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漿別名燈籠果,生於村旁、路邊、曠野、山坡,萼內漿果橙紅色

酸漿別名燈籠果,生於村旁、路邊、曠野、山坡,萼內漿果橙紅色

酸漿,別名紅菇娘、掛金燈、戈力、燈籠草、燈籠果、洛神珠、泡泡草、鬼燈等,北方稱為菇蔫兒、姑娘兒。

酸漿別名燈籠果,生於村旁、路邊、曠野、山坡,萼內漿果橙紅色

酸漿為茄科酸漿屬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株高50-80cm,地上莖常不分枝,有縱稜,莖節膨大,幼莖被有較密的柔毛。根狀莖白色,橫臥地下,多分枝,節部有不定根。

酸漿別名燈籠果,生於村旁、路邊、曠野、山坡,萼內漿果橙紅色

酸漿別名燈籠果,生於村旁、路邊、曠野、山坡,萼內漿果橙紅色

酸漿葉互生,每節生有1-2片葉,葉有短柄,長1-3cm,葉片卵形,長6-9cm,寬5-7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不整齊的粗鋸齒或呈波狀,無毛。

酸漿別名燈籠果,生於村旁、路邊、曠野、山坡,萼內漿果橙紅色

酸漿別名燈籠果,生於村旁、路邊、曠野、山坡,萼內漿果橙紅色

酸漿別名燈籠果,生於村旁、路邊、曠野、山坡,萼內漿果橙紅色

酸漿花5基數,單生於葉腋內,每株5-10朵。花萼綠色,5淺裂,花後自膨大成卵囊狀,基部稍內凹,長2.5-5cm,直徑2.5-3.5cm,薄革質,成熟時橙紅色或火紅色;花冠輻射狀,白色,雄蕊5,花葯黃色,長0.3-0.35cm,子房上位,2心皮2室,柱頭頭狀,長1.0-1.1cm。


酸漿別名燈籠果,生於村旁、路邊、曠野、山坡,萼內漿果橙紅色

酸漿別名燈籠果,生於村旁、路邊、曠野、山坡,萼內漿果橙紅色

酸漿萼內漿果橙紅色,直徑1.5-2.5cm,單果重2.5-4.3g,每果內含種子210-320粒,種子腎形,淡黃色,長約0.2cm,千粒重1.12g。


酸漿別名燈籠果,生於村旁、路邊、曠野、山坡,萼內漿果橙紅色

酸漿別名燈籠果,生於村旁、路邊、曠野、山坡,萼內漿果橙紅色

酸漿採用根狀莖營養繁殖是人工栽培常用方法。根狀莖繁殖具有繁殖快、易於掌握、易保苗、植株健壯等優點,酸漿的根狀莖生有許多不定芽,在北方於清明前後刨取野生酸漿的根狀莖,選無病、無蟲害的根狀莖做“栽子”,以壯者為好,剪成10cm左右的小段,每段留有2-3個不定芽,把剪好的根狀莖小段條播於溝裡,行距約50cm,株距10-13cm,澆水,水滲下後覆3-5cm厚土,防止透風抽乾,並順構將土耙勻,鎮壓後澆水,用鐵耙將溝攏成平畦,在氣溫18℃左右,14-15d出苗,可連續生長4-5年。


酸漿別名燈籠果,生於村旁、路邊、曠野、山坡,萼內漿果橙紅色


酸漿別名燈籠果,生於村旁、路邊、曠野、山坡,萼內漿果橙紅色

酸漿春早熟栽培,酸漿的上市期正值初夏,由於生產成本不高,經濟效益顯著。1-2月在日光溫室或風障陽畦內育苗,4月中旬晚霜過後定植於露地。5月下旬至6月開始採收。

酸漿別名燈籠果,生於村旁、路邊、曠野、山坡,萼內漿果橙紅色

酸漿果實成熟後自然脫落,人工撿拾收穫,其質量最佳。成熟果外宿花萼枯黃,果實淡黃色,香味濃郁。如果果實成熟度不夠,味差,則應催熟。可用2000倍的乙烯利噴灑果實後堆放,待其充分成熟。供貯藏或遠銷運輸的果實,以帶果外宿存花萼為宜。

酸漿別名燈籠果,生於村旁、路邊、曠野、山坡,萼內漿果橙紅色

儲藏加工,酸漿果實是漿果,宿存萼易於乾燥,但果實水分含量大,並具有很大的糖分,很難乾燥,更難儲藏保存。果實採收後,要放在陰涼乾燥並通風處,均勻攤開,厚度在5-6cm為好,並要及時翻曬,使其外邊宿存萼乾燥,這種條件下可以存放3-5周,但必須保證經常翻曬、通風。如果條件允許,可將酸漿果實儲藏在冷庫中,在溫度3℃-5℃,溼度在85%-90%的條件下,可儲藏3個月。民間通常應用的一種方法是,將採收的酸漿果實用線穿成串,每串可根據情況而定,將成串的酸漿掛在通風處,可保存幾個月時間。

酸漿別名燈籠果,生於村旁、路邊、曠野、山坡,萼內漿果橙紅色


酸漿別名燈籠果,生於村旁、路邊、曠野、山坡,萼內漿果橙紅色

酸漿的草本植物的根(酸漿裉)、宿萼或帶有成熟果實的宿萼(掛金燈)亦供藥用。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酸漿別名燈籠果,生於村旁、路邊、曠野、山坡,萼內漿果橙紅色

禹錫曰∶苦耽生故墟垣塹間,高二、三尺,子作角,如撮口袋,中有子如珠,熟則赤 色。關中人謂之洛神珠,一名王母珠,一名皮弁草。一種小者名苦 。《爾 恭曰∶燈籠草所在有之,枝幹高三、四尺,有紅花狀若燈籠,內有紅子可愛,根、莖、花、 實併入藥用。

酸漿別名燈籠果,生於村旁、路邊、曠野、山坡,萼內漿果橙紅色

酸漿生長勢強,常作切花、多年生花壇,供觀賞用。耐-25℃低溫,繁殖生長速度快,見效快,適合庭院栽培。生於村旁、路邊、曠野、山坡及林緣等處;亦有栽培。

看更多新奇動植物,關注奇文導航,我願為你導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