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生死之間


《肖申克的救贖》:生死之間

只有內心清澈的人才能看清人生的荒謬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永恆的經典,在無數次看完之後,我一直想著該如何去寫寫這部無論何時看起來都不會有時代感的精神電影,體制化?自我救贖?希望?自由?這些影片中每一幀都在顯現的精神支柱構成了這部電影的偉大。在肖申克誕生的那兩年(1994-1995),是世界電影史上永遠值得被銘記的兩年,姜文有《陽光燦爛的日子》、王家衛的《重慶森林》、周星馳的《大話西遊》、湯姆漢克斯的《阿甘正傳》、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藍白紅》、呂克貝松的《這個殺手不太冷》以及昆汀的《低俗小說》等等,這大概是上帝都會迷戀電影的兩年。在這些灼人的經典中,《肖申克的救贖》始終佔據著大部分影迷心中的最佳位置,它似乎能或多或少的契合每一個不同的人,引起每一片自由靈魂的共鳴。所以相對於心懷希望,擺脫體制化的評述範疇,我始終堅信,深刻的人類自由式隱喻是這部電影最堅固的價值。


《肖申克的救贖》:生死之間

人類是天生的自由動物,無論懷揣何種理想在社會中行進,其終極意義和目標都是為了更好及更大的自由化,但這個過程總是艱難的,自由是太多人想抓取的東西,它太稀有了,所以自由的隕落會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雖然有著非凡的才能,是大銀行家,是有為的青年才俊,但是安迪(蒂姆·羅賓斯飾)的自由也同樣會因為被冤枉,因為急著彰顯成績的法官和不健全的司法體系而被葬送在肖申克監獄。監獄恰恰是最不需要自由的地方,在這個固化的環境中,一根菸的價值不會比藍天白雲低,所有人都被體制化,甚至像安迪的好朋友瑞(摩根·弗里曼飾)也承認自己害怕未知的自由,安於自己的體制化。


《肖申克的救贖》:生死之間

雖然身邊充滿著這樣的聲音,雖然被冤枉已成“事實”,但安迪心中始終充滿希望,人之所以成人是因為精神的存在,大多數人害怕肉體的束縛,卻忽視了精神困境的可怕。安迪心中有太多沒有被牆困住的美好事物,他會在憑藉聰明才智為監獄長洗黑錢後為自己和獄友們換取更多的自由,比如修完屋頂後的三瓶啤酒;會為了廣播幾分鐘的《費加羅的婚禮》不惜關禁閉;會堅持數年給議員寫信換取更好的圖書館。強者自渡,聖者渡人,牆仍然是牆,但音樂和圖書卻逐漸讓煙渺小。


《肖申克的救贖》:生死之間


《肖申克的救贖》:生死之間


《肖申克的救贖》:生死之間

但是安迪始終沒有讓這些爭取到的監獄中的“自由”取代心中的自由,被冤枉的不可抗外力可以讓他的肉體失去空間自由,但心中的認可讓他永遠精神自由,所以他才能沉著的花上二十年用小石錘挖穿高牆。當然,他本可以光明正大的越過高牆。在發現了自己被冤枉的關鍵證人後,安迪希望一直利用自己洗錢的監獄長幫助自己翻案,但是換來的卻是破紀錄的禁閉和證人的被殺。安迪的自由就這樣輕易的被外力徹底捏碎。希望只有掌握在自己手裡才算作真正的希望,在別人手中卻更多的是一種束縛。就這樣,安迪開啟了屬於自己的希望通道,並最終獲取了屬於自己的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生死之間


《肖申克的救贖》:生死之間


《肖申克的救贖》:生死之間

影片以《基督山伯爵》式的復仇結尾,安迪完成了對監獄長的復仇,也拯救了自己的好朋友瑞德。《肖申克的救贖》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電影作品之一,就像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學作品之一的《飄》一樣,它們都有著共同的精神內涵,斯嘉麗以熱烈的姿態擁抱不斷被外力衝擊的宿命,安迪則在沉著中握緊希望,並都最終都重構了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時間一天天過去——這是大自然最古老的手段,或許也是惟一的魔法,一切都會隨風而逝,但精神會永存。


《肖申克的救贖》:生死之間


《肖申克的救贖》:生死之間


《肖申克的救贖》:生死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