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鲁班因手被茅草割破,所以发明了”锯”。但那个时代还没有钢,他用什么做的锯条呢?

用户4562034393003


随着新的史料的出现和地下文物的出土,很多过去我们深信不疑的东西突然就变了模样,甚至呈现出来的可能与原来是截然相反的。比如“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比如“赵氏孤儿”的故事,再比如“鲁班造锯”的故事,这些故事在过去几乎没有遭受到质疑,但是现在却在很大程度上被证实与原先我们所熟知的是有出入的,而且这个出入还是比较大的。

“烽火戏诸侯”很大可能并不存在,而“赵氏孤儿”也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版本,至于说到“鲁班造锯”,则很可能是将锯的发明强加到鲁班身上去的。这样的事例在古代其实是很多的,要知道每一个时期都有很多人才,但是在时间的长河中,被文字记录下来的并不多,真正出名的也不多,因此很多的发明、字画或者各种各样的东西其实都被强行按在了名人身上,实际上它们的拥有者或者发明者很可能另有其人,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并没有被记录下来并传到后世。

我们先来看看“鲁班造锯”是个怎样的故事,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很厉害的工匠名叫鲁班,他在上山砍伐树木的时候,走到一个很陡峭的地方,结果脚下一滑,人就跟着往下滑,关键时刻,鲁班抓住了身边的茅草,结果这茅草极为锋利,将鲁班的手都划破了,血很快流了出来,还伴随着疼痛,这是鲁班始料未及的。

鲁班这个人本就是个有心人,对生活中遇到的事情都保持着好奇心和求知欲,于是他不顾手上的疼痛,就去观察这种茅草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然后就看到了茅草边缘锋利的类似齿轮的部分,正是这个部分极为锋利,只要划到皮肤上,很容易造成流血。鲁班受此启发,回去就发明了锯。

这个故事应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甚至还在上学的时候专门学过。但是这个故事似乎只是一个民间传说,在古籍中并没有关于鲁班造锯的记载。而在《事物绀珠》、《物原》、《古史考》、《墨子》等古籍中都有关于鲁班发明创造的记载,他被尊为木匠的始祖,发明了相当多的木匠方面的工具,比如曲尺、碾子、钩强、墨斗、云梯以及很多的农业上的工具。锯子也被归为鲁班的发明创造,后世对此深信不疑,但是古籍中确实并不存在“鲁班造锯”的记载。这个故事更像是后世强加到鲁班身上的。很奇怪的是,鲁班发明了很多东西,都没有在现在变成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反而并不是他发明的锯子和他紧紧纠缠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可能就是所谓的造化弄人了。

那为什么说锯子的发明是强加到鲁班身上的呢?实际上很简单,因为锯的出现是非常早的,甚至在西周之前,可追溯到夏商时期,这在近几年的考古发现中已经得到了证实。锯早在那个时期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了,那时候锯基本就是青铜锯,也就是说鲁班出生的时候,锯早就发明出来很多很多年了。

鲁班的出生日期虽然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他活跃的年代确实有记载的,即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鲁班是姬姓公输氏,史籍中他的名字一般就是公输班、公输盘等,后世基本称呼他为鲁班,出生自工匠世家,他自出生之日起就和工匠有不解之缘,更是在后来发明了很多的东西,其中还有用在战事上的云梯,《墨子》中记载鲁班为楚国制造了云梯,要用此来攻打宋国,而墨子就跑到了楚国劝说鲁班和楚王放弃攻打宋国,并最终阻止了战事的发生。

春秋战国时期,确切说应该是春秋时期,金属器械多还是青铜制造的,绝大部分都是青铜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铁器,铁器的应用在战国时期虽算不上普及,但是也算是很多的了。因此鲁班所在的年代,锯子的材料大体上是分两种的,一是青铜,二是铁。钢应该还没有出现,即便是出现了技术上也是很不成熟的。

因此,如果单纯是“鲁班造锯”这个故事,锯条应该是青铜或者铁造出来的,但是鲁班造锯又仅仅是一个故事,并不是真正的历史。真正的历史上,锯的发明还要提前很多年,夏商时期就已经存在了,那个时期的锯条多半是青铜的。


尚宫女史


小时候一定都看过“鲁班造锯”的传说,和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有相似之处。

鲁班造锯

鲁班有一次去高山寻找上好的木料,无意滑到,手竟然被一根茅草划破了。鲁班就纳闷了“这么松软的小草怎么有这么锋利的刃,可以将我的手划破呢”?于是,他忘记了伤痛,揪起一根茅草细细观赏,发现小草叶子边缘不是平整光滑的,而是长着一圈细小的齿。进而用手上的小草在手上划了一下,居然又划出一道伤。

鲁班醍醐灌顶,如果把伐木工具做成锯齿状的,岂不是很轻松就能把木头锯断了么?肯定比用斧头轻松啊。于是鲁班试着做了一个“锯”,果然效率大大提升,于是“锯”就诞生了。

这个故事口口相传,在民间传说中鲁班成为了“锯”的发明者。

中国人使用锯是在什么时候?

虽然“鲁班造锯”的故事源远流长,但是根据出土文物记载,中国人使用锯却在鲁班之前几百年已经广泛存在了。

1937年陕西渭南地区发掘出西周时期的铜锯,没有锯柄、锯身,踞齿都是直齿。虽然在地下埋藏了3000年,看起来依然很锋利。而鲁班生卒年月不详,但普遍认为鲁班是春秋战国时期人,出生于周敬王13年(公元前507年),而西周铜锯要比鲁班的时代早四五百年。

中华民族早在新石器代就会加工使用带齿石镰蚌镰,距今至少1万年之久的带有锯齿刀口的燧石刀身也被考古学家发现。说明古人早已发现“锯齿状”更容易撕开、断开物体的实情。

鲁班时代用什么材质做的锯?

命题人问道“但那个时代还没有钢,他用什么做的锯条呢”?

这里就要提到一个成语“恨铁不成钢”,的确在“钢”未被发明之前,炼铁术不够发达,所有传说故事中向来就有“铸造铁剑要以人身殉剑”之类匪夷所思的事情。

早期人类炼制金属器物使用的是木炭,而木炭的燃烧温度无法融化铁,所以当时铁被称为恶金,青铜被称为美金。

战国时期《国语·齐语》记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斸,试诸壤土。

青铜器多被铸成刀剑,用来上战杀敌或者杀牛宰羊;而铁多铸成锄头等农具,经久耐用,不怕磨损。

故而根据目前考古出土文物判断,早期的“锯子”多为青铜锯,鲁班使用的大抵是青铜锯。青铜冶炼技术足够发达,随着冶炼技术及炉内燃烧物的改变,铁锯的出场要晚的多。


史味人生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瞅着这题目,俺就乐了。没有钢他就不能整锯子,这谁告诉您的?作为大华夏的子民,您可真真的缺乏想象力。这要是搁过去,您这充其量就是地头走路的,像俺着美的冒大泡的货,这就标准的搁前头开路的。

好,咱不开玩笑,再开下去,俺知道您这鞋拔子就要抽俺这肥脸蛋子上了,疼!就一玩笑,千万别当真。

好,咱接着题主的问题聊。

首先咱先整明白一个谣传,鲁班发明了锯,这话不对。其实这锯他不是鲁班发明的。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就按捺不住那颗躁动的心,就要驳斥俺了:“锯不是鲁班发明的,难道是你梁大胆发明的?你这嘴可够大的,全天下的风都是从你这嘴巴里刮出来的吧!”

别介呀!首先俺在这里肯定一点,今天这文章可没有啥抹黑咱大华夏老祖宗鲁班的事,您别一脚丫子就把俺给踹死了。

人家鲁班是在原先锯的基础上,把这过去那锯进行了改良和发展,这才有了咱现在瞅见那锯的模样。所以锯的改良和发展是人鲁班做的贡献,但锯这物件真不是他老人家发明的。

那么是谁呢?这问题可难住俺了,俺真不知道,不仅是俺,您就是把专家请来了他也给你整不明白。

因为这锯其实搁旧石器时代他就已经有了,就那会您别说是文字了,连人都没有名字,所以谁能整明白这锯是谁发明的。

当然咱说话得讲良心,讲证据不是。俺给大家伙掰扯掰扯这证据,您听一听。

证据

话说在咱大山西那中条山上有这么个主峰,他的下边有一个山洼里的盆地,这嘎达叫下川。1970年的时候就搁这嘎达进行挖掘,这就挖掘出个下川遗址。

就在这下川遗址中,咱就发现了石头整的那锯子,这叫石锯。瞅见没,钢能整锯子,他石头也可以,材料不是限制想象力的障碍。

当然这石锯并不像现在这么精良。就是一石头片子一边或者两边整那么几个豁牙牙,虽然这齿少了点,但他真真的就是锯。当然这锯是干嘛用的呢?专家没有整明白,所以俺也不是很清楚。

人家后边还装着手柄呢?有的手柄上边镶嵌着骨头作为装饰品,您看咱老古人那时候就已经有超强的审美观了。

您看这旧石器时代那离鲁班的年代可远着咧,所以锯至少在距今2.4万年就已经存在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那么会不会,这锯在流传的过程中,就消失了?后来被鲁班又发明出来了呢?”

您说这问题他不是不可能,有着可能性,但后边的证据可以证明您这想法有点多余。

那么咱接着往下看。

话说在河南,就少林寺呆的地嵩山附近,有这么个斐李岗文化,这地距今有个八千年的历史,这差不多就进入到了新石器时代,这地出土的到不是锯,而是石镰。但这玩意的刃口却是细密的锯齿状,比上头那下川遗址发现的锯,那几个豁牙牙要精细好多倍。

这典型的就是锯和镰的相互结合吗?这玩意专家已经论证过了,这东西主要是收割农作物的,和咱现在的镰刀的功用是一样的。

如果您对这表示怀疑:“这那是锯啊?镰刀就是镰刀,别整那些个花花肠子!”

得,咱再举一个。和这斐李岗文化同一个时期的还有一个白家文化,这嘎达位于山西临潼,这可真真的发现了骨锯。

如果你要问:“你说这骨锯就是锯东西的?谁信啊?”

得,咱接着说,长江下游还有个草鞋山遗址,这地整出了老多的木头板子,这板子上有很多的劈砍痕迹,当然这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咱还发现这木头板子上还有很多锯子扯木板时候留下的痕迹。所以那个时候,这锯子您别管啥石锯,还是骨锯,他的功用已经和现在一样一样的了。

得,这锯子已经流传到新石器时代了,这没跑吧!咱接着往下说。

话说咱后边的材料应该出现了,石头,骨头,这接着就应该是青铜了。那么铜这玩意的出现是在五千年之前,商朝和西周那会,这铜还没有普及到农业。

但咱在齐家文化这嘎达,发现了一个玉器作坊,搁那玉器作坊里边掏出不少的玉器残片,其中有一块长三十厘米,厚三厘米的玉板又发现了锯子遗留的痕迹,再加上这地出土了老多的啥红铜啦,青铜啦的器具。

这很有可能那玉板就是用铜锯给锯出来的。

这有人要问了:“你这忽悠人呢吧?尽整些推测呀!想象呀!咱来的实际的!来的实物成不!”

这,这齐家文化他没有出土铜锯,咱不能胡咧咧是吧!

但这商代中期的盘龙遗址可就让你失望了,他这地就出土了一把青铜锯,想不到吧!而且咱还出土了这西周时期用玉做的锯,这叫玉锯,但这玩意您不能真把它当锯子的使唤,这东西只是祭祀用的礼器。

所以啊,说了这么老半天,大家伙应该明白,这锯子,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而且一直传承了下来,他就没有断过这手艺。

咱鲁班是舂秋末期的一个大人物,他离西周的时候也不远。

咱鲁班大师那手艺是杠杠的,作为土木工程的鼻祖,这锯当然是手边的东西。所以这锯应该是到了鲁班大师的手里,经过了改装,完善了锯子应该有的功能,加强了他的功用,去掉了一些使用过程中的缺陷。

所以锯不是鲁班发明的,但他是完善这工具的人。对这工具进行了重大的改进,不然人们也不可能把这锯的发明按到他的头上。

但话说回来,锯是谁发明的其实也不重要,这民间的发明那一项不是经历了好多人的改善,最终走到大家伙的眼跟前的?鲁班是这些人当中集大成者的一个人,牛!没有鲁班这样的大师,咱还蹲在树枝上天天的荡来荡去的喝西北风摘果子吃呢?

所以对这些人,我们更应该的是尊敬!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鲁班造锯的故事非常普及,说鲁班因为被茅草割破了手,所以才发明了锯子。

面对这个故事,很多人有两个疑惑,一是,锯子真是鲁班发明的吗?二是,那个时代没有钢,他用什么做的锯条呢?

下面我们就谈谈这两个问题。

锯子的最早发明者,并不是鲁班

无论你相不相信,有一件事我必须要告诉你:锯子的最早发明者不是鲁班。

那到底是谁呢?是原始社会石器时代的一位智慧的人类,叫什么名字不知道,在哪里住也不知道。因为考古学家发现了石器时代的锯子,没错,材料是石头做的。

那鲁班在发明锯子前,知道锯子的存在吗?客观地说,知道的概率是有的,毕竟锯子这一项实用的技术被传下来的概率非常之高。当然,也不排除鲁班之前没有见过,靠着自己的灵感发明了金属锯子。金属锯子的出现,造成了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

但不管鲁班知不知道有锯子这么一个东西,最先发明人的绝对不是鲁班,这个可以确定、肯定、一定。

鲁班时代的锯子,到底是什么做的呢

有人说了,古代鲁班那个时代是没有钢的,那么鲁班造出来的锯子到底是什么成分呢?

其实,鲁班那个时代有没有钢,不能这么及早下定论,因为湖南省博物馆长沙铁路车站建设工程文物发掘队从一座古墓出土一口钢剑,据专家鉴定,这把钢剑是在春秋和战国交界之时造出来的。

关于铁的出土时间更早,在5000多年以前,古代埃及就有铁了。

在中国,铁器最早的出现时间,是3300多年前了。1978年,在北京平谷县刘河村发掘一座商代陵墓,出土很多的青铜器,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古代铁刃铜钺,经鉴定铁刃是由陨铁锻制的,这说明我国3300多年前就认识铁并熟悉了铁的锻造性能,并开始用在了铜制作的器具上,说明当时的人们知道铁比铜更锋利。

而铜的出现,时间也就更早了,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约公元前3000左右)出土一件青铜刀,这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这说明,铜的使用时间非常早,5000多年前就已经有铜了。

关于鲁班用什么金属造的锯子,我们可以大胆判断,至少是铜做的,或者铁做的,甚至用钢造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综合来说,锯子的出现,第一个发明者不见得是鲁班,但金属锯子的诞生,鲁班肯定是功不可没,据判定和推测,鲁班造的锯子,材料使用至少是铁或者铜,也有可能就是钢,因为钢在中国大地上最早的出现,也是在鲁班生活的那个年代


蓝风破晓


我们要搞清楚,锯子到底是谁发明的?

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这样一个故事。鲁班到森林中砍伐树木时,无意中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手指。只见这种叶子两边有规则地长着锋利的齿。鲁班由此受到启发,发明了齿状的工具。这就是锯子的来源。

鲁班是我国木匠鼻祖,他发明锯子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上述故事只是传说。现今考古大量考古证明,在鲁班之前锯子就已经存在了。

如,上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周原发掘了一处骨器作坊遗址。经过鉴定,人们断定这遗址是西周中期的。遗址中,除了大量的骨质下角料,人们还发现了有六把铜锯和一把骨锯。我们知道,鲁班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但从这一点来看,锯子存在的历史比鲁班要早得多。

周原遗址出土的铜锯和骨锯形态成熟,材质特殊,显然不是锯子的最初形态。那么锯子最早可追溯到什么时期呢?

同样位于陕西的北刘遗址给了我们线索。北刘遗址位于渭南市北刘村西南,出土了很多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距今超过了5000年的历史。在众多的遗物中,人们发现了一件很不起眼的蚌锯。蚌锯用蚌壳为材料制作,刃部呈锯齿状,古人用来收割植物。蚌锯一般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锯。

除了北刘遗址,人们在裴李岗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大量齿刃石镰。齿刃石镰和锯子在原理上是相通的,如果将石镰等同锯子,那么锯子的历史更要悠久。

综合大量考古发现,人们提出了这样一种可能: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在对有锋刃的石器加工时,无意中形成了很多不甚规则的齿刃,后来人们发现这些齿刃在切割上效果出奇得好。于是,便又有意识地制作带齿刃的器物,如石镰等。随着社会发展,这些器物的材质不断升级,由最初的石头,到木质、骨头或河蚌,到西周时期出现的铜锯,一直到后来的铁(钢)锯。

由此可以看出,锯子不是一个人发明的,而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良形成的。既然锯子不是鲁班的首创,为什么人们又将其归于他的名下呢?

原因不难理解。鲁班是古代的大发明家,一生有很多工具发明,将人们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人们将鲁班尊为我国建筑和木匠业的鼻祖,并且习惯性地将很多发明创造都集中在他身上。在建筑和木匠业,如钻、刨子、铲子等,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然而细细想来,这些工具绝不会灵光一现、突然就会出现的,反而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改良改进更使人信服。

从某种意义上讲,鲁班不仅是他个人,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史趣


鲁班,原名公输般,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一千多年前的老乡。“般”与“班”同音,所以,公输般又叫鲁班。

鲁班是一位能工巧匠,被尊为木工、石匠、泥瓦工的师祖,尤其擅长木工。我爹也是木工。在我国,最高的建筑成就奖是“鲁班奖”。

鲁班与墨子是同时代人,鲁班的很多发明都被墨子记载下来。

据《墨子》记载,公输削竹木做为鹊,成之,三日不落。

令据《墨子.公输》记载,公输般为楚国造攻城云梯,成之,准备攻宋。墨子知之,起于齐,十日达楚,说之,公输般止造。

而鲁班发明锯的故事,起源于一项工程。鲁班接了鲁国国君的工程,要他建造一座举行宴会用的宫殿,工期是三年。

鲁班先派了五十人上山伐木,那时伐木的工具主要是斧头,那时的斧头不同于现在的斧头,没有钢斧,都是铁制品,砍着砍着,刀刃就钝了,一天下来砍不了几棵树。

这可急坏了鲁班,亲自上山察看。山势陡峭,鲁班抓着茅草前行,突然,感觉自己的手被什么东西划破了。

如此柔弱的草叶为何能划破手指?鲁班仔细研究起来,原来,叶子的边缘有锯齿样的倒刺,逆着下拉,很容易划破手。

能不能根据这个原理造一张锯?鲁班回去和妻子云氏搞起了《我爱发明》。

首先他们实验的是用竹片做的锯,毕竟那时铁是很昂贵的东西。有效果,但是只能坚持几分钟,锯齿全部拉平。



于是,鲁班用铁片发明了锯。拿到山上一试,伐木的效率提高了几十倍!

那鲁班发明的锯是钢锯还是铁锯?

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制陶工艺,能够把温度提升到800多度。青铜矿石的熔点是800℃,生铁的熔点是1100℃。


在春秋早期,根据制陶工艺,人们开始冶炼翠绿色的孔雀石得到青铜器。青铜器的缺点是脆,激烈撞击时容易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都造的比较短。

到了春秋末期,出现了早期炼铁的工艺。方法比较原始,就是在地上挖一个坑洞,周围用石块堆砌起来,一层木炭一层铁矿石压上,利用木炭中的碳把铁还原出来。这样的铁质地较软,呈海绵状,是熟铁,需要继续冶炼、锻造、淬火才能使用。

铁和钢的区别在于含碳量的不同。含碳量在0.05%以下为熟铁;含碳量在0.05——2%为钢;含碳量在2%以上为生铁。


得到钢有两种方法:一是熟铁渗碳成钢、另一种是生铁脱碳成钢。

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含碳量难以精确控制,冶炼生铁和熟铁是同时出现的。

春秋末期出现了白口生铁,硬而脆,但是耐磨。

战国中期,出现了麻口生铁,在战国末期出现了灰口生铁。

而成熟的炼钢技术出现在西汉中期,百炼钢技术。

所以说,鲁班造的锯,不是钢锯,而是白口生铁锯,这种锯条脆而硬,但是耐磨。


品读春秋001


鲁班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公输氏,名班,被人尊称为木匠的鼻祖,有一个成语叫“班门弄斧”,意思是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关于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在很小的时候就看到过,传说在鲁班之前还没有锯子,砍伐木材都是用斧头之类的工具,一天下来累的要死也砍不了几棵大树,某一天,鲁班到一座高山上找木料,在爬山的过程中,突然脚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旁边的一丛茅草,却不料被茅草割破了手,渗出血来,鲁班看看手上的伤口,心里纳闷:“怎么这么不起眼的草这么锋利?”爱动脑筋的鲁班忘记了伤口的疼痛,拿起小草研究了起来,只见小草边缘长着一排规则的小齿,他拿起这小草,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拉,手背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他就开动脑筋,想着要是有这么一把工具,拿去割木头,那不是比斧头砍轻松多了吗?于是鲁班下山后经过多次实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功效!

关于鲁班,其实很多发明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只不过他确实是一个肯动脑筋,爱琢磨的工匠,有的工具在他手上改良后,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鲁班发明的这个锯子,在他之前就已经存在,只不过材料当然不是我们现在所用的钢铁。

现在发现最早的锯子,是新石器时代的带齿石镰蚌镰,是用石头蚌壳加工的简单工具,1931年在山东省历城县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就出土过蚌壳制成的锯子形的工具。

到了商代,特别是商代晚期,青铜冶铸业已经有了高度发展,这时候就出现了铜制锯子,在湖北黄阪盘龙城的殷商古墓中,考古专家们发掘了一件刀形锯,年代是商代二里岗文化时期,这是目前所发现铜锯中最早的。此后又发现多件殷商和西周时期青铜锯。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商朝的锯是矩形,两边都带有锯齿。


关于青铜锯,商代是发展期,青铜锯种类简单,形制较小,只用于小器和细加工。到了西周时期,锯子的种类不断增多,性能也不断提升,而出土的地域也拓展到十几个省、三十多个地区,这说明锯的使用已经普及。

到了春秋初年,我国已经掌握了人工冶铁的技术,只不过没有广泛应用。2009年在甘肃省临潭县出土的两块铁条,是目前中国境内出土的最古老的冶炼铁器,距今3510年~3310年之间,说明早在鲁班之前,就有铁器的出现。

到了鲁班时期,铁器相对来说比较普遍,这个时候的锯子应该就是铁作的,目前已知最早的铁锯,发现于湖南长沙战国后期楚墓。


鲁班作为一名技术高超的工程大师,肯定是锯子的深度使用者,可能对锯子进行了改造,改善了锯子的功能,使之更加高效、耐用,由于锯子的发明者不明,加上铁器已经用于农业生产,很可能鲁班使用上性能良好的铁锯,于是人们以为锯是鲁班发明的,一直传到了现在!


历史红尘


鲁班是我国建筑业和木工的祖师爷,当今中国建筑业的最高奖就叫鲁班奖,可见鲁班在建筑和木工这些行当的巨大影响力。

鲁班,姓姬,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习惯上称为“鲁班”, 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

鲁班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工匠世家,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土木建筑工程劳动,熟练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

众所周知,鲁班生活的年代是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这个时候我国的冶炼水平已经比较高了,当时的青铜器主要是各国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或婚丧礼仪时所用的青铜礼器和乐器,也包括一些生活用具、车器、马饰、兵器及工具等。

铁器的制造使用也开始普遍化,大量的手工业工具和农具都是用铁器,当时的手工业开始逐渐发达起来,一些手工业工人聚集在城市里的“肆”中,边生产边销售自己的手工业产品,可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商品经济的雏形。

鲁班很可能就是一个在“肆”里生产销售一条龙的手工业者,不过鲁班是个很杰出的手工业者。在战乱的春秋和战国时代,像鲁班这样掌握高深土木建筑知识的人才属于战略人才,是各个国家竞相争夺的。

于是楚国就请鲁班为他们研制开发了攻城利器——云梯,楚国准备用这件战略武器进攻宋国,但是被日夜兼程赶来的墨子给阻挡了,墨子现场和鲁班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兵棋推演,结果显示无论鲁班用什么办法进攻墨子,墨子都可以有效防御,等鲁班的进攻手段用完了,墨子还有一些防御措施,所以,最终楚国被迫放弃了进攻宋国的战略计划。

后来,楚国和越国发生军事冲突,双方都是水乡泽国,于是就用水军交战,楚国开始多次被越国打败。于是,鲁班就给楚国设计制造了水战利器——钩强。越国水军进攻的时候,楚国水军就用钩强去推越国的战船,当越国的水军撤退的时候,楚国水军就用钩强钩住越国战船进攻。这样一来,楚国多次打败越国水军。

从这些故事可以看出鲁班并不是一个普通木匠,而是一个有着科研能力、创新性的科技人才,除了发明兵器之外,人们把很多工具的发明都归功于鲁班,说是锯子也是鲁班发明的,实际上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已经发明了带锯齿的石镰等工具。

其实,到了鲁班的时代,锯子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锯”这个字也已经产生了,估计那个时候的锯子比较简陋,鲁班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和完善,使锯子的功能更为强大。当时已经有了铁器,鲁班肯定会制造一些铁锯子和青铜锯子。

考古专家在湖南长沙杨家山春秋晚期的墓葬中发掘出一把铜格“铁剑”,通国金相检验,证明是钢制的,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中国最早的钢制器物,这也说明,在春秋晚期也就是鲁班生活的时代,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炼钢技术,也许鲁班就真的制造过钢制锯条,经过实践检验发现威力巨大,人们就说锯子是鲁班发明的也未可知。


小小嬴政


传说,鲁班为发明伐树的工具而长期苦思冥想,有一天,他登山伐树,突然被路旁的茅草划破了手指,,他摘下茅草一看,一原来茅草的边缘布满了尖锐的小齿,由此他发明了锯子。

但是锯子真的是鲁班发明的吗?那可未必。考古发现的资料证明,早在鲁班时代之前,勤劳勇敢的先民们早就发明了锯子。还有题目提到,没有钢拿什么做锯,可以负责任的说,在钢被人类炼制出来之前,也是有锯子的。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曾经多次发现有石头或者蚌壳的一侧磨成锯子的形状。虽然从材质上来说,不太适合切割骨头、木料等材料,但是可能是用来切割嫩树枝和草叶、采集水果(如下图)。

(蚌锯及其他蚌壳制作的工具)


另外在我国的青铜时代,也就是三代夏商周时期,也发现了许多用青铜铸造打磨成的锯子状的器物。像河北藁城台西村发现的商代大墓中就出土了一件青铜打制的锯子,形状像刀型。湖北黄陂县盘龙城李家咀商墓出土的一件青铜制锯子也是实物的证明。

(青铜锯)


到春秋战国时期,铁已经开始应用的金属冶炼铸造之中,春秋时期治铁术逐渐成熟起来,治铁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战国时期治铁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使得铁材料变得更为丰富,因此价格变得低廉,并且由于铁材料的特质,其质性十分适合制成农业生产工具,所以铁制工具越来越多,在农业生产中铁农具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随着铁农具的快速发展,也大大地加速了我国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脚步。

所以鲁班生活的年代,铁已经开始较大规模的使用,鲁班既然作为匠作大师,肯定会明白这种新的金属会对生产力的发展带来多大的推动。

所以,没有钢,鲁班完全可以用铁来做锯子,实在不行还能用青铜,再不行复古一把用石头和蚌壳看也凑合。


一盘拉条子


看到这个问题,肯定有不少朋友觉得自己多年受过的义务教育遭遇到了巨大侮辱。

在鲁班生活的时代里,人们确实还没有锻造出硬度极大的钢,但是那个时代却存在着青铜和铁,这些材料都是可以用来制作锯子的。

在大家的印象中,都以为铁出现的年代很晚、是在战国时期才开始出现的,而实际上,铁出现的年代比我们想象中还要早很多。

其实在春秋中期,我们国家就已经可以冶造出铁了,现如今,我们国内各地更是出土了大量春秋晚期的铁器。

只不过由于那个时候人们的技术有限、铁的普及范围很小,所以铁制物品才没有能取代青铜制品的地位、才给了我们铁是在战国时期初次冶炼的错误印象。

而我们要知道,鲁班是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早期的鲁国人,在他所生活的时期里,凭借他这样举世闻名的大工匠身份,他完全可以搞到一些铁来制作锯子。



如果觉得用铁来制作锯子太过于浪费,他还可以使用比较常见的青铜来制作锯子。

锯子并不是鲁班发明的

不过说到鲁班和锯子,有件事情是我们不得不澄清的,那就是锯子并不是鲁班发明的。

小学的时候,大家都学习过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大体上是这样的:

有一天,鲁班来到了森林里准备砍树,在他正准备砍树的时候,有一丛茅草遮挡住了他的行动,当时他为了舒展开手脚,就直接用手想把那些挡住自己的茅草弄到一边。





而这时候,意外发生了。

由于茅草上长满了细小的齿子,他的手就不小心被茅草割破了皮肤。

不过被割伤手的鲁班却并没有因此产生太多的负面情绪,而是由此激发出了自己的灵感,最终在回家后,发明出了第一把锯子。

这篇课文在很长的时间中,一直都被人们当成真理来看待,以为锯子在历史中切切实实就是由鲁班发明出来的。





但是如果大家了解过国内一些考古的推展,那么大家就不会再坚信这样的说法了。

在前些年,我们的考古学者就在河南一处商朝遗址中发现了一把青铜锯子。

从这方面我们就可以知道,早在春秋很多年之前的商朝,我们的历史中就已经出现了锯子,而这时候,鲁班的十八代祖宗都还没有出生,他又怎么可能是锯子的发明人呢?

而虽然我们现如今发现最早的青铜锯子出土于商朝,但却并不意味着青铜材质的锯子一定是商朝的时候才发明出来的。

在商朝之前的夏朝、在夏朝之前的上古青铜时期,人们未必没有发明制造出青铜锯子的可能。

在时间更久远一些的远古时期,人们也未尝没有用石头或者其他材质制作锯子的可能。

而古代之所以会有把鲁班当成锯子发明人的传说出现,我觉得可能跟古代的记载不明确、技术落后的古人们无法推测出锯子最早出现时间有关。

正是在这种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他们就只能把功劳归究到了鲁班这位历史著名的大工匠身上。

其实,这种错误在古代是非常正常的,比如古人们一直都以为蔡伦是纸的发明人,但实际上在蔡伦之前,我们国家就已经发明出了纸,蔡伦在历史中,只是一个改造了纸的人。

比如人们一直都以为炎帝、黄帝是单独的一个人,但实际上,炎帝、黄帝有可能是远古部落首领的共有名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