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有人說中醫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治癒很多病人國家該重視嗎?

多味花生自媒體


不是說,而是事實。中醫是中華民族的醫療,是民族瑰寶,千百年來,中醫藥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繁衍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國家本就應該繼承發揚光大,使之造福人類。


芳草地016


呵呵,我成年以後在2003年第一次看中醫就發現,中醫不但能很好的治病,調理身體,還非常省錢。那時各大西醫院都爭先恐後的上國外檢查設備,結果沒等治療,光檢查費就足以讓很多患者,月光甚至年光。各大西醫院掙得是盆滿缽滿。中國貧苦大眾的治病出路在中醫!


彥郎


有消息稱李文亮的同事因為後來增加了中醫的療法痊癒,因為有的患者是因為痰溼無法排除導致死亡,中醫在這方面有比較大的優勢!鑑於以上事例和官方通報的一些數據以及各地分享的治療方案,可以肯定中醫在抗擊疫情方面起到了作用,相信未來還會通過臨床進一步積累和整合治療方法,技術會更成熟,效果會更明顯,所以肯定和發展中醫是必然的,不單是因為此次疫情的緣故,近年來國家一直在倡導和努力踐行中醫的拯救和發展,一方面人們看到了過度醫療帶來的危害,這裡指的是西醫,一方面也感受到了中醫標本兼治的優越性和中醫資源的相對匱乏,建國幾十年來,我國的醫療水平取得了突飛猛進的變化,處於先進的行列,對於國本之中醫卻相對有所忽視,造成好的中醫出現流失和斷層,對中醫的傳承缺乏必要的重視和管理,以及在收益分配方面跟西醫大相徑庭,就業相對狹窄,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學習西醫,隨著人們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節奏加快,壓力增大,各種慢性病和亞健康人群增多,使得中醫在調理身體治癒慢性頑固性疾病以及養生指導方面發揮了無可替代的優勢,人們越來越多的看到了中醫的優長,越來越多的相信中醫的理論和治療理念,趨之若鶩,同時引發了中醫熱,就目前而言,發展中醫的時機已經成熟,再加上本次疫情的推動,大力發展中醫會成為必然!中醫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的國粹,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響和很高的地位,綜合國力提升,文化自信前提下,也會重視和發展中醫,綜上所述,中醫會在不久的將來得到普及和發展的必要,而且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山風枯葉蝶


大家想象一下中醫出場的場面?一群美髯公向我們走來,長鬚飄飄,鶴髮童顏,身著唐裝或長衫,人人左手一把摺扇,右手把玩兩個核桃,鳥籠子沒帶,上面不許帶~~


恏人35


如果是大字不識的人,懷疑中醫,那倒有情可原。偏偏貶低中醫的都自我感覺良好,什麼專家教授,那他不得不讓人懷疑,這些人不可能是白痴吧?

西醫傳到中國不可能超過三百年,而中華民族有五千年文明史,在長達幾千年的時間,不可能不治吧?所以,中華民族自有一套治病救人的方法,那就是中醫藥。

我說過,西方有西方文明,具體表現為科學,就是分科而學。其特點就是把事物分為科,分為系統,分為器官,細胞,分子,原子等。長處是針對性強,見效快。缺陷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能根除。中醫是東方文明的一部分,講求整體看問題,把事物放在大環境中,理順它們之間的影響和生克,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缺陷是效果慢。

這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就是一對青年,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一旦緣份到了,緊密結合,結出碩果,繼承雙方優秀基因,必能推動人類進步。

既然中醫藥有其不可替代的優點和長處,就必定能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大顯身手。那些白衣天使用事實證明了這一點。希望中醫在有志之士的發揚光大的同時,也把西醫的長處運用起來,達到中西完美的結合。


運河明月


一、民間中醫的概念,可以是統稱,可以是單指。我所說的民間中醫是散落在民間非正式中醫(沒有執業醫師資格證,也沒有資格報考)或對中醫藥學極為愛好者。這些有刻苦鑽研、吃苦耐勞的精神,他們或是祖傳或是自研,在某些方面確有特殊的技術,但得不到支持。他們沒有執照,不敢掛牌行醫,但還是有源源不斷的病人上門。這些民間中醫技術,一是療效快,二是價格便宜,三是口碑相傳。有些病不用多花錢給個單方也就治好了。有些甚至是是不治之症的病人,在他們那裡卻能獲得新生,這就是民間中醫。

中醫起源於民間,民間中醫是中醫的根。近多年來,毋庸置疑,民間中醫卻像一個孤兒,得不到支持,在民間躲躲閃閃,到處飄泊,不敢光明正大的給人看病,很難有沒有立足之地,雖有滿腔熱情和技術,但由於沒有各方支持也就放棄了行醫。為此, 民間中醫藥秘方及民間醫學技術流失,非常嚴重。民間中醫在風雨中求生存,冷暖自知,舉步維艱,很難繼承與發展。

五千年來,中國中醫藥學一直以帶徒弟或父傳子的教育方式傳承至今,並且歷代都是名醫輩出。現行的執業醫師法明確規定,沒有全日制醫學院學歷者,根本就沒有資格參加執業醫師考試。現今的中醫藥學界被西醫化嚴重,具有大學學歷的所謂的中醫藥師為主流,被中醫藥界的老中醫藥師及教授們稱為是“中醫藥學的掘墓人”。

中醫藥學自金、元之後的七八百年間並沒有得到長足發展,原有的中醫中藥絕技漸漸失傳。新中國成立後,由於黨和政府對中醫中藥的關懷和扶持,中醫中藥也曾一度得到了新生。近幾十年,由於受西方醫學的影響,中醫院校建校模式、中醫教學內容、中醫藥師考試培養出來的中醫大學生的理論也基本西化了,所以有人說:“看起來他們掛的是中醫藥牌子,聽起來他們唱的是西醫調子,做起來是以西醫改造中醫內容……”

以上這些,是我認識的目前中醫及民間中醫現狀,千秋功過,大家評說。

二、目前民間中醫存在的問題

(一)普遍民間中醫沒有學歷、沒有資格證書。

中醫在民間,民間才是中醫的根。幾千年來,中醫靠的是師承、家教,沒有職稱也沒有學歷。近些年來,特別是執業醫師法實施後,民間中醫實際上是“不取消”的取消。民間中醫沒有學歷,沒有資格參加考試。有許多具有真才實學的民間名老中醫都享譽一方,由於不在公立醫院工作,傳承工作處於無人問津狀態。古人說:“醫無三世,不服其藥”。如著名的六神丸、雲南白藥等國家保密處方,都是來自民間。

民間的老中醫能夠生存在民間,民間中醫基本處於無人問津、自生自滅狀態,

如何為民間中醫搭建平臺和橋樑,保護和改善民間中醫的生存環境,挖掘、整理民間醫藥資源當屬首要任務,如果這些醫學成果都能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相信是能夠更好的服務於社會的。

(二)民間驗方、秘方很難挖掘收集整理。

健康報就曾經報道:有一鄉村老中醫,行了一輩子醫,憑著多少年的心血和經驗,總結出十個有效方劑,因後繼無人,想在臨終前把藥方獻出來結果,因沒有職稱,怕引起不良後果,不予臨床使用。在老中醫的堅持下,經過層層申批,最後方劑落到當地一基層醫院酌情接受,該院只勉強留下一個外用藥方。這個老中醫回家不久,就與世長辭了,帶著遺憾和無耐……

祖國醫學博大精深,民間醫藥裡有大家意想不到的寶藏。這些持方人,有的就根本不是醫生,但這麼好的效果,可能是有些大醫院的專家們想都想不到的。這不需要花費多年時間在試驗室內做試驗,只要求政策允許,臨床應用就可以了,我們為什麼不去大力開發利用呢? 民間醫療技術,廉、便、效、捷,如果推廣開來不就能給病人,給國家節省大筆開支,病人醫藥貴的問題,也能有所緩解;如果能出口創匯,也是展示中醫的一個窗口,也能為世界人民造福。 

(三) 民間中醫行醫艱難。

中醫前輩們留下了中醫治病的五把金鑰匙—-膏、丸、散、丹、湯。目前,民間中醫是不允許自制丸、散、膏、丹的,古人認為:藥有特性,猶如造房,取材不一,各有所長,有的適合做丸,有的適合做膏,有的適合研面沖服……這樣既方便病人又節省藥源,醫生是要根據病情而炮製的。

還有中藥的限量問題,也影響了中醫的療效。現在中藥用量規定必須在幾克至多少克之間,特別是含量有毒的中草藥有的就禁止使用了,中醫治病視病下藥,該多則多,該少則少,這些限制也限制了中醫的發展,民間中醫的生存越來越難。在實際生活中,濫用祖傳秘方者是應該受到嚴懲或罰款的,或取消資格都行,但我們不能因為個別現象而影響中醫藥的全面發展。開車是會出事的,不能因為某一個司機碰撞了人,就把所有的司機都給關起來,一棍子打死是不對的。

我們提倡實事求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區別真偽,是祖傳就是祖傳,是秘方就是秘方,實事求是而已,不搞一陣風、不搞一刀切,給民間中醫提供一條生存之路!

幾點建議:

1、真正給民間中醫鬆綁:

真正的祖傳秘方,確有一技之長的,要簡化手續,大力快速推廣。要允許民間中醫根據病人的不同病情下藥,該丸則丸,該散則散,該膏則膏,該丹則丹,該湯則湯,不要過多的限制民間中醫師的合理用藥方法。從古至今,中醫治病是因時、因人、因病而分別採取丸、散、膏、丹、湯等不同方法,取消民間中醫自制丸、散、膏、丹不利於民間中醫的發展,不利於民間中醫藥的研究與開發,不利於醫患之間的經濟效益,在醫患雙方自願的前題下,允許民間老中醫從診病、開方、製藥、抓藥甚至到煎藥,親自來完成,這樣有利於療效掌握。如果開方就走人,對藥的質量、藥的炮製等,很難掌握,也就很難知道效果了。

民間中醫的醫和藥不能分家。我做過很多次調查,把自己開出的處方送到其它藥店抓藥,買回藥後進行分撿,準確率不到百分之一,該少的多了,該多的少了,幾乎方方如此。中藥炮製更無法談起。中藥的配伍分兩必爭,君臣佐使,理應分清,中藥引子,量小重千斤啊!

另外,地道藥材,質有輕重,大家都知道煙臺蘋果萊陽梨,廣西甘蔗新疆葡萄乾吧,這就是地道產品,中藥也是這樣。寧夏的枸杞子,河南的淮藥、北五味子、南五味子等等,產地不同,藥效也不一樣。所以,合理的組方和藥的質量、藥的分量、藥的炮製,以及處方藥的引藥等等,都是不可忽視,都是跟療效密不可分的。

2、簡化民間中醫辦證手續

對民間沒有學歷、沒有職稱但醫療技術經過驗證確有療效的醫務人員,經單獨考核發給中醫師資格證書,不能和有學歷的專業大學生相比。具備民間中醫藥師獨立行醫、配藥的能力,對中醫經典著作理解和掌握,就可以獲得中醫藥師的執業資格。放開專家門檻,誰能治好某一種疑難病,臨床治癒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誰就是真正的名副其實的專家。民間中醫藥師的執業資格要與現行的執業資格證同等同步。要宣傳鼓勵民間老中醫採取不同方式以師帶徒,鼓勵父傳子的傳承方式,鼓勵中醫高校畢業生到民間去,到有名望的老中醫身邊去,拜師學習。這種形式要行成制度化,讓學生徒弟、真正回到純中醫學的道路上來。

針對現代社會一些醫療現狀也發表一下感慨:醫生絕大多數都是好人。我們都想做一個醫德高尚的白求恩式的醫務工作者。我們需要一個好的環境。希望我們每個為者都能夠先苦後甜,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治病救人的好醫生。

綜上所述,由於本人的經歷和掌握的資料有限,眾多錯誤之處,還請各位老師給予諒解和批評。

我雖然經過十八年的坎坷學習和磨礪,取得了執業醫師資格,但深知其難,能為振興民間中醫,為解決當今“看病難,醫藥貴”的醫療難題而盡一點微不足道之力,是我真誠的心聲!

(本文參考了來自民間中醫的陳述和網絡,一併致謝)



中醫石春廣


個人觀點,對於中醫重視不重視,完全取決於整個醫學界的價值觀念。記得古代行醫者有句行話:但願世間人無病。寧使架上藥蒙塵。但是現在整個醫療界對於醫生的考核是能否給醫院帶來經濟效益,而不是怎麼讓患者更好,更快,更省錢地治好病。先不說西醫怎麼樣,就拿現在的中醫院舉例:我曾經因為面癱去到本地級市第一中醫醫院去就醫,當時還找了一個熟人介紹的主治大夫。接受治療一個禮拜,沒有明顯效果,問大夫什麼時候能有效果,只是回答你因為個人體質不同,治癒的時間也不同。總之一句話,看你自己,別問我。最後花了一千多。實在拖不下去了,只好聽熟人介紹,到一個村鎮的小診所去。老大夫很直接,別問我病因,你這個來晚了。估計得來四五次。一次五十。第三次明顯好轉,第五次告訴你不用來了。基本正常了。

大家是否相信一個地級市中醫院的權威不如一個鄉醫。反正我不信,但現實告訴我的結果是相反的。我也相信那位權威也有能力做到鄉醫的效果,但是他不去做,這正是中醫衰敗的原因之一。所以說,要改變中醫現狀,是需要中醫從業者拿出真本事,而不是為了賺錢而昧著良心。那樣,中醫永遠無法讓人重視。


王歌W


沒有具體的數據,不好說!首先中醫不應過度的被貶低,畢竟在大中華有著悠久的歷史,雲南白藥、藿香正氣水等,我相信很多人都用過,效果也確實不錯。其次中醫更不應被過度的誇大,甚至神化,進入近代,中醫對於病毒類的防控,確實較西醫,反應遲鈍,同時也缺乏相應的解決手段!中醫需要提升,就需要相關人員更系統的分析,象西醫一樣細化,說白了,需要更多人的努力!


笨鳥193807871


老祖宗的留下了中醫藥方;通過這次病毒感染,中醫確實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我為中國🇨🇳中醫藥方,點個大讚!0K👍👍❗️


安全帽8小曉海哥


中醫,我們的國學。是不可替代的,只是學起來相當費勁(比西醫耗時長,花費大,還需要天資。這麼說吧西醫可以高中畢業學幾年後畢業80%多,中醫從小就得識別草藥,藥性,抓藥,熬藥,把脈,開方,針灸、、、、、、這不是有時間,不怕辛苦就可以學的,到最後可以說百裡挑一)。培養西醫比中醫的性價比高,可以大量複製,畢業後給人看病只需各種化驗結果,檢查結果,電腦基本都辦好了,就是看病拿藥!西醫離開各種機器就是瞎子,連基本的小病都看不了。中醫就不同了,好的中醫生把脈即可,基本上病在哪裡都可以摸出來。有那麼個笑話,一個老中醫一天可以給100個人看病,100個人去看西醫得動用整個醫院的醫生,各種檢查,有時一天還看不玩。另外近些年都崇洋媚外了,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還有國人的不重視中醫,導致中醫的落寞。但是好的東西就是好的,中醫是不可能被西醫代替,隨著現代人的學識,理性,對健康的追求,中醫是必然的選擇,中醫也會發展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