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已经猜到周贵妃可能母凭子贵欺辱钱皇后,为何不立子去母铲除后患?

澹奕


在明英宗知晓自己不久于人世的时候 他实际上对王朝的发展没有什么担心,他唯一担心的就是钱皇后,怕周贵妃母凭子贵,会把钱皇后废掉,所以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影视剧中的明英宗



【一】当面向太子交待。皇后名位素定,当尽孝以终天年。因为钱皇后素来以慈祥心善仁爱为名,所以,虽然自己没有所出,但对于后宫任何一个妃子的子女都视如己出,平时多有照顾,对太子也是非常的宠爱。英宗知晓此事,他认为太子对钱皇后也非常孝顺,所以当面向太子交待。

【二】交待顾命大臣。英宗在向太子交待之后,他想到了周贵妃是太子的母亲,如果周贵妃要采取对付钱皇后的措施,虽然能够搪塞一阵,但是毕竟是生母,最终还是拗不过自己的母亲。所以,英宗又将此事向顾命大臣大学士李贤反复叮咛,钱皇后千秋万岁之后,与朕同葬。

最后的事实确实如英宗所怕,周贵妃最终也没有让钱皇后与英宗同葬,虽然拗不过大臣,但是在实际完善的时候用手段将钱皇后的墓穴向着英宗墓穴反方向设置。

影视剧中的钱皇后与明英宗



如题目所说,英宗为何不杀掉周贵妃以此来确保钱皇后死后与自己合葬,这是有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

【一】古代没有先例,为了让皇后死后能够与自己合葬而杀贵妃。如果仅仅为了皇后与自己合葬,而杀害有可能阻止此事的贵妃,估计这会让后世的人多唾弃 。古代有为了防止母凭子贵而干政事情的发生,汉武帝杀死了钩弋夫人(传说未必可信)。所以,作为不算昏庸的明英宗不会干出如此啥事。

【二】如果杀死周贵妃后,虽然表面看似解决了钱皇后死后和自己合葬的问题,但是实际上是为解决此问题埋下了重大隐患。太子不是钱皇后所生,是周贵妃亲生的儿子。把自己亲生儿子的母亲杀掉,就是为了让将来钱皇后与自己合葬,作为太子登基之后,怎么可能不为母亲报仇,届时钱皇后的后果估计会更惨,别说合葬了,葬在哪里都是未知数了,所以,明英宗更不可能杀周贵妃。

【三】明英宗最让人认可的事情就是废除殉葬制度。如果在死前将周贵妃处死,虽然理由有多种,但是世人都会认为英宗是让周贵妃殉葬的,而他又自己亲自废除殉葬制度的,所以,这种自相矛盾的表现作为不糊涂的英宗是做不出来的。

所以,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英宗是不会为了能够与钱皇后合葬而杀害周贵妃。



明英宗的周贵妃,后世称之为周太后。她可以说是打破明代后妃嫡庶之别的第一人。

在明英宗朱祁镇复辟成功后,钱皇后无子,长子是周贵妃生的朱见深,就有大太监为了讨好周贵妃,建议英宗废掉钱皇后,另立周贵妃为后。

这次事情被明英宗压制下去了。但是结合周贵妃的日常行为,明英宗已经知道自己死后,钱皇后无法压制周贵妃,她未来的日子在这深宫中必然无依无靠。

因此,在临终之前,英宗特地交代大臣们,钱皇后名分已定,百年后一定要和自己合葬。忠心的顾命大臣李贤,特地把这句话写在遗诏上面。新皇帝和周贵妃可以不认嫡母的地位,但不敢不认前任皇帝的遗诏。

儿子反爹,这在封建制度上,是任何人都无法容忍的,就算是皇帝在内。

果然,英宗死后,周贵妃仗着是皇帝生母,开始全面打压钱皇后。

首先是给钱皇后和周贵妃的尊号上,周太后要以庶妃代替嫡后。皇帝死后,他的原配和新皇帝的生母都可以尊为太后,但是有很大的区别。原配嫡后先有徽号,皇帝生母后面才有。原配上徽号的时间一般要比皇帝生母早上一两天,以示尊卑有别。后世的慈禧太后,当了三天的太妃,才被肃顺奉为太后。

周贵妃不同意给钱皇后加徽号,认为钱皇后无子,又是一个残废,凭什么和她平起平坐呢?

大臣们不干。你老公刚死,人家原配还在伤心不已,你连假装伤心的时间和心思都没有,就开始争夺权位了。

明代的大臣战斗力很强,打屁股也只会让他们成为当世的忠臣。在大臣们的据理力争下,钱皇后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地位。

钱皇后没有几年就逝去了,周太后又使劲各种方法,不让钱太后和英宗合葬。幸亏英宗的遗诏上注明了这么一条,钱太后最终与英宗成功合葬。


但是钱太后的墓室和英宗的墓室之间的通道,居然被周太后悄悄命人堵死了。

在对付钱太后上,周太后堪称阴招损招频出。

英宗不是没有看到这种结局,而是在尽了最大的努力情况下,也只能无奈的接受现实了。

首先,他不得不顾忌亲生儿子朱见深的感受。

英宗爱钱皇后不假,但并不代表他不爱自己的长子朱见深。按照朱明王朝嫡长子继承制度,朱见深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为了嫡母的地位和尊严,而杀掉长子罪不至死的生母,会给儿子留下内心留下多大的伤害和仇恨,这个谁也不得而知,有可能会埋下更多的祸患。

具体可以参考朝鲜燕山君在知道生母惨死后,疯狂报复和杀戮的场景。那个时候,就不是简单的后宫女人的争风吃醋,而是国家和百姓的血雨腥风。

其次,这和英宗个人的本性相违背。

英宗为什么可以得到“英”这个评价,就在于他宣布废除了明朝历史上毫无人性的殉葬制度。至此,后宫殉葬制度才彻底宣布叫停。

明英宗一生在国家治理上,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反而闹出一个土木堡之变。

但这并不代表明英宗是一个坏人,反而他特别有人格魅力,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和付出。在身陷瓦剌和南宫被囚期间,看守明英宗的人,都特别喜欢他,喜欢到背着上面的严令,暗地里给予关照。

明英宗下令废除殉葬制度,说明他是一个能够理解别人痛苦的人。他自然也就能够明白杀母留子会带给朱见深什么样的情感伤害。

一个爱妻子的人,也必然是爱儿子的人。

更何况,朱见深这位长子,也在南宫被囚的岁月里,吃了太多的苦。明英宗自然不忍,自己的儿子因为自己遭受更多的伤害。

在钱皇后、周贵妃和朱见深三人的关系上,明英宗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平衡双方的得失。

他估计也真心希望,周贵妃贤惠一点,安分一点,大家日子都好过。可惜,周贵妃不是这样的人。

他只能尽量在遗诏上做安排。一方面平衡儿子内心的平衡感,一方面平衡钱太后的未来和地位。

这是他唯一能做的,也是唯一能够想得到的法子。

这反而说明了一个好人的困局。


熊沾沾


明英宗是一个十分仁慈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废除了殉葬制度。你说的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

一者,钱皇后本来身份就高,就算她周贵妃再母凭子贵,自己也始终是妾室,小老婆。古代等级制度分明,她怎么不敢踩在正室的头上。就算钱皇后瞎了,瘸了,她自己也不敢僭越。

二者,明英宗生前的时候,曾反复嘱咐过自己的儿子和他的顾命大臣。百年之后,要钱皇后与他同葬,这是摆明了告诉周贵妃钱皇后的地位。再说两位太后在世时一起对付万贞儿还不够呢,两个人互掐什么劲儿啊。


半亩仙客


有人猜测,明英宗朱祁镇临死前特令废除嫔妃殉葬制度,就是为钱皇后考虑的。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明太祖朱元璋所订的殉葬制度,主要就是针对未生育的宫妃。钱皇后与朱祁镇情深意笃,遗憾的是钱皇后并无生育。朱祁镇不忍钱皇后生殉,特为之废除这一残酷制度是有可能的。

但为何朱祁镇不一了百了,干脆除掉太子生母周贵妃,以保钱皇后万全呢?毕竟未来的皇帝不是她生的,而且其生母周贵妃与钱皇后并不和睦:英宗复位时,周贵妃曾想挤掉钱皇后自己上位。

在此情势下,朱祁镇没有“留子去母”,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一是失去了最佳时机。朱祁镇早年一直盼着钱皇后生出嫡子,故并未对庶子朱见深上心,更不会想着祛除其母。后钱皇后一直没生育,但此时朱祁镇已经做不了主——被俘虏被囚禁。待到复位,朱见深也大了,去其母反惹仇恨,适得其反。

二是自恃安排得当。朱祁镇临死,特面嘱太子善待嫡母,又招辅政大臣李贤将其与钱皇后合葬事记入遗诏。明朝礼法森严,英宗认为这些制度化安排足矣护元妻安全。

三是英宗认为周贵妃没有动钱皇后的理由。钱皇后此时眼瞎腿残,娘家也不强盛,对周贵妃,对朝局无甚影响。英宗不忍皇后殉葬,估计也不愿以恶毒之心去忖度贵妃,认为她不会对皇后怎样的。

事实证明,英宗的安排有很大合理性,他死后,钱太后并未受到太多虐待。但他低估了女人的嫉妒心。

在朱见深废立吴皇后事上,周贵妃为与钱皇后作对,不从大局出发,曲意逢迎儿子,导致朱见深与钱太后疏远。在日后的合葬事上,朱见深态度暖昧,让周太后有机可趁,致钱朱夫妇未能真正同穴。


钱多多读文史


立子去母这种想法幼稚简单,在明朝根本行不通,明英宗也不会仅仅因为要保护自己的皇后而把皇太子的生母弄死。。

古代确实有过立子去母的做法,比如汉武帝选定八岁的刘弗陵为皇太子之后,赐死刘弗陵的生母赵婕妤,主要是担心儿子年纪太小,登基之后无法约束母亲和外戚的势力,重演吕后之祸。另外,子幼母壮,寡居的皇太后没有了约束,很可能淫乱后宫,像后来的武则天那样。

应该说,汉武帝的担忧是合乎逻辑的,只是他的作法太残忍。

到了北魏时,也曾经有过同样的做法,文成帝选立拓跋弘为皇太子之后,把太子的生母李贵人赐死。拓跋弘登基,就是献文帝。后来他册立儿子拓跋宏为太子,照例赐死了太子的生母李夫人。

拓跋宏登基,就是孝文帝,他选立元恂为皇太子,他也深爱元恂的生母林皇后,仍然按照旧例将她赐死。可以说,立子去母的做法非常残酷,根本的目的是维护皇权。

那么,明英宗可不可以这样做呢?

明英宗的皇后是钱皇后,一个低调而知礼的女人,对明英宗感情深厚。

明英宗被蒙古也先俘获之后,钱皇后是最关切、最思念他的人,担心明英宗在大漠中受苦,日夜伏在地上哭泣祈祷,结果伤了一条腿,哭瞎了一只眼。又毫不吝惜地拿出自己的财物,帮助营救明英宗。

明英宗回到北京,被幽禁到南宫,钱皇后细心陪伴,与明英宗共同度过那段郁闷的日子。

明英宗也对钱皇后感情深厚,可惜钱皇后没有给他生下儿子。而明英宗一共有过九个儿子,其中,周妃为他生下大儿子朱见深,后来又在南宫为他生下六儿子朱见泽。

当初明英宗被俘时,朱见深已经出生,大概明英宗还要等钱皇后给他生儿子,所以没有选立皇太子。出事以后,皇太后做主,匆匆选立朱见深为皇太子。

后来明代宗把朱见深废掉,改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夺门政变之后,明英宗恢复皇位,也恢复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并把太子的生母周妃进为贵妃。

等到明英宗临死时,特意叮嘱皇太子和大学士李贤等人:“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

明英宗很清楚,朱见深登基之后,肯定会提高自己生母的地位。但无论朱见深怎么做,对钱皇后都能保持起码的尊重,不会太差。周贵妃可能会仗着儿子的势力,欺负钱皇后,但明英宗不会因此小题大做,把周贵妃弄死。退一万步讲,就算他想这样做,大臣们和皇太子也会反对,明英宗不能不考虑他们的意见。他留下这样的遗嘱,不过是要强调一下钱皇后的尊崇地位。

皇太子朱见深登基,就是明宪宗,对于他来说,钱皇后属于嫡母,周贵妃属于生母,这种情况很常见,一般的做法是两位母亲并尊为皇太后。

周贵妃果然要欺负钱皇后,要求独尊自己为皇太后,遭到大学士们的反对,最后并尊两太后。

成化年间,钱皇后先死,周太后反对把她与明英宗合葬。但这是先帝的遗嘱,大臣们坚持合葬。几番争论之后,钱皇后被葬到明英宗的左侧,但相距几丈远,而且中间隔开,单独开一条墓道。明英宗的右侧,为周太后预留了位置,而且彼此相通。

显然,在这个问题上,钱太后也是挨了欺负,也违背了明英宗的遗愿。

周太后死的时候,已经到了明孝宗弘治年间,明孝宗又把钱太后和明英宗之间的墓道打通,三人合葬。


于左


英宗皇帝虽然珍视钱皇后,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无奈之处,周贵妃的儿子已经是太子,而且周贵妃也没有什么错误,他没法做出去母留子的事情,让周贵妃为为自己殉葬,这样做对大明的国政不利。

爱夫极深的钱皇后,以及她凄凉的结局

明英宗的皇后钱氏出身低微,但是为人十分善良,而且与英宗皇帝感情甚好,但是两人却一直没有孩子。

在土木堡之变前夕,英宗皇帝已经有了三个儿子,其中明朝的下一位皇帝就是周贵妃所生。

在英宗皇帝被俘后,钱皇后日夜祈祷,累了就趴在地上休息,以至于她的一条腿彻底无法行动,而且眼睛也哭瞎了一只,身体也造成了严重的损伤,自此一生再也没有生育。

英宗皇帝复位以后,周贵妃十分觊觎皇后之位,撺掇宫中的太监进谗言说,钱皇后身有残疾,不能再做皇后。

但英宗皇帝没有听信这种谗言,反而罢免了这个太监,但是这样的做法也让周皇后怀恨在心。


在英宗皇帝临死之前,他还曾告诫自己的儿子要孝顺钱皇后,当时说到:

皇后名位素定,当尽孝以终天年。

这样英宗皇帝还不放心,他又让顾命大臣李贤在自己的遗诏中添上了让钱皇后死后与自己合葬的旨意。当时记载称:

皇后名位素定,当尽孝以终天年。

但在英宗死后,周贵妃顺理成章的成为太后,下了懿旨说到:钱皇后身有残疾,不能称太后。

这样无礼的行为自然遭到了群臣的反对,而且新君宪宗皇帝也认为要尊钱皇后为太后,最终在英宗驾崩两月之后,钱皇后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荣。

不过周太后却没有放过钱太后,而且处处与钱太后作对。即使在钱太后死后,周太后也是百般阻挠,让人故意挖错钱太后的墓道,以至于钱太后无法与英宗皇帝合葬。


英宗皇帝不殉葬周贵妃的原因

至于英宗皇帝为什么不提前除去周贵妃,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周贵妃此时有两子,而且还是太子的生母,身份尊贵,自己不能无故除去自己的贵妃,而且他已经下令废除了殉葬制度,不能朝令夕改。

二、周家此时家世显赫,在朝堂之上也有一定的地位,一旦自己下令除去周贵妃,肯定会动摇江山社稷,这是英宗不愿见到的。

三、英宗皇帝对周贵妃确实还有一些感情,他不是个薄情的皇帝,做不出太过于无情的事情,毕竟周贵妃也为自己生育了三个孩子,两人还是有感情的。

四、英宗皇帝病的太突然,他还没来的及为自己的皇后提前铺设后路就驾崩了,虽然他临终之前也留下了几道遗旨,但却没有起到作用。


东方大史


明英宗是大明第六个皇帝,一提起明英宗,大家都可能觉得是个昏君,听信太监王振之言,擅起五十万大军亲征瓦剌,结果被瓦剌大军围困土木堡,英宗被俘,明军惨败,致使瓦剌进围北京城,多亏救时宰相于谦,立景泰帝朱祁钰,力驳逃跑派放弃北京的主张,坚决主战,开展北京保卫战,最终挫败瓦剌大军,保住了北京城,保住了大明。瓦剌看到扣留英宗已无意义,就将英宗放了回来。后来景泰帝病重,一些原主张逃跑的大臣与英宗合谋,发动了夺门之变,英宗复辟成功,削夺了景泰帝帝号,斩杀于谦,让后人留下愤怨。

要说英宗这个人也是个比较宽厚善良的人,除了以上污点,在位期间尚无大恶。尤其夺门之变后,他注重与民休养生息,恢复国内经济,实行仁政,特别做了一件大好事,那就是废除了帝王贵族死后的殉葬制度,英宗以后的皇帝驾崩,再无妃嫔宫女随之殉葬。英宗朱祁镇与皇后钱氏,虽不是青梅竹马,但婚后二人感情很好,英宗被俘,钱皇后整日以泪洗面,还多方筹备钱财,想以此赎回英宗,虽没有成功,也足见钱皇后对英宗的一片痴心。钱皇后也因此哭瞎了双眼,又哭瘸了双腿。英宗夺门之变之后,感钱皇后的一片深情,不顾钱氏瞎瘸,依然封钱氏为皇后。英宗与钱皇后感情虽好,二人却终无子嗣。钱皇后心底善良,对宫里其他宫妃与英宗生的子女,都是视如己出,百般关爱照顾。周贵妃一向嫉妒钱皇后,她生的儿子朱见深当了太子后,更是百般与钱皇后过不去。英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也无可奈何。在英宗临终时,他知道他死后周贵妃必定会欺辱钱皇后,但他没有赐死周贵妃,他只是嘱托太子要好生照顾钱皇后,不要让周贵妃残害钱皇后,钱皇后死后要与自己合葬在一起。太子朱见深就是后来的明宪宗,也是个心存善念的皇帝,他也深记钱皇后对他的好,继位后也确实对钱皇后很好。但毕竟周贵妃是其亲生母亲,钱皇后死后,在周贵妃的阻挠下,竟没把钱皇后与英宗合葬一起。

英宗之所以没赐死周贵妃,应该是有很多考虑的。首先他取消了殉葬制度,赐死周贵妃就等于是为英宗自己殉葬,有自己带头破坏自己定下的制度之嫌。其次太子毕竟是周贵妃的儿子,母子情深,为钱皇后而赐死周贵妃,太子继位后一定会牵怒钱皇后,那样钱皇后日子依然不能好过。其三太子明事理,周贵妃再怎么难为钱皇后,有太子在,也不会有太大的危难。正基于此,英宗没有赐死周贵妃,从这点来看,后世将朱祁镇称为英宗,是不是也有点儿名实相符了?


sunjin72976689


殉葬了周贵妃,钱皇后还能活吗?

这个问题就很傻,请问继任皇帝明宪宗是谁的儿子?周贵妃。

你杀了下一任皇帝的亲妈,人家还能放过钱皇后?只怕明英宗前脚烟气,新皇帝就会立刻逼死钱皇后。

嫡母太后的礼法地位,是到了清朝才得到保障的。

在清朝以前,如果皇后无子或者不受宠爱,就算当了太后下场都是非常凄凉。像是明朝的几位嫡妻母后皇太后——

例如钱皇后,被周贵妃欺压;隆庆皇帝的陈皇后,虽然没有把她怎么样,但地位根本比不过万历的生母李贵妃。


如果想要得到清朝的孝和睿皇后、慈安太后那样备受尊敬的生活,我看你还是投胎到清朝吧。

在明朝,没有儿子的皇后,下场就是如此凄惨至极。

就像钱皇后:周贵妃先是仗着皇帝生母身份,闹着要求只封一位太后。后来又闹着不愿让钱太后与英宗合葬。


明英宗曾经想让明宪宗照拂钱皇后,一开始确实照办了。

但是,在万贵妃的问题上钱皇后逆了明宪宗的意,自此以后就遭到新皇帝的冷遇,日子更不好过了。

仅仅是万贵妃的问题,钱皇后都没闹着好。现在你想要杀新皇帝的生母?你还有命可活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