个例存在,比如夫妻拌嘴跳楼,老师批评作业完成不了跳楼,这些不会管理自己情绪的人总是存在的,即使不是因为辅导作业崩溃,她也会因为其他的事情走极端。

我初中的一个同学,夫妻经常打架,妻子走极端把两个三四岁的孩子推河里淹死然后自己跳河自尽了 ,让人唏嘘不已,你说是应该同情还是谴责。

无论父母还是孩子, 生活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永远是次要的。为人父母,无论是工作和学习,我们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没有人会为你的坏情绪买单,也没有人会因为你的极端而同情你。中国文化中有个中庸之道经常会被批判为文化糟粕,其实从为人处世来说还是要谦和中庸一点为好,最重要德是性格情绪要中庸一点。

孩子教育的本质一定要把身体和性格的培养当做根本。从小有个好身体和养成一个好的锻炼身体意识,小孩一辈子受益。有一个好的性格能让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会,这比任何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更重要。

至于辅导作业,适当的散养可以让孩子更加自律,你有没有发现你越是替他检查作业,他错的会越多,父母不要越俎代庖,老师批评父母不辅导作业对家长来说没有任何意义。老师说孩子一句比父母说十句管用,不要帮孩子修改作业,你改好了作业100分,老师就会省掉给孩子的讲解,孩子就不会被老师批评,这样对孩子的自律没有任何帮助 。少操点心,孩子比我们现象的懂事,我们要给与他们信任。


逸飞贝月


焦虑的中国父母,正在废掉我们的下一代

最近61岁的陈美龄在网上又火了。

这个曾在香港乐坛红极一时,与邓丽君齐名的女歌手,退隐歌坛30年后,又一次刷屏朋友圈。不过,这次是以妈妈的身份。

她把三个儿子,先后送进了美国排名第一的斯坦福大学。

最近,她接受了一个采访:

视频中侃侃而谈的陈妈妈的教育理念引起无数人深思:“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陈美龄在视频中提到了很多点,都让无数父母瞠目结舌,比如:不要制定每天的时间表、不要给孩子报课外班、不要替孩子做选择……

这种教育理念完全和我们背道而驰。要知道大多数中国父母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拼尽全力给孩子报最好的辅导班,送进最好的学校。

去年,有一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更是扎了无数父母的心。广州一位高管妈妈,给孩子一个暑假的教育花费高达三万五,她连新衣服都不敢买。

与之类似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无论是800万的学区房,还是吃着最贵的药,安着最贵的支架,鸡飞狗跳地陪娃写作业,

亦或是,无缝衔接的辅导班:

这些无一不体现着中国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有研究指出: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花费最贵的地区,而且超过三分之一的家长已经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孩子身上。

可尽管如此,中国父母仍然担心自己做的不够。

这背后暴露出了一个残酷真相:中国式父母焦虑。我们害怕孩子考不上好学校,跟不了好老师,比别人成绩差……会输,会落后。

而陈美龄之所以爆红,就是因为她这一套崭新的教育方式,惊醒了无数深处焦虑之中的中国父母,让大家明白:不是孩子输不起,问题的本质在于中国父母害怕输。

就像马东说的,中国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长中的焦虑转移给了孩子。

我们小时候没考上好大学,想让孩子考上985,211;

我们小时侯成绩不如别人,想让孩子一定要争口气,超过别人家的孩子;

我们没过上安稳的生活,催促孩子一定要过上理想生活……

正是这种焦虑,让无数家长和孩子都处于连轴转的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我们不知道的是:这种中国式父母焦虑,很有可能废掉我们的孩子。

电视剧《急诊科医生》中有一个桥段:一个小姑娘考试考砸了,扛不住妈妈的批评,喝农药自杀。虽然抢救醒了,但生命只剩下一个月的期限。

妈妈当时就崩溃了,悔不当初:我干吗要说她啊!没考好就没考吧……

是啊,一次考不好就不好吧,输了一次成绩,并不能代表输了人生。为什么要如此苛责呢?然而,现在再后悔都晚了。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父母有多少焦虑,孩子就会有多大的心理压力。2017年9月7日,香港教育局新任副局长蔡若莲的长子潘匡仁在家里跳楼,从40多层的高空坠下,不幸身亡。

潘匡仁&蔡若莲

这位出身书香世家,毕业于海外名校的孩子,因为在一场单车比赛中受伤,无法继续参赛,不能为家族争光,患了抑郁症。

优秀教育者的后代,以自毁的方式表达“输不起”的绝望,多么令人唏嘘,这难道不是对中国式焦虑最大的讽刺吗?

而这并不是个例,北京大学曾发布《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中国每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哪怕考上大学后,跳楼、卧轨、跳河的惨剧也是接二连三发生。

这里的每一个数据都足以让我们心惊胆战。

它让我们知道,中国式父母焦虑,对孩子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家长的用力过猛,可能废掉的是孩子光明灿烂的一生。很喜欢白岩松说的一句话:不要教孩子如何赢,要教会他们如何漂亮的输。

是啊,社会本就那么多压力,为什么还要给孩子额外的负担呢?其实,中国父母最大的赢,就是让孩子学会如何输。

世界拳击冠军邹市明的儿子轩轩是一个好胜心极强的男孩子。在《爸爸去哪儿》第三季中比赛吃西瓜,边哭边吃“我不想输,谁来帮帮我呀”。

可是作为世界冠军的爸爸却说:你不能只想赢,也要学着输,输并不丢人。

于是,孩子知道了输赢才是人生常态。这个常常把“爸爸,你一定要赢哈”挂在嘴边的男孩,居然在爸爸失败的时候试着安慰他:输了没关系,重新来。

焦虑是没有用的,输了一次成绩,不代表输了以后的人生。人生漫长,一次跌倒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站起来,你只有不怕输,才能有机会赢。

父母永远无法为孩子抵挡一生风雨,我们能做的,就是抛却无用的中国式焦虑,引导他们正确面对人生。

不焦虑并不意味着,不让孩子吃苦,而是让孩子自己学会从容应对人生之苦。

表弟当年上小学时成绩不好,阿姨知道“逼”他学习不管用,就想了一个办法,大夏天的把他拉出去买西瓜。

近40度的高温下,阿姨蹲在摊前和西瓜贩拉起了家常,表弟催她快点,她也不听,就这样待了差不多一个小时。表弟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有的只挑不买,有的几毛钱还讨价还价,这1个小时里,西瓜贩赚的钱还没自己一个玩具贵。

回去的路上,阿姨装作不经意地问他:你以后是想坐办公室,还是在外面卖东西?表弟说:我当然要坐办公室,在外面又热又累。可是阿姨回答:你现在的成绩可能还坐不了办公室。

表弟若有所思没有说话,然而回到家,他竟然拿出曾经不屑一顾地卷子做了起来。

是啊,只有父母知道人生太苦是没用的,要让孩子自己明白:今天的你如果不吃苦,明天的世界会让你很苦;你吃不了读书的苦,以后也别想能走一条更容易的路。

很多家长都以为把孩子送进好的学校,就会有好的老师,好的教育。

然而,陈美龄在视频中说:我始终确信“教育的全部责任在于家长”,学校和老师只是重要的伙伴。孩子的教育,人格形成应该由家长承担。

她一直以来都尊重孩子的选择,告诉他们:如果迷茫的话,就听从自己的心,哪怕选择的是最难走的那条路。

当年,她大儿子考美国高中,不想考top1的学校,而想进排名第七的高中,因为学校会教授马术。陈美龄跟儿子讲:我尊重你的选择,但是这条路会很难,希望你不要辜负自己的努力。

于是大儿子非常用功,不仅把马术练得很好,成绩也一直排名第一。

无独有偶,在纪录片《成长单行道》里,一个母亲想让儿子进体制内,但儿子却喜欢体制外的工作。母亲说:我尊重你的选择,也请你做好吃苦的准备。

因为她们明白:孩子,不是一个“标配”的物品,不是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同一化模版,最好的教育方式永远是因人而异的“私人订制”。

就像杜江在《爸爸去哪儿》送给嗯哼一段话:

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没能实现的梦想,还是我的

与你无关,就让它们与你无关吧

你何妨做一个全新的梦

那梦里,不必有我

然而我爱你,我的孩子

我爱你,仅此而已

你教育的孩子,终究不可能成为你想象的样子。

他只会成长为他眼中希望中的样子。

父母该给他的不是一条规划好的标配之路,而是教会他:如何吃下人生之苦,如何笑对未来的人生。

为人父母的我们是时候给自己降降温了,有时候不是孩子不优秀,是我们太着急了。

抛却无用的中国式焦虑,让孩子为自己而活,看清自己应该去向哪里,活出余生的新高度!

人生路漫长,也希望每一个孩子能直面挫折,踏上星辰大海的征途,走向波澜壮阔的明天!




宝妈小猪猪


虽然未曾经历过这种事,但也从身边同事、朋友那里对辅导孩子作业一类的事有一定的了解,从他们话语中表现出的情绪,无一例外都是抱怨,各种崩溃、被气得不行,我大概总结了一下,家长出现这种崩溃的体验感,一般都是建立在对子女爱的基础上,自古中国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说法,希望孩子聪明一点再聪明一点,而且辅导过程中,那些辅导内容在我们成年人看来再简单不过了,总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觉得这么简单不至于半天弄不明白,这个时候往往忽视了一点,小孩子的认知和大脑开发程度与成人是比不了的,他们的接受能力很有限,总的来说,我觉得这种事情,就是父母太过于在乎孩子了,当孩子的接受能力低于自己的期望时,往往会把这种情绪和压力无形中转嫁到自己身上,导致崩溃、气愤;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们应该需要多一点耐心,多一份理解,大家都是从那个年纪过来的,就更需要学会换位思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可厚非,但拔苗助长有百害而无一利,万里长城非一日之功,换言之,父母教导过程中情绪的失控,只会导致被辅导的孩子会有很大的压力,怕自己不会心绪无形生长,紧张油然而生,都说越紧张越容易出错,恶性循环!

以往!望采纳,谢谢


清风一沐


儿孙自有儿孙福!

管得太多,把自己气死!

你死了,你孩子的吃喝拉撒,谁来管?谁来陪着他成长!谁来给予他生活上的指导!谁来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循循善诱,为国家培养一个合格的公民!

母亲的责任太大,角色太重要!

作为母亲,自己的心态和心理素质一定要好!真没必要太心急!急也急不来!有些东西它就是太生的!

我一位朋友的儿子在国防科技大学读研究生,她的儿子从小到大,她就没辅导过!她只是给予他一些人生方面的引导!

在她儿子读高中的时候,她儿子几乎承包了教室里换饮用纯净水的责任,就是以前那种大桶装的桶装水,一桶得有50斤吧!具体多重我不是很清楚。他到教务科领水,又扛到教室,再把桶装水换上。他的老师都被这孩子感动了!老师对着全班同学说,以后我们班要出一个将军!后来高考,六百多分,毫不犹豫地,他报考了国防科技大学!这孩子品行极好,又聪明!哦,对了。他是报考国防科技大学学生里面眼睛视力最好的,成绩最高的!感谢我的朋友为国家培养了一个优秀的人才,一位品学兼优的军官!

还有一位朋友,在她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就离异了,从她女儿大约四岁吧,她一直一个人带女儿,后来,女儿考上了北京大学!听她讲,她就是自己一边上班一边带孩子,经济上没有人可以帮扶,比较拮据。她女儿没上过辅导班,她也一天到晚忙着上班并开淘宝店铺,也没时间辅导!应该就是她以身作则,给女儿树立了榜样吧!她的坚韧,她的勤劳,潜移默化了女儿吧!

所以,孩子不学不要心急!慢慢引导诱导吧!可以看一下陈忠联老师的书《教育狂人》。我认为对我是有帮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