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百態,是古代智者和哲人所熱衷觀察研究的對象。基於人類活動的特點,隨之產生了文學、哲學、社會學甚至經濟學等學科。然而這些學科在古代始終曲高和寡,唯獨與人性相關的話題始終都是人們談論的焦點,尤其是一些與人性相關的民間俗語,幾乎家喻戶曉,比如這“飽暖思淫慾”。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卻忽略了他的後半句。
在我國古代,從漢朝以後,階級的流動性就有所增強。比如說在漢朝以後,雖然商人社會地位低下,但商人可以積攢錢財購置土地,成為地主——這一點在中世紀的歐洲很難想象,因此中世紀歐洲土地只能由分封獲得,難以買賣。隋朝以後,隋文帝確立科舉制度,不善經商、但擅長讀書的人,可以通過這個制度取得功名,實現階層跨越。然而階層的跨越所帶來的社會現象卻讓人唏噓不已,題中俗語便是最為典型的體現,即便是在今天依舊有著非常現實的借鑑意義。
先說“飽暖思淫慾”。趙本山的小品裡面,高秀敏有過這樣的一句臺詞:男人有錢就學壞。這句話和“飽暖思淫慾”的含義一樣。意思是一個窮人,如果溫飽問題沒有解決的話,那麼他會把心思都用在如何改善生活,甚至考慮如何活下去這方面,至於別的一切問題,他都不會有心情去考慮。而一旦生活好轉,不再需要考慮溫飽問題以後,其注意力就會有所轉移——這時候,他就會考慮一些聲色犬馬的事情。在現實中,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比比皆是,比如說古代有陳世美拋妻棄子娶大宋公主,而現代,有很多的富人,在發財之後會另結新歡。總之,這是人類的一種本能。
其實“飽暖思淫慾”的後邊還有一句話:飢寒起盜心。國外的法律專家和社會專家曾有過這樣的觀念,認為社會的穩定,刑事犯罪的發生頻率,有時候不在於法律制定的是否嚴格,以及執法力度是否足夠強悍,還取決於經濟問題。在現代資本主義國家,如果失業率增加,社會就會變得不穩定,各種刑事案件就會出現上升趨勢,而反之,如果就業率增加,經濟繁榮,犯罪率也會隨之降低。
在古代中國也是這樣。零星的百姓有飢寒交迫的形象,對古代朝廷來說,頂多會導致局部的治安問題,但如果全境都出現這種情況,那就會導致大規模叛亂——因為人在及含較多情況下,其需求只考慮一點,那就是活下去,至於為了活下去所採取的什麼手段,這是走投無路的人所不會考慮的——於是,有了“飢寒起盜心”這句總結。在歷史上,明朝末年,領導水平很差的李自成,能推翻強大的明朝,主要原因在於明朝末年,全天下都是飢寒交迫的百姓,他們為了有口飯吃,有條活路,而選擇參加農民軍。而崇禎帝派去鎮壓農民起義的大軍,哪裡能抵抗住只想著求生的饑民?於是崇禎帝的悲劇來了。
當下時移世易,但是,人性沒有改變。因此,不論是“飽暖思淫慾”還是“飢寒起盜心”,都依舊適用。因此,在日常交友中,對於有可能對你產生“盜心”的朋友,一定要慎重。
閱讀更多 農俗閒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