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齊學校教育中的短板,著眼於“德育”教育

前言:學校教育中出現了重“智育”,輕“德育”的問題,德育實施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問題,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一、學校德育的概念(學校德育是什麼?)

學校德育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習活動、社會實踐、日常生活、人際交往為基礎,同經過選擇的人類文化,特別是一定的道德觀念、政治意識、處世準則、行為規範相互作用,經過自己的觀察、感受、判斷、體驗、踐行和改善,以形成行為習慣、道德品質、人生價值和社會理想的教育。簡言之,德育是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二、德育的功能

德育的功能,簡單之就是育德,即能滿足學生的道德成長需要,傳授學生道德知識、規範,激勵學生的道德實踐,啟發學生的道德覺悟,引導學生的道德成長,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學生的人生價值與社會理想。

學校德育不僅有對學生的育德功能,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而且通過育人發揮著重要的社會功能,促進社會的發展。

補齊學校教育中的短板,著眼於“德育”教育

三、德育的任務

1.逐步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能力和形成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道德觀。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掌握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道德規範,自覺地身體力行,在社會生活的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逐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惡、美醜、榮辱和按道德規範調節行為的能力,逐步形成基本的社會主義的道德觀點、信念,為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世界觀打下基礎。

2.培養學生堅定的政治立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導學生在道德認識和實踐活動中,激發出道德需要,形成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培養愛憎分明的政治態度,堅定的政治立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們對履行和捍衛社會主義道德富有貴任感、義務感、使命感。

3.養成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引導學生進行實際的道德鍛鍊和規範行為的訓練,不僅要使他們能自覺地運用社會主義道德規範調節自己的行為,而且要使他們的道德行為在反覆的實踐活動中,達到自動化的程度,即形成道德的行為習慣,成為個人的品德。

4.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使其形成正確的理想和信念。

補齊學校教育中的短板,著眼於“德育”教育

四、德育的內容

德育內容是指用什麼樣的道德規範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來培養學生。用來形成人們的品德的各種社會政治、思想、法律和道德知識,準則、法律規範和其它社會規則的總和,是經過主觀選擇的、適合社會發展需要和青少年身心發展需要的社會政治、思想、法律和道德文化。我國德育內容是依據我國教育目的和德育任務確定的,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

1.道德教育: 主要以共產主義、社會主義道德理想為基礎,培養青少年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

2.思想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在我國,要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使其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3.政治教育:注重對學生政治思想、政治立場和態度的培養,主要培養青少年對社會主義祖國、中國共產黨、勞動人民和集體的積極情感和態度,塑造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與接班人。

4.法律教育:對學生進行民主、紀律與法制的教育,培養學生民主意識與參與意識,掌握法律常識,遵紀守法。

五、我國當前中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

1.德育目標失衡

存在著過分理想化和政治化的傾向。只重視培養符合傳統意識形戀要求的“工具”,而不重視培養具有現代公民意識的“人”。德育目標要求很高,超越了社會發展階段和青少年的身心發展水平,缺乏應有的層次性。導致學校、教師、學生都對德育的具體概念和如何進行德育教育十分模糊,沒有研究出具體的德育方法和途徑。德育目標太高,在具體實踐中很難實際操作。

補齊學校教育中的短板,著眼於“德育”教育

2.德育方法單一。

重“填鴨式”和“灌輸式”地教,而不重視學生內化和自省性地體驗。(中小學都開設了專門的思政課、每週的主題班會課、道德大講堂以及課前德育三分鐘等,但是這些都只是教師單方面的教授,學生被動接受,而缺少學生的主動參與。)

補齊學校教育中的短板,著眼於“德育”教育

3.德育過程簡單。

以管代導。對學生進行封閉式教育,忽視在整個社會大背景中營造良好的德育大環境和氛圍。(德育教育過程中,將學生僅僅侷限於學校的封閉式教育中,而沒有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在社會大環境裡去營造和體驗德育教育。)

4.德育的地位不高。

具體表現為:第一,德育在學校中處於可有可無的狀況,德育隨時都要為升學讓路,德育活動的開展受到限制德育的經費不到位等;第二,學生對德育不感興趣,德育沒有吸引力。(德育因為沒有直接關乎學分、升學、考學等問題,所以德育往往處在一個可有可無的地位,學校和教師對德育不重視,學生對德育不感興趣。)

5.德育內容滯後,與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相脫離。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體質改革的推進,商品經濟的發展,競爭機制的廣泛引進,使得社會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但也出現了許多斷問題。然而德育內客顯得陳舊、單薄,不足以解釋當前複雜的社會觀泉,也不能解決學生的思想實際,於是德育就成了與現實生活和學生實際不相干的東西,既不能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其認同,更難促使其內化。

補齊學校教育中的短板,著眼於“德育”教育

6.德育重管理,輕人格養成。

德育的本質是靈魂的教育,它不僅塑造人的行為,還要培養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靈魂。但是現在的德育工作往往滿足於抓外部行為而忽視深層思想情感培養,使德育成了單純的行為訓練,長期以往,將會使德育生命力日趨萎縮。

7.德育中的形式主義和簡單化盛行。

當前,德育形式化主要表現為德育量化的濫用,不少學校把品德量化作為德育的“常規武器”大用特用,比如做好事加分, 做壞事成分,年終評定,便是一年的德育結果。

補齊學校教育中的短板,著眼於“德育”教育

六、我國當前中小學德育改革的主要趨勢。

強調學校德育,要注重對學生美德基礎性道德的養成,強調情感、個性和人格的培養;強調學校德育,要教育學生學會判斷、選擇,使學生在德行成長中逐漸成為有道德能力的主體。現代中小學德育改革的主要趨勢:

1.德育目標的變化。

我國學校德育的目標日益凸現個人的全面發展性,同時也有政治方面的內容,但它不是唯一的,還包括有思想的、法紀的、道德的等方面的內容,並且其中貫穿著科學和民主的精神,另外,品德心理保健和品德能力培養方面的目標也日益突出並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培養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質,培養健康的品德情感,促進和保持整個心理健康、嚴衡,成為我國學校德育改革的主要趨勢。

2.德育功能的變化。

德育除社會功能外,它還具有併發揮著日益明顯的外在的或工具性的自然功能和內在的或本體性的個人發展的功能。德育除了政治性、思想文化性功能外,它還日益明顯地發揮著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現代科技的發展和商品經濟的發展等的功能。

3.德育結構上的變化。

德育的綜合系統化或整體結構化的趨勢日益顯著,大德育觀正在逐步取代單一、孤立、片面的德育觀念。組織化、科學化、民主化的德育日益社會化和社會日益德育化。

4.德育內容和方法的變化。

德育內容已由固定不變的一般化、單一化的社會、階級和民族規範教育,逐步增加著現代社會的一般的或普遍的社會規範和技術,規範教育的內容,人道主義、科學精神、法紀和道德內容,環境意識、全球意識、和平發展的意識、合作意識等全社會,全人類共同的一般行為規範教育已成為德育的重要內容。自由民主和平等合作的教有成為德育的基本內容之一。

5.德育社會地位的變化。

隨著德育主客體條件的變化,教育主體地位的顯示和確立,德育也日益確立它的主體地位,增強它的相對獨立性,使之在與社會和人的品德發展中不只是扮演消極適應的角色,而是日益走向超前、先行、主導的地位,呈現出 日益明顯的主體性、進取性。

6.德育本性的變化。

變革已成為德育存在和發展的本性,並引發出德育的穩定性、繼承性和變革性的矛盾。

結語:學校教育主要分為“智育”和“德育”兩部分,但是卻出現了重“智育”,輕“德育”的問題。而且我國中小學在德育過程也存在很多問題。這些都引起了社會廣泛重視,教育部門和教育工作者都在從不同的層面進行著改革,並且也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取得了一些顯著的成績,我們相信我國德育教育會更加完善。

-END-

補齊學校教育中的短板,著眼於“德育”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