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家与校,师大实外学子写给"逆行爸妈":你们放心,我不孤单

“爸爸,如果有可能,我想成为你。”

“有老师、有同学,爸爸妈妈,你们不在的日子,我不孤单,请放心。”

“爸爸妈妈,因为你们,我很骄傲。我也要努力,努力成为你们的骄傲。”

……

这些,是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的一些孩子写给爸爸妈妈的。

对很多家庭,这段宅家超长寒假是难得的亲子时光,但对师大实外的这些孩子来说,父母奔忙一线,无暇顾家,自主自立成了他们的必修课。但还好,有老师、有同学,有学校在。

疫情下,我的家

我也想要爸爸妈妈的陪伴,但我理解他们,更为他们骄傲

要不是班主任在班会课上播放了陈铮博(师大实外初2018级3班学生)给爸爸妈妈做的加油视频,学生们还没意识到,大家经常讨论的、新闻里在最危险的地方抗疫的“英雄”,其实就在身边!看到同学们的钦佩目光,陈铮博心里盛满了骄傲。


高2019级3班陈奕峰:

如果有可能,我想成为你

疫情下的家与校,师大实外学子写给

疫情发生后,医院非值班医护都放假回家了,父亲却天天加班,早出晚归。我们呆在家,他一个人出门上班,抗击疫情;医生呆在岗,他与院长一起全院转,查缺补漏;医护呆在院,他与采购全省跑,找寻防护物资!

疫情期间父亲是标准的逆行者!如果可能,我想成为他。

疫情下,我的校

有老师、同学,有超有意思的活动,爸爸妈妈,你们放心,我不孤单

这个假期,何俊贤大部分时间是与爸爸两个人在家的,他是师大实外初2018级5班的学生,妈妈是发热门诊的一名医生。即使是疫情形势向好的现在,他每两天才能见到妈妈一次。但他说:我并不感觉孤单。

他用“新鲜”“充实”来形容这段时间的学习、生活。

新鲜,是因为特殊情况下的网络教学。面对全新的教学方式,有学生抵触、疑虑、不适应,何俊贤却接受得很快,他甚至每天早晨起来都会感觉很兴奋,“因为有期待”。

上课、下课、跟同学们“云约会”做广播体操、在学校的带领下“理直气壮”地拍抖音视频,在老师张弛有度的安排下,每一天都充实地有趣,“感觉学习变得更轻松了。”


疫情下的家与校,师大实外学子写给

疫情下的家与校,师大实外学子写给

疫情下的家与校,师大实外学子写给

师大实外:虽然我们不能像医生那样冲锋在一线但我们也有自己的战场,特殊时期希望我们能与时代同频共振,一定要做一个不畏困难、有正义、有责任的好少年!

陈铮博的成长爷爷奶奶是看在眼里的,吃了饭会主动洗碗、打扫卫生,每天什么时间该做什么安排地清清楚楚,会照顾爷爷奶奶,会心疼在一线的爸爸妈妈。他说,这个假期自己最大的改变,是“自觉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即使不在学校,陈铮博仍能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爸爸妈妈不在身边,老师们成了陈铮博的“贴心人”,监督他的学习、关心他的生活、跟他聊天。还有一项额外的“福利”,就是上课时他会被经常性地提问,“老师们就是怕我跑神。”陈铮博说着笑了,又有些不好意思,“这样的学习方式确实很考验我,老师不在身边,听着听着会不自觉地跑神。”


疫情下的家与校,师大实外学子写给

疫情下的家与校,师大实外学子写给

疫情下的家与校,师大实外学子写给

疫情下的家与校,师大实外学子写给

“无处不在”的老师们。

为了确保学生能更有效的学习,第一次接触网课的老师们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和整合学习资源,反复推敲、演练、及时调整上课模式,相互切磋,选出最佳网课App、课件、视频,以期达到最佳效果。从一开始直播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游刃有余,其中的付出,都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能掌握知识。

隔着屏幕,他能感受到老师们的改变和努力。为了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老师们上课的素材更加丰富,会结合当下时事热点、生活实际设计教学场景,变着法地与学生们互动。尽管不在学校,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依然了如指掌,上课提问、课下作业,一个学生都不落下。“感觉线上教学老师们要准备的东西更多,几乎都是24小时在线,有问题随时都能找到他们,有时候都11点了,还见到老师在群里给同学答疑。”陈铮博说。


疫情下的家与校,师大实外学子写给

疫情下的家与校,师大实外学子写给

即使不便,老师依然认真地对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除了学习,师大实外孩子们的宅家生活之多彩让人咂舌。

学校组织了各种类型的在线活动,班会自不必说,还有才艺表演、书法、绘画、朗诵、唱歌、体育锻炼……还鼓励学生们在网络平台里分享自己的家务心得、烹饪心得等。

陈铮博常常被同学们分享的五花八门的视频逗得哈哈大笑,“太有意思了,才发现身边的那些兄弟姐妹们原来还挺多才多艺的。”


疫情下的家与校,师大实外学子写给

疫情下的家与校,师大实外学子写给

疫情下的家与校,师大实外学子写给

五花八门的线上活动,缓解了同学们长时间宅家的焦虑,提高了同学们的自身素质,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

经过“这一战”,陈铮博感觉自己长大了,更加体谅爸爸妈妈,感激老师、同学们的支持和温暖,“对当下的我来说,好好学习,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该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他说。

对于未来,陈铮博说,想要跟着爸爸妈妈的脚步走,做一名医生,救死扶伤。

疫情下的家与校,师大实外学子写给

疫情下,师大实外的暖人瞬间

家校携手 护航成长

“我的孩子在这里读书,这里就是孩子的第二个家!”

100公斤消毒酒精、100公斤消毒液、两箱消毒凝胶,3月8日上午,师大实外收到了初2017级1班陈诗雨家长送来的一份特殊礼物,在学校疫情防护工作的紧要关头,这些物资显得尤为珍贵。

“我的孩子在这里读书,这里就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我作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家人遇到麻烦,我一定要伸出援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和大家一起共克难关!”陈诗雨的爸爸说。


疫情下的家与校,师大实外学子写给

疫情下的家与校,师大实外学子写给

一周前,师大实外才刚刚收到了初2018级3班王韵涵家人送来的消毒物品:84消毒液3桶共150斤,酒精3桶共150斤,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一台。

疫情下的家与校,师大实外学子写给

特殊情况下,家校携手,成了师大实外最美的风景。

有了学校的充分准备、家长的全力襄助、孩子们的信任和配合,这场艰难的战斗,凝心聚力的师大实外,必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