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民国三大门面担当吗?各个载入史册,不靠颜值,靠实力说话

说到民国,就会想到青瓦白砖,美女穿着旗袍。

在那个年代,战火连天,人们生活痛苦不堪。我们付出了多少先辈的血才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所以我们要感激革命老前辈们。

在民国时代却有这几个人,不靠颜值,靠实力说话,并且各个都载入史册。你知道这几个人分别是那些吗?

现在我们来一一细数这几位,每一个在民国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第一位 伟大的周恩来总理

我们都知道周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位总理,一生都为新中国奋斗,是真正把自己献给祖国的人。但是你可能还不知道周总理年轻的时候还是一位帅哥级别的人,可以说是民国时期的门面担当。下面看一张周总理年纪的帅气照。

你知道民国三大门面担当吗?各个载入史册,不靠颜值,靠实力说话

1921年3月,他经张申府和刘清扬介绍加入共产主义小组,随后与张申府、刘清扬、赵世炎、陈公培(一说是吴明)共5人一起建立巴黎共产主义小组,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在欧洲建立的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巴黎共产主义小组与国内的其他7个共产主义小组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1923年6月周恩来在巴黎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11月任国民党旅欧支部执行部总务科主任(执行部部长王京岐)。这一年周总理才25岁,可谓正是意气风发的年龄,他却只身投入革命,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你知道民国三大门面担当吗?各个载入史册,不靠颜值,靠实力说话

1927年3月,周恩来领导发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迎接北伐军入城。同年“四一二政变”之后,国共合作破裂。8月1日,周恩来与张国焘、贺龙、叶挺、朱德等人发动南昌起义,并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同月,在中共八七会议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并取得大胜。1937年9月起,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中将副部长。那年周总理才39岁,正值中年阶段,周总理为了革命舍身犯险,带领人民站在前线。

你知道民国三大门面担当吗?各个载入史册,不靠颜值,靠实力说话

1949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949年至1958年间兼任外交部部长。1974年6月1日,病情日益加重的周恩来作了第一次大手术,从此住在305医院,直至1976年逝世。期间为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一生都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这位曾经的年轻人,同样保持着自己青春的颜色为新中国强大富强而奋斗。

第二位 张学良

这一位也算得上民国顶级的帅哥,把他称为门面担当实在不为过。那帅气的脸庞不知道迷倒多少青春少女,下面来看看张少帅的年轻帅照。

你知道民国三大门面担当吗?各个载入史册,不靠颜值,靠实力说话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

你知道民国三大门面担当吗?各个载入史册,不靠颜值,靠实力说话

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

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起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

你知道民国三大门面担当吗?各个载入史册,不靠颜值,靠实力说话

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称“少帅”,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也成为一段佳话。

第三位 汪精卫

汪精卫虽然背叛国家,当日本的抓牙,但是年轻的汪精卫也算的上美男一位,帅气逼人,只是后面背叛国家,丧失本性,不然在国名党内绝对是有威望的一个人,只是实在可惜。下面看一下汪精卫少年时的照片,领略一下他的帅气。

你知道民国三大门面担当吗?各个载入史册,不靠颜值,靠实力说话

汪兆铭(1883年5月4日—1944年11月10日),字季新,笔名精卫,因此历史上多以“汪精卫”称呼。曾谋刺清摄政王载沣,袁世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

你知道民国三大门面担当吗?各个载入史册,不靠颜值,靠实力说话

回国后于1919年在孙中山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1921年孙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汪任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政府顾问,次年任总参议。于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沦为汉奸。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 因“骨髓肿”病死。其夫人为陈璧君。1945年8月16日,汪精卫政权宣布解散。

他载入史册,却是以汉奸之名而载入,虽然有实力,只是没有用到正处,遭到国民唾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