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行军中坐在汽车上的是什么兵?

流动人口4


如果是二战美军那样基本实现摩托化甚至机械化的部队,那干脆没有讨论的必要了,因为所有兵种都坐上了十个轮(卡车)、四个轮(吉普)或者三轮(摩托),真正可以区分的是以轻步兵为主的部队,比如三四十年代中国军队。我们以有名的新一军新编第38师为例,它在印度完成整训和换装之后,实有兵员12500人,但是汽车仅有300余辆,还是没有能力完全实现摩托化的。

(新38师师长孙立人)

也就是说,孙立人的新38师绝大部分基层官兵,在缅北反攻的行军中仍然要靠两条腿走路,而该师在抗战结束后开往东北之时,直属战车营被调离出去组建独立的战车第1团,部分大口径火炮也被抽调给了其他美械部队。因此,1945年以后的新一军火力较缅北反攻时期时有所下降,主要装备与其他13个美械军几乎没有大的差别。

新38师下辖3个步兵团(分别是112、113、114团)以及7个营的直属部队,其中包括美制75毫米两个山炮营、一个美制105毫米榴弹炮营、机械化辎重营、汽车营、工兵营、通信营和教导营,此外还有特务连、搜索连、军械连、侦察队、卫生队、野战医院等师部直属单位。而机动车辆是有限的,作为运力补充,不得不编制有骡马1000余匹,那么,有资格乘车的理论上有哪些部队呢?

(装甲车)

首先是炮兵,没有争议的是榴炮营的12门105毫米榴弹炮,因为美式榴炮必须用牵引车辆,兽力拖曳是不现实的,为了保证炮手、观察员、弹药等同时就位以迅速开设炮兵阵地,新38师榴炮营必须全部摩托化,恐怕要占去20辆以上的卡车。同时该师还装备105毫米重迫击炮36门,这也必须使用机动车辆,反倒是两个山炮营的24门山炮,完全可以用骡马托曳,这也是山炮的特点和优点。

然后是辎重兵,所谓的“机械化辎重营”就是装甲运输车和卡车混编的部队,用以在复杂地形中具备通过能力。这应该是新38师为适应缅北作战的独特编制,其他美械军是查不到此类建制的,师属辎重营、团属辎重连(或排)使用少辆卡车或者大部骡马即可,第71军军部就编有一个兽力输送连,几乎不需要占用机动车。

(汽车部队)

再然后是师部警卫部队,主要就是特务连和通讯营,在没有警卫连设置的师级单位中,特务连既是最后的预备队也承担警备师部的任务。而新38师的师部机关已经实现了摩托化,那警卫部队就得能够伴随行动,所以该连需要有机动车配备。那个年代的卡车也没有标准的定员,一辆十轮卡塞进20多人没问题,一个连六到八俩车搞定,记得看过一部抗日剧《生死十日》,一个大队鬼子执行奔袭任务,申请的卡车只是八辆,真心不知道怎么装载的。

作为保障师部联络的通讯营,无论是有线电话还是无线电台,当然必须跟随师部统一行动,以随时进行线路铺设和电台架设,这又是一个乘车单位。其他工兵、侦察和卫生队原则上是不会专门配置车辆的,师部专有汽车营级分队,根据任务临时配备给这些部队使用。另外还需要乘车的是团级单位的团部机关、警卫徘和战防炮连,新38师毕竟是按美军轻步兵师的标准进行装备的,中高级军官的吉普车不少,团属37毫米战防炮连四门炮就是用吉普牵引的。

(新一军战车部队)

新38师卫生队和担架队与战斗人员一起行动,手术队就在营或团的指挥所附近开设,整个新一军拥有战地救护车30辆,摊到每个师也不少于10辆,重伤员简单处置后便可直运野战机场转送后方,战场救护能力是非常强的。

其实影响新38师汽车配备数量的不仅仅是因为地理环境,司机数量严重不足也是关键,那会不比现在,掌握开车技术的士兵少之又少,新一军军直及各师的司机,都是在驼峰空运来的青年学生兵当中挑选培训的,挺金贵。

(史迪威和孙立人)

在新一军没有扩编之前,军部和两个师的机动车数量已然达到了3000辆,去掉新38师和新22师所属的6、700辆,可以发现军部和军直属部队配备的才是大头,足足有2000多辆,充分说明了新一军特种兵部队的庞大,仅汽车兵团就有载重汽车400辆,但它不直接配属哪支部队,而是师部掌握的机动运输工具。

由此可见,40000多人的新一军,20000名一线步兵仍然是徒步的轻步兵,人员行军乘车比例当在50%左右,乘车人员主要集中在军师团各级直属部队和大口径炮兵,客观条件的限制还是很大的。新一军作为“驻印军”的主体,后勤是由美军负责供给的,所以汽油基本不愁,而其他国内的美械军,就算汽车数量充足,也不可能配备太多,去哪弄那么多油料和那么多司机呢?

(蒋军机械化部队)


度度狼gg


啥兵种都有,只要有车,那就是坐车去战区。就目前来看,所有国家的士兵前往战区的时候,都是坐车去的,很少有走着去的。就连中东非洲那些地方的武装分子,都是坐车去打仗的,开着皮卡,上面架着机枪,手里端着AK47。正规军就别提了,清一色步战车开赴战区。

是否坐车去战区,就看你有没有车,有的话,就坐车去,没有的话,就走着去。一般军队从后方开赴前线,大多数是依靠火车、运输机这些东西,而从驻地开赴战区,大多数都是坐汽车去。你看二战后期,苏军不都是坐着卡车前往战区的么,到地方之后,从车上跳下来。

二战中有了机械化步兵和摩托化步兵,都是开车去战区的。机械化步兵其实指的是,这个军队内的装甲车辆的数目,主要依赖于装甲车辆前往战区和进行作战。而摩托化步兵指的是依靠轮式车辆进行行进的部队。二战时期,美军就完成了全军的摩托化进程,美国大兵车辆多的是。没有汽车,汽车数量少,跟摩托化就搭不上边。

到了现在,基本所有国家的士兵开赴战区都是坐车的,没有人走着去的了。无论是医疗、通讯,都是依靠车辆进行的,都是带着轻装甲的。


军武文斋


炮兵,汽车拉炮,炮兵坐车跟进

工兵,架桥修路排雷,有很多设备工具,要用车拉,作业时累的死,只有转场时坐车休息下。

炊事兵,保障前线部队吃饭,大米,面粉,肉,锅碗瓢盆,炉子,煤、碳、柴,零零碎碎又有点重量,车装正好。

军医,护士,救死扶伤,战场上的重要人物,待遇不能差,没有救护车坐,大卡车必有座。

最后是战斗力强的机动部队,哪里险要往哪里冲,赶的是时间和速度。

美军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运输兵力,飞机,轮船,装甲车,大卡车分分秒秒将作战人员送到前线,那种肩拉背扛,负重徒步长途行军的形式没了踪影,所以任何兵种都可以坐在车上轻松前进了。


cc陈4154640781


什么兵都有可能,汽车只是一种非常广泛的交通运输工具,行军时任何士兵都可能通过汽车运输抵达目的地。

当然,狭义的来说,世界上第一支正儿八经的摩托化步兵是一战时期的法军。

1914年8月初,德军开始往西线推进,一个月出头的时间就推到了巴黎门口,眼看着就快完成“铁塔尚在”这个史诗级任务

结果法军一波一波的坐着出租车从巴黎开到前线,创造了马恩河奇迹。也让德棍们目瞪口呆,这可以视作第一批“摩托化步兵”

所以说,现代军队但凡是主要依靠轮式车辆抵达战区,并且也高度依赖这种交通工具来进行高机动作战的军种就叫摩托化步兵。

但摩托化步兵有别于机械化步兵和轻步兵,与机械化步兵最大的区别在于摩托化是指机动方式,而机械化是作战方式

丢个简单易懂的图,左边的摩托化就是步兵坐车,而且车辆一般没有装甲或只有轻装甲,把步兵丢到战场完事儿。而右边的机械化步兵则是步兵搭载步战车,与装甲部队协同作战。

现代轻步兵大多时候当然也是坐车,但往往更多会承担一些山地,丛林,城市等不适合车辆机动,且敌军没啥重武器的场景。


疯狗的轻武


这种步兵算是摩托化步兵,用汽车运输部队最早的一次是一战中,法国为了向马恩河前线运输增援部队,临时征发了巴黎市内的几乎所有出租车,把一个师的部队运送到马恩河前线,也开启了在地面作战中使用机动车辆运输部队的时代。

世界上第一批摩托化步兵。

在二战前,由于各个国家的财力有限,而汽车当时又算是奢侈品,所以虽然各个国家里边已经使用了不少的汽车,但是各个国家的步兵还大部分人是要靠两条腿走路的,这个时候能够使用机动车行军的主要是各个指挥机构的人员,还有一部分炮兵特别是反坦克炮兵,以及诸如通讯等部门的人员。

美军在二战中实现了全军摩托化,机动能力全世界第一。

不过,随着战争的继续,各个国家军队中的车辆都在增加,借助汽车快速机动部队已经是一种惯例,比如101师驰援巴斯托尼就是坐着大卡车去的,而不是从飞机上跳下去的,尤其是美国凭借发达的汽车工业,成为世界上第一支实现全军摩托化的军队,这个时候美军中,坐在汽车上行军的可就不只是步兵了,所有的人都是坐在汽车上行军的。

现在军队中,几乎所有的人员都已经是放到了车轮子上。

现在包括各种游杂武装都是坐到了车轮子上

过了二战,实际上各个国家的正规军都是逐步实现了全军摩托化,现在在各个国家中,就算是非常落后的国家,也是基本上使用汽车作为主要的机动工具。


红色手电筒


机械化步兵和摩托化步兵。

机械化,主要以坦克,步兵战车,为主要作战载具。平时行军也会乘坐卡车。

摩托化主要是以卡车等为载具,作战时提前在集结点下车,步行前往作战区域。我军好像是学习的苏联操典,五公里下车。应该就是五公里越野的来历吧[捂脸]

以上是现代步兵。

二战期间,并没有任何一支真正意义上完成机械化的部队,德国没有,美国也没有。美国几个重装步兵师实现了摩托化。

战争老片里,解放军中乘车最多的,基本都是炮兵[灵光一闪]


lzwsp


机械化步兵师与摩托化步兵师,这是行军调动快,效率高的快速支援部队打击部队。

一战中已经开始形成了雏形,二战中普及,成建制规模化步兵部队。

纳粹德国军队就是以机械化部队为主,更好的实施闪击战,大大搞高了军队进攻的速度。


随雨飘渺


那就要看你这个战争年代究竟是处于什么时候。

汽车首先被应用于战场之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那个时候法国军队为了援助前线,但此时,已经没有多余的深处用来拉那些士兵到前面去了,因此法国的出租车司机把自己的出租车给贡献出来,然后从巴黎把这些法国士兵直接运到前线。

这算得上是战争史上的美谈,同时这也开启了汽车进入军事化的时代,汽车这款武器一开始被研发出来的时候纯粹是为了民用,当时这个汽车的稳定性不太好,而且越野能力太差,不可能用来作为皮糙肉厚而且结实耐用的军事武器的代表,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汽车越来越被广泛的运用于各种各样的形式。弄之中,而汽车运用于军事行动也渐渐成为了军事家一直想追求的东西。

随着公路化的推行,越来越发达的公路网为汽车不属于军事行动奠定了基础,在公路网最发达的欧洲地带,汽车就被首先运用于军事化的行动之中。

不过你这问题是问汽车上面用的兵是什么?分两种吧,一种呢,是摩托化步兵一种的,是机械化步兵。

如果说汽车上面运载的是并携带的是轻型武器,并且汽车行进的时候大多是途经一些野外地区,那么这基本上就是属于摩托化步兵,摩托化步兵当然不是指这些步兵乘的是摩托车,而是指这些步兵成的是带有轮式工具的载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当时的德国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呃,这个罗马的事指的是骡子,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德国人压根儿就没想到自己会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准备的时间太短了,因此前期汽车不够用,所以就征用了大量的骡子和马匹用来作为拉大炮工具。

不过后来随着德国产业化的加强以及工业实力的增强,尤其是在吞并法国之后,几乎全盘接受了法国的工业化,因此德国人快速地完成了自己的摩托化的建设,很多的军队便完成了高速部署和高速机动这样的能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离莫斯科最近的那只德国军队就是一支摩托化的步兵。

当然随着军队的改革以及汽车的不断的应用,汽车在军队里面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多,比如说拉一下大炮或者是运载一下粮食等等的,所以说你如果说汽车上面坐着士兵各种各样都有,不仅是摩托化的步兵,而且还有运输并伙食兵,或者是炮兵等等都有,只不过随着美国人一个全新概念的提出,现如今整支军队都可以放在轮式载具上面。

这就是美国人提出的一个什么什么,吕反正名字我是记不住了,美国人提出所有的军队都必须按照旅级的建制进行改进,就是美国军队内部不再存在有师,这样一个级别,而且美国军队无论是人员,技术装备还是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放在轮式载具上面,一旦战争紧急,美军要求48小时之内部署全球,为了完成这个概念,美国人甚至组建了一个模范吕,但是呢,随着这几年全球反恐战争的进行,这个轮式车辆的防护能力确实着实让人感觉担忧,所以美国人现在基本上也不提这个概念,但是习惯成自然,口癖改不掉。

美国人这个理念呢还是沿用了下来,现如今美国军队内部基本上都能完成轮式车辆的运载,也就是说美国军队想要部署于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它的军队从集结到拉上飞机,然后部署到全国各地啊,不对,是全世界各地不需要超过48个小时,至于说现在美国军队的导弹武器更是夸张,要求一小时打遍全球。

总的来讲,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推进,人类武器朝着速度更快,威力更大,精度更高,这样一个方向不断地在发展,其中速度最快则是需要载具来保驾护航的,而各种各样的轮式车辆速度快而且突防能力强成为了首选,因此现在军队内部乘坐车辆的基本上是所有兵种全部要怎么做,包括坦克进行转场的时候,都必须得靠这些轮式车辆拉着走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