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努力都失败!二战时能力超强的希特勒到底输在了什么地方?

静夜史


二战德国曾经无限接近胜利而又最终失败,作为德国独裁者的希特勒显然对德国的失败负有主要的责任,可是我们也要看到在他的带领下德国在战争初期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一度控制了整个西欧和中欧,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霸主,即便在欧洲被视为“战神”的拿破仑也没能做到,而希特勒做到了。所以希特勒绝不是一个偶然成功的“机会主义者”,他在某些方面确实堪称天才,比如敏锐的政治嗅觉、超强的演说能力、惊人的意志力,但也存在显著的缺点,如缺乏军事才能。



希特勒在1940年之前的表现堪称完美,在政治上他合纵连横,通过政治欺诈和签订条约使德国始终面对一个方向上的敌人,尽可能的避免了两线作战。在军事上他接受了最新的作战潮流,大力发展装甲兵、空军、空降部队这些新型部队,使德军在短时间内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军队,他力主尽快进攻法国,而是像陆军总司令部那样选择防御,1940年的德国是在军事上最有优势的一年,放弃主动权无异于坐等英法联军进行快速的扩充直到德国再也无法取得胜利。

希特勒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太自负了,尤其是在打败法国后,希特勒认为军事上的胜利主要归功于他在战略上的指导,而不是陆军总司令部,正是在他的坚持下德军才会很快的进攻法国并取得胜利。这一点我们不可否认希特勒的重要作用,可是希特勒仅仅是在战略决策上做出了决定,具体的作战计划的制定和作战指挥都是由陆军总司令部执行的,曼施坦因的进攻思想和古德里安的装甲战术是使德军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希特勒是不具有大兵团军事指挥能力的,但是希特勒可不这么认为,他认为他完全有能力指挥德军作战,而我们也可以发现,随着希特勒在军事上的影响愈加广泛,德国在军事上的处境愈发不利,军事上的失败使得德国在其他方面上的形势也愈发恶劣。



在1941年的德军的作战基本上(东线战场)还是由陆军总司令部负责,希特勒虽然有所干预,但是还是很尊重陆军总司令和总参谋长的意见的,莫斯科战役的失败让希特勒对陆军总司令部失去了信心,他决定自己亲自担任陆军总司令,不过和之后相比,莫斯科的失利并不算什么,毕竟没有任何一个师级以上单位被苏军包围歼灭过。而在希特勒执掌军事指挥权后,德国的军事形势开始出现根本性的转变,斯大林格勒战役首开一个完整德军集团军遭到歼灭的惨败,这在德军历史上都是不曾有过的,之后是非洲集团军,到1944年时已经是一个接一个的集团军群被包围或歼灭,中央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等等。一次又一次的惨败证明希特勒确实没有能力指挥作战,和希特勒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斯大林,斯大林的军事能力同样不行,他的一些错误的指挥导致了苏军一系列的惨败,但是斯大林选择了信任他的将军们,并给予他们更大的权力,而希特勒却愈发不信任他的将军们,频繁的更换高级指挥官,并愈发限制他们的权力,希特勒在军事上的盲目自负导致了军事上严重的失败,这几乎决定了德国的命运。


另一个能证明希特勒自负的证据就是,希特勒并没有整合一个统一各种资源和领域的指挥机构,反而将各个指挥机构相互独立开来,单独向其汇报,只有希特勒本人清楚德国的综合情况,其他高级官员只知道自己本领域的情况,其他情况一概不知,这导致这些精英们无法向希特勒提出一个综合性的、长远的、指导性的建议,他们的建议互相矛盾,难以调和,希特勒根据这些专业的建议做出取舍,这些建议本身就非常片面,而希特勒也不可能精通所有领域,所以造成希特勒在战争总体指导上总是朝令夕改,毫无重点,好的计划总是不能得到贯彻。正如德军将领所形容的那样,最后一个走出希特勒办公室的那个人的建议才是希特勒最终的决定,可见希特勒变幻不定的立场。这种没有重点的战略毫无意义可言!

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希特勒在性格上巨大缺陷所致,他本质上并不是一个高尚的人,他也不具有一个伟人所应有的宽广胸怀,多疑的性格让他难以相信大多数的人,而他相信的那些人都大多没有能力,如戈林、希姆莱一类,对于二战这样的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方方面面的总体战,只靠希特勒自己是根本不可能应付得来的,即使是天才也不可能做到。


战略论


二战时期,德国是很有可能赢的,不过因为希特勒的几个错误命令,一切都前功尽弃。

第一个错误,在敦刻尔克放走34万英法联军,二战德军绕过法国坚固的马奇诺防线,从阿登森林出击西欧,再加上德军的快速机械化闪电战战术,西欧被迅速征服,英法联军40万人退到敦刻尔克,这个时候德军在西部有80万军队,而且前锋离敦刻尔克只有16公里左右了,希特勒却突然下了一道停止进攻的命令,这个命令让40万联军当中的34万人撤退到英国,而这些部队是英国的精锐,如果被歼灭在敦刻尔克的话,希特勒进攻英国本土都有可能成功,退一步说,消灭了联军,希特勒可以把防备联军的军队调到苏联战场,苏联很困难在希特勒三个月内征服。


第二个错误,苏联战场分兵,在消灭了苏联红军400万人以后,希特勒认为苏联已经没有什么抵抗力了,不管是进攻莫斯科还是斯大林格勒的的军队都减少,进攻莫斯科的军队被调走两个装甲军,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军队少了一个坦克军团,而当时的莫斯科确实没多少抵抗力了,主力都是从远东调过来的,其它大部分都是预备役或者现招的人,斯大林格勒战场战场德军更是一度占领全城四分之三,如果能加强一点兵力,攻破斯大林格勒也不是不可能,后面希特勒瞎指挥的战役更多,将领也是凭自己的好恶任意更换。



其它错误基本上就是意大利和日本两个猪队友犯的了。


国辉影视剧


自从希特勒1933年上台后,德国迅速崛起,成为了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并因此有能力发起一场世界大战。不过虽然德国军事实力有目共睹,但最后还是输了。那么能力超强的希特勒为何会输呢?

我个人认为这与希特勒的性格有关。二战初期,希特勒确实做得很出色,对于军队高层的建议,他基本上都会采纳。然而,随着战事逐渐进入胶着状态,希特勒也不再相信将军们的话。此时的德国最高统帅部没有多大的作用了,所有的战略政策基本上都是希特勒一个人做出决定。而希特勒在军事方面没有多少知识储备,一个国家的军队,尤其是正在打战的军队,交给一个门外汉指挥是不可想象的。

除此之外,希特勒还有一个缺点,控制欲太强,小到每一个装甲小队的位置他都想了解得清清楚楚,严重降低了部队的灵活性。

因此,希特勒虽然在二战时期殚精竭虑,但他的方法从一开始就错了。


后羿不要


希特勒输在根本就不应该发动二战。

虽然当时苏联也不招英法等列强待见,但是崛起的德国同样不是英法两国想看到的。

众所周知,在近代历史中,崛起的新兴强国经常会挑战霸主,他们或者老二和老三合力把老大拉下来,或者老大和老三合力把老二摁下去。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是靠战争来完成的。

德国自从19世纪后期统一之后,趁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东风,大有超越英国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强国的趋势,甚至曾经一度德国的发电量是世界第一,比大西洋另一头的美国还要高。

(描写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工厂林立的景象)

当时的世界和今天不一样,今天世界主要分成三大块,欧洲、北美和东亚,这三大区域列强林立谁都不服谁。但是,在19世纪末期不是这样,那时候列强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都说今天的东亚是怪物房,其实在19世纪末期的欧洲才是一个怪物的集中地,不要说英法德奥俄这样的国家,即便荷兰、比利时等小型国家在世界上也有大量的殖民地,放到世界其他地区都是不可一世的强国。

而出了欧洲,只有位于北美地区的美国和东亚地区的日本算是能和欧洲列强PK的强国。但是在当时的欧洲大国眼里,这两个国家对自己没有什么威胁,只能算是二流水准,在各自的地盘上牛B一下而已,放到欧洲是不入流的。这除了地理上的距离造成的错觉之外,美国和日本与先进水平确实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当时日本刚刚崛起,虽说打赢了甲午战争,但日本的对手是腐朽的清王朝,根本不具有说服力,而且联合舰队最先进的军舰是采购自国外,自身的实力确实不强,所以只能作为英国在东亚地区的棋子。

而美国虽说工业产值已经超过英国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在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和欧洲强国比还是不足为道的。就拿20世纪初发明的飞机来说,本来这是美国人先搞出来的,谁成想真正愿意为了发展飞机技术投资的反而是欧洲国家。所以到一战的时候,美国的飞机技术远远落后于欧洲,以至于整个一战时期没有一家美国制造的飞机参与空战。

(一战时期的飞机)

所以,也难怪那个时候的欧洲强国没有把美国和日本作为对手。

除此之外,美国和日本地理位置距离欧洲遥远,这也导致欧洲国家对两国的发展没有足够的切身感受。如此一来,对于当时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来说,和美国几乎同时崛起的德国就显得触目惊心了。

而德国作为传统的陆权国家,在成功崛起之后对海洋的诉求也变得极为强烈,于是和世界霸主英国的矛盾日益深刻。而与此同时,刚刚被德国击败的欧陆强国法国作为历史悠久的老二帝国对德国也是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本来英法两国自拿破仑战争之后就经常合作去欺负人,两国正好又和德国矛盾重重,于是自然联手对这个国家打压了。

所以,一战前德意志第二帝国一定会和英法爆发大战,结果就是德国在英法的打击下被击败,签订了耻辱的城下之盟。

(德国代表和协约国代表签订《凡尔赛合约画面》)

一战结束后被希特勒发展起来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同样引起了英法两国的忌惮,他们做梦都想把这个国家削弱到没有一点威胁能力。毕竟,他们曾经摁下过一次德国,把他收拾的不轻,这次德国的崛起就更不被英法所容纳了。

再加上此时苏联强势崛起,意识形态上的分歧,让两国同样忌惮不已。

所以,此时的欧洲分成了三大势力:以英法为首的国家集团、以德国为首的国家集团和以苏联为首的国家集团。

德国东有苏联西有英法处于四战之地,既是英苏两大国家集团的缓冲区,又时刻受到两大集团的威胁。

二战全面爆发前德国已经有500万军队,苏联也有500万军队,英法相加更是远超这个数字,当时为了随时进行和德国的战争,法国已经动员500万人,英国165万。大战一触即发,就看德国先对谁发动进攻了。

(最终,德国还是先去大法国了,图为进入巴黎的德军)

但是无论谁和德国先爆发大战,只要德国取胜,另一方就不会允许德国做大,与之爆发战争,所以苏联和英法是早晚会联合到一起的。只不过两大国家集团都希望德国先进攻对方,自己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

而真正的超级强国美国,这个时候由于德国吸引火力竟然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渔翁,哪怕罗斯福表示要掺和一下,一开始都没人搭理他,所以美国在二战之后能够成为世界霸主又能和前世界霸主英国保持盟友关系,德国的贡献是最大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德国就是专门为美国崛起而准备的垫脚石。

所以,题主你说的很对,只要希特勒想要发动战争,怎么努力都是失败,因为他从发动战争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决定了会陷入英国、法国、苏联甚至美国的围攻之中。

希特勒唯一可以让德国避免成为众矢之的的办法就是不发动战争,和周边国家保持友好往来,利用德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周边国家开展贸易,大家一起克服1929年经济危机以来造成的大量社会问题。当然,这么做和战争相比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但无疑和平的方式是一种双赢,是避免德国再次战败的唯一出路。

今天,德国的做法就理智多了,利用欧盟这个组织,德国的影响力比二战前大的多,并且没有引起欧洲其他国家的猜忌和防范。

可惜,与邻为善又和希特勒的人生理念格格不入。希特勒既是一个战争狂人,又是一个种族主义者,他不仅看不起德意志民族之外的其他民族,甚至在德意志民族内部他也只认可德国人。而他又对战争狂热不已,当年一战刚刚爆发,希特勒就兴奋的来到德国报道,希望上阵杀敌。并在一战时期因为作战勇敢荣获了两枚铁十字勋章。

(一战时期的希特勒,最左)

这样的人选择战争手段不是不得已而为之,而是把战争作为实现抱负的必由之路,因此希特勒的宿命是从他执掌德国起就注定的了。

而德国也注定会被拉入战争深渊,在各国的联合打击下得到惨败。


历史风暴


如果谈及二战的话,人们有许多的想法,德国的失败,为大家乐于讨论的问题之一,自然有着许多答案,德国最重要的问题还是输掉了苏德战争,如果能够在苏德战争中取胜的话,也许战争的局势就是另一回事。

德国输掉特苏德战争的原因很简单,德国总动员时间太晚了,德国在39年之后开始动员工作,进行真正的总体动员却没有,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德国依然没有真正的进行全面动员,这造成了德国的实力没有能够有效的发挥,直到1943年德国才真正的开始动员,这实际上已经太晚了。

如果德国在1941年进行全面动员的话,也许在1942年有希望扳回战局,在1943年打败苏联,但是在当时的背景之下,德国没有进行,这造成了德国在1941年底消耗尽量以后在42年就无力同时发动两场战争,可惜这种假设而已,只是一种假设。


麦田军事观察


石油。

德国是一个缺乏石油的国家,如果德军继续攻打英国,石油就会匮乏,而英国又没有油田,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攻打苏联,拿到高加索油田,在苏德战场,德军吃了天气和后勤补给的亏,先进的坦克、战机屡屡无法使用,在败给苏联之后,德国就可以算是失败了,没有石油的德军根本无法同时对付苏军和盟军。





得之


二战,从两个角度来说,一是战争本身,二是科技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来了个《凡尔赛条约》就好比周星驰电影《百变星君》里的这个情节
最后德国就成了这样
可是呢,人家有一口气,那就要报仇了。

从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开始,到巴黎不设防,二战这段历史是报仇阶段,有点小正义的,但是呢,不列颠空战就是有点超过了报仇的范围。

后面的嘛,就是张扣扣案的样子了。

德国如果只针对犹太人,或者是他只针对报仇,那么三喵可能也不会不接受德国在不列颠空战之后的求和了。

这张图片让我也明白了,为什么二战会对犹太人那样了,外加上2011年占领华尔街喊的口号,还有Twitter上晒战绩吹牛逼,说要把巴勒斯坦送回中世纪……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16年湾湾的新闻,让我知道了1949年。把国民党看成中国男足吧

可是呢,德国当年杀人(迫害)的顺序是:犹太人、罗姆人、Gay、黑人(看看今天的高炉乌鸡,仨白人外援了)、共济会、其他一切反纳粹的。

说白了,你恨犹太人但是殃及鱼池太多了。

还有就是德国没那么狠,对比一下毛片国就知道了。还有战斗民族。

其实德国在不列颠空战之后,基本上就是希特勒想怎么办手下只能照做了。作战指挥没有那么清晰,而且整个二战中德国的种族主义也是一直影响德国的战争思维,比如东欧人玷污了雅利安人的纯洁等等,还有就是比如不列颠空战的时候没有对于雷达的作用很重视。

说白了,对于发动战争本身,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准备,德国是报仇。准备时间不一样,德国更多真的是被仇恨冲昏头脑。日本嘛,为了让2010年之后的中国网民跪着学习,要有高含金量的医学论文啊……

这就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二战又不同于过去的冷兵器时代,战争本身是搞科技发展的。现如今,为什么有的傻子在说人家印度的抗癌药如何如何,人家管用跟你们有关系?印度因为人种多,天然的基因库,西方医药公司在印度试药是常态。二战的时候借着战火,人家日本人拿中国做医学实验,德国也一样啊,海洛因还是拜耳公司合成的呢……不多说了,反正二战就是在对抗,只是战争失败了百姓就受苦。百度一下《柏林的女人》。


结74598932


德国因为巴尔干战役耽误了五周左右的宝贵的进攻俄国的时间。被绝大多数参与讨论的和本人认为是德国在二战中的一个最致命的错误,保密与间谍工作的严重失误,德国人的密码被盟国破译,却长期浑然不知,导致德国在战场处处挨打,节节败退。譬如苏联间谍佐尔格等给德国带来的灾难是难以估量的,第三帝国有一点变态的犹太政策,使德国在欧洲大陆、甚至全世界失去了人心,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敌人。假如德国是和美国结盟,而不是与经济、军事、科技都不发达的日本、意大利结盟,二战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和日本、意大利结盟绝对是个错误。在第三帝国完全处于下风,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错误地发动“堡垒”战役加速自己的死亡与很麻木、很愚蠢地判断盟国登陆地点选在加莱,而错过了在诺曼底将盟军赶下大海,避免两线作战的最后机会。


小胖叨叨叨叨


高估自己,高估德国,以一个人或者说一个国家的力量妄图挑战整个列强世界。资源不足,自视甚高又四面树敌,这导致了希特勒最终的失败。列强的瓜分游戏已经暂时告一段落,每个国家本来都觉得自己是吃亏的那一个,当德国衡插一脚也想要分一杯羹时,列强当然会集体不同意。希特勒的最大敌人,除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海上霸主、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军队的苏联,还有一个不得忽视的美国。当世界几大国全部向德国发动进攻,而他自己的附属国和同盟国不是倒向敌人就是毫不配合,希特勒四面楚歌,必然步入灭亡之路。

其实希特勒个人还是不错的,如果他当年能考上维也纳艺术学院,一定是一个洁身自好的艺术家。时势造枭雄,当希特勒站上了历史的演讲台,当他赢得了第一批听众的欢呼,他就注定成为德国历史上不可跳过的人物。

希特勒刚刚上台的时候,德国的经济一度沉浸在泥淖之中,当时的德国失业人口达到600万,400万的临时工只能勉强生存,无数家庭在贫困和饥饿之中挣扎。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人们太需要一个可以“救世主”出现了,只要他能给人们带来温饱,就会被奉为神明。1933年2月1日,希特勒上台的第三天,他在广播电台发表了告国民书,立志要改变国家失业严重的现状,要拯救德国的农民,给他们生存的基础。希特勒并没有食言,在1938年的时候,德国的失业率只有1.3%,当时美国的失业率为1.89%,英国则高达8.1%。

18年后,德国从一个在底层挣扎的国家,被希特勒硬是拉扯到了世界顶层。希特勒对自己十分自信,国家有了长足的进步之后,他连出门都不带卫兵,他相信根本不会有人想要刺杀他。能让国家大部分的人可以通过努力得到应有的回报,保证温饱还能享受政治权利,经历过惨痛生活的德国人仿佛从地狱解放出来。

希特勒当政时期颁布了我们无法想象的高福利政策,比如积极创造就业岗位,补助儿童,提升工人养老金,为困难的家庭提供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抬高关税壁垒,补贴本国农业……这些政策是非常具有先进性的,并非是从德国发展成熟之后才开始实施,而是从刚开始就已经逐渐实现了。

对一个穷苦的国家来说,要想要打仗,只有让平民勒紧裤腰带这一条路。但希特勒不走寻常路,他几乎不从自己德国贫苦百姓手上拿钱,但钱总是要花的,除了从犹太人手上夺取财富,就得对外抢夺资源。而希特勒的计划真正实施起来,却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链:攻打其他国家谋取资源——从沦陷地区人民手中抢夺财富——沦陷地区人民开始反抗——战争成本增加,德国资源供应不上——攻打其他国家谋取资源……有人说希特勒傻,偏要双线开战,找了个最不好的时机去打苏联。而实际上希特勒也是硬着头皮,只得拆东墙补西墙了。

当然,一个国家的兴起和灭亡,一场战争的胜利和失败,都不能归结在一个人身上,也不能归结在一两个原因之上。之前看了一部电影《希特勒回来了》,有人问重新“复活”的希特勒,为什么曾经可以有那么多人拥护他,希特勒说:“我是你们的一部分,来自你们所有人”。二战德国的失败,希特勒有不可推脱的责任,但是对于当时无数一无所有的德国人来说,纳粹之所以能侵入他们的思想,是因为贫穷让他们嫉世愤俗,让他们失去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让希特勒崛起的是德国的时势,让他走向灭亡的是他自己日益膨胀的野心,和始终无法看清未来趋势的眼界。


木剑温不胜


二战时期,在当时几乎所有的列强国家看来,第2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理所当然的是欧洲,哪怕是远在美洲的美国,也采取了先欧后亚的政策,很显然,美国人也认为欧战才是第2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场。而二战的主要战场——欧洲战场的局势,其实就是德国一家单挑所有列强。

发动二战的法西斯三国

至于另一个法西斯国家意大利,估计连意大利自己都敢没把自己当成二战的决定性因素。对于再次单挑全世界的德国而言,当希特勒挑起第2次世界大战之后,胜利的果实似乎似乎一次次无限接近,却又阴差阳错的最终离开而去。

希特勒及德国采取了一切的办法,试过所有的努力,哪怕在1945年,德国人的反抗依然没有终止,但是,在初期取得辉煌胜利、横扫整个欧洲之后,德国开始迅速迅速走下坡路,任凭德国如何努力都无法止住失败的步伐。

二战时期的欧洲

为什么二战时期,无论希特勒如何努力,德国依然遭遇了败亡的结局呢?二战时能力超强的希特勒到底输在了什么地方?不是因为德国人不团结,不是因为德国的工业不先进,不是因为德国科技的不发达,也不是因为德国军队的战斗力不强。

这些德国都有,而且表现的极为优异,二战爆发之初,德国的工业已经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德国的科技已经先进到在二战末期研制出火箭、喷气式飞机等黑科技作为武器。

德军的战斗力更毋庸置疑,德国在二战初期横扫整个欧洲,甚至将与他势均力敌的对手——法国迅速消灭,这都与德军的强大的战斗力密不可分。哪怕是德国陷入苏联战场,并最终打成持久战之后,单纯对比大部分战役的伤亡数字,哪怕德军遭遇失败,德军的伤亡人数也是小于苏联军队的。

德国军队

至于德国人的团结,更不用多说,在希特勒及纳粹党的煽动蛊惑及民族感情的迸发之下,当时的德国堪称万众一心,德国人团结也没有任何问题。

那为什么天时、地利、人和完全具备,德国依然没有获得二战的胜利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德国的综合国力远小于他的对手。

第2次世界大战已经到了20世纪40年代,此时人类早已进入现代化社会。国际之间的较量,再也不是冷兵器时代的单纯武力较量,而是变成了科技、军事、工业、人口、教育等多方面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942年世界二战形势

而在这些方面,德国虽然单纯对比某一些国家丝毫不落下风,甚至犹有过之,但是对比有英国、苏联、美国及其他国家共同组成的盟国时, 德国就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了。

德国的工业固然很强,甚至达到了欧洲第一的地步,但是与此同时,英国和苏联的工业实力并不比德国弱多少,而世界第一的美国更应相当大的优势,领先了德国一个身位。

德国的科技当然先进,但是老牌列强的英国及后起之秀的美国,也丝毫不弱。德国在先后吞并苏德台地区及奥地利之后,算上德国本土人口,当时的欧洲大约有8000万德国人,这个人数虽然不低。

德国大军

但是,他的对手的人力资源却足以令德国绝望:苏联有1.8亿的人口,英国本土虽然只有4000万人口,但是英国拥有的400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上生活着4亿的人口,足以为英国提供近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力资源。而当时的美国人口也早已破亿。

因此,8000万人口的德国固然竭尽全力,组成了超过1000万的精锐大军。但是,他的主要对手苏联,前后借了征调了超过2000万人参加军队,英国虽然迟迟没有登陆欧洲大陆战场,依然征集了1000多万部队,美国军队在巅峰之时,人数也超过了1000万。

而这几个国家,由于工业及军工实力并不弱于德国,资源更是远超德国,因此,超过4000万的军队的武器装备也并不弱于德军。而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即使德国军队战斗力强大,能够以1敌2, 依然不可能是盟军的对手。

苏德战场

盟国的军队并不需要比德国军队战斗力更强,他们只需要采用人海战术,步步为营,就能生生兑子耗死德国。因此,由于综合国力,尤其是人力资源趋于绝对的劣势,无论德国军队战斗力如何强劲,德国依然没有获胜的可能。

而在这一点上,德国其实早在苏联战场上就有着深刻的体会。巴巴罗萨计划发动之后,德国军队其实完成了他们预定的战略目标,超过200万的苏联军队被消灭和俘虏,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苏联军队的半数。

按照一般惯例,伤亡过半,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以可忽略不计,甚至建制都很难存在,但是,在苏联政府的领导下,苏联军队仿佛没有穷尽,前线被德国消灭了100师,后防很快能补充足够的兵员和部队。

庞大到令人绝望的苏联

凭借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充沛的人力资源,虽然前线不断失利,苏联军队甚至出现了越打越多的情况。面对这种局面,无论如何精锐的德军,都足以绝望。

最终,虽然苏德战场上苏联军队的伤亡远大于德军,虽然德国消灭的对手也远比自己的伤亡更多,但是,德国依然一步步处于劣势,并最终在英美联军登陆诺曼底,德国被双线夹击后,被盟国大军彻底消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