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四句教”:你的内心向善,世间美好就与你环环相扣


一生伏首拜阳明。----东乡平八郎

1905年,在对马海峡海战中,日本指挥官东乡平八郎指挥舰队大败俄国舰队,这一以少胜多的战役也让俄军彻底败退,双方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俄军撤出中国东北,而日本则成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主宰,中国东北成了日俄战争的战利品。

阳明心学”四句教”:你的内心向善,世间美好就与你环环相扣

海军战船

而在战争的庆功宴上,东乡平八郎面对众人的一致夸赞之词,却默不作声,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与众人,上面只写有七个大字:

一生伏首拜阳明。

对于中国人来说,东乡平八郎利用中国圣人王阳明的思想占领了中国的领土,颇为讽刺。

但这也说明了阳明心学的非同寻常,王阳明作为明朝的心学集大成者,既开拓了心学学派,又通过战争为大明王朝建立了许多功勋,这一切都来源于他的学说。

那么,作为21世纪的中国人,我们当然有必要了解一下王阳明心学的精髓到底讲了什么,也要知道如何从中受到一些启发,来为今后的工作、学习、交往提供帮助。

所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位圣贤。

阳明心学”四句教”:你的内心向善,世间美好就与你环环相扣

千古奇人--王阳明

王阳明,又名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

1508年,在贵州龙场悟道的他创立了独特的阳明心学,从此开启了传奇的讲学之路,据说王老师的讲座非常精彩,有的地方官是场场不落。

当然人红是非多,有人说他的那些理论只是纸上谈兵,没什么用,但是王老师通过心学的力量,先后平定为患江西数十年的民变祸乱、洪都的宁王朱宸濠之乱、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瑶叛乱和断藤峡盗贼,为自己的学说进行了正名。

想必我们高中时期都在历史课本中读到过王阳明,也知道他的核心的观点:知行合一、致良知。

但是我们今天要深层次地了解一下王阳明,通过他的四句教来看看这位明朝圣贤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大智慧。

先来看一个故事:

初春时节的一个正午,王阳明正在这生机盎然的田地间给弟子们讲授心学,忽然间一个农夫过来要找他做一笔买卖。

阳明心学”四句教”:你的内心向善,世间美好就与你环环相扣

正午的麦田

农夫说最近家里实在没钱,日子快过不下去了。想把一块田地卖给王阳明,以解燃眉之急。但是王阳明却一口回绝,说道:君子应成人之美,不可趁火打劫。我买了你的地,你以后怎么办。于是借给农夫一笔钱,无归还期限。农夫大喜而去。

过了几日,王阳明与弟子山间游玩,看到一处面山背水的宝地,王阳明不禁发出了感叹。

弟子试探地问道:先生喜欢这块地?

王阳明欣喜地说:怎么能不喜欢,这可是一块宝地。

弟子笑道:这就是那个农夫要卖给你的地呀,理应是你的,但是你舍了。

王阳明顿时大惊,脸色十分难看,人人都能感到他懊悔的表情。

然后王阳明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紧闭双眼,许久才睁开。

说道:我刚才的想法就是私欲啊,幸好我克掉了

弟子恍然大悟。

其实讲这个故事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这个故事看到王阳明背后支撑他品行的”道”,而这个”道”就是阳明心学的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阳明心学”四句教”:你的内心向善,世间美好就与你环环相扣

阳明心学四句教

我们先看第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

王阳明认为世间一切万物都没有善恶好坏之分

。如果有,那就是你自己添加的,是你自己的想法。

就比如一杯咖啡,本来无善无恶,如果你精神疲惫,喝下它对你是有善的;但如果你马上要睡觉了,那么喝下它无疑对你是有害处的。

如果你的心无善无恶,那么世界也就无善无恶了。所以世界是什么样子取决于你自己的内心。而你的内心,就是所谓的良知。

如果你不喜欢下雪,而你的孩子小明喜欢下雪。那么当星期一的早晨你醒来时发现外面白雪茫茫,你肯定就会发牢骚了,下雪会把鞋子弄湿,会出行变慢,有可能上班迟到。

而小明肯定和你的想法截然相反,他觉得下雪让世界变得好美,还可以在体育课上和丢雪人,玩得不亦乐乎。

所以说这句话要告诉我们:快乐是自己给的,要向内求。你认为世界很好,那么这个世界就很好。事物的好坏没有绝对一说,凡事要乐观。

阳明心学”四句教”:你的内心向善,世间美好就与你环环相扣

人人皆为圣贤

再来看第二句:有善有恶意之动。

这其实是王阳明的人生观,我们在上一句也有提到过:世界的善和恶都是你自己主观所认为的。

有一次王阳明弟子的儿子生了大病,弟子痛苦不已,伤心欲绝的他告诉了王阳明此事。

但王阳明却告诉他,适当的难受是可以的,这是天理,但是你的反应明显过度了。你就算是哭死,你儿子的病也好不了。

对一般人来说,儿子病了这个事情肯定是坏的,但是如果你可以把你儿子生病当成是一种心性的磨练,那对你来说也有好的一方面。这种磨练心性的机会在人生中肯定不多,所以一定要抓住,不然平时学的那些东西也就是纸上谈兵了。

这样看来,儿子生病也有一定的好处了。

并且王阳明认为人人皆可为尧舜、皆可为圣贤。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着良知,都有着善念。但为什么会有坏人呢,这是因为坏人的良知被遮蔽了。比如你骂一个小偷是贼,他也会生气,说明他也知道这是不对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其实我们要做的虽不说比肩尧舜,但最起码要有多的善念,少有恶念。

要让良知始终光明,保持乐观态度,各种事情往好的方向思考(例如工作任务突然变重,要认为是领导看中你,这个任务别人做不好,只有你可以;被领导批了不要急于狡辩,要从自身探索原因),这样你的人生观就会好很多,也就变得更容易成功。

你的内心是怎样,这个世界就是什么样,永远乐观。

阳明心学”四句教”:你的内心向善,世间美好就与你环环相扣

致良知

再看第三句:知善知恶是良知。

这句话可谓阳明心学的核心。你在路上看到有人抢劫,认为这是犯罪的行为;看到有人帮老奶奶过马路,知道这是好的做法。之所以能分辨是非,就是因为你的良知在起作用。

我们都知道努力学习、打拼是好事,但是晚上一回到家就打开了爱奇艺和短视频,说什么工作了一整天,实在累的不行,必须放松一下。其实我们也知道晚上再看会书对自己有好处,也知道自己找的理由都是借口,但就是做不到。

所以呢,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总是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但就是做不到。

抢劫的坏蛋也有良知,但是为了抢劫财富而违背了自己的良知。

下班回家也知道看书比看剧更有意义,但也是做不到。

阳明心学”四句教”:你的内心向善,世间美好就与你环环相扣

内心光明则良知光明

那么,我们就要寻求一些方法,也就是: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是阳明心学的方法论。要为善去恶,就是格物,要你去做你认为正确的事,进行事上练。

王阳明说,在日常生活中要勤学苦练,这是一种态度,我们的心灵经常会被一些习气所染,只有我们不断苦练,去除这些习气,才可以光明良知。

越是遇到紧急的情况,越是考验一个人的修为。所以他告诉弟子,一定要放到事情上去修炼,平常谈那些大道理都是没什么用的。遇到事情了,你还能如此冷静,那才是真的学会了技能。

圣人也不免犯错,但是之所以他们还是圣贤,就是因为能够改过。

这句话意思很明了:所谓为善去恶,就是要致良知,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并且在遇到困境时依靠自己的良知进行”事上练”。知道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到。

高中数学题老师讲了就会,自己一做就懵逼也就是这个道理。你必须做会后再加以练习,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否则你永远也学不会。而王阳明自己,可谓把致良知践行到死。

1529年的1月9日,王阳明病死在了回家的船上。临死前,仆人问他先生有什么遗言没,阳明微微的睁开眼睛,留下了一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说罢便离开了人间。

王阳明虽死,但他的阳明心学却永传于世。

何心隐、李贽、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汪精卫、宋教仁、中江藤树(日)、吉田松阴,高杉晋作,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明治维新)、素有日本军神之称的东乡平八郎、稻盛和夫(日)等都成为了他的门徒。而且都借助阳明心学在当时获得很高的地位。

阳明心学”四句教”:你的内心向善,世间美好就与你环环相扣

每个人都要打开内心的锁,做到"本心光明"

所以,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阳明心学都是每个人应该学习的思想,要知道:良知无所不能,天下一切大事,都是你良知的事。

我们可以在工作学习之余多读一些王阳明的故事,多了解一些他的思想。终有一天,你会明白什么是一招(良知)吃遍天下事。

最后我们用王阳明的一句话结尾: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

本篇文章笔者水平有限,还望提出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